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风建设与从严治党

2017-01-24曾广梅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家训家教家风

曾广梅

(中共和田地委党校 新疆 和田 848000)

家风建设与从严治党

曾广梅

(中共和田地委党校 新疆 和田 848000)

中国人自古重视家教,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修身”与“平天下”提到了相同的高度。从历史出发,我们发现由家训家规形成的家风,对于今天党员干部的教育还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当前家风建设好可以促进从严治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风 家训 从严治党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6年10月27日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十二条提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同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十四条提出:“中央政治局委员应当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如实向党中央报告个人重要事项。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违规经商办企业,不得违规任职、兼职取酬”。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2月12日会见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这样高规格的会见在我国的国家领导人是不多见的,这样全国性的评选又是第一届,习总书记为什么对家庭建设这么关注,用他自己的话做注解最恰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注重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共产党人大力倡导和弘扬的美德。对党员干部来而言,好家风是好作风的营养剂,家风正则作风淳;坏家风是坏作风的催化剂,家风不正则很容易导致作风不正、为官不廉”。

一、传家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承

家庭是当今世界人类普遍的存在,但在中国社会,家庭却有着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民族国家的独特意义所在,特别是关于家庭文化的家风家教就完全是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没有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像中国传统文化那样把家风家教提升到国家兴衰与天下存亡的高度。追根溯源这是由它的历史根源、历史道路所决定的。

1.家文化的起源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科学地分析了家庭、血缘关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历史起点,而血缘氏族的彻底解体还是历史性地保存,是使东西方走上不同文明之路的关键。

西方走的历史道路是: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古典的古代”,就是从氏族到私产再到国家,个体私产冲破氏族组织。国家所有和私人所有并列,商品经济发展起来,这样宗法血缘关系相对来说就被冲破了。

东方走的历史道路是: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亚细亚的古代”,就是在没有摧毁原始氏族组织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国家状态,血缘氏族和国家两种组织形式相结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谈到城邦国家和氏族制度的区别,指出城邦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熟知历史的人们知道桀建立夏朝时就是在部落的基础上直接建立的,当时基本不存在个体私有,因为它是以土地公有制为主,所以宗法血缘关系非常强,而氏族国家制度的基础是血缘关系。可见血缘关系是中国特有的以家庭为核心基础的逻辑起点。实际上,中国第一个国家就是以家天下的形式开始并绵延几千年,其特有的血缘宗法社会的土壤生成了家国同构的中国传统家文化,反之又维护家天下达千年之久,即便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社会的稳定依然少不了家文化的支撑。

2.家文化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东西方对于如何治理国家,方法上是大相径庭的,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五卷(1)中这样认为:“因为人们之间的纠纷,都是由于财产,儿女与亲属的私有造成的,……我们的护卫者不应该有私人的房屋、土地以及其它私人财产。他们从别的公民那里,得到每日的工资,作为他们服务的报酬,大家一起消费。真正的护卫者就要这个样子。”但是我们从韩国总统朴槿惠身上却看到的是反例,这个没有父母,没有家庭,没有子女的女人把自己嫁给了国家,她没有私产,可是人是情感丰富的,无处安放的感情全放在了“闺蜜”身上,没想到却因此导致被弹劾下台的悲惨结局,可见拒绝家庭并不是处理公私关系的最佳解决方案,而应该有更好的相融相促之道。

中国的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夏朝是在没有完全解体的氏族组织的基础上产生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组织结构和氏族组织结构就有一种天然的关联。由家族到国家,国家由无数个家族组成,一家一姓的王朝也就成了“江山社稷”。以“家国情怀”为重要内容的家文化由此使家庭在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体制当中获得了极重要的地位,从孝亲、尊祖等家庭伦理扩展至国家治理,即把天然血亲之爱当中的以孝道伦理维护宗族一样,延伸为以忠孝伦理维持国家,强调修齐治平,强调百善孝为先,把“齐家”与“治国”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忠孝德治的乡贤文化在家天下的基层秩序治理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近代中国以来为国家培养出诸多名人的湖南省,建国后又频出“博士村”,究其原因在于家风传承:“力耕种,勤诵读”。

我们今天要建立和谐社会,与家庭和谐、家庭建设仍然息息相关,不能简单的学某些西方国家那样,主要依托契约法治的力量。契约法治对于现代社会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刚性的力量,我们也必须要有这样的刚性的东西。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来说,除了要有好的制度、好的刚性规导之外,家文化更为重要,因为“家和万事兴”。

3.家风家教与家训

“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大量使用”①陈来.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优良家风滋养.宣讲家网.2017年01月26日。家风是一个家族历史沉淀下来的价值风尚。承载着家庭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处世哲学。古今一脉相承,家国同声相应,涵养家风不仅能促进家庭和睦,更能推动民风淳朴、政风廉净、国风振兴。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在古代文化的知识分类中,成文的家训属于子部儒家类礼教之属;在成文的家训以外,还有家族内口传的不成文的家训。二者都促成了优良家风的形成,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家文化。

家教和家风是紧密相连的,家风本身就是一种润物无声、耳濡目染式的家教;在传统中国,家风家教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担负着教育后代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家族的生生世世(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并且在长期的岁月延传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古语有:“子不教,父之过”,如今会说“没有家教”。家教就是家规、家训,中国家训有悠久的历史,《尚书·盘庚上》收录商王盘庚对殷商贵族的训词,《无逸》、《君奭》是周公旦对侄儿成王、召公的劝诫,都称得上早期家训。家训的训者多为家族中前辈、尊者,受训者是晚辈或族人。到两汉、三国,家训多以“诫子书”形式出现,著名的有《司马谈命子迁书》(《史记·太史公自序》)、《刘向诫子歆书》(《汉书·刘向、歆传》)、《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后汉书·马援传》),三国时收录于《曹操集》、《诸葛亮集》中的诫子令、书等。《颜氏家训》一部称得上集古代中国教育理论、经验、方法的百科全书,不仅有家庭教育(包括胎教、父母兄弟的家庭伦理),还包括了一个人成长中的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含处世之道、友朋之道、养生之道等),职业教育(含理想职业的选择、多种才艺的培养等)及学习目的、方法的培养,独特家风的传承等等。

家训是具体化的家教,浓缩了的家风,家训与家风是一种格式化的条理与具体践行之间的关系,两者通过“教化”即家庭教育来完成。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琐碎的家庭生活中形成的家文化,在培养起血亲情感基础取向上,培养出辐射到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仁爱情感文化;在培育起家庭责任取向的同时,也培育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中对他人和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岳母以“忠”为训,刺字“精忠报国”;林则徐以“俭”为德,崇尚“勤俭持家”;曾国藩以八本为经,八宝为纬,四字要诀与三致祥三不信形成的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两百多年来,曾氏一门人才辈出。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六十年前想骑着毛驴上北京感谢毛主席的库尔班·吐鲁木给儿女们的家训:“永远不能忘记党和国家的恩情!”至今已经传到了第四辈。

当然,时代在变化,传统的家文化也要接受现代社会的选择。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传统家庭模式中严格的“差序代际”关系已经开始向平等化发展,对下一代的约束力在迅速减弱,传统家庭对社会稳定所能发挥的的功能面临崩溃的边缘,只有变化,把中国家文化中那些积淀下来的凝聚中国人情感、力量等优秀基因发扬光大,才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好家风: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1.天下之本在家

家是中国社会的历史起点,又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原点所在,还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所在。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家文化”能够像在中国文化中这样凸显和丰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对家的依恋的普遍性能够像中国人这样强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几亿人为过春节在短短的几天内在中国大地上流动的现象,令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理解不了“家”在中国人文化观念中具有的特殊意义。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拥有一间房就象人生道路上拥有一个“家”,没有则在精神上就会永远处于“居无定所”的不安心理感觉中。

家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十分重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把道德、品行、清白、诗书传给儿孙方能百世流芳,仅把财富传给儿孙是家族败亡之策。山西省闻喜县,裴氏家族有家训:“子弟为官者,如贪污则死后不得入祖坟”,严厉的家训成就了裴柏村,该村被称为“中华宰相村”,裴家也流芳百世;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对儿子的“家训”是:“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上下左右的网中,成为这个网的一部分”,结果是“一人当官,全家敛财”、“夫妻齐上阵,儿女同贪腐”的家族式腐败,这种积不善之家,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前途与全家的幸福。

2.党政之风在家

党员干部的家风不仅仅是他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还连着党风政风民风。因为执政党干部的家教家风从工作作风上表现出来,是反映党风政风的“窗口”,老百姓时时刻刻都在看着,党员干部及其亲属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关系着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950年,当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后,毛主席第一个把心爱的长子毛岸英交给彭老总说:我的儿子不上战场,怎么要求老百姓的儿子上战场!于是刚刚放下枪杆拿起锄头的老百姓们纷纷响应“保家卫国”的号召,重新投入战斗,从而为新中国打出了至今的和平岁月。深受全世界人民敬仰的周恩来总理品德高尚,除了他个人修为外,追根溯源,与周家的祖训密不可分。周家先祖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从周敦颐的《爱莲说》到周氏家训,再到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以莲喻“廉”,把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度概括为官之品与为人之德,并使廉洁文化从此以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得以发扬光大,并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为官从政者。

反之,这些年不断刷新记录的“房姐”“吃空饷”的财政局长女儿们的所为被老百姓们把恨意全记在了共产党的身上,目前我党面临着极严峻的执政基础动摇危机,不能不说有家风不正的“功劳”。韩国“亲情干政”事件之所以东窗事发也是拜那位被父母宠坏了,不好好学习,爱“炫富”的“好女儿”在网上晒名马所赐,进而引发韩国执政党“地震”危机。

3.治国之策在家

家是缩小了的国。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但同时又讲精忠报国,为什么在孝与忠之间产生矛盾时,义无反顾的选择是忠孝不能两全。因为中国自古以来的家国同构文化,国是放大了的家,“覆巢无完卵”由此就不难理解百善孝为先与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与统一了。抵御外敌入侵时,母亲送儿、妻子送郎上战场,为“保家卫国”;反恐维稳时,大批干部驻村入户,是为大家舍小家,都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

家是和谐社会的稳定器。一个人的家庭和谐,他的身心也会比较和谐,他在单位、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里面也会相对的和谐,不会招惹事非。如果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和谐了,大家的身心都平和了,也会给和谐社会带来很多利好力量。我国想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仅靠制度治理、法治治理是不够的,还要推进文化治理、道德治理,而所有这些治理都贯穿着家庭治理功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城乡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从传统的相对封闭到现在的相对开放,从传统的稳定定居到现在的迁移,家庭关系结构发生变化,家庭文化肯定也要发生变化,新的家庭观念和传统的家庭观念新旧交替,有时也会发生冲突,并会随之带来一些问题。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为什么说“成家立业”而不是“立业成家”,因为古人早就明白“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养家糊口的重任往往是一个人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的动力之源。

三、正家风: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1.恋亲不为亲徇私

毛主席建国以来始终坚持“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三条原则。他没有私心和特权观念,完全把自己和家庭看作是社会大家庭里平等的一员。毛主席的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他没有要求把儿子遗体送回国,而是让他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不能魂归故里。难道他不爱这个儿子吗?不,在毛主席的遗物里,有个跟随主席多年的铁箱里放着的只有儿子的几件衣服,不敢想像这些衣服是怎样陪伴老人度过一个个思念儿子的痛苦时刻的,他走后,没有给儿女留下地位和财富,也没有从私情出发给他们留下权力保护。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使他的兄弟子侄不仅没有沾上总理哥哥、七伯的光,反而被“照顾”的连老百姓都不如。他们不爱亲人吗?不是,因为他们深知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党风好坏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管理上,只有严格家教、严明家训、严守家规、严肃家风,从家庭管理的“小细节”抓起,从儿女的教育培养入手,言传身教,形成好的家风,为清正党风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治国先治吏,我国的事关键在党,老一辈革命家们为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从严治党就必须要求党的干部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做好家庭事、管好家庭人,当好农民的好儿子,维护亲情但不徇私情,为党做事但不为已办事。

2.勿以恶小而为之

毛主席说:天下之事最怕认真二字。“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全民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严治党员干部家风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多贪官贪腐之路的开启是源自家人的枕边风、撒娇风和对自己“小毛病”的纵容。认真对待个人问题,对家庭成员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立家规、严要求,用自身行动做家风建设的表率,用家人的亲情、党员的气质和倡导来引领家风,严守家庭廉洁净土、当好家中廉洁监督员和守门员,在家人第一次开口时说“不”,对身边人违纪当头棒喝,将小恶扼杀在萌芽状态。党员干部应把好家风当作砥砺品德的“磨刀石”、匡正作风的“刻度尺”,反之,家庭成员也可做为第一监督人,对自己的党员干部家人常提走神的耳朵,拉过界的衣襟,用家规家训拉起其行为警戒线。

3.宴安鸩毒尺高悬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良好家风建设,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已不是私事,不能只靠党员干部自觉,党的宗旨要求党员从入党那一天起就要时刻接受组织的考查和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负起领导责任,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而在社会支持系统当中,家庭建设同样不是一家一户的事,它是全社会的事情。如建立党员领导动态“信息库”,依靠社区力量,组建社区廉政监督员队伍,定期通报党员领导干部本人和直系亲属婚丧喜庆事宜,实现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内外监督有效衔接,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同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强化抽查核实力度,构建严密科学有效的干部监督管理体系。

党员干部被糖衣炮弹打倒,很多时候是被犯罪分子从其家庭入手而得逞的,是因为党员也有家庭亲情,不是过去的电影电视剧把党员描写的不食人间烟火,六亲不认的人,不要让党员干部家庭成为最困难的家庭,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如何做到党员干部不因为家庭亲情关难过而折腰,做到坚守底线应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中一个新的值得深思的问题。

[责任编辑:周莅华]

10.3969/j.issn.1674-6287.2017.02.03

D263

A

1674-6287(2017)02-0012-05

2017-03-25

曾广梅,中共和田地委党校中级讲师,研究生学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方向,政治理论、马克思基本理论等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家训家教家风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