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意象:爱情发生的经典场所
2017-01-28北京李建军
北京 李建军
花园意象:爱情发生的经典场所
北京 李建军
文学叙事中的环境设置,绝不是随意和无目的的。不同的场景和风物,象征着不同的心情态度和美学格调。在《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里,花园都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景。那么,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美学意味和象征功能?本文通过比较,揭示了两部经典剧作在艺术创造上的共同特点。
花园 爱情 象征 美好
1930年,英国学者斯珀津写了一篇题为《在莎士比亚悲剧的意象里所见到的主导性的主题》文章。她敏锐地发现,“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自始至终,部部都有一些起主导作用的意象”,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树和树枝、植树、斫树、拔出树根这类意象”,就贯穿其中。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光是反复出现的意象,“爱人都把对方看成光”:“莎士比亚把青年的美丽与炽热的爱情看成黑暗世界里耀眼的太阳光和星光。主导的意象是光,表现为各种形式:太阳、月亮、繁星、火、电、火药爆发的闪光和美与爱的折光。与此对照的是夜、黑暗、云、雨、迷雾和烟尘。”这篇研究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引导我们进入并巡游莎士比亚剧作的辉煌世界。
然而,她忽略了一个同样重要的意象,那就是花园。《莎士比亚传》的作者艾克洛德说:“自然世界对莎士比亚有着强烈而直接的影响。莎士比亚在斯特拉特福的房子与附近其他大多数房子一样,有自家花园,也有公共花园,当他进行这类描写时,脑子里总是浮现出自家花园的景象。一个杂草丛生的花园是腐朽衰落的象征。”其实,在莎士比亚笔下,花园更多的时候,象征着浪漫而热烈的爱情。要知道,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如果没有花园,那么,爱情的诗意性和悲剧性,就会大打折扣。在意大利小说家马泰奥·班戴洛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花园几乎没有什么意义:朱丽叶与罗密欧认识之后的交流,是在朱丽叶窗户下的一条小路上;虽然最后也写到了罗密欧翻墙进入花园的事情,但是,并没有赋予这一事象以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莎士比亚似乎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花园对于这个爱情故事的意义,所以,他将花园当作一个重要的场景来描写,使它起到了强化爱情叙事诗意效果的作用。
在很多的叙事文本和抒情文本里,美好的爱情都发生在花园里。花园被当作与爱情关联密切的美好意象。大观园就是一个大花园,而黛玉最深刻的爱情体验和生命体验,都与“落红”和“葬花”等事象联系在一起。即便在《静静的顿河》这样的小说里,格里高利和阿克西妮娅的爱情,也离不开种着金色向日葵的园子。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都在花园发生或展开。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巧合”。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意味,无疑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
如果说,姣妍而芬芳的花卉是花园里最美丽的景致,那么,爱情就是人生这个大花园最绚烂的花卉。在很多方面,爱情都与花儿有着相似性。它像花儿一样美丽,一样令人陶醉。初恋有如含苞待放的蓓蕾,热恋仿佛花儿绚烂绽放,直到最后,它就像花落一样,归于平静,结出自己的果实。春夏季节的花园,就是一个一切生命都在恋爱和生长的世界。就此而言,花园实在就是一个关于爱情的巨大的象征符号。
在《牡丹亭》中,“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正是这春天花园里的姹紫嫣红、生机勃勃景色,引发了杜丽娘“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感慨,打开了她“忽慕春情”的心灵闸门,甚至使她潸然泪下,喟然感叹道:“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自此后,很多重要的故事,都与这花园关联在一起。诸如“寻梦”“拾画”“玩真”“魂游”,都离不开花园这一重要的场景。在《牡丹亭》中,花园就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冲动,象征着爱情的萌发和绽放,象征着追求爱情的执着和坚韧,甚至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永恒。
在莎士比亚笔下,凯普莱特家的花园,简直就是一个爱的天堂,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会面的主要场所。正是这个美丽的场所,赋予了朱丽叶的爱情以浪漫的情调和诗性的意味。他们在舞会上认识,但深入的交流和爱情的发展,却是在花园里完成的。
参加完舞会,告别了罗密欧,朱丽叶激动的心情很难平复。在静谧的夜晚里,她发出了甜蜜的叹息声,对着皎洁的月亮,宣吐自己对罗密欧的思念,对家族矛盾牵绊中的爱情的忧虑:
朱丽叶 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
罗密欧 (旁白)我还是继续听下去呢,还是现在就对她说话?
朱丽叶 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敌;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这样的一个你。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又不是手,又不是脚,又不是手臂,又不是脸,又不是身体上任何其他的部分。啊!换一个姓名吧!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作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绝不会有丝毫改变。罗密欧,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意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
她在夜幕遮蔽下的表达,全都被罗密欧听到了。于是他们就在这夜晚的花园里,完成了最美好的情感交流和爱的盟誓。罗密欧告诉朱丽叶,对自己来讲,她的爱情甚至比生命还宝贵。而朱丽叶对自己刚才自言自语的表白,也很难为情,很怕罗密欧因此轻视自己,于是,希望他能明白,自己只是“太痴心了”,而不是一个轻浮的人,所以,不要嫌自己“太容易降心相从”,否则,“我也会堆起怒容,装出倔强的神气,拒绝你的好意,好让你向我婉转求情,否则我是无论如何不会拒绝你的”。这说明朱丽叶不仅美丽和可爱,而且,还是一个很有教养和智慧的姑娘。
朱丽叶就近取譬,用花园里的花儿做比喻,表达了对他们爱情的希望。她打断准备对自己起誓的罗密欧的话头:
好,别起誓啦。我虽然喜欢你,却不喜欢今天晚上的密约;它太仓卒、太轻率、太出人意外了,正像一闪电光,等不及人家开一声口,已经消隐了下去。好人,再会吧!这一朵爱的蓓蕾,靠着夏天的暖风的吹拂,也许会在我们下次相见的时候,开出鲜艳的花来。晚安,晚安!但愿恬
静的安息同样降临到你我两人的心头!
爱情应该像鲜花一样美丽!就她的性格和教养看,朱丽叶并不希望他们的爱情发展得如此仓促和草率,而是希望它能像花儿一样,从容而美丽地绽放。但是,她对爱情还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她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中,爱情并不只是显得好看,并不只是一种形式性的东西。不,它不仅应该是美的,还应该是真诚和善良的,是一种含着伟大德性的高尚情感。所以,她对罗密欧说:“为了表示我的慷慨,我要把它重新给你。可是我只愿意要我已有的东西: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渺,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这是对爱情深刻的理解。这段话揭示了爱的真谛,一种关于爱情的历百世而不废的伟大真理。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不仅因为她年轻而美丽,还因为她的爱情是纯洁而高尚的,体现着人类在爱情追求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当然,花园不仅象征着美好、活力,还象征着克服险阻的考验。一般来讲,花园都是封闭的,尤其是“玉人”所在的花园,更是难于逾越。然而,翻过花园的高墙与情人相会,正是一件浪漫而冒险的事情。《诗经》的《将仲子》篇里,就讲述了一个恋爱中的小伙子,几次三番、不管不顾地越墙逾园,与所爱的姑娘相会: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罗密欧也有中国古代的仲子小伙的执着。为了见到朱丽叶,他冒着被凯普莱特家人杀死的危险,翻过了高高的院墙。这种勇敢的行为,让朱丽叶特别感动,也非常担心:
告诉我,你怎么会到这儿来,为什么到这儿来?花园的墙这么高,是不容易爬上来的;要是我家里的人瞧见你在这儿,他们一定不让你活命。
如果说,爱情的本质是甜蜜和快乐,那么,越是承受压力和受到阻挠的爱情,就越是具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白朴《中吕·阳春曲·题情》所说的“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无论在《牡丹亭》里,还是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花园都是一个不可随便进入的所在,也就是一个意味着考验的物象。只有爱情才能激发出追求者的勇敢和无畏,让他们越过那森严的藩篱。
总之,将爱情与花园关联起来,反映着东西方两位戏剧大师共有的审美想象,也说明在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上,人类确实存在着“心理攸同”的共同性。如果说,一个作家永远有责任用最好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和展示生活,那么,在描写爱情故事的时候,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好的方式——那种真实自然而又充满诗意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
①②杨周翰编选:《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31页,第332页。
③彼得·艾克洛德:《莎士比亚传》,郭骏、罗淑珍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版,第33页。
④“朱丽叶绣房的窗户朝着一条狭窄的小路,对面是一座普通的房子。罗密欧经过一条大道,走到小路的尽头,每一次都能看到姑娘倚在窗前,对他颔首微笑,表露出十分乐意见到他的样子。他常常夜里到那儿去,走到小路的尽头,便止住脚步;这条小路上几乎没有过往行人,而且站在朱丽叶窗户的对面,有时候竟可以听见她那温柔的说话声。”(蔡蓉、吕晶编:《吕同六全集·意大利中、短篇小说》,第10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版,第8页)有必要指出的是,关于这两个维洛那青年的爱情故事,莎士比亚几乎在所有方面的处理,都比班戴洛的原作要高明,简直可以用点石成金来形容。
⑤蔡蓉、吕晶编:《吕同六全集·意大利中、短篇小说》,第10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版,第11页。
⑥汤显祖:《汤显祖集全编》(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2639页。
⑦⑧⑨⑩⑪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等译,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5—36页,第37页,第38页,第39页,第36页。
⑫羊春秋选注:《元人散曲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6页。
作 者:
李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编 辑:
张玲玲 sdzll08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