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理论解读、现有基础与具体设想
2017-01-25王佳慧
王佳慧
(黑龙江大学 法学院,哈尔滨 150080)
·加大对俄经贸合作发展研究专题(二)·
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理论解读、现有基础与具体设想
王佳慧
(黑龙江大学 法学院,哈尔滨 150080)
当前,中俄在远东地区合作的规模、水平对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合作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扩展和加深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在各领域的合作,推动边境省份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新通道,为优化国家对外开放整体布局、带动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设立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能够充分利用中俄双方产业结构和资源的互补性,大力促进国内优秀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有效推动边境省份经济发展和地区建设、促进中俄经济贸易合作项目的孵化和培育、有利于建成边境功能多元、档次较高的商品生产、集散基地。当前,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已经具备了设立的制度、现实条件和实践经验等条件。在设立合作区的具体设想方面应当注意合作区选址及结构、合作区服务机构设置、完善合作区政府协调及服务职能、 简化办事程序、建立快速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制定优惠政策等问题。
中国;俄罗斯;跨境经济合作区
近年来,中俄两国扩大了在能源领域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2009年年底,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签署俄联邦政府令,批准《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下简称《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此战略中,俄罗斯将该地区纳入了国家长期发展战略,意在将其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提升其国际地位。目前,俄罗斯已着手在东部中俄边境地区建设经济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随着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发展和俄罗斯经济的恢复,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合作将全面、深入地展开,合作模式也将向多元化发展。中俄两国经过20年边境开放城市建设和贸易往来,积累了大量边境地区开发与合作的经验,加之两国均为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的合作提供了制度基础,设立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已具备了一定现实条件。
一、跨境经济合作区理论解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复兴,将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进行整合,逐渐削弱贸易壁垒,消除国家边界带来的经济发展障碍,探索出一系列国家间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模式,跨境经济合作区就是其中一种。
(一)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含义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相邻两国为了利用边境分割的地理等优势资源,在两国边境地区划出特定的发展区域,通过适用特殊的海关监管、货币结算、税费缴纳、投资合作等优惠产业政策,将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集中起来,通过两国边境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和经济互动,加快生产要素快速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带动边境省份乃至内陆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的一种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概括来说,就是“相邻的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为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来实现优势互补而共同开展经济合作的形式”[1]。
(二)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特征
跨境经济合作区不同于国内的特殊经济区*我国的特殊经济区域,也称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特殊经济背景下改革开放的产物。最早的特殊经济区域是1990年设立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此后为满足加工贸易发展的需要,国家于2000年开始设立出口加工区;2003年,为了将港口的功能优势和保税区的政策优势联动起来,进一步促进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及航运中心的建设,国家开始试点保税物流园区。或边境互市贸易区、经济合作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次区域合作和跨境经济合作。
首先,跨境经济合作区需要由两国政府谈判并签署协议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不仅需要边境地区政府的参与和配合,还需要接壤国家政府在互相尊重、相互认可的基础上,对跨境经济合作区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配合。一般来说,跨境经济合作区是由两国政府通过框架协议、合作备忘录等正式文件表达建区的政治意愿,协商制定特殊海关监管制度和优惠政策,赋予地方政府必要的特殊权限建立的。而边境经济合作区是我国沿边开放城市为发展边境贸易和便利加工出口而设立的区域,仅需要我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即可*自1992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已在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珲春、丹东等17个边境城市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
其次,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支持政策较为特殊。为达到投资引导、产业培育、资源集聚、先行示范、效果辐射等目标,必须给予跨境经济合作特殊的政策支持。在金融、财政、税收、海关监管、仓储、物流等方面出台特殊政策为跨境经济合作区提供支持和便利。跨境经济合作区在所享有的优惠政策方面具有全面性、综合性,而特殊经济区和边境互市贸易区或经济合作区或是受制于其国内性,或者仅限于其贸易功能,往往只享有上述一部分政策优惠。
最后,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管理和保障机制较为特殊。从管理机制来看,跨境经济合作区应由最高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构成。最高决策机构可由两国派专门代表组成的联合委员会担任。实行联合主席双方轮值制度,每年定期举行一到两次会议,审议和决定涉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立、管理、规章制定、政策支持等重大事项,所作出的决定对双方以及跨境经济合作内的所有主体均有约束力。最高执行机构职能可以由接壤地区政府选派同等数量人员构成联合管理事务局来承担,负责跨境经济合作区日常管理的具体事务。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保障机制可以分为制度保障和权益保护两个方面。制度保障是指调整跨境经济合作区各主体活动的法律框架由三个层面构成:第一层为两国政府间协议,第二层为两国政府制定的部门规章以及合作区所在地方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条例,第三层为跨境经济合作区制定的各类管理制度。
总体而言, 跨境经济合作区应当是集合边境互市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免税区等多重功能,在两国优惠政策支持下,通过两国政府签订跨境经济合作区协议的方式,建立由中央政府订立并监督、地方政府加以具体实施、有严格地域界限的跨境特殊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二、设立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现实意义
设立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能够充分利用中俄双方产业结构和资源的互补性,推动商品进出口和产品质量升级,带动国内企业发展。具体来说,其现实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大力促进国内优秀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经济合作区可以节省大量生产、流通环节,吸引国内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的知名企业、优秀企业进驻合作区,能够就地生产、就地“出口”,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材料消耗,减少销售环节,降低营销成本,节约国内资源。产品直接销售到终端市场,可以使俄罗斯民众快速了解国内企业,有利于其品牌国际知名度的提升,能够加快企业国际化的步伐。
(二)能够有效推动边境省份经济发展和地区建设
我国与俄罗斯接壤的省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由于地处边疆,受制于国企改革和既有经济结构缺陷,这些省份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设立能够吸引资金流入,扩大产业效益,并带动省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地区建设水平。黑龙江、吉林还可以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作用,发挥产业优势,以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为基点形成经济发展的辐射区,与辽宁等省份合作,迅速占领市场,共同创造发展条件,尽快成为除环黄渤海、图们江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之外的第三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区。
(三)能够成为中俄经济贸易合作的项目孵化、培育基地
虽然在经历了近10年的全面衰退之后,俄罗斯的科技实力大不如前,但是在航空、核工业、机械制造等方面,俄罗斯仍掌握有世界领先技术,开辟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有利于加强双边技术交流和合作,双方可以互派科研人员,在合作区内共同讨论、开发、试验、研究部分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国内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有利于建成边境功能多元、档次较高的商品生产、集散基地
21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东部和南部沿海省份和城市,如广东、浙江、东莞作为我国各类产品集中生产、销售的大型基地,其技术、管理经验都比较成熟,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亦可以利用北部边疆地区的地理和资源条件,借鉴东南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建成功能多元、品种齐全、质量过硬的商品生产、集散基地,实现包括投资、贸易、生产、技术、能源、交通、物流、信息等多领域的跨国合作,有助于提高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并向内陆省份辐射规模效应,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五)能够为其他边疆省份跨国经济合作提供经验借鉴
开辟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可以为西藏、云南、广西等边疆省份的双边经济技术合作提供范例,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能够使其他省份、地区少走弯路,节约“摸索”时间。同时,合作区经济发展也能为国内其他内陆省份,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框架,从而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
三、设立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现有基础
自中俄两国互相开放边境城市、发展边境贸易以来,经济合作逐年升温。中国出台了一系列边境地区优惠政策,推动中俄经贸合作。为促进经济发展,俄罗斯不断尝试,从“自由经济区”到“经济特区”,再到“超前经济发展区”,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建“区”之路,因此,建设中俄两国跨境经济合作区不仅有政府意愿,也已具备了各项必要基础。
(一)两国合作政治基础
1996年4月,中俄两国元首发表《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继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后,又陆续签订、批准、发表了一系列合作文件,仅2009年就有《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中国共产党与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关于促进中俄边境地区经济合作的共同措施》《中俄元首莫斯科会晤联合声明》《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重要文件出台,2010年和2015年,两国先后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拓宽合作领域,全面提升边境地区贸易、投资、技术项目成功率、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区域经济发展制度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边境口岸开放城市等一系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别措施,积累了大量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经验。与我国相比,俄罗斯走过了一条更为崎岖的“建区”之路。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曾打算建立自由经济区。1988年9月,戈尔巴乔夫在谈及苏联与亚太国家的关系时,首次提到为在苏联投资的合资企业建立一个实行优惠政策的“自由经济区”,并于1988年和1989年相继出台了相关计划,但由于当时的苏联还实行着较为严格的计划经济,中央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所以领导人设想的计划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经济区相去甚远。虽然如此,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已在苏联上下取得共识,出台改革方案也已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1990年7月14日最高苏维埃颁布了《关于建立自由经济区》的决定。随后,俄罗斯最高苏维埃授权滨海边疆区(包括纳霍德卡)、维堡州、加里宁格勒州、圣彼得堡州、阿尔泰边疆区、赤塔州等11个地区建立自由经济区。1994—1995年间,俄罗斯开始酝酿制定《俄联邦自由经济区法》,政府曾先后向国家杜马提交了三个法律草案,虽最终均未获得通过,但掀起了俄罗斯各地区建立自由经济区的热情,并促使俄联邦及地方政府酝酿出台相应的自由经济区政策。由于《俄联邦自由经济区法》迟迟没有出台,自由经济区的特殊地位和优惠政策无法得到法律确认,国内对自由经济区的看法不同、建立意见不一等原因,俄罗斯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并不乐观。“实际上,自由经济区的模式没有按以前确定的准则进行严格的选择,致使自由经济区的建设工作松松垮垮……其结果是,所有的州和边区及其他面积较大的地区对走向世界市场选择何种有效途径和需要哪些先决条件,在没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情况下,就争得了建立自由经济区的合法地位……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权力机构实际上对上述地区建立自由经济区事先是无任何准备的。”[2]
虽然《俄罗斯联邦自由经济区法》最后无疾而终,但俄罗斯于1996年1月和6月,分别颁布了《俄联邦加里宁格勒州特别经济区法》和《马加丹州特别经济区法》,确定了自由经济区的特惠地位,而且仍然在努力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及引进外资的新途径。2005年7月8日《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获得国家杜马通过,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同时,普京责成政府有关部门着手组建俄联邦经济特区管理署的相关机构。为了推动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俄罗斯对包括海关、税收和土地在内的一系列国内法律进行了修改。其后,泽廖诺格勒和杜布纳、圣彼得堡市、托木斯克市、利佩茨克州和叶拉布加市6个地区在建立经济特区的竞争中胜出,被批准为俄罗斯首批经济特区。
2011年年末俄罗斯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多边经济合作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进一步发展远东地区,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2013年12月,俄罗斯宣布启动远东超前发展区筹建工作,2014年12月2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并颁布《俄罗斯社会经济超前发展区联邦法》,为了保持该法与相关法律的一致性,俄罗斯又相继对税法、矿产资源开采、保险、劳动等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3]。随后,俄罗斯政府确定了14个社会经济超前发展区,其中4个已经获得首批批准。上述“建区”之路表明,在谋求区域经济发展和跨境经济合作方面,俄罗斯具有较大动力,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目标与当前俄罗斯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发展远东地区的特殊利益相契合,而前期积累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对加强远东地区发展的愿景,使我们可以合理期望,俄罗斯亦期待建立中俄两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便利和制度支持。
(三)已经具备的条件。
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占其国土总面积的45.2%,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也是俄罗斯向亚太地区拓展的重要枢纽,由于边境线长,两国边境开放城市往来基础较好,运输潜力大,有利于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放满洲里、绥芬河、黑河等边境口岸城市,并在这些城市划定专门区域设立中俄互市贸易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这些互市贸易区已较具规模,并积累了大量海关、税收特殊监管经验。
(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目前我国已在云南省分别与老挝、缅甸、越南成立了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磨憨─老挝磨丁、中国瑞丽─缅甸木姐、中国红河─越南老街,积累了一定跨境经济合作经验。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建立的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更是世界上第一个跨境的经济贸易区和投资合作中心。在中俄经贸区域合作方面,除满洲里、黑河、绥芬河中俄互市贸易区外,2006年中国政府、商务部启动了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设,该区是中国首批8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地处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远东铁路交会处,位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市麦莱奥区,占地面积228万平方米,合作区内分生产加工区、商务区、物流仓储区和生活服务区四部分,建设期为5年。截至2014年5月底,有入区企业27家。2012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珲春市成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该区综合出口加工、边境经济合作和互市贸易等多项功能,是涵盖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国的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示范区,这些在建案例,都将为未来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基础设施规划、优惠支持政策、特殊税收与海关监管制度的制定提供大量实践经验。
四、设立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具体设想
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具体架构和制度设计是其设立的关键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合作区的选址
为符合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功能需求,合作区应尽量设置在中俄边境。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两种可选方案,一是扩建设立,即借助现有条件,依托已开放边境口岸的既有优势,吸引或鼓励对方边境地区也采取相应的政策,通过国家间谈判,签署具体合作协议以实现边境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对接运作。采取这种方案能够借助已有基础和经验,但同时也会受到既有条件限制或利益平衡掣肘。内蒙古满洲里市、黑龙江省黑河、绥芬河市分别与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和波格拉尼奇接壤,边境经贸和互市贸易已开展多年,在基础设施、管理经验方面都有较好基础。又由于跨境经济合作区在功能上能够囊括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所以可以选择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建。二是新建设立,即直接通过两国中央政府谈判和签署协议,选择地理位置、现有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共同规划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采用这种方案可以不受既有条件限制,规划和建设既可灵活应变又能一步到位,且可以为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空间,但这一方案不仅要求两国边境有较为适宜的自然条件,而且还需要边境地方政府有共同的合作愿景和较强的协作执行能力。根据中俄两国边境接壤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开发现状,可以考虑在黑龙江省抚远县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素有“华夏东极”美誉的抚远县与俄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航道距离65公里,其境内直辖的黑瞎子岛,占地面积335平方公里。黑瞎子岛西半部为我国所有,东半部为俄罗斯所有,2010年11月,中俄两国共同发表的联合公报提到“双方将共同对黑瞎子岛进行综合开发”,近几年,中俄两国政府也持续关注黑瞎子岛的开发利用和未来发展。目前我国已对黑瞎子岛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初步开发,太阳广场和东极宝塔都已成为著名景点,抚远及其管辖的部分黑瞎子岛从地理位置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自然条件都比较符合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要求。
(二)合作区功能设定和结构规划
不同于边境互市贸易区或免税区、特别经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是集贸易、免税、直接投资、合作开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因此在合作区功能分区方面,不仅应当考虑当前发展的重点目标,还应充分照顾到远期合作的各种可能,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所以,应以分区合理、功能明确、使用便利、持续发展为原则,综合考虑区分免税贸易区、展示交流区、生产加工区、创新合作区、物流仓储区和生活服务区等不同功能区的建设,在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充分考虑其分区特色,争取在便于管理、便于使用的同时,兼顾效益转化率高、科技含量高、可持续发展等要求。同时,由于跨境经济合作区享有无可比拟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因此在跨境经济合作区规划设计中,还可以为未来两国科技、科研、成果转化合作预留空间。从长远来看,这将为合作区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大有可为。例如,两国政府可在合作区内设立联合研究机构,从事界河、水资源、寒区水文和水利工程、森林、土地、珍稀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与经济资源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又如,可在合作区设立高新技术合作开发创业园区,承担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功能,利用合作区政策优势,在知识产权申请与使用、项目融资、生产企业对接等方面为高新技术合作开发提供优惠和便利条件。上述设想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中俄两国部分高校已在相关领域展开初步合作,如黑龙江大学已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麦尔尼科夫冻土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俄寒区水利工程联合实验室”,双方还就开展极地水文、极地航线、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区划、中俄跨国界含水层及相关方面的研究达成了初步意向。合作区如能利用两国高校现有研究基础,充分发挥合作研究优势,必将为合作区功能多元化、成果效益化、发展持续化打下良好基础。
(三)合作区优惠政策
优惠政策是构建合作区制度基础的关键环节,合作区应当在金融、税收、审批、监管、土地供应、租金优惠、人才引进、科技合作等各方面政策中体现其跨境合作优势。可以从效力分层上入手进行如下制度设计:第一,由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中俄两国跨境经济合作区框架协议》,确定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目标、宗旨、地点、功能、中长期规划等原则性内容。第二,由中俄两国海关、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签署一揽子协议,以优惠对等为原则,确定合作区主要优惠制度。第三,由两国主管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地方政府共同制定《跨境经济合作区服务管理备忘录》,确定合作区权力机构、管理机构、服务机构,明确其权限、职责、机构构成,规定合作管理原则及大体程序,明确如供地、租金、融资等实质性的扶持政策和支持项目。第四,由跨境经济合作区权力机构编制合作区引进人才、企业入驻、园区划分等优惠政策及具体计划。
(四)合作区服务机构
合作区服务机构可分为运营性和辅助性两种,除合作区内部为合作区正常运营提供服务的机构外,合作区还应当在国内边境地区建立常设性、定期性的辅助性服务机构。辅助性服务机构又可按职能分工分为注册类、审批类、咨询类、劳务类等不同类型,主要职能是帮助入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包括境外注册、厂房建设规划报批、报关报税、物流、人员签证、安全保障和商务往来等服务项目,服务机构还可以代为办理人员招聘、劳务输出等手续,并成为合作区与国内其他省份、各大企业信息交流、人员往来的中转站。
(五)合作区信息交流平台
该平台主要服务于合作区线上商务、法律咨询、必要公示和披露、权益保障等信息的汇集、查询、交流、处理等。首先,建立、健全边境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联系、服务合作区责任制,针对合作区的实际问题,将联系、服务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其次,建立合作区网站,将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有关海关、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及时传达到合作区各个企业。对于合作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最后,健全稽查处理程序、加强权利保障。建立、健全市、县部门合作区企业投诉查处机制,建立公开的企业投诉和求助热线,建立快速处理机制,以及外贸主管部门与司法、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协调处理机制,确保合作区企业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六)合作区办事程序
作为跨境区域经济合作的高级形式,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办事流程应始终以及时、便捷、高效为原则。为形成一套简洁高效的办事程序,至少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两国事务协调快速通道。由负责跨境经济合作区事务的两国地方政府指派专门人员,以协调委员会或联合办事处的形式,负责对合作区中需要双方共同解决或制定规范的事务进行协商、协调和沟通。设立该通道的必要性在于,合作区事务较为繁杂,又没有现成模版可供遵循,不同国家在事务办理方面,如审批的流程、许可的发放、各类文件的效力等级、检验检疫的要求等规定都不尽相同,快速协调通道能够避免遇到问题双方无据可依、各执己见、互相推诿、责任不明等情形。二是制定合作区事务代理制度。地方政府应指派专门机构协助合作区办理相关手续,可实行“全程代理制”,由专人负责代理合作区企业通过“政务大厅”“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形式办理所有的申办、注册手续。三是逐步完成办事程序的规范化、标准化。即由各部门联合出台办事程序标准,使合作区事务性工作从注册、登记到反馈、监督、责任承担都有标准可循,避免在具体事务办理过程中出现权力寻租、程序随意、拖拉不决等情况。
(七)合作区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地方互助推广平台,帮助合作区企业建立“点对点”快速便捷的销售渠道,直接和内陆省份建立销售合作关系,实现供求快速对接。二是做好广告宣传,鼓励并扶持合作区自媒体发展,利用政府间快讯或者大众传播媒介的形式将合作区产品、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等信息及时传递到国内各地。三是出台便利措施,如设立快速许可审批、检验检疫通道等,推动合作区成果快速转化。
五、结语
当前,中俄在远东地区合作的规模、水平对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合作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扩展和加深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在各领域的合作,推动边境省份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新通道,为优化国家对外开放整体布局、带动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希望本文能为加强加深中俄两国经济合作提供有益参考。
[1] 黄松玲.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和我国的策略选择[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6,(1).
[2] [俄]A·贝科夫,王晶,宋明文.俄罗斯自由经济区[J].西伯利亚研究,1995,(1):27-32.
[3] 勒会新.对《俄罗斯社会经济超前发展区联邦法》及相关法律的解读[J].俄罗斯学刊,2015,(6):51-56.
〔责任编辑:屈海燕〕
2017-03-27
王佳慧(1977-),女,内蒙古满洲里人,副教授,从事俄罗斯法律问题研究。
F527
A
1000-8284(2017)07-0116-06
龙江发展智库 王佳慧.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理论解读、现有基础与具体设想[J].知与行,2017,(7):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