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干事创业、廉洁奉公教育的生动教材
2017-01-25赵耀宏
赵耀宏
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干事创业、廉洁奉公教育的生动教材
赵耀宏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党员干部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高原摸爬滚打的青春岁月,追寻我们党的新一代领航人在植根群众中历练成长的光辉足迹,有助于我们从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从追溯历史中更加坚信未来,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在扎根群众中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坚定的理想信念究竟从哪里来?党员干部应当如何补好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根本还在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15岁那年初到黄土地时,我也曾经有过迷惘、彷徨;但是当我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并且充满了自信。”“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就是在这里培养了我一个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群众干实事。”正是梁家河这七年饱含酸甜苦辣,充满喜怒哀乐的农村生活经历,正是受陕北老乡们敦厚朴实品质的影响,铸就了他“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并成为他坚持不懈的人生追求,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显著特征和最大亮点。习近平同志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从陕北出来,已经是一个经过一些历练的共产党员了”;“最后感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共产主义理想是伟大的,一生要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这些富含深意的话语,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实际、深切体察民情,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才能从内心深处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第二,在扎根群众中锤炼实干担当的创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回顾陕北七年农民生活经历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当年,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的实际出发,从群众的根本利益着手,带领大家打井抗旱、打坝淤地、建沼气池、修筑公路,以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为了解决村民缺柴少煤的问题,他自费前往绵阳市学习沼气技术。经过学习,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村,让全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为了清理大坝里的冰碴,习近平同志带头跳进冰水中,一干就是一个多小时,腿冻得没有知觉;组织村民打井时,他脱掉鞋袜,下到3米多深的井里铲泥……这些事看似平常,但折射的是坚持实事求是、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铸就的是崇尚实干、勇于担当的坚毅品格。今天,许多党员干部在面对基层工作时,更多提到的是一个字——“难”。在分析“难”之原因时,给出的理由无非是芝麻官权小位卑,所面对的问题点多面广,无法解决之类。年轻的习近平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创建了铁业社,为村民增加收入;带领大家开挖出当时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用沼气照明、做饭。这些成绩的取得,岂只一个“难”字能形容得了。透过当年的梁家河,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身上那种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正如他在《之江新语》中写到:“在困难面前,是束手无策、畏缩不前,还是克难攻坚、奋力前行?作为领导干部理所应当选择后者,应该千方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好措施、好办法,努力解决困难。”好措施、好办法从哪里来?实践出真知,群众最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法就在群众中”。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老师,深入调查研究,解决矛盾和问题。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第三,在扎根群众中锻造廉洁奉公的政治本色。扎根群众就要有公正清廉的优秀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大家留下了公道正派、廉洁奉公的深刻印象,赢得了梁家河群众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佩。有一次,队里的手扶拖拉机送去县城维修,负责这事的社员买了3包两毛钱的烟请人帮忙抬机器,回来后要求报销烟钱,习近平同志说这不符合队里的规定,不能报销,但这个社员的父亲病重,他却自己掏钱买了几斤肉去看望。离开梁家河后,他还经常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钱来资助这里的困难群众。在福州为吕侯生治腿,亲自下厨给梁家河的乡亲们做饭。点滴细节中,彰显的是习近平同志自始至终一心为公、严于律己的优秀品格,也由此凝注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重拳反腐正风的坚定决心和中央政治局从我做起的豪迈风范。“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故要防微杜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严格制定八项规定,坚持以上率下,从领导不剪彩、会议不摆花,到禁止公款吃喝、严管公车私用等细节抓起,在看似一件件小事的不断规范中,改变了党员干部的作风,净化了全社会的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如果他比较谙熟民情、了解实际的话,那这都源于他在陕北的七年农民生活。正是陕北的这七年农民生活让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与4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插队落户时相比,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与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无论时代、环境和条件如何变化,党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的根本途径和基本规律不会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的优秀品格,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鼓舞干劲的重要精神食粮。
(作者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