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可待成追忆
——揣读林黛玉在贾府中的地位
2017-01-28太原五中太原030112
⊙张 雯[太原五中, 太原 030112]
此人可待成追忆——揣读林黛玉在贾府中的地位
⊙张 雯[太原五中, 太原 030112]
在高中语文课本《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分析中,大家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林黛玉谨小慎微、寄人篱下,她在贾家的处境令人担忧。但是纵观《红楼梦》全书,却发现了完全不同的结论,本文试图从整部作品出发来客观还原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
林黛玉 寄人篱下 受宠 积极姿态
张爱玲曾在《红楼梦魇》中提到此生三恨:一恨鲥鱼刺多,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其实,对于红学发烧友而言,《红楼》未完成的部分终是让人抱憾的,尽管脂砚斋曾在“红批”中显示后30回的创作已由曹雪芹完成,只是最后在流传中丢失,但我们终究是要面对曹雪芹与高鹗共同写就的文字。不完美是客观存在的,成熟的人不是抱怨生活,而是接受事实,并将现实开拓出无限的可能。与其终日哀叹不已,不如将红楼已有的精华反复品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后反倒有了另一番心得。
人教版教材(必修三)中选录了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一节文字,并命名为《林黛玉进贾府》。对于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大家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悟性极强、自尊自爱、敏感细腻、多愁善感。而《语文(必修三)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在对林黛玉进行人物分析时提到“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小心谨慎。……而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态度,是她将要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再加上她一贯的美貌多情,娇柔多病,“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别人耻笑了去”,难免让读者对林黛玉在贾家的处境感到担忧。
粗看之下,按照人之常情去推测,似是有理,细读文本之后,确实可以在文本中找到几处依据。第一处是林黛玉进贾府时看见: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上有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西行了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角门。
对于初次登门拜访的林黛玉来说,贾家自要热情待客,而客仍要从偏门进入。这种做法似乎有悖于待客之道。
第二处是林黛玉初次拜见王夫人时,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本房内的丫鬟忙捧上茶来。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量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
这是黛玉小心翼翼地揣度贾家的礼俗习惯,并试图保持一致,是她“将要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
第三处是黛玉初次在贾家吃饭时:
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这气势、这氛围、这礼仪,无一不在体现这个膏粱锦绣之家的繁文缛节,又无一不在渲染这位“老太君”无上威严的地位,同时表现林黛玉待人接物处处留心,时时留意。
然后是回答读书时前后两次答案的对比。
第一次是吃完饭,众人坐着闲话: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第二次是贾宝玉初见黛玉时两人的对话: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在贾府,心思细腻的林黛玉时时留心每个人的举动,揣度每句话的言外之意。在贾府生活以这样的方式开始,无疑让每个人为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捏了一把汗。
但是若对《红楼梦》全书作过相应了解的人却不难发现这些论证细节与后文中的细节起冲突的地方。
在第七回中涉及周瑞家送宫花这个情节,周瑞将花送至各个房中的姑娘们的手里,我们看到唯有林黛玉一人要问:“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她无意中得知这是最后两枝,却禁不住冤屈送花人:“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在这个细节中,我们看不到林黛玉有寄人篱下的心理,小说中她的反应反倒是在以一个主子身份去表现她对此事的不满,潜意识下言辞与前文众人分析的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寄人篱下的心理定位无疑是矛盾的。
小说第三十回,宝黛二人怄气,凤姐奉贾母之命来劝和,凤姐拉着宝黛二人到贾母处,“此时宝钗正在这里。那林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回想贾家森严的等级、繁文缛节的礼仪,黛玉却坐在贾母身边,这样的描写从没有出现在迎春、探春、惜春与贾母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小说第五十四回中,众人园中听戏时,听到嬉闹到三更时分,贾母提议众人都到暖阁坐着,挤在一处。小说中写道:
贾母便说:“这都不要拘礼,只听我分派,你们就坐才好。”说着,便让薛李正面上坐,自己西向坐了,叫宝琴、黛玉、湘云三人皆紧依左右坐下。向宝玉说:“你挨着你太太。”于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中夹着宝玉。宝钗等姊妹在西边挨次下去。
座次的亲疏远近直接折射的是情感上的亲近程度。这是林黛玉受宠的表现,薛宝钗不会有这样的待遇,嫡亲的孙女——三春也不会有这样的待遇。这些细节都足以说明林黛玉在贾家备受宠爱,有着超越同辈人的优越地位。
而林黛玉初次见王夫人的细节也值得我们拿出来细细品鉴。在这样一个严格遵守封建统治秩序的大家庭中,主客有别、长幼有序、排场讲究。如果要对这段文字作一个客观的分析,必须摆脱断章取义的局限,将之放到《红楼梦》全书中来考量。在《红楼梦》中,贾家涉及的坐具共有炕、椅、小杌(小板凳)、脚踏、站着五个等级,而且位次尊卑由高到低顺次排列。小说中另有章节可以证明。在五十三回写到贾家在中秋节祭祖的仪式,贾珍作为族长,祭祀完毕后,贾珍到贾母处:
乃是十五日,贾府开祠堂行朔望之礼。……
贾珍夫妻至晚饭后方过荣府来。只见贾赦、贾政都在贾母房内坐着说闲话,与贾母取笑。贾琏、宝玉、贾环、贾兰皆地下侍立。贾珍来了,都一一见过,说了两句话后,贾母命坐,贾珍放在进门的小杌子上坐了,警身侧坐。
这段其中的细节值得玩味,此处的“警身侧坐”不是坦然而坐,也不是很踏实地坐在椅子中。它特指坐这个小板凳的一半或一角。它传递出的是两个信息:一是贾家真的是一个世家大族,礼节周全,贾珍进屋需拜见屋中的每一个人,越是在公众场合,礼数越要周全,包括坐姿也必须是严格合乎礼仪要求的;二是座次也是按照尊卑秩序来排列,不能僭越,坏了礼数,而与座次对应的坐具也就有了尊卑之分。贾母作为贾家中的无上威权的偶像,自然是坐在屋子中最尊贵的位置——炕上,而贾赦、贾政作为低一辈的人物,自然是坐在紧挨着炕的椅子上,贾琏、宝玉、贾环、贾兰作为小辈人物是地下侍立,而贾珍按照位分,只能是坐在小杌子上。
所以在上面的引文中,林黛玉初次拜见王夫人时,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这是敬客之礼,而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说明黛玉深知豪门世族的尊卑礼仪,王夫人作为长者坐在炕上,自己断不能坐在与这同列的位置。所以当林黛玉到了东厢三间小正房内时,见王夫人坐在炕的西边下首,“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推她上炕”,她没有坐在东边尊位上,而是紧挨王夫人坐了。因为礼仪规定上,长者赐座晚辈必须要坐。这一系列的心理及动作描写绝不是闲散之笔,作者真是笔笔写出了世家大族的风范、气度和礼仪。
这段文字与其说明林黛玉有寄人篱下的心理,不如说她是在用一种积极的姿态融入一个权势直达皇权的贵族生活中去。
开头第一处的文字似乎更容易解释,小说在五十三回提到过“大门正开”这个细节: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塞门,直到正堂,一路大门正开。
刘金水曾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过,世家大族只有祭祀、大婚时正门才会大开,其余时间皆是关闭的,所以,林黛玉进贾府时从偏门进入是一种正常的待客之道。
那么,我们在开头部分中三、四两处看到的林黛玉吃饭时对别人举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回答别人读书时两次的不一致都迎刃而解了——这不是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的显现,她显然是在用一种积极的姿态融入贾家的生活中。
所以,面对《红楼梦》,我们要用一种超越阶级的眼光,接近贵族的情怀和眼光去看待文中人物的言行,才能达到对作品内容的正确解读。晚年的曹雪芹一无所有,穷困潦倒,他唯一拥有的便是过去经历过的繁华、温暖和美好的岁月。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生中唯一带给她光亮的是擦亮火柴后回忆起与奶奶相依偎的温暖的过往。曹雪芹也是如此,能擦亮他光亮的就是过去的锦衣玉食,繁华的过往,是世家大族的繁文缛节,这些回忆是他失去了一切也不会忘记的。面对这样一部字字血泪的呕心之作,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放下偏见,放下阶级,尽可能地理解他的文字和文字中的情怀。正如我们对林黛玉在贾府处境的分析,不要过早地用一种褊狭的阶级的方式给出定位,慢慢读,慢慢悟。
作 者:张 雯,太原五中高中语文教师。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