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察官眼中的李昌钰博士

2017-01-25姜淑珍

中国检察官 2017年9期
关键词:扬善李昌钰李博士

·姜淑珍/文

检察官眼中的李昌钰博士

·姜淑珍*/文

他是华人超级神探,因为他屡破奇案,参与鉴识59个国家8000余重大刑案,对美国最有影响的25件案件中他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有14起。他是许多人心目中的传奇,因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的真实人生写照。他还是完美人格典范,因为他事业有成家庭和谐,对许多人无私的帮助令人感动。没错,他就是华人的骄傲,世界顶级刑侦鉴识科学专家李昌钰博士。他的名字,伴随着无数精彩传奇和至高荣誉而家喻户晓,在刑事司法人员心中,他更是一座令人仰望的丰碑。何其有幸,在2016年冬天,因赴美参加“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与检察官质证能力”的学习,得以走近这位长者,面对面聆听他的讲授,亲身感受他的工作与生活态度,也见识到他身边人——他的团队、朋友对他的评价。原本的不可及变成近距离接触,以往那些“传说”变成实实在在的“事迹”,直接的感知,亲切的交谈,更多地了解,使李昌钰博士从一个神奇的概念,转为立体而生动的刑侦鉴识专家。回国后,总有人问我李昌钰博士是什么样的人?“专业”、“公正”以及“扬善”,这三个词汇就是我,一名检察官眼中李昌钰博士的代名词。

专业,仅二个字,却有着太多丰富内涵。用“专业”二字描述李博士,应会获得绝对的赞同,因为谁都知道,他在刑侦鉴识这一领域是行家里手,且是内行里的高手。但刑侦鉴识科学专业性到底有多强,在这一领域内,需要具备哪些复合型科学知识,可能一般人尚难以认识周全。在培训中,李博士讲授了刑事科学鉴识的基本概念与内容,从“司法科学基本理论、根绝传统刑讯自白、建立证据司法基础、理论实际相结合、证据法律科学创新、中外国际司法对话、刑侦物证科学运用”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他的客观证据优先的思想,他进一步阐明客观性证据所包含的“瞬时证据、有条件证据、伴生证据、医学证据、电子证据以及关联证据”各自特点及案件审查中需注意之处。在系统而深入的理论讲解之后,他更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真实案例,让我们切实认识到科学鉴定对刑事案件破案的重要性,也对他所提倡的“现场重建”有了更深的认知。作为一名鉴识实务专家,他能同时长于理论研究,立论著书教学;作为一名生物化学博士,他专长于法医、毒物检验等并不意外,但他还长于血迹形态分析、弹道分析、电子物证检验等各种鉴识科学,他对现场勘查敏锐、细致,发现他人所不能发现的物证痕迹,注意到旁人所未觉察的线索,运用最新科学技术进行检验,缜密思考,严谨判断,进而实现现场重建。美国副总统福斯特死亡案,他通过重新检验,在被粗心大意警员清洗过的眼镜缝隙里,提取到残留的福斯特血迹,消除了若自杀眼镜上怎会未崩溅血迹的质疑;芝加哥炸鸡店8人被杀惨案,李昌钰博士于案发多年后,运用最新的检验技术自现场鸡骨头上残留的极微量唾液物质中检测出DNA,使凶手得以定罪;曾轰动一时的华南虎案,李昌钰博士通过观看照片发现疑点;辛普森案中,对对警方自现场提取的辛普森血液里检验出防腐剂成分。不胜枚举的案例无法一一列明,李博士的专业能力显然无可置疑,但正如他自己所说,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不畏艰难的工作态度,证据是不会自动送上门的。所以,他归纳自己找到证据的方法是“站着看、弯腰看、腰弯深一点看、蹲着看、跪着看、坐着看、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看”。专业的能力加上专业的态度,这就是李博士的专业所在。

公正,是司法的终极目标,也是刑侦鉴识人员的追求所在。他们让证据说话,一切以科学为标准,实事求是,追求客观事实“真相”,进而实现公正。但在通往公正的道路上,他们也时常会被施压与干扰,党派的、人情的、利益的。面对一切纷扰,李昌钰博士总是坚持客观与科学,他多次向大家强调他的原则:不为个人利益服务于诉讼的任何一方,只忠诚于所发现的案件“真相”。作为鉴识专家,无论接受控方委托还是辩方委托,他首先要做的,是向委托者声明:我只能用科学调查结果说话,这意味着我的调查结论最终可能对对方有利;证据告诉我什么,我就会告诉法庭和陪审员什么,而不是你们希望我说的。所以,不论是福斯特副总统死亡案调查,还是台湾3.19枪击案的现场检验与鉴定,或者在肯尼迪死后35年参与该案的重新调查,李昌钰博士都只坚持证据以及证据所证明的真相,证据证明多少真相,就得出多少结论。正是他一贯坚持的公正态度,使他受到公众的信任。在克林顿遭遇莱温斯基拉链门,民众党和共和党争论不休时,美国司法部部长代表国会,请李博士对莱温斯基的蓝裙子进行检验,李博士的鉴定结果证实裙子上有克林顿的DNA,结论公布后,克林顿不得不对民众道歉。李博士笑着说:这样的DNA检验,并非科学难题,为什么要我去做,正是因为我一直坚持客观公正,所以,我的结论一出来,就能够令人信服啦。不管案件是涉及达官显贵,还是穷苦平民,李昌钰博士都秉持公正,无偏私,所以哪怕是他的对手,都对他报以尊敬。

扬善,往往随着“惩恶”自然发生,从这点上讲,李昌钰博士从事刑侦鉴识工作,查破案件,找到真凶,惩恶自然扬善。但我想说的,不仅是这一职业层面的扬善,在李博士微笑着向我们讲起他的生平时,我发现,他在职业之外,凭借多种美德,做到为世人“扬善”。他勤奋自勉,在27岁时放弃优渥生活仅怀揣五十美元赴美国留学,为支撑学业和生活,白天到纽约大学实验室洗试管,晚上到中国餐馆端盘子,周末去武术馆教功夫,仍仅用两年半时间修完了四年的大学课程,其后又获得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化学硕士、生化博士学位,1975年应聘在康州纽海文大学刑事科学系教学,两年后即升为终身正教授及系主任。异于常人的额外收获,来源于额外的付出,他每天仅睡眠4小时却工作16个小时,直到如今79岁高龄仍坚持这样的作息。他善待家人,幼年丧父,得母亲独立抚养并教育道理,他一生中最敬重的人是母亲,只要妈妈说的,一定要做到。他18岁时为减轻家人负担,考虑警校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贴,放弃了海洋大学进入台湾警校学习。而因工作难免疏于对家人陪伴,为弥补对家人亏欠,他规定自己在子女的关键时刻必须到场,对一直支持自己的夫人总是心怀感激,相互关爱,学习期间多次见到他的夫人宋妙娟女士到校区或与李博士共同出席聚会,李博士言谈中也经常提到妻子,并笑着坦言若邀请他必须也请夫人同行,否则是不去的。他努力为他人着想,虽有违个人兴趣,但为了突破华人在美天花板,于1998年接受邀请担任美国康州警政厅厅长。在经济危机爆发时,为免除资历尚浅的警员被裁退,他坚持申请将自己18万的薪资变为1美元,媒体为此送他“最有价值的一元先生”的雅号。他致力于推广鉴识科学,积极筹措成立鉴识科学研究院培养后续人才,他设立奖学金,亲自授课,走遍全世界传播刑事鉴识知识,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刑侦鉴识,甚至还亲自出演《李昌钰之蛛丝马迹》电视剧。他看淡钱财,身上无一件名牌奢侈品,却为了鉴识科学研究屡屡捐款,多次对有志于鉴识科学的青年施以援手。

这就是我眼中的李昌钰博士,他以“至诚信义”为处世之本,他的“专业、公正与扬善”使他无论在职业生涯还是为人处事上,都获得巨大成功,他获得刑事领域杰出服务奖等诸多至高荣誉,也被许多国家的知名学府授予荣誉博士,他是华人的骄傲,但他本人却谦逊又温和。他讲课,内容引人入胜,形式也生动活泼,常有幽默金句,也常常要提问,谁回答得好,就能获得签名明信片或警察小徽章。为了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美国刑事司法,他还联系了多名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医、牙医、法学教授等。在授课与交流中,几乎人人都要提到Dr.Li,并表现出对李博士的由衷敬佩与喜欢。他们敬佩李博士的睿智、勤奋与为人,喜欢李博士的随和与幽默,正如我一样,自然而然地被李博士圈粉。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主任[100005]

猜你喜欢

扬善李昌钰李博士
李博士的神器
扬善
扬善
李昌钰:成大事者必有大爱
万能的李博士
万能的李博士
李昌钰洗试管
李昌钰:替死者讲话
略论道德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李博士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