APP下载

因梦即舞
——记2017现代舞剧《聊斋—竹青》创作表演有感

2017-01-28

黄河之声 2017年16期
关键词:何氏黑布现代舞

许 鹏

(江苏省舞蹈家协会,江苏 南京 210019)

因梦即舞
——记2017现代舞剧《聊斋—竹青》创作表演有感

许 鹏

(江苏省舞蹈家协会,江苏 南京 210019)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直接阐述对人性的思考。尽管这本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他的故事是依然深入人心。编导以他关注的主题为灵感,从而产生了同样写照着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共鸣性的命题创作。

现代舞剧;艺术效果;舞蹈创作;表演艺术

一、中西文化与艺术融合

在《聊斋·竹青》的创作过程中,我们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舞构建成一个整体,让形式与内容这两张皮附着在一个主体上,这对于我们这支年轻的创作队伍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期间,我反复观看和阅读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原著,向无锡歌舞剧院的舞蹈前辈、领导刘仲宝老师请教,与业内同行切磋。最后在与荷方编导、演员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以现代舞为表现形式;以中国故事为内容;以戏曲道白为媒介的舞剧构架;在音乐上也突破了管弦丝竹,而以即兴人声哼鸣、和打击乐伴奏为背景。构架一经达成,我们在兴奋之余也意识到了这是一次“吃螃蟹”的尝试。

首先说形式。现代舞的舞蹈语汇一般来源有三:历史的、异域的与生活的。其中,源自生活常态的肢体语汇在现代舞中的表现力显得尤为真实和准确,因此它在现代舞中也是最重要的元素。而由于它发源于西方,所以它的舞姿的深层状态与中国传统古典舞的元素也存在很大区别。作为编导和演员,我们需要首先放下固有的一些表达方式,以至我们原有的形体状态和规律,去适应和接受一种新的思维与习惯;其次是内容。“竹青”是选自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个故事片段。把一个很中国化的东西用同样很西化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有人开玩笑说:纯属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这大概就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我们从神话故事的角度切入,抓住“神化”的概念,将它与现代舞的“意念性”联系起来,使它们有了结合的基因;再就是将形式与内容贯串起来的媒介。蒲松龄的聊斋在中国之所以家喻户晓,主要因为它一直是通过影视或戏剧的渠道进行传播。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文化离不开语言文字,而“戏剧”是语言和文字的最佳载体。所以,我们既然选择要用现代舞的形式来讲中国故事,于情于理都应该借助戏曲来求得完善。

二、神鬼题材与即兴表达

夜幕中,乌鸦人鱼客穿梭在人和乌鸦两个世界之间,丰满的翅膀使他任性地在空中飞翔,徘徊在屋顶至天边。他渴望着与乌鸦女竹青的重逢……故事的结构非常抽象和具有象征性。惊恐,神奇,美艳的氛围,超现实的故事结构,既迷人又恐怖,让读者在同一时间看到了“人”“鬼”两个空间,即害怕但又引人入胜;这种气氛也给予导演、演员创作上许多的可能性。这就是故事本身给予我的信息。在仔细琢磨和反复推敲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之后,我仿佛摸到了“鱼客”的脉搏。“它”是一只有着人类灵魂的乌鸦,他在剧中的情绪就不只是一种单线条的存在,而是具有着双重性的灵魂载体。所以找到情绪就找到了人物创作的动机。

其实作为一个舞者,我认为他同时应该是半个编导,不能只会机械地用动作去简单地转述,或是故弄炫技地在腾挪闪转间让人艳羡。他应该是所塑造人物的附体,让自己的肢体语言在精准地演绎人物中去与观者产生共鸣,达成舞者与观众“神”交般的互动。做到舞者入戏几分,观众就能入“神”几分。只有这样,才是舞者之所以“舞”的源动力;只有这样,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的那些艰难、曲折的过程,才会把我们身体上的那些痛苦记忆转换为一个个值得回味的美好瞬间。这也是每位创作者在谢幕后最希望得到的安慰,因为观众与我们是对等的,他们需要的是结果,而我们需要的是过程,二者相辅相成。我想,这大概就是将“源于”做到“高于”的过程吧。

三、简易道具与深刻意味

道具,作为舞蹈身体语言的延伸与增强,一直是舞蹈创作中的利器,而如何使极简的道具发挥极深的符号与叙事效果,则是对舞蹈创作者的一大考量。在舞剧《聊斋·竹青》中,我们以简易的“黑布”贯穿始终,使其充分发挥了使用价值和象征价值的双重作用。首先,舞剧中所有舞者从始至终一直在用“黑布”参与舞蹈表演,使它成为贯穿作品始终又与故事内容十分贴切的表达工具;此外,“黑布”在整个作品中既是象征乌鸦黑色羽毛,也是借它刻画人物内心扭曲与充满欲望的抓手;同时、也是利用它来幻化成世俗的人类世界(鱼客与何氏、汉生),以及光怪陆离的神鬼世界(变成乌鸦后的鱼客与竹青)的两个空间;比如在舞剧中表现神鬼乌鸦的一段,“黑布”紧紧裹着三位舞者的全身,一股令人窒息的禁锢和压迫性的神秘感随之而来,随后,在鱼客、竹青与何氏的内心挣扎“问情”三人舞,当鱼客与竹青用躯体对黑布的缠绕逐渐升温之时,随之当下何氏的撕扯与男女主演的对抗中,他们羽翼被褪去,裸露的躯体仿佛在佐证他们彼时的相爱;在最后何氏的撕心裂肺般“咆哮”中,纵然黑布依然存在,但上面残留鱼客与竹青的气味使无助的何氏看不见希望,她不断地抽打黑布,抽打着愤怒也抽打着自己渴望自由与交流的呐喊。这种从内心里被激发出的呐喊声久久回荡在舞台上空,回荡在观众的心里。综上所述,用独特的肢体语言来解构中国古代文学题材,用舞蹈折射当今社会的现实性,是这部作品赋予我们的契机与要求。

作为一名年轻编导和舞者于一身的我,很荣幸能有这样一次近距离与世界舞蹈对话的机会。通过这样一次创作实践,我更加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更加珍惜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1] 张素琴,刘建.舞蹈身体语言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

猜你喜欢

何氏黑布现代舞
鸡蛋里的针
浅谈现代舞在综合性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开展与普及
无 题(1)
晒衣服
探究现代舞艺术的发展
——东西方现代舞艺术的融合
浅析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前景
何氏“十全大补粥”
野餐记
论现代舞基训与现代舞编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