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研究

2017-01-28肖谋远

运动 2017年21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竞技民族

肖谋远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研究

肖谋远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模式主要有媒介传承、艺术传承和精神传承;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冲击,民族传统体育存在感较弱,政府相关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够重视,其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当前的困境;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策略:政府应出台各种法律政策,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开发,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创新,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西方竞技体育交流。

文化传承模式;文化传承困境;文化传承策略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世代相传、具有一定体育内涵与外延的传统文化。其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养生、健身、竞技、搏击、休闲、娱乐等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国重要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体育全球化的到来,不断冲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其文化传承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探究其文化传承机制,有利于更好地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提供更好地借鉴和参考。

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模式

1.1 媒介传承

媒介传承是指传播者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的信息利用语言、文字、图像等载体形式传播给大众。媒介是传播者和大众的桥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信息附属在媒介中,利于其传播给大众。我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代代相传,主要都是凭借着媒介,媒介承载着更多的信息和内容。通常,语言传播速度较快,是古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最普遍最适用的文化传承媒介,它的适用范围较广,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语言这种媒介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和大众会根据语言的语气、语调和节奏等传授和领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除了语言这个媒介之外,现今社会,文字和图像也是主要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杂志、书籍和网络视频等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更多的人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其中的精髓和核心。

1.2 艺术传承

音乐、舞蹈和服饰属于艺术的范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恰恰通过它们多种形式传承下来,它们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载体,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形式和方式。由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于农业社会,所以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带有原有最纯朴最粗犷的血脉,因此,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常常体现着这种最原始最简单的特性。比如,瑶族的打铜鼓是瑶族人民特别重要的节日,人民边打鼓边跳舞,动作粗犷,随着音乐的节奏,相互之间比赛,向最好的那个鼓手祝贺敬酒,有利于民族团结。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舞蹈类的民族传统体育不在少数,而且开展舞蹈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反映人民的劳动生活、休闲娱乐、理想情操、生活爱情等。舞蹈是表现的一种活生生的语言,是翱翔在现实世界之上的一种艺术的启示,目的是以较高水平来表达人的情绪意象和譬喻,并要求传达给别人 。我国每个民族都有其精美的服饰,这些服饰彰显着民族的历史、信仰和生活地域等,民族传统体育通过服饰各种形式将其文化传承下来,这个文化传承持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1.3 精神传承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人们对自然界中出现的各种神秘现象无法解决,从而对大自然产生敬畏,在人们生活中,既要依赖大自然,又要不断地和大自然做斗争,究极之理无法用语言解释大自然现象时,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就产生了心理信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拥有着很多的精神内涵,在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作用很大,例如人们通过舞龙和舞狮活动,希望风调雨顺,平平安安。精神层面的传承过程是人们的心理传承过程,主要体现在沉积于人的文化心理活动中更为深刻的传承,反映在我国社会是以精神召来团结、调动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从维护社会安定层面认为这种传承是必需的,传承不只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整个民族精神、民族使命,代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

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困境

2.1 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冲击

20世纪50年代,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环境,我国一直奉行以夺取奥运会金牌的体育发展观,重视竞技体育,抑制了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时,也延缓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间断,为今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埋下了隐患。随着各国体育交流增多,体育全球化的到来冲击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标榜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占据主流地位,本来就需要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在迎来外来的挑战的同时,显得更加脆弱。随着时间的发展,现代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生活节奏加快,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举步维艰,逐渐被边缘化,难以和强势西方体育文化相匹敌,最后被遗弃,直至消亡。田径、游泳、球类等项目成为国内外各大赛事主流竞技项目,单项比赛,每年增多,反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直无法进入主流竞技体育比赛,中国武术曾多次申请进入夏季奥运会,但都功败垂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其终被列为表演项目,但随后几届奥运会,都未进入。

2.2 民族传统体育存在感较弱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汉族传统体育项目有301项,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达到676项,共有977项。我国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士较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正处于消失的边缘,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体育全球化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现代竞技主流项目取代,其文化特征慢慢弱化,逐渐远离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观众基础薄弱,经济价值不高,收益期较长,市场狭小,不利于市场化运作,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考验。现今,时代的变化,民族传统项目本身传承机制不够完善,其在社会的存在感较弱,政府对其保护不够,像土家族的摆手舞和新疆的赛骆驼等项目都在走向消失的边缘。曾闻名全国的安徽凤阳花鼓戏现今会唱的人少之又少,由于无法吸引青年人的注意,其文化传承失去了基础,当老一代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时,花鼓戏就会面临失传的危险。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区达斡尔民村中,会跳哈肯麦勒舞的人如今只有两代人,到了第三代会跳的人几乎没有。

2.3 政府相关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够重视,其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1995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其中提到“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权责不明确,概念模糊,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内容少之又少,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我国现阶段国情决定的,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部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从而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这一块不够重视,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不到位,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真正显现出来。我国政府没有专门部门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这就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缺少科学的规划,没有政策和法律的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过渡和转型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农业文化的产物,在我国向工业和城市过渡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没有发展的土壤,其存在的形式和价值功能已被弱化,这就使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走向消失。例如,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彝族铃铛舞和白族霸王鞭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慢慢失去原来依存的生活环境,因而面临着消失状态。

3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策略

3.1 政府出台各种法律政策,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体系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不断深入其中调研考察,科学规划,出台各种保护类法规政策,通过立法的形式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下来,明确其法律地位,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其的政策保护。组织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提供建议。政府组织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或运动会,使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保护资金投入,加强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搜集,肩负着保护的责任,特别是对正在消失或即将消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除了用文字和图片形式记录之外,还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影像资料将这些优秀的资源保存下来,有利于其今后宣传。政府增设专门管理民族传统体育部门,打造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基地,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树立有影响力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物,提高其知名度,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的培养,避免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使其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失传。

3.2 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开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内涵,旅游是文化载体和形式.从地理环境来看,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边陲地带,引人入胜的优美环境,多姿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色彩斑斓的民族体育服饰、体育用品及自然资源等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传承需要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机构和地方企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市场商业化运作方式,加大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开发,深化其附加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依托当地区域文化,着力打造一些富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景点,结合休闲健身娱乐功能为一体,使观光游客有参与其中的愿望。同时,利用当地民族特有的节日,深度打造各种旅游节日,形成极具特色浓郁的大规模旅游市场,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我国拥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当今社会,必须将这种资源优势最大化,根据市场和人们的现代生活需求,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作体系,将其与旅游市场要结合,不仅增进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入了解,还为当地做出经济的贡献。

3.3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创新

经济的全球化令各国体育交流增多,西方体育冲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没有吸取西方体育的精华重塑自我文化体系,忽略了自身的特点,没能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积极寻找出一条健康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道路,而是一味盲目地去模仿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体系,这势必影响民族传给体育文化传承。我国必须要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创新力度,汲取西方竞技体育精华,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使其与西方竞技体育整合,被广大群众接受。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创新,体现在其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的改变,抛弃原有的迷信的文化传承保护主义,更要警惕现代西方竞技体育发展的激进主义,需要不断完善其整合思路,从整体上保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核心的文化传承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应在先进西方竞技体育指导下,挣脱古老原始的形态,结合现代体育文化,使其不断自我创新。同时,还应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技术创新,丰富多元化技术路线,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民族传统体育创新道路。

3.4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西方竞技体育交流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一个人们共同体( 如民族) 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这个过程因受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具有强制性和模式化要求, 最终形成文化的传承机制, 使人类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特征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不断地发展,必须要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进行交流,文化交流是保障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今世界随着信息的不断交换,正在慢慢走向整合,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也不能独立地存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只有通过同各个国家频繁交流,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或一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多种体育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需要不断同世界性体育文化整合,摒弃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优越性固执思想,也不能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在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交流中,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基础,去掉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借鉴世界体育文化优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1] 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3):34.

[2] 苏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模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1):18.

[3] 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2002(3):10- 16.

G85

A

1674-151X(2017)11-146-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1.076

投稿日期:2017-08-01

肖谋远, 教授。研究方向:体制与运动健康促进。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竞技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竞技精神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