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 新机制 新气象
—— 关于诸城市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调查
2017-01-26中共诸城市委组织部
□ 中共诸城市委组织部
新模式 新机制 新气象
—— 关于诸城市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调查
□ 中共诸城市委组织部
诸城市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推行“多村一社区”的农村社区化建设,将全市1249个村庄规划建设为208个农村社区。2010年6月,依法撤销社区内原行政村村委会,设立社区村民委员会,原行政村改为自然村,社区成为农村社会治理服务的基本单元。这一做法被称为“诸城模式”。
诸城市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根据资源全域化统筹、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智能化推送的思路,统筹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集体经济实体化、土地利用集约化、村民管理自治化、社区服务扁平化“五化”同步,持续推进党群服务、社区治理、集体经济、增收致富、自身建设“五个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新路子,为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社区内的组织、干部、党员怎么融合?
打破村庄界限,健全组织体系,激发组织活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诸城市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后,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撤销社区内原行政村村委会后,如何重建组织体系,将社区内的各类组织、干部、党员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他们立足诸城实际,从建组织、强班子、严管理等方面作了深入探索。
创新组织设置,重建组织架构。以社区为单元,依法选举产生208个社区党委(党总支),明确党委(党总支)是社区的领导核心。本着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根据党员从业状况、专业特长、年龄结构等,新设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个体工商业、社会事业发展、调解维稳和老党员等服务型党支部。
统筹人才资源,选优配强班子。突破村庄、行业、职业等界限,整合社区范围内的党员干部和人才资源,从镇街下派服务人员、驻区单位优秀人才、大学生村官、优秀原村干部中选拔社区领导班子成员,克服了宗派势力对基层组织选人用人的干扰,解决了原来许多村级组织选人用人难的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了软弱涣散基层组织班子。
改进活动方式,实现组织生活常态化。针对社区党组织设置、班子成员构成变化,对党员大会、党员发展、支部生活日、阳光议事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会议或活动,一般以社区为单位统一召集,再分支部组织开展,以统分结合的方式推动工作融合,淡化村庄、隶属的观念。设立“党建活动周”,将党员活动集中安排在每月第二周,相对固定一天作为支部生活日,便于组织活动。
社区工作运行怎样规范?
改革管理体制,推行“五四三二”工作法,实现社区有序治理
随着农村居民和各类生产要素不断向农村社区聚集,社区利益格局更趋复杂化和多元化,党组织协调各方利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哪些事该办?哪些事不该办?该怎么办好?诸城市探索推行“五四三二”工作法,让社区工作运行规范、高效。
以“五步议事”落实民主自治。凡涉及社区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党委(党总支)初议——“两委”联席议事——决策听证——公开办理——民主评议的五步流程进行议事决策。镇街党(工)委每半年一次对社区领导班子及成员履行工作职责、议事决策及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计入社区工作年度考核成绩落实奖惩。
以“四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坚持社区党务公开、自治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服务公开,社区常规性工作每月一公开,涉及群众利益和群众关注的集体资产处置、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救助等事项及时公开。
以“三联服务”推进干部下沉。紧贴党员群众需求,建立干群联心、党员联户、区域联动的长效动态机制,镇街(园区)70%以上干部驻社区,市直干部参与到党群服务站,实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需求诉求。
以“两制管理”促进和谐稳定。一是民事户决制。对各自然村集体资产处置、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普遍关心、容易引发争议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户一票进行表决,做到居民的事居民办、居民说了算。二是律师聘任制。选派46名律师和81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全市235个社区的法律顾问,实现一社区一法律顾问,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
社区发展、农民增收怎么抓?
着眼全域统筹、城乡一体,推动农村就地城镇化
诸城市着眼于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坚持党委推动、市场配置相结合,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推动生态景区、生活社区、生产园区“三区”同建,将全市80%以上的社区打造成特色产业社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新路子。
以聚合居住促进社区融合。社区党组织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商业开发等政策,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区域位置、民风民俗等因素,合理规划社区聚合区,凸显田园风光,形成区在景中、景中有区的总体布局。聚合区基础设施全部达到“五化”“八通”,搬迁户均免费居住85平方米楼房,让农民就地享受城市生活品质,逐渐形成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以产业园区支撑社区发展。各社区党委(党总支)立足社区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科学制定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承接市、镇企业的产业延伸和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一区一品、一区一业”的发展格局,让农民不用进城就地城镇化。
以“三个联建”助力社区提升。一是城乡党组织联建。着眼于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组织社区服务型党支部与城市社区、企业、市直部门单位等党组织联合建立245个城乡联建党组织,以组织联建推动产业对接、资源共享。二是社企联建。针对市管企业下放镇街属地管理的实际,选拔驻社区企业优秀人才进入社区班子,参与社区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兴业惠民。三是社区党组织、供销社、合作社“三社联建”。围绕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积极推进“三社联建”,社区党组织组织党员带头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供销社以低于市场价为合作社和社员提供良种、农资、技术,合作社带领社员共同闯市场、拓销路,通过标准化种植和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群众多样化需求怎样满足?
搭建服务平台,下沉服务力量,提升群众获得感
诸城市积极创新服务载体和手段,把市镇两级原来分散投入各个村庄的服务项目、资金集中投放到农村社区,打造“三大平台”,构建起重心下移、统筹协调的党群服务新机制,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
打造阵地平台,定点服务到户头。在农村社区设立党群服务中心,中心设立综合服务厅、卫生服务站等,将政府延伸到基层的180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社区。在自然村设立党群服务站,由镇街机关干部担任站长,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服务,党员划片包干联系居户,实现管理服务网格化。去年以来,全市社区开展为民服务事项7万余次,发布就业务工等信息7万条,转移农村劳动力3.28万人。
打造信息平台,智能服务到炕头。依托遍布城乡的广电网络,发挥数字电视专网传输快、覆盖广的优势,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建立“智慧党建”云平台,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实行“市级统筹+镇街管理+社区个性化呈现”的运行模式,设置智慧党建、魅力乡镇、我的社区等板块,将党务政务信息、党员教育资源等内容,通过广电网络送进千家万户,让居民在自家炕头就可以点播服务。
打造志愿平台,专业服务到心头。市直部门单位、镇街、社区分别统筹整合本单位、本系统、本辖区内的优秀党员人才,立足部门职能、行业优势、党员特长,成立技术服务、科研攻关等党员服务队伍,公开联系电话,采取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代为办理等方式,灵活机动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
社区组织运转经费怎么保障?
加大市镇财政投入,规范集体经济管理,确保社区正常运转
诸城市推行农村社区化之初,为保证改革平稳推进,社区内原行政村的集体资产没有整合,由经济联合社负责经营管理,社区党组织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如何保障社区组织正常运转?近些年,诸城市坚持算大账、算政治账,在加大市镇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发展,逐步形成社区集体经济增长长效机制。
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和社区办公经费由市镇财政兜底。社区党委(党总支)书记岗位补贴报酬每人每月2000元,“两委”成员岗位补贴报酬每人每月1400元,下属组织负责人岗位补贴报酬为每人每月595元,由市财政直接打到个人银行卡。制定出台《农村社区运行市级财政补助暂行办法》,按市财政每年每个社区3万元、镇街(园区)配套不少于3万元的标准,每季度一次拨付社区办公经费。市镇财政每年拿出8530多万元发放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和社区办公经费。
着力增强社区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创新推行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选取76个班子强、社情稳、有经营资产的农村社区,试点成立农业发展公司,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坚持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稳妥推进集体资产产权改制,通过成立股份制公司运营、创办经济专业合作社运营等方式,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