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探析
2017-01-24陈璐佳
陈璐佳
(新疆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探析
陈璐佳
(新疆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数字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宗教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和新契机。由于我国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仍面临数字技术方面、复合型人才缺乏、相关工作管理存在缺陷等困境,文章从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的价值出发,提出建立宗教文化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和实现宗教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应用对策,以期解决目前我国数字化保护的诸多问题,最大化地实现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
宗教文化 数字化技术 保护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部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已进入发展态势。宗教文化遗产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传统经典的宗教文化如何突破时限得以系统、完整的保护,作为人类精神成果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代代相传,正是我们重视宗教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现代意义时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的价值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发展的历程都体现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人类以不同种族、民族、宗教加以区分从而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产生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宗教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宗教给人带来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相关民族在其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都有导向作用。
宗教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与文化本身一样有积极与消极、优秀与落后的思想,也有其精华和糟粕,优秀的宗教文化需要发扬和继承。作为传统文化重要部分的宗教文化,如何吐故纳新得以生存和延续,在现代社会文化进程中能够合理存在,在快速更新的信息时代依然保留其精神价值,成为有机和谐的一部分理应成为文化发展的现实思考。
我国宗教文化遗产是宗教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的关注从未停止,但在有关保护工作上仍存在着诸多难题。我国宗教文化中极具鲜明的精神体现大多依附于与之相关的文字典籍、图像、音乐舞蹈、建筑雕像等形式,而对于这些珍贵宗教文化的保护受到了容量(空间及数量)、时间、地点的限制,宗教文化系统性保护工作也难以实现。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恰恰为宗教文化的保护工作解决了上述难题,为其提供了新契机。
21世纪新媒体时代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巨大变迁,而新媒体技术与以往科学技术发展不同之处在于其存在形式具有“隐”性,即信息数字化。所谓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在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用于数字信号或数字编码进行传输与处理的过程。数字信号(编码)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便于计算机操作和处理等优点。而以高速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调制与解调等信息处理技术,通常称为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的诸多优点运用到宗教文化的保护工作中,通过数字媒体对宗教文化进行数字记录、整理归类,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宗教文化进行数字复原、管理,人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等网络工具全方位地感受并了解丰富奇特的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数字化的保护在信息时代下已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保护方式。我国在积极发展科学数字技术的同时,及时利用数字技术对珍贵宗教文物进行保护工作。采用多种数字技术相结合方式,对珍贵且易损的宗教文物进行摄像采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数据管理存储与三维重建工作。2006年始,我国三大文物重镇唐十八陵、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相继做了数字化保护工作,上演了一段文化传承的时代大戏。此外,图书馆、博物馆作为宗教文化呈现的重要平台在数字化技术上同样得已实现,出现了数字化图书馆、博物馆。一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平台、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以虚拟模型呈现宗教文物,以文字、音视频等方式解读宗教文化内涵,使人们能够全方位了解与感受各种宗教文化,成为展示多种宗教文化,促进各宗教间相互了解、交流对话的重要舞台。
二、我国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收集和整理文化遗产资源提供了有利平台,为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数字化途径。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新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平台打开宗教文化保护的新局面上面临诸多困境。
(一)宗教文化数字化分类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从横向来看,宗教文化分类的广度不大。数字化技术的利用目前大多只覆盖在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宗教文化遗产中,其中,属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作的展开较全面,各地区本土宗教以及民间宗教文化的数字化工作扩展面较小,而正是本土宗教与民间宗教并不广为人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更易在广阔的中华传统文化历史的长河中被淹没和遗失,全方位的数字化实现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从纵向来看,数字化技术利用的深度不高。数字化技术的表达仍存在诸多的困难,例如,在语言文字、绘画、宗教仪式等领域的数字化表现就比较困难,目前的技术还停留在只能做简单的数字记录工作,呈现形式还只是简单的平面表现。人们在显示屏上如何形成听、视觉等感官的统一,如何实现在显示屏前身临其境的体验,正是目前数字化技术在保护宗教文化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巨大难题。
(二)数字化技术复合型人才资源较少
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工作本身的长期性、复杂性、跨学科性、技术性等特点决定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存在的重要性。然而我国文化领域兼有IT技术与专业科研素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还极具缺乏,这也是我国数字化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使数字化技术与宗教文化保护紧密结合,首先要实现信息技术学科与宗教学科的相互交融。目前我国一流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家与学术工作者数量不多,而兼具技术与宗教文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则少之又少,这将是我国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工作停滞不前的最大阻碍。
(三)宗教文化保护工作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国宗教文化遗产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更好地进行保护与开发,一些政府把宗教文化遗产的可商业化利用过度,把开发利用当地有利的宗教资源作为获取经济利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手段,而这种商业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宗教文化资源尤其是宗教文化遗产造成了较重伤害。政府过度重视宗教文化带来的经济利润而不重视宗教文化的保护,也将会给宗教文化的传承带来困境。
除此之外,计算机本身软硬件设施中信息资源的安全隐患问题、宗教文化数字化成果普及问题以及宗教文化产业化融合发展的问题也是未来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即将面临和突破的难题。
三、完善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的对策分析
近年来,将宗教文化以数字化形式保护已逐渐呈现出文化与科技的完美融合,赋予传统宗教文化新的生机,也实现了宗教文化的现代化传承。数字化技术在宗教文化保护中的应用是信息化时代下对于文化传承的创新与突破,充分实现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仍需走长远之路。
(一)建立宗教文化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
我国宗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纷繁复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宗教文化资源在数字化技术存储容量大的基本前提下形成系统化保存,其必要性与挑战性并存。从技术方面看,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是首要措施,如建立宗教文化资源的素材数据库。其次,加强信息技术人员与宗教学类专业人员的紧密联系,做好宗教文化资源数字化的系统分类工作;从宗教文化内容来看,我国宗教文化既体现在宗教仪式、节庆活动上,又体现在语言文学、建筑、绘画等艺术表现中,不同的宗教文化表现形式各有区别,异彩纷呈,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也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各自相适应的方法。
(二)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
宗教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工作,离不开技术及观念方面的创新。这就要求大量具有专业宗教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入此项工作。为此,《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在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任务中提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计划,要依托各级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国内一流的文化遗产保护战略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尤其是要积极引进行业外热心文化遗产保护的优秀科学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工作。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根本与保障,复合型人才培养将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个长期战略手段,也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政府监督引导
政府在宗教文化的保护过程中要改变单一的政府管制、政府执行、政府监督的状态;强调建立全面的宗教文化开发与保护的监督体系,大力支持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的开发工作;针对法律法规,应建立完备的有关宗教文化保护方面的法律,建立严格的法律监督体系,才能更好地保护宗教文化遗产。在利用宗教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其商业价值时,政府要正视宗教面对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加强对市场的引导与服务,保证经济和文化都得以持续发展。
(四)进一步实现宗教文化产业化发展
从宗教文化资源的属性中找到其中的资本属性,形成特色的文化产业,实现宗教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目前宗教文化产业化发展主要具体表现为人们旅游观光宗教古迹,然而这种商业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宗教文化资源尤其是宗教文化遗产造成了较重伤害,而宗教文化数字化保护正是弥补了当今宗教文化商业化出现的弊端,为宗教文化遗产做数字化保存,也是为我国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做好后代传承的准备。宗教文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呈现被传媒产业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科技与文化的高度结合,宗教绘画、宗教建筑、宗教服饰等文化遗产通过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得以全景呈现,这种新媒体传播方式也使得宗教文化在网络信息上实现了产业化。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给宗教文化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新平台和新机遇,我们要看到宗教文化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和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大力度保护的重要性。只有首先做好宗教文化的保护工作,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与此同时,也调动广大宗教信仰人群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竹效民]
[1]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彭冬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以剪纸艺术为例》[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4]赵心愚、余仕麟:《传媒与文化展业媒介时代前瞻》[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
[5]周明全、耿国华、武仲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0.3969/j.issn.1674-6287.2017.02.24
B91
A
1674-6287(2017)02-0088-03
2017-03-28
陈璐佳(1991~),女,新疆新源人,新疆师范大学2015级宗教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与宗教事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