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融合应用

2017-01-26■文/曹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信息内容形式受众

■文/曹 亚

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融合应用

■文/曹 亚

伴随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标志性象征,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到现代的移动式互动终端的普及,传媒产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新媒体的技术创新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融合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新技术和新媒体融合应用的案例,并提出对新技术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建议,旨在促进新媒体时代新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进而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新技术;新媒体;融合应用;案例

引言

科技不仅改变了生活,更改变了人们看待生活以及享受生活的方式,媒体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时也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接触媒体的行为习惯也在发生改变,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同时也成为人们应用媒体的主要途径。各种新技术应用于生活中,能够给人们带来更为多元的体验方式,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媒体内容因为新技术的应用而变得更为直观、更为丰富,增强了与用户的互动和体验感知内容,使用户从接受媒体传播内容到体验媒体传播内容,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融合应用,将为未来的社会带来更大的革新和改变。

1.新媒体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1.1 新媒体平台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已经是社会民众的必备工具,在移动化、智能化时代潮流的引导之下,人们接触媒体的方式逐渐趋向时效化、便捷化以及个性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人们对新媒体形式认同和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新媒体平台也快速成长起来,微博、微信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媒体传播形式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形态,同时也是受众接受媒介信息的主要途径。受众打破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只需要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操作手机,便可以知道国内乃至国际的最新资讯,提升了媒体受众的自主性;受众不仅可以对媒体内容进行观看,同时还能够通过媒体平台对喜爱的内容进行收藏,可以通过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增加了受众与媒体平台的互动性。新技术应用到新媒体形式中,会给新媒体平台锦上添花,继续保持新媒体平台在传媒领域的主导地位,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也将会不断地发生革新和演变。[1]

1.2 媒体受众从被动的传媒信息接受者转化为新媒体信息的制造者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增强了媒介形式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同时也使受众的应用习惯发生改变,受众可以通过媒体平台获取传媒信息,并通过移动终端便捷化的操作形式,将信息继续转载和传播,受众从被动的传媒信息接受者,转化为新媒体信息的制造者,人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工作者,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发布和传播信息。目前我国巨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使得在网络中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受众在对媒体信息进行浏览和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对媒体信息内容产生围观效应,却缺少职业媒体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民众对媒体信息的转载和传播过于主观,不会对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查,这种情况便需要媒体工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作用,使新媒体能够健康地发展。

1.3 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会迎合移动终端的应用需求而呈现视听化趋势

传统媒体的用户以及应用方式的转化,使得单纯文字以及图片的传播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应用需求,原本的文字配合图片辅助说明的方式已经逐渐被可视化动态图片、图表以及视频的方式替代,迎合受众的应用需求,媒体传播方式的视听化以及实时化将成为未来媒体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社会新闻事件的实时传播、信息内容的生动化以及交互性体验将是新媒体的主要形式和内容。[2]

2.新技术和新媒体融合应用的案例

2.1 H5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H5”技术是指Html5技术,是万维网的核心技术语言,通俗意义来讲,H5便是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新型页面代码技术,目前H5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移动智能化手机客户端中,人们在应用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时,便是对H5技术的应用,人们可以借助技术的力量,直接利用手机打开浏览的动态页面,同时在传播界面中便附带了互动化的功能。比如:腾讯公司开发的H5邀请函——next idea X故宫篇,便将H5技术应用到其宣传创意中,给受众以更为生动的视觉感受,形成独特的动态播放效果,使信息传播内容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其页面设计还融合了受众进行手机操控的场景,有效拉近了普通受众与H5高新技术的距离,有助于实现其获得更为广泛的群众认知。

2.2 VR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VR技术即是虚拟现实技术,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广泛宣传,民众对于VR技术也具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对其应用原理以及应用范围的拓展还缺乏深入的了解,VR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满足了媒体受众对于媒体信息内容的感官交互需求,其更多的应用方式也逐渐走进了社会公众的视野,并在逐渐改变着受众的接受方式,未来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融合VR技术已经成为其必然的发展趋势。[3]新技术的不断创新成为新媒体与新技术融合应用的主要动力,在技术应用愈发受到重视的今天,媒体传播领域对新技术也敢于做出更多的尝试,移动智能终端、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成为VR技术应用的基础,受众从自身的体验感受需求出发,在技术应用的辅助之下,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实现与场景的互动,并形成更为主观和直接的视觉感受以及体验感受,将VR技术应用到媒体传播领域是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受众可以借助VR技术融入到新闻信息的情境之中,形成更为强烈的视觉感知效果,提高受众对新闻信息内容更深层次的认知,更有助于体现媒体工作的社会价值。《纽约时报》已经在2015年提供了VR新闻,国内的新闻媒体也要加快技术应用的节奏和步伐,为国内的受众进行更为多元和优质的媒体服务。

2.3 直播媒体形式的应用

“直播”“网红”已经成为时代的又一标志性衍生物,民众期望通过直播的形式了解到最为真实的事件、场景,迎合受众的心理诉求,直播形式的普及成为大势所趋,人们可以通过映客、花椒等直播平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向社会传播,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直播新媒体平台。同时,在传统的媒体工作领域,对一些突发事件以及重大事件的直播已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工作形式,只是基于多方面的客观因素限制,使得没有实现实时直播的工作方式,在直播形式广泛普及的形势下,新媒体平台可以借助直播形式将新闻信息、交通、景观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内容传播给社会公众,使得社会公众能够对传播内容有更为直观、真实以及富有趣味性的体验,拉近了受众与媒体信息之间的距离。[4]

3.针对新媒体与新技术融合应用的建议

3.1 新媒体不断应用新技术增强受众的体验感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媒体形式要敏锐捕捉社会的发展趋势,将新技术融合到自身的媒体信息内容以及传播途径中,使媒体受众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获得更为多样化的体验感知。随着科技的进步,受众对于媒体的要求也会逐渐增强,对信息获取的方式也会愈发挑剔,只有不断地发展和革新,才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增强媒体与受众的契合力,促进媒体的发展。

3.2 秉持媒体工作的原则,媒体传播的内容是持续发展的关键

技术的革新能够推动媒体工作形式的进步,但是无论怎样改变,其只是媒体工作的辅助力量,媒体工作的本质仍然是真实性、即时性的高质量信息内容,媒体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内容匮乏、失真,都不会实现新媒体的长久发展。[5]媒体工作者需要秉持媒体工作的基本原则,利用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保证媒体内容能够成为受众的真正关注重点,受众的阅读形式、生活方式会伴随技术的革新而发生变化,但是其对于媒介信息的需求却是不变的,只有保证媒介传播的内容才是新媒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结论

互联网时代同时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将为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转变,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融合能够为社会公众带来更为多元的应用感受,只有迎合时代以及受众的需求,进行新媒体工作形式的革新,保证优质的媒介传播内容,才能够实现新技术与新媒体的共同发展。

[1] 皮勇.浅析新媒体与新技术的融合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2):231-232,234.

[2] 陈庆文,刘曦.新技术之下电视媒介发展形式的浅探——电视媒介春节期间与微信、微博的互动[J].新闻研究导刊,2015(9):243.

[3] 王云,孙茂良.广电媒体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融合发展[J].中国有线电视,2015(8):924-926.

[4] 胡芳.我国新闻失实的成因与应对措施——基于信息大爆炸时代和新技术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新媒体研究,2015,1(13):4-5.

[5] 刘津.新媒体终将替代传统媒体——以公民新闻为例谈传播新技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9):177.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日报社)

G202

A

1671-0134(2017)06-067-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6.015

猜你喜欢

信息内容形式受众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浅析知识仓库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信源、信息内容、情绪特征对微博转发的影响探究
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创新与完善
小议过去进行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