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丰宁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2017-01-27王爱利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丰宁满族剪纸

王爱利

(承德市群众艺术馆非遗保护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浅谈丰宁满族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王爱利

(承德市群众艺术馆非遗保护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丰宁满族剪纸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集中体现了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文化形态,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据一席之地。丰宁满族剪纸其工艺精湛、构图丰满、富于变化、风格细腻、造型手法夸张,它所流露出来的“雅”气是一种天真的、单纯的、质朴的美,带有满族人民的性格特点。它是南北、满汉文化相互碰撞交融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它展示了满族的风土人情,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可以说丰宁满族剪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具有满族民族特有的剪纸艺术语言,满族剪纸艺术已经向着健康的道路继续发展。

丰宁满族剪纸;民间工艺;民间特色;剪纸艺术保护发展传承

剪纸,又称剪花、窗花、刻纸,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工艺之一,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它经久不衰,已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些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1]。而丰宁满族剪纸艺术集中体现了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文化形态,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中,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据一席之地[2]。

丰宁满族剪纸其工艺精湛、构图丰满、富于变化、风格细腻、造型手法夸张,它所流露出来的“雅”气是一种天真的、单纯的、质朴的美,带有满族人民的性格特点。它是南北、满汉文化相互碰撞交融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形式。

1 百年丰宁满族剪纸已成为一种精神食粮

丰宁当地的满族人把剪纸和民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剪纸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个节日中,把自己的理想、希望、祝福、情操、情感等等都寄于剪纸当中,使丰宁满族剪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让那些传统的剪纸技艺具有了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同时也展示了满族的风土人情,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3]。

丰宁满族剪纸产生于清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传承脉络清晰,到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派系和风格,丰宁满族剪纸艺术兴盛于民间老百姓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生产的需要,真实地传递了300多年来满族民俗文化的存在。满族剪纸艺术中有着浓厚的满族文化色彩,将满族传统文化生活形象展现在作品之中。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南北文化大碰撞和满汉文化的大融合。满汉文化每发生一次碰撞融合,都在剪纸的内容上有一定的体现。

丰宁满族剪纸300多年来都是当地满族民俗活动的主要用品,由于当地少数民族以满族为主,满族习俗则决定了丰宁满族剪纸的走向,它主要以满族窗花、礼花、节令专用等剪纸形式出现在家家户户之中,在清末民初已经达到鼎盛时期,达到每村都有自己的剪纸风格和剪纸高手[4],有的已经形成一个群体,剪纸活动历来都是丰宁儿女的强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作品《春华秋实》以苹果为外形,内嵌苹果的繁花,流露出平安的寓意以及春花秋实的内涵。可以说,剪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 丰宁满族剪纸百年传承正在健康发展

丰宁满族剪纸传承脉络广泛,主要分为家族式传承、非家族式传承和组织式传承。其中,家族式传承为丰宁满族剪纸文化的流传发挥了基础性作用[5]。

非家族式传承和组织式传承在丰宁满族剪纸技艺流传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非家族式传承和组织式传承的存在,才使得从事剪纸工作的人分布在各个乡镇、各行各业。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涌现出张冬阁、王秀莲、魏文娥、石俊凤等一批优秀的剪纸艺人[5]。

丰宁满族剪纸艺术与其他的传统艺术一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作品内容上,创作者不仅喜欢选用中国传统题材,而且在作品中加以创新,使之自然的流露出传统文化的特征。1980年丰宁满族剪纸走出了大山,跻身于全国十家剪纸联展之中,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随着展览和民间艺人的出国演出,丰宁满族剪纸以中华民族的文化代表身份展示在世界面前,并被收入到《中国美术全集》中。1983年第8期《美术》杂志刊登的张士增的题为“农村民间美术的复苏”一文,对丰宁民间剪纸的抢救工作给与了很高的评价[2]。丰宁县在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丰宁满族剪纸成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著名剪纸艺人张东阁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投入到丰宁剪纸的挖掘、抢救、研究工作中,也开始了新剪纸的创作,同时在培养剪纸队伍、组织展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对“文革”后的丰宁满族剪纸的复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不失传统、题材广泛,特别是近些年他全力以满族文化为题材,在国内剪纸界里有了很高的声誉,并在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剪纸艺人王秀莲是省一级民间美术家,她在祖辈的传授过程中接受了现代艺术的影响,有着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绘画基础,她创作的作品清新,是丰宁满族剪纸的后备军,她曾多次代表国家赴外参加表演,作品已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剪纸艺人魏文娥、石俊凤2位是20世纪80年代的后起之秀,她们都是满族剪纸传承人,先后多次随我国文化表演团出访世界各国。其中剪纸艺人石俊凤先后到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进行剪纸表演。现在石俊凤老师的外甥女(河北民间美术大师)张倩、侄女石小珍都是当前最年轻的传承人。由此可见,满族剪纸艺术已经向着健康的道路继续发展着。

3 丰宁满族剪纸具有满族特有的剪纸艺术语言

丰宁满族剪纸由于其制作简单,无需设备场地,从一开始就是民间自娱自乐、自己制作,是人人可以参与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只是艺术、技巧水平有所不同。因此,丰宁满族剪纸具有满族特有的剪纸艺术语言,也被当地人称之为“炕头上的剪纸”。

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及动物剪纸、山水风光剪纸、人物剪纸、花字剪纸等[5]。

丰宁满族剪纸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单色剪纸、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从制作方法上可分为剪纸、刻纸[5]。

丰宁满族剪纸从习俗用途上可分为窗花、祭神祖吊签(挂签)、节令剪纸、礼花、室内装饰用花等,如五月节的葫芦剪纸、八月节的团圆剪纸、结婚时的喜庆剪纸、丧葬的素色剪纸、做寿的寿花、迁居的礼花、生育时的抓髻娃娃、房屋装饰的顶棚花、炕围剪纸等,这些都是满族人在生活中民族习俗、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体现[2]。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剪纸是最为盛行的时期,当年剪纸艺人多为女性,祖辈相传,闲暇时间互相比巧,花样互相传送,剪纸完全都是互送,根本没有剪纸市场。后来由于女性走向了社会,无瑕再全力剪纸,有些人抓住时机用刻纸取代了剪纸,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剪纸的成本,因此创造了剪纸市场,也就是我们今天在大街上看到的窗花,60年代初期这种形式的剪纸就已经成熟起来。但是,现如今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结构的改变,纸糊窗越来越少,窗子多被玻璃取代,剪纸窗花急剧萎缩,取而代之的是室内装潢剪纸和礼品剪纸。剪纸由大变小、由装饰变为收藏。因此,丰宁满族剪纸自产生经历近30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特征,由于剪纸是随民俗而生,因而具有与民俗相依存的一面,长期以来,由于丰宁山高路险,与外界交流不是很方便,又有自己特有的自然生活条件,因此成了一个比较闭塞的文化圈,丰宁满族剪纸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在作品内容上,并非仅仅只是作品本身的含义,也具有谐音、谐意的特色,由于剪纸早期是以窗花为主,生活中的窗花又千变万化,丰宁满族剪纸则出现了大量接龙式剪纸和以三、四、六、八等诸多数字为一套的剪纸,具有成组成套的特色,也正是由于丰宁满族剪纸在民间剪纸中存在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点染剪纸、单色剪纸、变色剪纸并存的现象,故形成了丰宁满族剪纸色彩多元素的特色。由此民间艺人充满理想寄托、生活追求、自娱自乐的创作剪纸,使其创作的作品具有超现实的理想化,长期以来,发展创新成为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完善于生活的表现力,极大地丰富了剪纸的语言。而丰宁剪纸利用其所具有的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语言,把民族情结与其相融合,使其形成了具有满族民族特有的剪纸艺术。

4 丰宁满族剪纸如何应对保护、传承、发展等诸多问题

在中国众多的民间剪纸之中,丰宁满族剪纸以自己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据一席之地,透过满族剪纸可触摸到满族历史的发展、习俗、民族文化、美学等诸多文化,对于它的抢救、研究、保护,更重要的就是发展[1]。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慢慢地发生转变,民间剪纸已经不仅仅只限于家家年节时才贴的窗花,已经成为装饰、美化现实生活的必需品,已经变幻成家居装饰中的艺术品,以及各种舞台的美化道具、礼品,乃至是建筑物的造型、城乡标志物等等。如何让那些逐渐淡漠、一度处境危险丰宁满族传统剪纸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就必须把丰宁满族剪纸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付诸大众新的视觉效应需求,在设计、审美、评价、鉴赏中形成可感知的独特的视觉效应,使满族剪纸艺术在本土剪纸与外来剪纸艺术的碰撞中,乐于学习与模仿,更善于交融与杂糅,探索出适合本民族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崭新的艺术形式,才能有利于剪纸艺术的继承发展。这对于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提高大众文化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目前,丰宁满族剪纸队伍在逐渐壮大,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宣传力度小、文化产业化弱、人才流失等问题,都成为满族剪纸艺术发展的阻力。针对这些问题丰宁县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护丰宁满族剪纸文化。如继续抢救整理原生态丰宁满族剪纸,挖掘原创作品,汇编成书,以便传承;挖掘不同谱系传人,使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剪纸完整传承;广泛发动剪纸艺人、民间艺人,继续开展丰宁满族剪纸的研究工作[6]。

真正传统的丰宁满族剪纸,大多数在70多岁以上的老人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队伍也在急剧萎缩,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位资深的民间艺人的离世,就会使一批批剪纸珍藏品随之消失,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大队伍建设力度,让剪纸艺术传承有人、后继有力。

5 原汁原味传承百年剪纸艺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现代化的通信时代,外来文化随时侵袭着传统文化,一大批产生于当今的剪纸作品已经完全背离了丰宁满族剪纸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丰宁满族剪纸一旦失去它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就会失去它的艺术价值。目前这种现象已经开始侵入丰宁满族剪纸的肌体,这种危害之大还没有被人们所重视,这种现象比起传统剪纸艺术的消亡来得更加迅猛,其危害更加可怕。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丰宁满族剪纸艺术,丰宁满族剪纸已从本地“自己研究”的形式逐渐转变为“走出去”的形式,参加各种级别的大型剪纸展览会及剪纸经验交流会,在扩大队伍的同时,借鉴经验,将剪纸事业做大做强[7]。

自1993年丰宁满族自治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以来,丰宁满族自治县对这一具有浓郁特色的民间文化进行了传承、弘扬和保护等一系列工作,如研究开发满族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打造丰宁满族剪纸的艺术文化品牌,成立了以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王秀莲为首的王绣莲剪纸公司,以剪纸公司为依托,不断开拓剪纸产业市场,使剪纸艺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突出满族剪纸特色的基础上,把剪纸产业做大做强。

在县博物馆和“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张东阁的“泥香阁”设立满族剪纸展览馆,建立以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为主的剪纸基地,普及剪纸艺术,在全县中小学及农村闲散劳动力中开展剪纸艺术培训班、讲座等,从根本上解决满族剪纸的传承、发展难的问题。让剪纸艺人走出家门,广泛吸收更多剪纸艺术的精华,在保持原有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推动丰宁满族剪纸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促进这一古老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为了使丰宁满族剪纸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要以现有的剪纸艺术和产业实体为依托,成立专门的人才队伍,把传承、保护、发展古老的满族剪纸与开创剪纸产业相结合,以发展剪纸艺术为目的原汁原味的生态保护与不断提高技艺、发展创新相结合,打造文化品牌的长效运行机制和市场运营机制。

有人曾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对于民间剪纸艺术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地方,返璞归真是我们传承的理念,是它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已经发生了改变,也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而丰宁满族剪纸多年的传承,对历史有着充足的记载,是文字历史不足部分的补充[6],是当地满族文化发展的真实记录,是研究当地民俗的重要依据。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一支永不凋谢的山花,随着剪纸人员队伍的壮大,后续力量的充备,丰宁满族剪纸将以永不凋零之势续写文化历史。

[1]白晗夏.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风格特征及成因[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3.

[2]门泽琪.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剪纸艺术传承与保护[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3]马莉萍.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剪纸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4]李飞.丰宁民间剪纸中的满族文化和艺术形态[D].苏州:苏州大学,2008.

[5]李倩倩.中国南方与北方民间剪纸的图形特征比较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6]张西昌.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3.

[7]姜婉.民间剪纸的生产性保护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0.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engning Manchu Paper Cutting

WANG Aili
(Chengde Mass Art Museum of non Heritage Protection Center,Chengde Hebei 067000, China)

Fengning Manchu paper-cut now has more than 300 years of history, it embodies the fusion of history and culture in the Han nationality. Among many Chinese folk paper-cut,Fengning Manchu paper-cut occupy a space for one person with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m of Fengning Manchu paper-cut. Its exquisite workmanship, composition plump, full of changes,the style is exquisite, modelling exaggeration, it reveal the "elegant" gas which is a kind of naive,pure, simple beauty, with the character of Manchu people. It is a culture of mutu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and have a special minority folk art form. It shows a strong smell of Manchu loc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Local flavor, loved by the masses, can be said that the Fengning Manchu paper-cu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spiritual nourishment. It has unique ethnic Manchu paper-cut art Language, Manchu paper-cut art has continued to develop towards the healthy road

Fengning manchu paper-cut;falk arts and crafts;characteristic;kirigami;protect;develop;inherit

K854.3

A

王爱利(1986-),女,河北省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研究、整理等。E- maiL:13303147607@189.cn ;18050568@qq.com.

猜你喜欢

丰宁满族剪纸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剪纸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北京科委精准帮扶河北丰宁奶牛养殖业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
剪纸
浅论丰宁—隆化一带深断裂对成矿的作用
剪纸鉴赏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