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百草枯连续定性试验对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判断
2017-01-25黄福林
黄福林
尿中百草枯连续定性试验对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判断
黄福林
目的 探讨尿中百草枯连续定性试验对百草枯中毒预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 8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尿中百草枯定性检测,分析患者入院后连续 3 d尿中百草枯定性检测结果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8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有44例死亡(51.2%),其中死亡组(未完成3 d检测死亡)24例患者均在3 d内死亡(100.0%);通过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发现1 d阳性组(仅首次检测阳性、转阴)26例患者中,1例死亡(3.8%);2 d阳性组(连续2 d检测阳性、转阴)15例患者中,3例死亡(20.0%);3 d阳性组(连续3 d检测阳性)21例患者中,16例死亡(76.2%)。随着尿中百草枯定性连续阳性时间的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用连二亚硫酸钠显色法连续进行尿中百草枯定性试验,能够判断患者的中毒程度以及预后状况。
尿;百草枯;连续定性试验;百草枯中毒;预后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4.032
百草枯化学名为 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为有机杂环类除草剂,对人畜都具有较强的毒性,可经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后,可在30 min至4 h内达到血浆浓度高峰,引起多器官的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目前,百草枯中毒后并无特效的解毒剂,缺乏有效的救治手段,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故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百草枯中毒。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与服毒剂量、抢救时间、器官衰竭的个数以及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虽然血或尿中的百草枯浓度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但由于对百草枯中毒预后的评估缺乏公认的量化标准,因此选择何种方式评价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是临床中需要探讨的课题[2]。本研究主要依据马为民等研究的连二亚硫酸钠法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方法[3],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连续定性检测其尿液标本,以期探讨尿中百草枯连续定性试验对百草枯中毒预后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86例,其中男37例,女49例,年龄 15~74岁,平均(35±3)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百草枯口服接触史;②口服接触时间距检测时间在4 h以内;③首次尿中百草枯定性实验阳性;④血液灌注治疗;⑤同意进入试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①无明确的百草枯口服接触史;②口服接触时间距检测时间超过4 h;③未进行血液灌注治疗的患者。本试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分组依据 依据连续尿中百草枯定性试验结果分组:1 d阳性组(仅首次检测阳性、转阴)、2 d阳性组(连续2 d检测阳性、转阴)、3 d阳性组(连续3 d检测阳性)、死亡组(未完成3 d检测死亡)。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具体如下:①洗胃,采用 1%碳酸氢钠(NaHCO3)溶液;口服或胃管内注入15%漂白土1 L,20%甘露醇导泻;②血液灌注;③地塞米松8 mg,每隔8小时1次,静脉滴注;④质子泵保护胃黏膜,氨溴索、维生素抗氧自由基;⑤东莨菪碱、丹参等对症治疗。
1.3.2 检测方法 尿中百草枯定性试验采用连二亚硫酸钠显色法,连二亚硫酸钠试剂的制备:2 g碳酸氢钠(NaHCO3)、1 g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分别加入15 ml试管中,然后加入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静置2 min,备用。检验方法:取尿液0.9 ml左右,滴入连二亚硫酸钠试剂10~20滴,混合均匀后,与比色卡进行对照。首次检测尿中百草枯定性试验开始后,每间隔24 h检测1次,转阴或患者死亡为止。
1.4 观察指标 尿中百草枯定性试验结果判断:与比色卡对照后,显示0为阴性,显示3 μg/ml、10 μg/ml、30 μg/ml、100 μg/ml则为阳性[4]。观察每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了解每组患者的生存及死亡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SPS 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86例患者中,1 d阳性组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32.6± 2.9)岁;2 d阳性组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33.7±3.4)岁;3d阳性组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34.6±3.7)岁;死亡组患者24例,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35.1± 4.6)岁。各组患者一般情况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死亡率比较 86例百草枯患者中有44例死亡,死亡率为51.2%。死亡组患者均在3 d内死亡,通过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发现,1 d阳性组死亡1例(3.8%);2 d阳性组死亡3例(20.0%);3 d阳性组死亡16例(76.2%)。随着尿中百草枯定性连续阳性时间的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百草枯是一种除草剂,经口进入人体后致死量为30 mg/kg,其具有发病快、剂量小、死亡率高的特点[5]。中毒患者可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重度、极重度,轻度中毒仅有胃肠道症状,百草枯剂量在20 mg/kg以下;重度中毒可出现消化道溃疡、急性肾衰竭,甚至肺纤维化,百草枯剂量为20~40 mg/kg;极重度中毒为百草枯剂量在40 mg/kg以上,在1~3 d内出现多器官功能或循环衰竭,导致死亡[6]。百草枯在进入人体后,可迅速被肺细胞摄取,并积蓄在肺内,出现肺纤维化和神经损伤,后期逐渐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危及生命[7]。以往多数研究者都进行了百草枯中毒的救治,包括减少摄入(洗胃)、促进排除(导泻、血液净化)、对症支持治疗、抗氧化及抗肺纤维化(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多种方式,以便可以减少机体内的有毒物质,但因尚无特效的解毒剂,到目前为止,仍未获得有效的治疗方案[8-10]。
准确的判断预后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国强等[11]研究提到,血液中的百草枯浓度可以直接反映患者的临床预后指标。当血液中的百草枯浓度超过3 mg/L时,无论采取任何血液净化技术或综合措施治疗,都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百草枯进入人体后,会迅速随着血液分布至各个器官、组织中,血浆浓度在60~90 min内达到高峰,而后开始迅速下降,通过肾脏排出,有 90%以上的百草枯以原形经过肾脏排泄,剩余不到 10%的百草枯则进入组织,缓慢释放,再次进入血液经肾脏排出,从而形成循环,对人体造成伤害,故而血液、尿液中的百草枯浓度在百草枯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2]。在百草枯进入人体后,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排出,并通过上述循环过程导致患者体内的血清或血浆浓度降至最低水平,在无准确时间点检测血液中的百草枯浓度时,无法对患者体内的百草枯浓度进行准确判断,在进行血液检测百草枯浓度时可能会出现,水平极低或检测不到,但患者会有临床表现,严重者甚至有死亡的现象,故而不能以血液中的百草枯浓度作为百草枯浓度的吸入量判断。
依据百草枯的动力学特点,其在进入人体后是通过肝、肾、心、脑、肺等排泄的,在这些组织中百草枯的含量较高,且会持续一定时间,部分患者甚至在中毒21 d后仍然能够检出,这可能与百草枯血液浓度下降较快,且维持较低水平,百草枯浓度在组织内高浓度,且代谢缓慢有关。有研究显示,尿液中的百草枯浓度可以作为提示患者预后的指标,其敏感性要高于血液[13]。但采用尿液百草枯浓度时,可能会受到尿液稀释、尿液浓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而一次尿液中百草枯的浓度检测并不能准确反映百草枯的吸收浓度,需进行多次检测。因此,采用尿中百草枯定性连续试验能有效评价患者吸入百草枯的浓度,从而较为准确的判断病情,针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用药,可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本试验结果显示,86例百草枯患者死亡率为51.2%,各组患者随着尿中百草枯定性连续阳性时间的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采用连续性尿中百草枯定性试验,可以更为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状况。在本研究中为了简化试验方法,仅以尿中百草枯浓度3 μg/ml为界限,3 μg/ml为阴性,3 μg/ml及以上为阳性,较为粗糙,在以后将会采用更为敏感、准确的连二亚硫酸钠法蓝带试验半定量检测技术。本试验例数较少,在观察数据方面有所偏颇,随访时间较短,并未对所有生存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追踪,针对连续性尿中百草枯定性试验对百草枯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用连二亚硫酸钠显色法连续进行尿中百草枯定性试验,能够判断患者的中毒程度及预后状况,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完善。
[1] 郭利涛,刘昱,张蕾,等.血液灌流救治百草枯中毒方法探讨[J].重庆医学,2013,42(5)∶552-553.
[2] 王敬灵,曹书华,王勇强,等.百草枯中毒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2)∶201-202.
[3] 马为民,张欣,潘秀刚.连二亚硫酸钠法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5,22(8)∶1235-1237
[4] 刘尊齐,刘东兴,张兴国,等.尿中百草枯半定量试验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预后评估[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4,32(5)∶378-380.
[5] 刘鹏,何跃忠,王浩春,等.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3)∶212-215.
[6] 石金河,杨亚勤,陈希妍,等.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指标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335-337.
[7] 王良慧,张泓,戴成才,等.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2)∶249-251.
[8] 李淑丽.百草枯中毒的救治原则和护理要点[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64-65.
[9] 赵兴勤,杨庆忠,张晓娟,等.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体会[J].西部医学,2011,23(3)∶503-504.
[10] 宋玉果,杜旭芹.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救治研究进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14(6)∶369-372.
[11] 李国强,魏路清,刘阳,等.持续血浆灌流清除百草枯中毒患者血中百草枯的临床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0)∶588-592.
[12] 姜家瑚,刘岗,曲芸,等.1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尿百草枯浓度测定及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5)∶480-481.
[13] 陈雪峰,李小民,刘克喜,等.百草枯中毒24 h后血肌酐值的预后价值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0)∶3511-3512.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职一科,辽宁大连 11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