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体育设施”的前提是保障校园安全
2017-01-26戴先任
□戴先任
“开放体育设施”的前提是保障校园安全
□戴先任
近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开放时间、开放人群等问题,以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意见》指出了目前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不足、使用效益不高,体育场馆的教学属性和社会健身要求不匹配等问题,明确提出公办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并鼓励民办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以缓解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3月14日中国新闻网)
现在国内不少高校开放校园,允许游客参观,虽然其中不少高校都设置了相关规定,比如设置参观时间、参观线路等等。相比于高校的开放,中小学校则显得“保守”得多,很多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会严控外来人员进入,不管是否上课时间,“闲杂人等”想进入校园都会很难,这也是为了学生安全。
根据目前对学校的管理考评,校园内发生意外事件、治安甚至刑事案件,学校负责人需要承担绝对的行政责任,学校对此有所忌惮。而近年来,校园发生的一些意外伤害及不法侵害等事件,每每引发舆论极大关注,学校对校园安全更不敢大意,重视校园安全,尤其是中小学校园,因为学生多是未成年人,校方肩负的安全责任更大,这让校园开放变得更加困难。
另外,人员成本及管理成本也阻碍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因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需要教师和行政人员额外付出劳动,而根据目前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相关人员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而当学校体育设施向外开放后,体育设施的损耗会大增,而教育经费却无法弥补设施折旧与损耗。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要让学校能放心将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就需要免除校方的后顾之忧。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是为社会作贡献,让居民增加了锻炼之所,学校的体育设施起到公共设施的作用,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减了负,政府就应该给予合理的回馈。如应给予学校以经费补贴,学校因为开放体育设施而出现的人员成本、管理成本,政府相关部门都要予以承担,而对于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相关部门也需要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这是对学生负责,同时在让学校承担部分社会功能后,相关部门也有责任与义务对校园安全尽起更多责任。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意见》,提出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这是惠民利民的好事。但要将好事办好,将好事落实好,要学校能主动开放体育设施,能让学校体育设施为社会所共享的同时,又不影响校园安全,显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知道,在学校内,校园安全是压倒一切的大事,保护好学生权益、保障学校安全是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的必要前提,不能本末倒置。
另外,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更要先向本校学生开放,而现在学校对学生体质不关心、不重视的现象仍然严重,不少学校的体育设施,不仅没让社会共享,连学生也很少使用。所以,不仅要向社会开放,还要优先保障在校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如此,才能让学校的体育设施发挥出更大功效,更不至于成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