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广州市公共安全重点研究基地
2017-01-24黄淑娥,马建文,黄静怡
新形势下,科研成果的应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只有坚持向科研要警力、要效率、要战斗力,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才能提高协调作战能力和延伸作战能力,实现公安工作的新飞跃。在科研管理中,研究成果的应用应是最终的目的。只有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及科学思维应用在公安工作的第一线,大大提高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强公安机关的战斗力,科研才具有真实的现实意义。
广州市公共安全重点研究基地,是依托广东警官学院珠三角公共安全研究所申报,2012年7月经中共广州市委遴选审批成立的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要面向广州市、广东省政府决策机关与实战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咨询服务和实务指引,是省内唯一以公共安全领域为研究对象的高层次专业调查研究机构。基地成立以来,主动与广东省公安厅相关执法管理部门、广州市政法委等单位积极合作,共同举办学术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共同促进,经过5年多的努力建设,基地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政府与社会的好评。
2012年,基地成为广东省委省政府“创建平安广东”政策制定的核心团队;2013年,基地成为中共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广东社会创新研究联盟”加盟机构;2015年,基地又先后成为公安部重大决策研究项目承担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单位。2016年3月,更获批“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成为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智库。在建设期内,基地多名研究人员入选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广东省应急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法律咨询专家、广州市政府应急专家。合作的广东省公安厅相关部门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公安部一等奖、二等奖,在相关研究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一、科学管理
(一)组织架构情况
经过5年的建设,基地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组织架构,运行效果良好。基地、期刊、执法部门互相聘任,实际参加对方工作,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基地下设了若干研究中心,以科研课题为纽带,突出研究基地主攻方向,打造特色学术品牌。建立基地课题面向外界开放、基地外专家带着课题进入基地的双向合作交流机制。
(二)科研力量配备情况
基地目前共有校内聘任人员共有34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8名,具有高级职称人数高达79%。研究生学历所占比率接近80%,其中13人为博士学位。80%以上的基地成员还身兼广东省公安基层所队长培训学校教官职务。此外,基地还聘有近40名期刊编辑部与实践部门的高级兼职研究人员和客座教授。
二、围绕主攻方向开展科研活动
(一)基地主攻方向
公共安全基地的主攻方向为公共安全理论与实务研究,以应用与对策研究为主。近年来,基地的优势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安全防范、公共安全与应急处置、流动人口治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交通安全等,并已取得较大影响。
(二)科研项目完成情况
在基地建设期间,基地成员完成并且正在承担的纵向项目共有8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有4项,省部级项目有44项,市级项目有29项。
(三)科研成果产出情况
在基地建设期间,在权威出版社出版著作15部。共发表学术论文104篇。研究成果得到省市主要领导肯定与批示的有12份,获相关政府部门采纳37份。研究成果被国家级媒体转载或宣传6次,省级媒体转载或宣传16次,市级媒体转载或宣传22次。
(四)获得科技奖励和学术荣誉情况
在基地建设期间,基地人员作为第一署名人获省部级成果奖1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2项),其它各类奖项约20项。其中,10项为最高奖。如《暴恐袭警中公务用枪过程的民警执法权益维护机制与对策》和《广州市外来人口聚居区社会风险及其治理模式研究》两项成果皆获公安部一等奖和广东省公安理论调研文章一等奖。
三、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服务决策、服务社会
(一)基地内外资源整合情况
首先,以凝练基地研究方向为依托,整合基地内部资源。本基地所依托的珠三角公共安全研究所从成立之初便承担着整合全校科研力量,服务于公共安全实践的使命,研究成员都是从广东警官学院各个系部及公安执法部门遴选出来的科研骨干,所以,在广州市公共安全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之后,我们围绕原成员的专业方向及已有研究,本着基地成立的宗旨,凝练了两个基本的研究方向:社会安全防范与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一方面依托项目,引导基地成员在自身研究的基础上修正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将基地内部资金、研究力量等也主要按这两个方向进行了配置,以期更好的专业凝聚力。
其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政府决策服务为目的。基地的基本目的就是研究公共安全领域中目前面临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并为市委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出谋划策。以此为据,我们一方面不断吸引和邀请实际工作领域中的专家加盟。从基地成立初到目前为止,一共聘有校外兼职学术人员40多名。他们当中有来自科技期刊、公安、政法委、综治办、维稳办、应急办、法制办等实际工作部门的富有实战经验的领导干部,也有来自省内高校和省外公安院校的在公共安全研究领域具有较高造诣并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另一方面,与社会各界有关部门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达到资源共享。目前本基地是广东省社会管理创新联盟成员,与广东省公安厅维权办、广州市政法委、广州市法学会、广州市来穗人员管理局、韶关市公安局、广州市地铁总公司、期刊编辑部等都达成了较好的合作意向,并有合作项目进行中。
(二)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情况
自成立以来,通过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提交研究报告、专家建议书等方式,积极参与广州的平安建设。如:2012年11月,基地成员撰写的咨询报告《如何发挥行业协会在打私中的作用》被广州市海防与打击走私办公室采纳;2013年5月,基地完成《广州市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源头阻断研究》研究报告获广州市委领导的批示;2013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对基地撰写的“关于广州地铁应立即开展入站安检的建议”进行了批示;2014年12月,基地成员撰写的研究报告《广州市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模式研究》获得广州市政法委书记的批示。又如:2016年11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服务广州建设,基地举办了“特大城市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研究暨火车站公共安全”等学术交流会。
(三)全方位为社会服务情况
基地非常注重开展社会服务。近三年来,为省内党政机关、发改委、政法机关、综治维稳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广州地铁等部门,进行了公共安全方面的专题培训、专家咨询、项目评估、风险识别与对策建议等社会服务,获得良好效果,受到高度评价,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及南方日报等省级媒体广泛报道。如:基地成员参加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召开的2016年度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情况第二阶段专项督查工作会暨2017年第二季度全省突发事件隐患评估与防范对策会商会。
四、加强学术交流、大力培养人才
(一)举办国际国内学术情况
举办较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是培养人才、对外交流、提高知名度的重要举措,一向是本基地的重点工作之一。就在2016-2017年度,基地组织承办了三场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包括:“立体化公共安全体系构建与突发事件防控”、“2016年公安部引智项目——车载电子信息调查暨交通事故分析与重建技术学术报告会”、“特大城市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研究暨火车站公共安全”。
(二)人才成长情况
促进研究基地成员的不断成长是本基地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本基地工作的特色。我们主要通过以老带新、以项目提水平、以团队促成长的方式带动和帮助基地成员的成长。主要体现如:基地主任是第二届“广州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广州市人民政府法律咨询专家,广东省、广州市应急管理专家,多家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在2016-2017年度,基地主任获聘为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司法咨询专家,2位教授作为公安部“双千计划”锻炼人才,赴省内公安机关挂职锻炼,受到实务部门的高度好评;近三年来,基地新晋3名教授,1名副教授,4名成员成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七批、第八批校级培养对象。此外,研究基地23名成员中,有16名成员作为主持人承担过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
五、建设工作的主要经验和不足
(一)主要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治安形势将日益复杂严峻,公共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5年来,基地以广东警官学院公共安全的相关学科为主干,以治安系、警务战术系强大的科研队伍为依托,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校局合作的平台,充分发挥学院公共安全专业人才优势,科学合理制定了研究规划,有效地凝聚了专业学术团队,积极承担并圆满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公共安全研究,形成了公共安全防控、公共安全应急处置的理论与行动研究等稳定的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绩。
1.凝聚研究方向,突出专业特色。研究方向的确定,是基地建设的关键。我国社会呈现社会层次立体化、社会主体多样化、社会利益差别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新格局。在这种社会格局中,只有动员和组织社会多种力量运用多种有效手段进行防控,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非公安院校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科属性是安全工程,研究方向一般为安全科学与技术、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风险管理、预案编制、演习设计、预测与预警、安全评价等基本技术与方法,主要为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应急管理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研究与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等方面工作提供服务。我们基地的专业特色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针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管理和处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执法活动,专业研究强调预警性、执法性、实务性、对策性及手段性。
2.面向实践,面向前沿。广州市公共安全重点研究基地是第一家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审批获准的公共安全重点研究基地,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研究基地引领相关专家、学者配合党和政府相关职能机构、部门等,对公共安全领域出现、面临、隐藏着的各类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针对现阶段存在着的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问题,尤其是暴恐、社会突发群体事件、大型文体活动安保、高危人口管理及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进行了深入、客观、缜密、科学的剖析和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了高端的预警防范战略和建议及方案,提出了有效的遏制方法,获得数十项公安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政法委、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的奖励,受到党委政府及公安机关的高度评价。
广州作为治安最为复杂的区域,为治安行政执法的研究提供最前沿的实务研究素材,也为其他地区的治安行政执法提供前沿预警研究。广州所面临的治安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往往具有前沿性特征,团队在治安学领域的许多研究成果,属于前瞻性、开拓性、创新性的研究,前瞻性已经成为团队在治安学领域内的重要代表特征的和优势体现。基地研究紧贴实践,重点研究对各类治安违法行为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治安问题的惩处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等,是全国其它地区解决类似治安问题的重要参考。
3.校局合作,强化成果转化。对社会治安的治理与防控,基地团队有较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务指引基础。单位校局合作基础扎实,基地团队不仅在理论上出专著、论文,且在公安局长及基层股所队长培训班开设“治安防控”“危机处置”等系列专题讲座,常年与广州、深圳、东莞、惠州、茂名等地公安局机关合作交流,负责多地立体治安防控实务、危机处置、武力使用等的咨询与指引,还赴新疆、昆明等地开展实务工作咨询与研究,为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提供智力支持,获得数十项表彰和奖励,公务用枪的研究报告曾专送中央政法委,有15项研究成果被专送广东省内参。基地在深入开展专业研究的同时,能将研究成果转换为广东省公安民警及新疆公安领导、全国公安教官培训急需的专题内容、转化为本科的专业教学内容,提高在职民警的执法水平和能力,提升专业教学的内涵及学生的专业能力、理论水平,主持参与公安部训练教材编写、北京市精品教材编写,实训教程编写。
4.直接参与政府决策,为政法实务工作出谋划策。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在于经世致用、服务社会。多年来,基地团队携公共安全领域的诸多研究成果,直接参与了政府决策。尤其是团队完成的创建平安广东考核指标体系起草、广州市出租屋与流动人口管理对策、恢复广州地铁进站安检政策建议等,直接转化成为政府决策,社会影响重大。团队2012年直接参与起草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平安创建的系列文件,受到广东省政法委的嘉奖。
5.力争占领学术制高点,为广东公安高等教育开疆拓土。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也是高校地位的决定性要素。作为广东唯一公安院校的广东警院与治安实务部门联系紧密度、研究资源占有及为公安实践服务等多方面更是具有地方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广东庞大的流动人口、复杂多变的治安形势,无疑给公安执法带来严峻考验,同时也为公共安全管理、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治安行政执法、公安人口管理的研究提供最前沿的实务性研究素材,从而给学科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学科增长点。经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基地团队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优化、素质良好、相对稳定的学科队伍,通过继续建设可以使学科梯队结构更趋合理,加快学术骨干的培养,提升整体科研能力,加快科研、教学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占领学科制高点,发挥示范和效益辐射作用。
6.加强制度建设与人才建设。5年多来,基地加强了体制、机制建设,制订了《基地课题管理办法》、《基地经费管理办法》、《基地科研人员管理制度》、《基地办公室人员考核办法》;为加强科研规划,制定了基地中长期学术研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基地的科研工作已纳入了学院创新强校工程。
7.注重学术交流,收集专业、行业的前沿资讯,夯实理论基础。基地一直支持各位成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也积极承办各类学术研讨会,争取更多的机会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实务部门工作人员、行业领军人物等开展研讨、交流,获取最新的理论和信息,进行前瞻性、创造性的科学研究,以便日后转化为应用。
(二)存在不足
基地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与实务指引、研究基地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基地大师级专业领军人才的建设等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地与科技期刊、执法部门之间协同攻关的长效机制还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