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2017-01-25胡娇娇

中国领导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中国共产党

◎胡娇娇



论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胡娇娇

(本文作者: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都极其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政策教育与督促检查相结合;重点教育与一般教育相结合;宣传号召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正面教育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等。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获得现实启示:要高度重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常抓不懈;要联系实际,与时俱进;要突出重点,力求实效。

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坚持对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形成了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时代所需,是发展所需,也是长久之策。鉴于此,本文从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以及现实启示三个方面逐一进行阐述。

一、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团结思想的重要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因此,要从根本上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就必须消除一切民族偏见、民族压迫的现象,实现民族平等。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地、坚定地执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

对于民族团结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明确了特定的基础和范围。一是体现在民族团结的内容方面。由于各个民族都为创造人类文明、促进世界发展贡献过各自独特的力量,因而他们坚定倡导各个民族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其在历史上或现今处于先进亦或后进之列,在历史和社会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无高低之分,更无优劣之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平等不仅指政治权利的平等,也指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等方面的平等,列宁曾强调“要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权利”。[1]二是体现在民族团结的实质方面。民族团结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现存的所有制关系是引发一些民族压迫另一些民族的原因,也是造成民族不和谐不友爱的根源,更是出现民族问题的祸根。因此,“要使各民族团结起来,就须有共同的利益”[2],这就意味着要消灭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争得民族平等、人民解放,进而增强民族团结。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团结教育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团结理论的指导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到关系中国革命、建设事业能否取胜的高度,孕育出富有当时历史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理论。改革开放转型期,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理论的新篇章,提出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3]的新论断。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以江泽民为核心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已有的“两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思想基础上,概括出“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思想,并在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开展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教育活动,从而丰富了民族团结教育理论。进入新时代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使命,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党和政府发展全局高度,发出民族团结教育“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号召,并再次提出普遍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了民族团结教育理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出发,指明了新形势下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向,探讨了新常态下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从而促进了民族团结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经验

(一)政策教育与督促检查相结合

早在1950年6月,毛泽东就提出“要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4],通过教育这一途径,使全党及全国各族人民在一定程度上知晓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进而自觉遵行党的民族政策。为实现民族团结的美好憧憬,中国共产党于1952年、1956年、198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其一,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对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了民族政策的教育,极大提高了他们对民族政策的认识,加深了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为民族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了思想理论支撑。但有些地区的部分干部对政策的实质要义把握不到位、不全面,有些做法甚至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鉴于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民族政策执行情况大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教育,“以期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问题”[5]。其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汉族主义思想之风在少数民族地区再次兴起,一些不尊重少数民族地区习俗、不顾及少数民族群众意愿的现象不断出现。为纠正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再次要求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并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召开少数民族代表座谈会等方法,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在贯彻执行民族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三,改革开放之后,民族间的交往扩大、联系增多、情谊加深,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与冲突,诱发了多起事件。基于此,国家民委和中央宣传部开展了第三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民族团结热情。总之,三次大规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于遏制大汉族主义的错误倾向、推进正确执行民族团结政策的进程,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重点教育与一般教育相结合

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对领导干部、共产党员以及青少年进行重点教育的同时,也对中央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了普遍教育,层次分明,相得益彰。

首先,将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作为教育重点。毛泽东认为:“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民族的团结。”[6]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族共产党员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做民族团结的好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为民族团结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才能让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地坚持民族政策。其次,将青少年作为教育重点。“只有教育好各族青年,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良好的民族关系才能代代相传。”[7]青少年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民族观念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民族关系。因此,中宣部、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合下文,强调要在民族地区学校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并于1987年发布相关通知,进一步要求各级学校设置与民族团结教育有关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最后,对中央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教育。由于民族隔阂早已深烙时代印记,要在短时间内得以消除似乎不太可能。三次大规模的民族政策检查仅仅局限于民族地区和少许相关部门,包括部分中央部门在内的大多数行业部门,都还没有实施民族团结教育。因此,对中央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教育大补课是极其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都普遍了解到民族团结的相关政策,进而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

(三)宣传号召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一是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在红军长征困难重重、危机重重的情形下,中国共产党为使全党全军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出“学习马恩关于民族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是目前我们全党的迫切任务”[8]。二是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平等团结的主张。民族敌意、民族隔阂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仍有残余。因此,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过程中,通过印发传单、张贴标语、召开大会等手段使各少数民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平等团结的思想。三是广泛落实有关增强民族团结的政策。为激发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积极投身抗战的热情,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主权利,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而专门开办少数民族班。这些民族团结实践活动,使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团结”的宣传口号转变成为实际行动,进而推进了民族团结教育的进程。

(四)正面教育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第一,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早开展此活动的,他们将9月定为“民族团结宣传月”,即每年9月都对其群众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受到党和政府一致好评后,其他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也都确定了自己的“民族团结月”。可以说,这一实践活动,使民族间的关系进一步拉近,理解进一步加深。第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1983年6月,中共中央批示了《关于召开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的请示报告》。次年4月,国务院就召开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对那些为民族团结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及个人进行了肯定,进而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开创了好局面。第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思想上的错误倾向,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坚持说服教育为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族团结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需敢于、善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综上可知,只有将正面教育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优良作风,更快地消除民族隔阂、恢复发展信任、促进民族和谐。

三、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的现实启示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需确保民族团结、社会安定;要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权益,需确保民族发展、人民齐心。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我国的民族关系就和谐稳定,民族团结事业就向前推进;忽视民族团结教育,我国的民族关系就断层破裂,民族团结事业就向后倒退。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共产党更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并将之视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常抓不懈。

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任务艰巨而伟大:第一,虽然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国际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中国进行分化和西化的企图,反而利用、勾结国内分裂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民族分裂活动。因此,一定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第二,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必须不断巩固民族团结教育的事业成果;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民族关系的新局面。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要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治保障。第三,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细胞,各民族之间和谐共处,则综合国力增强;各民族之间摩擦不断,就会影响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民族团结教育引上提高综合国力的轨道,并通过民族团结教育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形成强大的合力,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综上可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能中断,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

(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联系实际,与时俱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统一、人民解放共同奋斗而广泛宣传民族平等团结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增强民族间的情谊、加强民族间的团结而大力批判大汉族主义的错误倾向、着力倡导民族之间互帮互助;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而强调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因此,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阶段,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联系实际,与时俱进。

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任重而道远:首先,中国共产党要牢记习总书记所强调的“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9],认真宣传阐释“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次,中国共产党要明白习总书记所倡导的“做好民族工作,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10],广泛宣传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而凸显党和政府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而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中国共产党要感悟习总书记所提出的“民族团结重在交心”[11],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的现实意义,使全国各族人民强化对伟大祖国的归属感,增强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认同感,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进而不断彰显中华民族的魅力。由此可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针对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目标,贴近实际,与时俱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民族团结教育引向深入。

(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突出重点,力求实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大事。2008年拉萨发生的“3.14”事件,2009年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2015年9月,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12]因此,在“四个全面”与“五位一体”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就必须突出重点,力求实效。

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求实而深远:其一,中国共产党要根据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各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状况,探寻宣传教育与民族群众根本利益的交叉点,探寻宣传教育与民族群众美好愿望的契合点。其二,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教育民族群众,也要教育民族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也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也要教育领导干部。其三,中国共产党要认真执行党中央作出的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指示,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其四,中国共产党要把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涵盖到各民族地区的各行各业中,进而形成全民受教育,人人护团结的局面。将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果转化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坚定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强劲动力。

[1]《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3]辛培雄、王如欣主编:《新世纪新阶段新疆统一战线理论研究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1页。

[4][5][7]刘先照主编:《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页;第95页;第227页。

[6]《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8页。

[8]《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07页。

[9][10]《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9月30日。

[11][12]《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人民日报》2015年9月30日。

责任编辑:李冬叶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民族团结之歌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