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间词话》:中西思想化合而成的经典文化产物

2017-01-28王瑞兰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235000

名作欣赏 2017年27期
关键词:人间词话词话文论

⊙王瑞兰[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学林漫录

《人间词话》:中西思想化合而成的经典文化产物

⊙王瑞兰[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王国维先生脍炙人口的文学批评代表作《人间词话》,以知情皆胜、文哲兼备、古今博通、中西融汇的良好口碑,堪称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其全文结构、审美标准和人文评判三个方面,从中西方文学理论两个维度的比较与融合,对该部作品略作分析与思考。

《人间词话》 中西融合 现代转型 创新与超越

王国维先生脍炙人口的文学批评作品《人间词话》在传统形式中以一种深厚的人文情怀为其出发点与根基,融入了许多西方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构建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理论系统,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因其中蕴含的深厚广博的人间情怀,使得《人间词话》不再是中西方思想的机械叠加,而形成了从中西文论的简单二元对立中超越出来的有机统一体,是深入到现实的人生层面的一部文学理论作品。可以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西方文化冲击的激变时代里,中西方诗学观点碰撞化合而成的经典文化产物。

一、从全书结构上看,《人间词话》散星结构中的内在条理逻辑性体现了中国文学批评系统的现代转型

中国古代学统以经验为主体,所以中国古代文论侧重于直觉感悟,多呈现为无系统的零散随言形式,缺乏一定的内在逻辑,故学术研究也往往难以达到系统化和理论化。王国维说:“我国学术尚未达自觉之地位也。”“而故我中国虽有辩论而无名学,有文学而无文法,足以见抽象与分析二者皆我国之所不长。”然而,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已有了新血液的注入,“预示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光辉序幕”。

王国维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正好处于“古今中西”之间,他曾学习过西方康德、叔本华等人的思辨哲学,还翻译过耶方斯的逻辑著作《逻辑的基础教程:演绎与归纳》。西方的哲学家常常运用思辨的方式进行逻辑的展开,强调理论的演化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西洋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于抽象而精于分类,对世界一切有形无形之事物,无往而不用综括及分析之二法,故言语之多,自然之理也。吾国人所长,宁在于实践之方面,而于理论之方面,则以具体的知识为满足,至分类之事,则除迫于实际之需要外,殆不欲穷究也。”王国维看到了西方学者这种不同于我国学者注重体验的思维特质,便自觉地引入并在其著作中运用了“综括”“分析”等逻辑方法,在浑融的思维中添入了几分思辨和提炼。

《人间词话》正是王国维试图以一种融汇中西的新思路与新方法重新阐释古典诗学的批评著作。他虽仍然使用了中国古典的感发形式,但《人间词话》中所具有的逻辑与思辨的力量已经与传统文论大不相同了。

以王国维先生自己编订的六十四则为例,若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这六十四则词话的编排顺序隐然有着一种系统化的安排。叶嘉莹曾总结说:“概略地说来,我们可以将之简单分别为批评之理论和批评之实践两大部分。自第一则至第九则乃是静安先生对自己评词之准则的标示”。“从以上九则词话以后,自第十则至第五十二则乃是按时代先后,自太白、温、韦、中主、后主、正中以下,以迄于清代之纳兰性德,分别对历代各名家作品所作的个别批评。此一部分乃是《人间词话》中主要的批评实践之部。”“此外,在其上卷之末,自第五十三则以后,尚有数则词话分别论及历代文学体式之演进、诗中之隶事、诗人与外物之关系、诗中之游词等,则是静安先生与批评实践中所得的一些重要结论。最末二则且兼及与元代之二大曲家,可见其境界说之亦可兼用于元曲,为其《人间词话》作了一个余意未尽的结尾。”

无疑,《人间词话》在外形零散却内在严整的结构中,自觉地将西方抽象和分类的方法与中国传统研究方法相结合,以逻辑的理论来融合审美体验,进行文学批评,这正是现代美学批评的方法,是王国维对于西方逻辑思辨方法有效运用的体现,实现了中国文学批评系统的现代转型。

二、从审美标准看,《人间词话》核心理论“境界”说是在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基础上超越西方新思想的全新概念阐释

“境界(意境)”论正式诞生于唐代,如司空图、皎然等的文论学说,从最初就定下了这种偏于主观、个体、表现的特征,偏于审美主体的情感意兴表现,重在强调言外之意。

王国维在总结历代词人写作经验的基础上,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一词作为论词的基本概念。与西方(特别是19世纪之前)强调的模仿叙事理论不同,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偏重于以抒情诗为基本文类的抒情理论。因此,王国维的“境界”说也称得上是一种从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提炼出来的抒情理论。其“境界”说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意境(境界)”理论,它在继承“兴趣说”“神韵说”等表述诗歌“意”与“境”二因素的传统文论概念的基础上,强调诗歌“吟咏情性”的审美特征,形成了独特新颖而又不失传承的文论学说。

《人间词话》开门见山地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从而确立了全书以“境界”论词的基本出发点。“境界”即其核心的审美范畴。再从核心出发,分出了“造境”和“写境”“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隔”和“不隔”等相对的二元新概念,并一一列举例子进行阐释和补充。由此可见,王国维观照内外世界时,一方面受到康德、叔本华等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思维方式已从“物我齐一”的传统思维转向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另一方面,则仍传承着中国古典文论最精髓的精神,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地审视诗词歌赋乃至宇宙人生。这种审美态度,何曾不是一种“境界”?

三、从作者与文学的创作角度来看,《人间词话》以一“真”字道出了千古文章创作的自然化目标

王国维在写于1906年的《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在此,王国维确立情与景二者作为文学的“二原质”,这在他写于稍后的《人间词话》中亦没有改变。

在解释何为“境界”时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其中蕴含的审美观念即是“真”,这“真”既指对作者而言的“真景物、真感情”的“真”,又指对作品而言的“能写”“摹写”的“真”。其强调的就是词人对情和景这文学二原质的真实感受和真实再现。王国维这种强调作者写作时要有真情实感且要对“景”真实再现的态度,既有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因素,也有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因素。其源头来源于庄子“精诚之至”“本真状态”的强调,但中国传统的感情态度往往只注重主观感情的真,而忽略了对景对情再现的真。然而,王国维《人间词话》在对“真感情”的重视中又借诸西学,引进“自然”和“观”的概念,独具创意地在提出“真感情”的同时,又提出了“真景物”,从而使“真”在具有真实感受和表现主体主观感情的意思之外,还具有真实描写和再现客观外物的意思。在王国维看来,“真感情”和“真景物”是并重的,这正是王国维融会贯通中西美学和诗学的结果,从而为中国诗学注入了新的东西。

《人间词话》卷上,第十八则首句“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即为王国维赞赏李煜之词的根本原因,并用以于支持其第十六则所言:“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从这个角度看,王国维对创作的标准划定,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尼采创作论的观点之启示的。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阅读与写作》首句即是此观点:“对于一切作品,我只爱那作者以他的心血写出来的。以心血写作,你将发现心血便是精神。”王国维能将中国诗词审美传统和西方文学理论观点(尽管尼采思想与观点仅散布于其散文等短片作品中,未形成其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和文学理论)相融合,可谓是中国文论承前启后的一大转折与过渡,是继承和创新同在的体现。王国维认为文学“描写自然及人生”,但必须是内容及形式上的“真”而不是伪善的求名利之作。他认为词人是有着赤子之心的人,其创作即为“血书”,而反对那种失去真实性的矫揉造作的“游词”。这种“真”的审美观贯穿了王国维对文学本身的看法及文学的发展观,既是王国维的文艺批评标准,也是他的文艺创作标准。从“真”的创作标准出发,王国维提出了作品创作应力求真率自然、少用典故、少用替代字、反对堆砌垒句、反对矫揉造作文风等一系列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创作主张,这些主张被后来胡适等人所承接和发展,对“五四”白话文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间词话》其整体思想里充分透露出王国维兼容西学的开放心态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可谓是为中西思想化合而成的经典文化产物。虽然现代一些学者从不同的文学理论支撑出发,对《人间词话》的一些思想和观点会有不赞成乃至驳斥的情况,但从王国维所处的特定历史角度看,不得不承认,《人间词话》作为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堪称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经典之作。

[1]佛雏.王国维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徐调孚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

[3]王国维.王国维论学集[M].傅杰编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王远秋.王国维“境界说”研究[D].新疆大学,2009.

[5]王雪霏.浅析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说”对叔本华哲学的借鉴[J].科技风,3013(15).

[6]夏中义.谒王国维书[J].文艺争鸣,1997(5).

[7]张硕.历史文论中的经典文论——《人间词话》文化学解读[D].辽宁大学,2012.

[8]张硕.学统的转型与道统的延续——转型视野下的《人间词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31).

[9]赵勇.文学理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周祖谦,张连武.王国维“境界说”视野中的“真景物”与“真感情”——《人间词话》“境界涵义论”献解之[J].阅江学刊,2013(1).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作 者:

王瑞兰,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猜你喜欢

人间词话词话文论
力补石室金匮闺襜之遗亡
——论《历代闺秀词话》的价值
《清代词话全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新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人间词话》视角下的聊斋词
论《人间词话》境界说“真”之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