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地方家族史的波澜画卷
——《帝师家族——寿州孙半城》评析
2017-01-27□文│高旭
□文│高 旭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楚淮文化研究中心)
一个人的成功,让人钦佩;一个家族的成功,更令人赞叹。古邑寿州(安徽省寿县)的“孙氏家族”,即是如此。不仅有着状元帝师的个人辉煌,而且还有着“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的家族兴盛。无论怎么看,孙氏家族都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意义上最为成功的世家望族之一。孙治安所著《帝师家族——寿州孙半城》 (黄山书社2017年3月出版,下文简称《帝师家族》),既让我们得以近距离地认识以晚清重臣孙家鼐为卓越代表的孙氏家族的兴盛发展历程,也让我们能有机会去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乡贤文化资源,学习借鉴这一杰出家族的历史智慧与成功经验。通观全书,以下5方面的优点令人印象深刻。
深厚的桑梓之情。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寿县人,更是孙氏家族的后裔,并且长期工作生活在淮南市。因此,不论对家族,抑或对淮南历史文化,作者都怀有满腔热情,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力图通过勤奋著述,为家族和淮南文化发展有所贡献。为写作《帝师家族》,作者历经十载搜集文献资料,潜心研究著述,方才最终完成书稿。如果没有对家族的热爱,没有对淮南历史文化的钟情,便不会有这部极接地气的家族史力作。
深沉的家国情怀。如作者所言,著述《帝师家族》,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洞悉家史国情”,进而“秉承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传统理念,培养君子人格和新乡绅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即是说,书中既承载着作者对家族过往辉煌历史的深挚回忆,也寄予着他对国家现实发展的热切关怀。正因此,书中不仅详述了孙氏家族“从农商到士族再到官宦”的发展历程,而且阐析了孙氏家族之所以能发达昌盛,成为江淮名门望族的历史原因。作者尤为着重对孙氏家族的领军人物——状元帝师孙家鼐的生平事迹进行深入发掘,认为其“作为一位稳健的改革派、倾向维新的元老重臣”,最早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维新主张,并倡办京师大学堂,为国育才储才,始终能在晚清政局及国家社会的近代转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此外,对孙氏家族的杰出后人,作者也多有着墨。
丰富的文献资料。全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在文献资料的搜罗上很下功夫。特别是有关孙氏家族“十四房”的谱系、修族谱序、家训和字辈、家族中科举入仕及获取功名者的辑录、孙家鼐的生平年谱、孙氏家族与其他江淮名门望族的联姻情况等,书中都有翔实记载。这些资料中有不少内容长期以来仅在孙氏家族内流传,所以文献价值较大,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便利。作者还很重视实地考察,对分散在全国各地(尤其是京津一带)的孙氏家族的文化遗迹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在书中配有丰富的照片资料。
合理的著述结构。书中对孙氏家族发展历程、对孙家鼐生平事迹、对家族中的杰出后人及家族联姻情况,以及家族的文化遗迹与谱录宗祠等,都逐一进行详细叙写。总的看,著述结构合理,主次分明,轻重得宜,既能兼顾家族整体与杰出人物,也能综观历史源流与典型事件。
热切的文化期待。《帝师家族》的出版,是该书作者继《古韵新风话淮南》后,对淮南文化发展的又一贡献。在其看来,家族史的书写,根本目的在于服务社会、回报桑梓。家族文化中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故此书写家族史,也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温情回顾和热切继承。
《帝师家族》的出版,是寿州孙氏家族之幸,更是淮南文化之幸。因为,该书既能唤起淮南民众对一个本土文化家族的历史记忆,也能激活其中承载的乡贤文化资源,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家族的魅力,领悟中国式家族成功的智慧,追求实现一种个人与家族、家族与国家共荣同兴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