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7-01-27吴小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说内化讲授

吴小明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吴小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杭州310053)

对分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该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针对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和学生特点,尝试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将教学过程分为讲授、内化吸收、独立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五个环节,以提高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模式

中医各家学说是高等中医学专业教育的一门综合性提高课程,主要研究历代著名医家及主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临床经验,兼顾学派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1],它致力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模式和能力,在扩大知识面、提高理论水平、活跃临床思路、拓展诊治视野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方向的调整,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课堂讲授多照本宣科,考核方法以闭卷应试为主,学生无暇参阅古籍经典著作,这便违背了开设该课程的初衷与学习该课程的精神[2]。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中来,尝试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1 背景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类似讨论式课堂,对分课堂强调生与生、师与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中间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3]。这一教学模式在“2015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高教年会”上,通过张学新教授的专题报告引入我校。并于2016年7月,在原来网络“学生作业提交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为中国教师量身定做的新型教学平台——基于微信的对分易教学平台,使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做到:学生列表、学生考勤、随机分组、课程资源、讨论区、查看课件、提交作业、在线练习,成绩即时推送等功能,大大简化了以往传统课堂的过程。目前,建有全国性“对分课堂教学研讨”QQ群甲、乙、丙三个群,随时探讨并改进问题。截止2016年11月29日,“对分课堂”知网上已有90篇论文。

2 “对分课堂”环节

2014年,张学新教授提出“对分课堂”时,在时间上,把“对分课堂”清晰地分为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所以也可简称为PAD课堂。随着“对分课堂”模式的实践,该模式得到不断的完善,现在又可把“对分课堂”细分为五个环节: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内化吸收)、独立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2.1 讲授环节这一环节,教师基本不向学生提问,也不组织讨论,属于单向讲授,主要介绍教学内容的框架,如《中医各家学说》各论中,重点讲授重要医家的生平及著述、学术思想、诊疗经验,不覆盖细节,但可以提供医案,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分的讲授原则主要是精讲和留白。对分课堂上,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原来一半的时间进行讲授,不可能细致覆盖,也没有时间讲得非常生动、有趣,应该做引导性的、框架式的讲授。对分的精讲就是要在相对宏观的层面上,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张学新教授特别强调:“对分课堂的整个教学流程总是以教师教授为开端,讲授之前学生不需要做任何准备工作!运用对分课堂,教师一定不要要求学生进行预习!”

2.2 自主学习(内化吸收)自主学习(内化吸收)在讲授和讨论两个环节之间,学生有一周的时间阅读教材、完成作业,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需求,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内化吸收要求独立完成,不能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交流。内化可类比为品味、消化、吸收、反刍、咀嚼,更强调由自我掌控的个体学习,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可以课外阅读中医各家学说所讲授到的医家原著、医案,做好笔记,记下疑惑和心得。

2.3 独立作业作业是连接讲授与讨论的核心环节,是对分成功的关键。对分作业中有一个新颖的特色部分,称为“亮考帮”。学生在听课、读书、完成常规作业后,要总结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等,称为“亮闪闪”。要把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用来挑战别人,称为“考考你”。要把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或想要了解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在讨论时求助同学,称为“帮帮我”。从《中医各家学说》医家部分的“亮考帮”作业来看,学生基本上能涵盖医家生平、学术思想、诊疗经验三大块,较好地达到了课程章节的学习目标。

2.4 讨论环节隔周教师上课后不做讲授,立刻采用对分易随机分组,如我校2014级何任重点班,共15名学生,通常3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针对教师上次课的讲授内容和学生在内化阶段的学习结果。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收获和困惑,互相答疑、互相启发,把普遍性的问题记录下来。小组讨论后,教师随机抽查每组学生的讨论。

2.5 全班交流在抽查中,让学生面对全班,以“我们组”开头,表达小组而不是个人的观点。抽查时不预先指定,强调随机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抽到,防止有人懈怠。学生提的问题,可以点其它组回答,一是增加生生互动,二是督促全班认真聆听。如果问题的代表性不强,可以不回答,课后给该组单独讲解。发现共性问题并给予透彻解决是本环节的主要目标。然后,教师邀请全班自由发言,无论个人、小组,还有遗留问题的,都可以提出来,教师给予解答。最后教师用几分钟做简单总结,把学生遗漏的、需要深化、提升的讲一下;也可以象学生一样,只讲自己在这一章节中最有体会的“亮闪闪”,与学生分享。最后结束整个过程,

3 “对分课堂”模式下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对分课堂”模式的五个环节中,除了教师的讲授环节和自主学习(内化吸收)外,其他如独立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都能很好的完成形成性评价。小组讨论时,学生要学会倾听、交流;发言时,要求以“我们组”开头,更能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通常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仔细批改作业、及时反馈,这样下来,作业批改很辛苦。对分教学下,对常规作业的批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一份平时作业,满分是5分。学生如果交了,不拘形式、内容多少,都给3分;如果认真一些的,态度不错,就给4分;如果有新意或创意,可以特意标示出来给教师看,教师确认后,哪怕整个作业只有一句,确实精彩,也给5分。这样,教师批改作业的速度大大加快,常常是整体浏览一下就可以给分了,批改负担显著降低。作业中的错误或问题,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来发现、纠正和解决。最后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给予解答。教师批改负担小,但实际效果更好的根本原因是,在对分模式下,作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教师批改的意义和价值大大降低。

4结语

“对分课堂”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尝试了二轮,上一轮是中医学七年制2012级3~4班,授课班级人数为62人。本轮授课班级是中医学七年制2014级1班,也就是何任重点班,授课班级人数为15人。在尝试“对分课堂”模式及对分易教学平台进入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后,在教学座谈会上,学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如朱同学写道:“老师以一种新颖的对分易教学平台作为平时的授课方式,丰富了教学形式,更为同学们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广受同学们的欢迎”。孔同学写道:“老师用对分易教学平台发布消息与作业,丰富了教学形式,通过“亮、考、帮”的新教学模式让我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各家思想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打下扎实的基础”(录自《浙江中医药大学课程总结表-中医各家学说》)。

[1]刘桂荣.中医各家学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

[2]李成文.《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4):13-15.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The Application of Bisection Class Teaching Mode in Theories of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s in Chinese Medicine

WU Xiaomi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Literature,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3,China)

The core idea of bisection class is giving half class time to teacher for teaching and giving half class time to students for interactive learning by discussion.This mode,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pays more attention to autonomic learning of students.According to the courses of Theories of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s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we tried to reform education by bisection class teaching mode,and divided courses into five par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which are teaching,internal transformation and absorption,independent homework,panel discussion and class communication.

bisection class;theories of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s in Chinese medicine;teaching mode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2.005

1672-2779(2017)-12-0011-02

:李海燕本文校对:郑洪

2017-03-03)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No. YB16021】

猜你喜欢

学说内化讲授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旷云学说普通话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