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传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7-01-24唐若兰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列宁恩格斯

唐若兰

(四川行政学院期刊社,四川成都 610072)

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传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唐若兰

(四川行政学院期刊社,四川成都 61007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新闻传播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传播思想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杰出思想家在革命实践中创立的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他们对新闻领域一些基本问题的想法,另一部分是他们关于无产阶级党报工作的一系列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其它思想体系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和基石,是新时期我党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南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传播思想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杰出思想家创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他们对新闻领域一些基本问题的想法,另一部分是他们关于无产阶级党报工作的一系列观点。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传播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对今天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媒事业,仍然有着重大的启示作用。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传播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投身社会的一生,几乎都伴随着新闻工作。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闻传播、新闻工作进行过一系列准确而深刻的论述,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新闻传播思想。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本质精神内涵和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新闻出版物是主体反映客体的产物;新闻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倾向性;新闻舆论具有导向性;新闻具有群众性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新闻具有党性。

(一)新闻出版物是主体反映客体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使人脑同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才会产生意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认为“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2]以这一立场为出发点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报刊是人主观世界对外部世界认识和反映的产物,是人的大脑通过报刊关于对象,即客体的认知与反映。马克思说“报刊自己并不是对象本身,而只是关于对象的意见” 马克思又说“自由出版物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自由报刊是观念的世界,它不断从现实世界中涌出,又作为越来越丰富的精神唤起新的生机,流回现实世界”[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揭示了新闻报道的本源——现实世界。新闻报道是人对对象“客体的认识和反映”,报刊是人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存在的产物。他们认为,新闻报道不是对象本身,不是现实本身,而只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一种意识, 是主观反映客观,主体认识客体的意识活动的产物。因此,没有现实生活,一切新闻报道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新闻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倾向性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真实是检验新闻的主要标准之一。新闻的真实性就是对客体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的叙述。关于新闻的真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新闻时叙述要实事求是“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我们的读者” 他们指出“不真实的思想必然地,不由自主地要捏造不真实的事实,即歪曲真相,制造谎言。[4]他们指出,发生不真实的报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制度的缺陷造成的。一种是故意失实。而后者是完全不可以原谅的。因为它是“冷静的头脑干的是利己主义的产物”

新闻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新闻具有客观性。新闻的客观性指的是新闻反映的是客体的本来面目,没有客观性便没有新闻。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新闻的客观性表现在新闻反映的是客观发生过的事实,是对事实的客观叙述,在新闻的操作层面,他们要求提供同新闻事实相关的每一个细节,同时办报人要公正地提供事实。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把坚持客观报道视作报刊工作的“一般的公正”他们期待所有报纸都能坚持“一般的公正”包括资产阶级报纸。恩格斯指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过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朴素的了解和解说,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 作为主体反映客体的报刊上的新闻报道,应采取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同时,又指出新闻报道者总是有倾向性的。他们认为,新闻报道作为主体(新闻传播者)对客体(外部世界)的反映,同客体本身是不一样的。一方面,它把物质状态的客体变成了精神状态的观念成果(新闻作品);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新闻作品总要这样或那样地表现出报刊工作者自身的立场和看法。这是由于,“在大国里报纸都反映自己党派的观点, 它永远也不会违反自己党派的利益”。[5]同时,新闻工作者自己对事实本身往往会产生带有倾向性的态度,并把这种倾向性渗透进新闻报道中去。因此,在报刊工作中,要维护最低限度的,起码的“一般的公正”。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新闻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报刊说的是事实而不是希望出现的事实”。[6]“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7]

(三)新闻舆论的导向性

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舆论导向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出于对报刊等新闻传媒这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和特点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向来看重新闻传媒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革命报刊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传播媒介,通过它可以宣传和捍卫革命真理,批判和驳斥敌对党的思想观点,从而在群众中竖起一面思想旗帜。恩格斯把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称为“德国党的旗帜”。[8]马克思早在《莱茵报》时期就提出,报刊应当成为“德国人的政治见解的中心”,马克思在创办《德法年鉴》时指出,希望刊物能“为真正独立思考的人们寻找一个新的集合地点”。在这个“集合地点”上应该竖立起一面召唤人们的思想“旗帜”。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革命报刊是一面思想旗帜,是指导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向导。

(四)新闻舆论的人民性、群众性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涉及思想立场和世界观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一向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立足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基础之上,把出版物真正办成人民的出版物,要争取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出于对群众力量的充分肯定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新闻传播工作者要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向他们提供可靠、适用的新闻作品。马克思最早提出人民报刊具有人民性。他在 1842 年主编《莱茵报》时就提出,人民的报刊应当成为“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9]后来在主编《新莱茵报》时,他又强调无产阶级报刊应当成为 “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10]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重要论述。马克思明确指出:“民众的承认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无可挽救地陷入绝境。”[11]在马克思看来,人民的报刊应当体现人民精神,表达人民思想,与人民同甘共苦,同生同在。

(五)言论出版自由和舆论监督

出于对报刊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功能——导向作用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强调要排除外部条件的桎梏,废除书报检查、实行出版自由、疏通报刊社内部机构、保障报刊生产者这个主体能够依据自身的机制正常运行, 有效地反映客体即外部世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言论出版自由是报刊具有国家的“第三种权力”的基础。他们在谈到法国报刊时说:“当报纸匿名发表文章的时候,它是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 它是国家中的第三种权力”[12]马克思在早年就提出“第三种权力”的观点。他认为:“管理机构和被管理者都同样需要有第三个因素,但同时又不是官方的因素。这个具有公民头脑和市民胸怀的补充因素就是自由报刊”。[13]

恩格斯要求工人们不要拒绝新闻出版自由的口号,指出,如果新闻出版自由和集会结社自由等民主要求实现了,对共产主义的宣传来说,就会有一个新世纪到来。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尤其重视工人阶级内部,包括党的领导机关内部,也要实行新闻出版自由的原则,并且要自觉地同压制批评的言行作斗争。恩格斯说:“你们在党内当然必须拥有一个不直接从属于执行委员会甚至党代表大会的刊物,也就是说这种刊物在纲领和既定策略的范围内可以自由地反对党所采取的某些步骤,并在不违反党的道德的范围内自由批评纲领和策略。你们作为党的执行委员会,应该提倡甚至创办这样的刊物,这样,你们在道义上对这种刊物所起的影响,就会比对一半是违反你们意志创办的刊物要大。”[14]

(六)党报及新闻的党性原则

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事业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事业的一个最根本的差别。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党报必须成为党的耳目和喉舌。无产阶级党报的任务就是向人民宣传革命的真理。这是恩格斯在其著名论文《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中对无产阶级党报规定的基本任务。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的报刊和德国民主派报刊的任务和对党的政论家的要求。恩格斯认为,党刊的任务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这就是说,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党的事业的一分子,必须要以党的要求、党员的标准指导自己的工作,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党报”格外重视。1848 年,在德国爆发民主革命之际,他们亲自创办了党的机关报《新莱茵报》,用来指导斗争和发动民众。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一生的革命生涯是建党、夺权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同时又将它继续往前推进。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主要贡献是系统地阐述了新闻的党性原则和“党报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时期新闻传媒的性质及任务。

(一)新闻的党性原则和“党报思想”

党性学说,以及党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列宁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讲过党性,但系统地阐述党性学说和党性原则的是列宁和他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1905 年 11 月,列宁发表专门文章《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对出版物同党组织的关系及其党性原则问题作出系统论述。

列宁明确指出,“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他认为,党的出版物是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这部巨大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他说“与资产阶级的习气相反,与资产阶级企业主的即商人的报刊相反,与资产阶级写作上的名位主义和个人主义‘老爷式的无政府主义’和唯利是图相反,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应当提出党的出版物的原则,发展这个原则,并且尽可能以完备和完整的形式实现这个原则”“党的出版物的这个原则是什么呢?这不只是说,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写作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无党性的写作者滚开! 超人的写作者滚开!”

列宁强调,“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写作事业应当成为社会民主党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宁提出的报刊工作党性原则,鲜明地强调了党的领导对于报刊工作的重要性,也明确规定了党的报刊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的必要性。[15]

列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办报工作和整个的新闻事业。《火星报》创刊之初,列宁就在《〈火星报〉编辑部声明》中写道:“我们不打算把我们的机关报变成形形色色的观点的简单堆砌。相反地,我们将本着严正的明确的方针办报。一言以蔽之,这个方针就是马克思主义。”[16]1901年5月,列宁就对党报的作用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17]俄国在建党过程中,正是通过报纸集中地、经常地、系统地向无产阶级及其先进分子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批判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为克服党内的思想混乱和重建社会民主工党起到了“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作用。

列宁提出了政治家办报的思想,他认为,党报必须掌握在忠诚于党的事业的政治家手里。1920年,列宁在为共产国际拟定《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时,在第一条中就明确规定“日常的宣传和鼓动必须具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性质。党掌握的各种机关报刊,都必须由已经证明是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不应该把无产阶级专政只当作背得烂熟的流行公式来谈论”[18]第十二条还规定:“同样,不管整个党目前是合法的或是非法的,一切出版机构都应该完全服从中央委员会;出版机构不得滥用自主权,实行不完全符合党的要求的政策。”[19]

(二 )新闻出版物党性和人民性关系。

新闻要为人民服务。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新闻传播工作者要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向他们提供可靠、适用的新闻作品。列宁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闻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要把机关报办得生动活泼、生气勃勃是列宁对于报刊工作的群众性原则的重要论述。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说,“就拿公开报道这样一种组织竞赛的办法来讲吧,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在形式上保证这点,实际上却使报刊受资本的支配,拿一些耸人听闻的政治上的琐事来供‘小百姓’消遣,用保护‘神圣财产’的‘商业秘密’掩盖作坊中、交易中以及供应等等活动中的真实情况”我们“必须系统地进行工作,除了无情地压制那些满篇谎言和无耻诽谤的资产阶级报刊,还要努力创办这样一种报刊: 它不是拿一些政治上的耸人听闻的琐事供群众消遣和愚弄群众,而是把日常的经济问题提交群众评判,帮助他们认真研究这些问题”[20]1922年4月列宁指出:“不要怕揭露错误和无能,要广泛介绍并大力宣扬任何一个表现稍微突出的地方工作人员,把他树为榜样。这种工作做得愈多,愈是深入生动的实际……那么我们的报刊和我们的整个建设事业就会愈有成效地得到改善。”[21]

不仅如此,列宁第一次从“党报”的角度还阐释了出版物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他认为,党的出版物要代表和反映工人群众利益,充当工人群众喉舌,他反复告诫党报工作人员不要脱离群众。他还把“是不是真正联系群众和是不是代表了无产阶级群众的策略”[22],作为考察布尔什维克派和孟什维克派的条件。列宁在论述出版物的党性时特别强调说,党的出版物“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23]而且将此作为对出版物坚持党性原则的要求,这也是对出版物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一种阐释。

(三)社会主义时期新闻传媒的基本原则

列宁领导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时期新闻传媒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和深刻的论述。关于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讲真话。列宁指出: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如实报道我们的错误和缺点,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一个基本的重要原则。他提出,我们需要的是完整的和真实的情报, 而真实性不应当以它该为谁服务而变化, 我们可以组织好对事实的选择,但必须做到事实完整。他说“在社会现象领域, 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 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 但这没有任何意义, 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 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选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24]

(四)社会主义新闻传媒的监督职能

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舆论监督思想。一是强调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能。列宁深刻地认识到舆论监督对于巩固政权的重要意义,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列宁就宣布:“我们愿意让政府时时受到本国舆论的监督”[25]1921年,列宁说,要“通过中央监察委员会、通过党的报刊、通过《真理报》来查究违法乱纪的行为”[26]除了舆论监督的政治功用外,列宁还主张用舆论监督来批评社会生活中的缺点,用正确的舆论教育群众。列宁认为,“我们的报刊应当成为鞭策落后者的工具,要揭露企业、机关或经济部门等单位中疏忽大意、落后无能的工作人员,让大家批评”[27]他还强调,“报刊应当成为我们加强劳动者的自我纪律,改变资本主义社会陈旧的完全无用的方法或偷懒方法的首要工具,通过报刊来揭露各个劳动公社经济生活中的缺点,无情地抨击这些缺点,公开揭露我们经济生活中的一切毛病,从而呼吁劳动者的舆论来根治这些毛病”[28]

(五)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言论自由。列宁对社会主义言论出版自由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制度设想和建设方面。列宁设想首先是反对媒介成为一种私人经营的产业,也就是不允许私人拥有和经营媒体,而是要社会主义劳动者集体占有和经营媒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于媒介的公共或国家所有权的思想来源之一。他指出: “苏维埃政府要从资产阶级手里没收建筑物、印刷所和储藏的纸张等,把它们完全交给劳动者及其组织。俄国共产党的任务就在于使广大劳动居民愈来愈多地使用民主权利和自由,并改善各方面的物质条件。”其次,列宁还大力主张在物质条件上有效保障全体人民的出版权利。他指出:“无产阶级的或苏维埃的民主则不是把重心放在宣布全体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上,而是着重于实际保证那些曾受资本压迫和剥削的劳动群众能实际参与国家管理,实际使用最好的集会场所、最好的印刷所和最大的纸库(储备)来教育那些被资本主义弄得愚昧无知的人们。”[29]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理论品质,是科学与价值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其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等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散发着科学的 “光辉”;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更是一套伟大的价值体系,其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美好追求,散发着永恒的价值“光芒”。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其它思想体系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就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而言,同样是科学与价值、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其科学性体现于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真理,既注重微观事实的准确无误,又强调宏观事实的完整把握;其价值性体现于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最终为了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30]

当前,我们处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新闻传播以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新闻舆论环境、媒介格局、传播方式以及受众需求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自从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一直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程度就越来越紧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的进程从来没有停止过,其最新成果成为我们各项工作中的普遍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认识。在新闻传播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的新闻传播思想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深透的理论阐述、超越时代的见解而日久弥新,仍然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是我们新闻舆论工作长期不变的指导思想。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和基石。同时,习近平同志还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方针:“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 48个字,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思想的最新发展,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思想的时代特点,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思想的当代价值,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思想指明了方向、制定了方针、提供了方法。

首先,必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是一个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是否坚持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间的本质区别。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牢牢坚持把党性原则放在第一位,确保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上不含糊、无偏差。坚持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就要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积极地承担起反映党的主张的重大使命,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发出党的声音,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在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循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严格落实政治家办报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在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等的过程中,都要在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上坚决做到符合党的要求,反映党的主张,做到爱党、护党、为党。

其次,必须始终坚持舆论导向正确的基本原则,这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线。新闻舆论工作往往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而论,新闻舆论工作是安邦定国、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做好新闻舆论导向工作“关系道路和方向,关系人心和士气,关系中心和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有良好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必须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必须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必须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心中有政策,眼中有实践,笔下有群众;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从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把好关,在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具体问题上把好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坚持“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相统一”的原则,以正面宣传为主,开展建设性的批评报道,直面问题激浊扬清,充分显示党和人民克服消极现象的决心和力量,要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希望。体现新闻媒体公开公正、调节控制、监督制衡的社会功能,自觉肩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群众性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观”与“群众观”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新概括、新阐释。新闻舆论工作要服务人民,把人民的声音反映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体现发展的普惠性和人民对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以人民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舆论工作的具体体现。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只有把握了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的统一,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秉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事实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改进,新闻真实性会被赋予新的含义。维护新闻真实性所要付出的智慧、所要付出的努力会有所不同。维护新闻真实性,不仅是持续性,还具有普遍性,这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普遍性规律。要遵从新闻传播的规律,按规律去办事,只有把握了规律性,才能把新闻舆论工作引导到科学的轨道上。

[1] 《马克思和恩格斯选集》第卷[M].人民出版社,1955, 11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0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8.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13.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90.

[9]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87.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75.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1.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523.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78.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17-518 .

[15] 《列宁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第3版),663 .

[16] 《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5,316 .

[17] 《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

[18]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 .

[19]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02 .

[20] 《列宁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92-493.

[21] 《列宁全集》第52卷[M].人民出版社,1988, 401 .

[22] 《列宁全集》第 20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46.

[23] 列宁选集:第 1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66 .

[24] 《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64.

[25] 《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32.

[26] 《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95.

[27] 《列宁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20.

[28] 《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8.

[29] 《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87.

[30] (李彬,再塑新闻魂——浅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科学与价值[J].新闻记者,2016(6).

2017-08-10

唐若兰(1963—),女,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编审。

G21

A

1008-5955(2017)03-0075-06

孙开庆)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列宁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抉择
人民出版社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