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推动浙商回归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7-01-26浙江省浙商办副主任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学忠

浙江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浙商重大项目服务

□浙江省浙商办副主任、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学忠

全力推动浙商回归工作再上新台阶

□浙江省浙商办副主任、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学忠

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打好“拆治归”转型升级组合拳,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突出实施国家战略、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突出打响民营经济品牌、突出搭建创新平台,将2017年作为“浙商回归提升年”,着力强化清单管理、强化多方协同、强化责任压实,强化服务保障,不断凝聚天下浙商反哺家乡、加快浙江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全力推动浙商回归工作干出加速度、创出新业绩、实现新提升

2016年浙商回归工作取得“全年红”

2016年以来,在夏宝龙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副书记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浙商回归工作推进大会、现场推进会等会议精神,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全省浙商回归持续保持“量增质提”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全年红”。从回归总量看,全年实现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492.59亿元(按照统计局数据口径),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7%,同比增长13.9%。从项目质量看,全省新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78个,新引进总投资15亿元以上项目174个,新引进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69个。纵观工作举措和成效,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注重规划布局和责任落实,工作合力进一步形成。一是规划指导有力。省浙商办及时实施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浙商回归到位资金20000亿元的目标任务,并具体安排了“六大回归行动计划”及其配套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各市也专题或合并出台了规划,全省形成上下联动的规划指导体系。二是落实责任有力。在分解落实2016年3400亿元目标数量清单的同时,更突出个性化责任清单,各市落实了主要领导召开1次推进会、联系2家商会或盯引项目、服务3家企业的“1+2+3”工作责任,发挥了带动效应;省级有关部门落实了督评考核、项目认定、政策配套、项目服务等工作责任,发挥了联动效应;省领导联系的11家浙江商会落实了搭建1个浙商资本回归平台、组团回乡考察2次以上、落实3个以上重大项目的工作要求,发挥了示范效应。三是督评考核有力。按照“即知即改”的要求落实浙商回归审计整改意见,及时对2016年浙商回归考核实施办法及配套统计办法进行调整简化,努力实现数字真实、办法科学、程序规范、过程透明、操作公平、结果客观,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注重项目盯引和服务推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遵循项目运行规律,形成项目梯次推进格局,一批重特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推介盯引环节,全省实施“百大重点项目盯引计划”,省、市、县三级领导领衔盯引100个重点项目,盯人盯企、挂图作战,达成签约项目97个,总投资1316亿元;7月27日和10月22日,先后举办浙商回归北京专题活动和天下浙商家乡行活动,达成浙商回归项目179个,其中集中签约项目73个,总投资950.5亿元;各地瞄准G20、B20杭州峰会机遇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大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展会招商、中介招商、领头雁招商等工作力度,达成一大批浙商回归项目。在落地开工环节,编制实施全省重大前期项目攻坚计划,对2016年首批55个浙商回归类省重大产业项目、18个预选项目,逐个落实“四个一”工作机制,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1月4日和7月22日,两次组织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涉及项目1282个,总投资1.4万亿元,目前已全部实现开工建设。在服务推进环节,积极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动浙商资本参与杭温铁路等示范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基金等,专门召开重点项目银项对接会,强化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

注重改革创新和平台拓展,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加大简政放权改革力度,审批事项基本实现市县同权;继续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试点,建成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面清理规范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中介费用和时间下降25%。同时,降低企业用电和天然气价格,终止了部分公路收费项目,进一步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二是浙商回归承接平台不断拓展。产业回归方面,公布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和51个培育名单,省级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建成面积超过111平方公里,为承接浙商回归提供了新平台;资本回归方面,省金融办推动发起国新国通基金、浙江丝路产业基金、大健康并购基金等,重点向省外浙商开放募集;人才科技回归方面,加快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重点企业研究院、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和科研机构,集聚了一批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三是浙商回归政策不断创新。省经信委、省工商局新制定了支持浙商投资创业的政策文件,省教育厅进一步为浙商子女教育提供优质服务,省科技厅积极支持浙商回归企业申报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省国土厅加快规划调整完善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省公安厅研究调整海外高层次人才、浙商华侨落户政策,省环保厅积极指导重大项目的前期环保工作,省商务厅以浙洽会为平台广泛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同时,还全面启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制定实施浙江推进“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方案,与国家发改委建立了国际产能合作协同机制,为浙商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反哺能力提供新的条件。

注重真情感召和舆论宣传,回归声势进一步扩大。始终做好“情”字文章,落实“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充分发挥浙商总会的作用,利用省外浙江商会等组织平台强化与浙商的联系,以亲情、乡情、感情促进浙商回归发展。一是举办联谊活动。省委统战部、省发展改革委、省外事侨务办、省工商联等单位结合宣传推广G20、B20峰会成果,组织承办了浙商座谈会,浙商总会还举行了浙商新年联欢会等活动,极大激发了浙商的自豪感、归属感。二是扩大媒体宣传。联合《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省级媒体,结合补短板、助推转型升级等主题宣传活动,以开设浙商回归专栏等形式开展了系列报道,并组织各市在《浙江日报》开展了“五个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取得良好反响。三是主动上门服务。完善省领导联系省外浙江商会制度,举办省外商会引进办与各市浙商办项目对接会,制定省外商会巡回指导计划,分赴宁夏、陕西、河南、河北、广东、福建等省浙江商会“引进办”开展工作指导,了解浙商回归中项目需求、存在问题并给予协调解决。

回顾2016年浙商回归工作,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浙商回归深入推进的强大动力,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推进、广大浙商的热情参与是浙商回归永葆生机的重要支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全力配合、大力支持、尽力服务是浙商回归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

全力推动2017年浙商回归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省各级浙商回归工作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夏宝龙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副书记等领导关于浙商回归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切实强化进取意识、机遇意识、担当意识,乘势而上、迎难而上、大干快上,全力推动浙商回归工作再上新台阶。

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打好“拆治归”转型升级组合拳,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突出实施国家战略、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突出打响民营经济品牌、突出搭建创新平台,将2017年作为“浙商回归提升年”,着力强化清单管理、强化多方协同、强化责任压实、强化服务保障,不断凝聚天下浙商反哺家乡、加快浙江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全力推动浙商回归工作干出加速度、创出新业绩、实现新提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的目标任务是浙商回归到位资金比2016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0%,达到3850亿元。按照工作载体化的要求,2017年在全省启动实施浙商回归“5213行动计划”。“5”即全省筛选500名省外重点浙商开展针对性盯引,瞄准八大万亿产业、特色小镇、总部回归、资本回归、PPP等重点领域开展项目推介洽谈,实现项目签约成功率达到70%;“2”即筛选200个已签约浙商回归重点项目,瞄准落地审批、要素保障等环节开展针对性服务,实现项目开工率达到80%;“1”即筛选全省100个在建浙商回归重大项目,瞄准配套服务、到资保障等要求针对性推进,实现项目资金到位率达到90%,加快项目建成投产;“3”即全年集中开展3次浙商回归主题活动。在工作举措上:

强化清单管理,在加强项目推进上下功夫。坚持项目核心、精准施策理念,以落实项目清单制,进一步提高全省重大项目招引推进的精准性、系统性、实效性。一方面,以浙商回归为主抓手、以省市长项目工程为引领,建立完善浙江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实施重大项目全链条服务管理制度,省级层面形成50个左右谋划盯引重大项目、50个左右重大项目前期攻坚计划、“411”重大项目年度实施计划、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等四张项目清单。另一方面,按照推进浙商回归“5213行动计划”的要求,在全省筛选排出500名省外重点浙商、200个已签约浙商回归重点项目、100个在建浙商回归重大项目,组织各市和省有关部门开展针对性服务推进。

2017年作为“浙商回归提升年”,将着力强化清单管理、强化多方协同、强化责任压实、强化服务保障。2017年的目标任务是浙商回归到位资金比2016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0%,达到3850亿元。按照工作载体化的要求,2017年在全省启动实施浙商回归“5213行动计划”

强化多方协同,在增强工作合力上下功夫。坚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理念,强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海外省外浙江商会、省内各市县的工作联动,形成合力推动、内外互动、上下联动的浙商回归“动车组”工作格局。一是联动开展项目招推服务。明确地方政府招引推进项目的主体责任,明确发改、财政、经信、国土资源、建设、环保、金融等要素和审批部门的服务责任,明确经信、交通、建设、商务等行业管理部门的谋划盯引责任,细化量化实化重大项目节点,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定期督查、通报进展,形成抓重大项目的强大合力。二是联动打造承接平台体系。推动各市县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园区、特色小镇等招商主平台作用,打造一批浙商回归特色产业园;结合金融改革创新,打造一批浙商资本回归基金平台;结合城市改造提升,打造一批浙商总部回归平台,为浙商回归项目创建更多的承接平台。三是联动省外海外浙江商会。以省领导联系省外浙江商会工作制度、省外海外浙江商会“引进办”“联络处”巡回指导制度为基础,深化各级浙商办与省外海外浙江商会“引进办”“联络处”的对接,使其在捕捉浙商投资信息、宣传浙商回归政策、带动浙商抱团回归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四是联动组织开展重大活动。联合省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上半年在广州开展一次浙商回归专题活动,推介浙江投资发展环境、开展项目合作洽谈,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签约;10月份合力办好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下半年组织全省浙商回归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同时,推动省有关部门举办的重大活动融入浙商回归内容。

强化责任压实,在督评考核问责上下功夫。坚持明确责任、考核保障理念,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一是明确责任强督查。坚持以项目清单、任务清单落实各地各部门各商会的工作责任,并在半年度开展一次联合督查。二是完善考核明导向。以工作绩效和项目管理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形成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好高”项目为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为根本的考核实施办法,每年对重大项目谋划盯引、前期推进等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导干部给予记功激励。三是加强核查真问责。开展发改系统内部项目稽查、纪检部门参与的“随机检查、随机抽查”,年终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对浙商回归项目联合会审,对主体责任执行不力、项目绩效不突出的单位进行提醒约谈和通报问责,推动各地各部门全程服务好重大项目。

强化完善机制,在扩大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真情服务理念,围绕项目盯引、落地、投产的全环节,按照“店小二”服务规范建立全程有效服务保障机制。一是落实挂钩联系机制。省领导领衔联系督导推进若干规模大、链条长、见效快、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个融资平台、一月协调、一抓到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市、县参照省里做法,对浙商回归盯引、签约、推进的重大项目,建立属地政府挂钩联系服务机制,分类分级实行专题协调、现场协调,力促盯引项目早落实、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投产。二是落实集中服务机制。配套浙商回归重点项目服务建立季度例会制度,对需要省级层面解决的问题集中协调办理,并通过“交办单”“答复单”“反馈单”,对每个问题进行督办,确保件件有着落;加强各级浙商服务中心的融资平台建设,每季度集中组织金融机构与浙商对接,帮助浙商回归项目解决融资难题。三是落实政策保障机制。推动各级各部门在现有政策框架内积极支持浙商回归项目落地建设,研究探索设立浙江版专项建设基金,加大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债权规模的争取力度,优先支持重大项目;省财政各类专项资金、投资基金重点投向重大项目;大力推广PPP模式,为浙商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积极研究出台新的政策举措。

*本文根据李学忠主任2017年3月3日在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要点改编,有删节。

猜你喜欢

浙商重大项目服务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重大项目开工签约: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器”
南京国家农高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依托“五大支点”探索重大项目监督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