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现实意蕴

2017-01-25李宝刚

知与行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本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李宝刚,华 果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00)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现实意蕴

李宝刚,华 果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00)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价值,要想真正把握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精髓,必须重温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在经典著作中与马克思进行思想上的对话,回到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是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关键,也是论证马克思仍然是我们当代人本思想的核心。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他不仅批判与继承了西方传统的人本思想,而且扬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对人抽象片面的理解,把人看作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有血有肉的有感情的立体的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看到了现实人的悲惨遭遇和凄苦命运,尤其是异化状态下人的主体性的丧失,马克思在对现实批判的基础上,集中而广泛地论证了他的人本思想,特别是劳动观实践观的阐释,超越了以往人本思想对人及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从人的劳动实践出发,探讨了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我们通过对《手稿》中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演进和内涵的探索来论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坚持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本思想;现实意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后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建构的起点,他把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秘密结合起来,把批判资本主义与构想共产主义结合起来,把哲学批判与经济批判结合起来。三个结合凸显了马克思最初构建的理论轮廓。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的理论是一个批判、继承、发展、创新的动态过程,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人的问题是贯穿着马克思哲学的一条主线,是整个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基点和核心。《手稿》为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手稿》中集中、详细、广泛地论述了他的人本思想,文本阐述了人的本质、劳动理论、异化理论等许多重大的问题,但其中关于“人”的论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演进:批判、反思、超越

任何伟大理论的诞生都会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历程,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也不例外。《手稿》中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悲惨遭遇和凄苦命运之后的心灵触动,这种触动促使他开始思考和探索人的问题,这个时候的人本思想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实质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思想和德国古典人学思想的扬弃,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把人从宗教的束缚和控制中解救出来。这里的人本主义是为了对抗神本主义,是关乎人的理性和信仰问题。但西方人本主义过分强调人的理性和意志的作用,忽视社会实践、社会关系来颂扬人的价值实质,是一种抽象的人本主义。费尔巴哈、黑格尔关于人的问题使马克思深受启发,马克思是通过费尔巴哈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过渡到了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反思

黑格尔辩证的人学思想激发了马克思的兴趣,马克思首先对黑格尔思辨人学进行了批判反思,国家学说是黑格尔法哲学的中心部分。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是黑格尔的著名论断,在这里马克思纠正了黑格尔颠倒的理论。马克思强调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人民创造国家制度,而不是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在此彰显了人的力量和价值,这对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确立具有重大的意义。黑格尔认为国家脱离个体,国家与个人的结合是一种偶然的方式。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之所以发这些谬论,是因为他抽象的、单独的来考察国家的职能和活动,而把特殊的个体性看作他们的对立物,但是他忘记‘特殊的人格’的本质是人的社会特质”[1]270。马克思认为,个人与国家的职能和活动相互统一、密不可分,这种相关不是天然的肉体联系,而是个人与国家的社会性联系,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体现了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强烈的人文关照。

(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批判的直接目的是用人的理性去挑战和对抗宗教的黑暗本质,试图把人从宗教的压迫之下解脱出来,关于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出发点是真正的现实的有血有肉的自然人,“动物都是单个的存在物,人却是类的存在物,具有类的意识”[2]63。但是他却把人的本质抽象化,抽象为神,把人等同于自我意识。在《手稿》中,马克思接受并运用了费尔巴哈“类”的概念。费尔巴哈认为爱、思维意志是人的绝对本质。马克思在《手稿》中则认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3]56与费尔巴哈不同的是,马克思看到了劳动实践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费尔巴哈所谓“类”的实质,也就是人的劳动实践过程,人与实践的互动融合,奠定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方面,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源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却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4]58费尔巴哈完全脱离了实践去理解和把握人,只能是唯心主义的阐释,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完成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这体现了马克思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理论基础不同。另一方面,费尔巴哈过多地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感性,因此,“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的联系起来的普遍性”[4]12。完全忽略了社会作用对人及人与人关系的影响,这种类的存在完全是一种抽象片面的存在,而马克思认为,较之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更能凸显人的本质和价值,通过社会实践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确证,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所要强调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同时,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出发点是对宗教神学的揭露和批判,把人从宗教所创造的虚幻世界中拉回到现实的世界,让人真正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的一切都是自己创造和赋予的而不是神的庇护,但是他最终把人神化只能导致对人的片面抽象理解。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源于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公平现象的关注和批判,试图通过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来解放那些处于非人状态的大多数人,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的劳动观和实践观十分重视人在社会实践中结成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产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人本思想充分说明了在宗教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双重压迫之下,人想要获得解放就必须通过革命斗争。这体现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切入点是截然不同的。对人理解方式的差异性也是新旧唯物主义的重要区别。费尔巴哈的可贵之处是他把关注的视角从自然界转向人类自身,开始关注人的作用和价值,试图促使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但是他把人自然化、抽象化,并且用自然化、抽象化的人去解释人类社会关系和历史现象,完全脱离了人和人类世界,这必然会导致唯心主义。

二、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涵: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

《手稿》是马克思开始人本思想研究的奠基之作,这一时期他的人本思想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马克思人本哲学的立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已经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的人本思想依然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去反复探讨和解读。

(一)人的“三重属性”

《手稿》中对人的“三重属性”,即人的普遍属性有着明显的界定。“三重属性”是我们科学认识人及人的本质的基础。首先,人的自然性是人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源于自然,又依赖自然而生存,所以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永远无法摆脱这种自然属性以及对自然的依赖,人作为“肉体的主体”有着广泛的生存和生活需要,这种需要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有意识的劳动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其次,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身生存的环境,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标志,人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客观物质性、目的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是人意识活动的重要特征,这也充分激发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都充分证明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因此,在马克思的眼里,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具有自然属性,作为自然的存在物,人也具有社会属性,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马克思尤其看重人的社会性。他在《手稿》中指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4]1在马克思看来,任何人都不是孤立无援的,人总是渴求在社会关系中找到某种安全感,所以社会并不是远离于人且高高在上的抽象存在物,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的现实世界,而劳动则是实现人与世界相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二)劳动与人的本质

马克思《手稿》的核心概念就是劳动,在《手稿》中他反复强调劳动、活动和实践。但马克思尤其强调人的劳动,把改造自然的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放在了优先地位,把握劳动概念更能把握马克思当时的思想核心。人源于自然,并且依赖于自然,人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成了人的生存的物质条件,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中介,劳动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出发点。人虽然依赖自然受制于自然,但是人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物,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创造适合人的生存的对象世界。

马克思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的存在物。”[5]96事实上,在这里马克思并不是简单地区分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有意识,而是把人的意识与人的生命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即人的实践活动。这一点说明《手稿》已经把实践活动作为其人本思想的基础,并以此来理解全部的人类社会关系及人类历史。《手稿》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需要”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需要激发人从事生产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桥梁。人的需要是一个全面生成的历史过程,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之下人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人的需要是能够自由地从事生产并且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人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断地塑造自然,以满足人在物质、精神和审美等多方面的需要,而且在自己所创造的对象中反观自身。正是基于“需要”的论述,马克思在《手稿》中强调:“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征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5]96这里自由自觉的活动,根据《手稿》的逻辑思路是指劳动生产作为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地全面地不受肉体支配的。马克思将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看作是人的本质,不仅是为了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彰显人的生命力和价值,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劳动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劳动即实践并贯穿于马克思《手稿》的始终,人的劳动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现实意蕴

尽管《手稿》中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并未完成理论的建构。但《手稿》对人的“三重属性”、人的劳动本质、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占有等一系列重要概念的分析,充分抓住了人的活动,特别是人的生产劳动这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基本的标志,也是人能够建立起属于人的世界最深刻的基础。由于人们阶级立场的不同,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都有很多学者质疑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存在。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冷冰冰的学说和教条,是人学空场,从来都不关注人的发展和命运,是一种脱离人的思想体系。《手稿》中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有力地回击了这些质疑的观点,马克思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1,这充分说明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对人个体的强烈关照。

(一)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理论意义

以人为本就是要彻底颠覆以神为本的传统;以人为本就是要走出以物为本的误区;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放在突出的核心位置。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在批判反思人的生存现状,揭露私有制对人的压迫和束缚,所以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扬弃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现象,也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超越人的生存困境。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并不是独立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外的学说,而是渗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方面。所以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科学把握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涵,才不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化。只有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整体性,才会对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有准确的定位和科学的把握。反之,只有科学合理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才能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蕴。

马克思哲学之所以充满热血和温情,是因为真正的马克思哲学自始至终都是关于人的哲学,一旦丧失对人的关注和重视,马克思的哲学也必将失去其现实意义。只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实质,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内涵。马克思哲学不仅是变革社会的理论,也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价值理念的倡导 ,更是一种革命的实践,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实践的人本主义共同建构起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所以“现实人”的生存和命运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现实人总是立体的、多维向度的存在,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特定的实践活动为现实人的生存发展而奠定了基础。现实人是物质的存在、社会的存在。是受动的存在,也是能动的存在。因而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实质就是寻求人自由发展的能动存在,积极释放人的潜能,进而实现人的丰富而自由的全面发展。

(二)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实践意义

1.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实践既是人创造历史的途径,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充分揭示了对个人劳动的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这极大地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都谈到“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他反复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人民的利益而展开,都要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把人民立场当作根本的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由于党和国家对人民的高度重视才能使得广大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充分释放个人的本质力量,迎来了中国今天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事实上,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历来都十分重视人的生存和命运,凸显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在我国的封建社会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所以民本思想在中国也有着坚实的根基,以民为本既是马克思人本思想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也是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碰撞、融合的产物,因为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在诸多方面都具有相通性,都是关乎人的发展进步学说,都是对人的地位和价值的肯定和颂扬,是符合中国社会当下历史潮流的思想原则。因此,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在今天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必须大力倡导和践行,只有继续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根植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和改革的方方面面,才能凝聚民心民力而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发展和创新;才能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当下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这些矛盾归根结底依然是人的生存发展问题。雾霾等环境问题、贫富分化问题、贪污腐败问题依然威胁着人的生产生活。人本思想最终的价值诉求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首先必须保障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党和国家首先要高度重视社会的弱势群体,切实改善他们的生存现状。其次要真正关心生活贫困的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6]58。这是马克思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真实写照,彰显了当代中国社会对人的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一脉相承,是真正把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变为实践的重大突破。坚持以人为本,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也是我们搞好党的建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所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

历史证明,故步自封、孤注一掷只能被世界和历史的潮流所淘汰,在这个竞争日益残酷激烈的环境中,只有实践才能突破历史的局限性,也只有实践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拓展、不断提升的利益诉求,是马克思实践人本思想的应有之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广大人民群众的潜力是无限的,积极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是支撑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7]428。2017年的全国政协会议和全国人大会议,始终围绕着“关注民生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核心议题而展开,努力践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竭尽全力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严厉惩治贪污腐败,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硬道理更多地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这充分揭示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当代中国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这些矛盾归根结底都是关乎人的生存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左右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命运。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回归我们的指导思想,回归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在深入研究思考的基础上去理解马克思的超越人本主义,以期在这种回归中找到矛盾解决的合理路径。

四、结论

《手稿》奠定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础,尽管它并不完美,但在《手稿》中,马克思把研究的视角聚焦于现实社会生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批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并且为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马克思的人本思想超越了以往所有人本思想家对人的片面与抽象的理解,真正体现了对人生存命运的关注,实践证明,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召力和生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和理解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丰富内涵,并且把它变为治国理政的行动指南,把人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特别是“以人为本”理念作为马克思人本思想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彰显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时代价值。展望未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必须继续毫不动摇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重视人的历史作用和价值,谋求人的自由和发展。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崔家善〕

2017-06-10

2016年度兰州大学校级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MKSXY006)

李宝刚(1965-),男,河北保定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实研究。

A811

A

1000-8284(2017)07-0005-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李宝刚,华果.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现实意蕴[J].知与行,2017,(7):5-9.

猜你喜欢

人本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哲学理论价值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人本计算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八戒审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