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沉默螺旋”与“反沉默螺旋”研究
——以“罗尔事件”为例

2017-01-24赵鹏飞刘彦超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罗尔突发事件舆情

赵鹏飞,刘彦超

(武警学院 a.研究生队; b.科研部,河北 廊坊 065000)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沉默螺旋”与“反沉默螺旋”研究
——以“罗尔事件”为例

赵鹏飞a,刘彦超b

(武警学院 a.研究生队; b.科研部,河北 廊坊 06500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由社会热点问题引发的网络突发事件不仅会呈现出“沉默螺旋”理论所描述的社会现象,有时也会出现剧情反转,“反沉默螺旋”现象时有发生。以“罗尔事件”为例,分析“沉默螺旋”与“反沉默螺旋”的共同作用机理,提出完善对信息优势者的责任规制、加强对意见领袖的正确引导、积极疏导信念坚定者、提高网民媒介素养等网络舆情引导对策。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沉默螺旋;反沉默螺旋

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逐渐从传统媒体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关注点置于网络,网络突发事件的爆发总体呈上升趋势。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一些网络突发事件有时会出现剧情反转现象。对此,“沉默螺旋”这一传播学理论已经不能给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网络突发事件剧情反转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学者罗彬认为,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并没有使人们摆脱群体带来的孤立压力,只是这种孤立演变成了被谩骂甚至人肉搜索,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沉默螺旋”效应依然存在。学者徐晓林认为,在当前网络传播环境下,社会孤立的动机已经基本消失,从众心理明显减弱,或是传统媒体发声,以其话语权威性扭转舆情导向,或是“认知边缘”不再保持沉默,积极发展成为“认知核心”,导致“反沉默螺旋”现象发生。经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以上两位学者相关研究,笔者认为:信息传播特性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使得新媒体时代舆情发展愈发多样、复杂,欲掌握其规律已经不能单纯地套用某个理论,要根据其变化的多样性,探索更深层次的作用机理。本文以“罗尔事件”为例,对网络突发事件舆情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尝试提出利用双“螺旋”理论引导网络舆情的对策。

一、有关理论基础

(一)“沉默螺旋”理论

“沉默螺旋”理论起源于1973年德国大选的舆情调查。伊丽莎白·内尔-纽曼提出,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在作选择时都会首先观察周边人的态度和意见倾向,当其与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整体意见相悖时,会产生孤独和恐惧感,从而使其迫于压力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支持方向或是选择沉默,实际上构成一种趋同心理。在这个过程中,趋同心理的不断作用,导致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强化形成意见气候,进而又继续对少数人的意见倾向施加压力,依次循环上升,构成“沉默螺旋”。“沉默螺旋”理论成立基础存在以下几个假定:(1)背离意见气候会使人产生孤独感。(2)个人与生俱来会对孤独产生恐惧,从而去估计能被接受的意见。(3)估计的结果会影响其个人选择[1]。

(二)“反沉默螺旋”现象

“反沉默螺旋”现象是指由于互联网等虚拟社区为公众提供了相互沟通、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使得劣势意见的聚合变为可能,持“少数派”意见的个体能够积极寻找共同意见倾向。并且由于信念坚定者*关于事件不惧群体孤立之威胁,拒绝随波逐流,坚持己见之人被称为信念坚定者。的存在,承担了“少数派”个体中意见领袖的重任。在其号召下,“少数派”个体不再选择沉默,而是不断聚合形成自己的意见气候,打破“沉默螺旋”机制,使其力度逐渐减弱,最后形成反转,“反沉默螺旋”现象出现。

(三)双“螺旋”交替现象

纵观近几年发生的网络突发事件舆情走向,大都不能单独用一个“螺旋”理论对其进行完美解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网络上就会出现持不同观点的评论者,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并针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具有相同意见倾向的个体会迅速聚集形成占据优势地位的意见气候,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壮大,持有不同意见的“少数派”声音逐渐被淹没、变弱,形成“沉默螺旋”。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关注的深入,事件相关信息不断被披露,“少数派”意见领袖发声,劣势意见迅速聚集、分享,并成为优势意见气候。此时,处于劣势的“少数派”又会探究更加深入的事件信息,以求得自己的意见被大家所接受。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发“沉默螺旋”与“反沉默螺旋”接替出现。

二、“罗尔事件”回顾与分析

2016年11月25日清晨,微博、微信及新闻推送软件铺天盖地地转发着一篇文章:《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位名叫罗一笑的5岁女孩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该文是其父罗尔于其公众号发布的女儿患病后的情况及心路历程。11月27日,微信公众号“P2P观察”发表文章《耶稣,请别让我做你的敌人》,讲述了罗尔在得知女儿患病后的痛苦和无奈,并开始接收读者的赞赏金。此后,《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不断发酵,公众号竞相报道,读者们也在网络环境渲染下抱着惋惜和同情的心态不断转发,事件开始出现单方向舆情发酵。根据事件后续发展可知,在此期间,肯定有相当数量的读者持有相反意见,但各媒体、公众号平台上出现的质疑声音却寥寥无几,可以推断大部分怀疑者迫于群体压力或是孤立威胁最终选择了沉默,“沉默螺旋”现象开始出现。11月30日,《罗一笑事件背后的真相》一文迅速走红,罗尔工作单位的朋友向公众披露事件重要信息,指出罗尔文章转发并筹集赏金之事纯属“炒作”,此事有人(小铜人公司)在背后做营销。并揭秘罗尔坐拥三套房产及公司,痛斥罗尔此举实为赤裸裸的欺骗。此新闻一经发布,随即引发众多媒体、公众号的跟踪报道。根据清博舆情指数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15时,《罗一笑事件背后的真相》发布24小时内,仅“澎湃新闻”和“封面新闻”两家媒体所发文章的评论总数就达到14 362条。其中,负面评论占比67%,矛头一致指向罗尔的欺骗行为,并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进行声讨;中性评论占比12%,读者表示对于该事件不能单纯听信一方之言,待更多情况得到证实后再下定论;仅有21%的正面评论仍然坚持认为善举是为了救助孩子,而不是看其父亲是否真正一无所有。此时,“罗尔事件”的“螺旋”骤然反转,原来的“认知边缘”不再沉默,而是借势迅速聚集,并以压倒性强势发声,积极扩大自己的意见气候,“反沉默螺旋”现象上演。“反沉默螺旋”发生之后,原来占据优势的同情派迅速倒戈,大部分人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转而加入指责和谩骂的讨伐队伍之中,随即讨伐意见变为主要意见气候并愈发壮大。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仍有部分同情派继续发声。罗尔本人也于12月7日发布《罗尔谈“罗尔事件”》一文,对公众及媒体的误解和疑惑进行解答,并就因为不妥行为导致事态发展到如此地步而表示歉意。“不愿卖房救女”视频的采访者董超发文表示:网上疯传的视频是经过剪切加工的,各公众号断章取义地分析不能一丝一毫代表其立场。尽管如此,在讨伐派的指责和嘲讽下,同情派的声音越来越小,“沉默螺旋”现象再次发生。至此,抱着非黑即白的绝对化观念的网民们,对于罗尔及其同情者进行疯狂的口诛笔伐。正如庞勒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对于群体心理的论述那样,群体很容易走极端,他们总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三、双“螺旋”作用机理分析

(一)信息优势者设置议程

信息优势者本指掌握事件真实并具时效性相关信息的人,但是基于公众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对事件一无所知,极易导致掌握事件片面信息或带有一己私欲的人临时充当信息优势者,将网络舆情引向其所希望的方向。《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从作者的遭遇和对女儿的父爱出发,极易调动读者情绪,引发天下父母的共鸣和同情。但其最初只不过是罗尔个人公众号上的一篇普通文章。微信公众号“P2P观察”首先作为信息优势者发表文章《耶稣,请别让我做你的敌人》,将罗尔及其遭遇置入事件之中并制造打赏噱头,成功设置议程。随后,罗尔工作单位的朋友又作为信息优势者对事件进一步披露,将网民的焦点引向“罗尔事件”的更深层次,成功改变并设置新议程。在此过程中,二者的信息均不完全具备真实、全面、即时等特性,但其利用事件真相披露前的空窗期,借助公众对更多信息的渴求,发布对其有利的片面信息成功引导舆情走向[2]。

(二)意见领袖巩固气候壮大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介呈现出与传统大众传媒完全不同的新特点,网络以其包容性使得不仅各新闻媒体,甚至每个人都有机会建立公众号获取关注并成为信息发布者。在事件发生初期,各媒体及公众号旨在以其信息新颖性和时效性博取公众关注,在事件尚未清晰的情况下,在己方意见基础之上进行宣传、共享。由于媒体、公众号的大众性,给关注者带来一种“多数人意见”的错觉,其对事件的观点及意见倾向更容易被接受。在事件舆情发展过程中,各媒体、公众号充当着意见领袖的关键角色,在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后,遵循自己的观点进行加工并传达至其能力范围,以其感染力和号召力,积极巩固其所代表的意见气候不断壮大[3]。

(三)信念坚定者改变原有合力

信念坚定者的存在是“反沉默螺旋”能够产生的根源。在“罗尔事件”初期,虽然同情派意见气候不断壮大,但在单方面舆情发酵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异于主要意见的信念坚定者。尽管处于弱势,但这些人坚持自己的意见倾向,相信自己的理性判断,不畏惧群体孤立甚至言语冲击的压力,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积极探究更多信息,等待有利契机,改变原有群体合力并聚集相同意见推动新的合力形成[4]。在剧情反转阶段,推动“螺旋”反转的强大动力就是原来持怀疑态度的少数信念坚定者对于事件的进一步披露,使得原持同情态度的“多数派”人群逐步被说服,原有群体合力不断被削弱,进而形成以信念坚定者的意见为认知核心的新的合力[5]。

(四)受众决定舆情走向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产生及发展明显区别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呈现出的是一种从下到上的交互式信息交流模式。受众接收信息的同时能够自由转发和集体讨论,个体受众能够瞬间完成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角色转变,现阶段已经无法对于传播者和接受者进行简单区分。但是某个受众由最初的接受者转变为传播者的条件必然是对于舆情信息观点的信服。从案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渲染凄惨,同情派意见气候上升阶段,还是事件细节被披露,讨伐派意见聚集导致“螺旋”反转阶段,意见主体都是广大受众。某个意见气候的形成及其壮大,都是信服相同意见倾向的受众聚集而成,没有广大受众的拥护和支持,单纯依靠媒体或是信息优势者都无法形成大规模的意见气候。可以肯定,受众的信服是决定某条舆情最终走向的关键因素。

四、运用双“螺旋”理论引导网络舆情的对策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舆情规模大、参与人员多、影响范围广,而且会将影响带入网下现实生活。通过对“罗尔事件”的解读,并对两个“螺旋”现象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各级政府在妥善应对网络突发事件、改善网络舆情环境时,应当综合考虑“沉默螺旋”与“反沉默螺旋”的共同作用机理,采取不同策略予以应对。

(一)完善对信息优势者的责任规制

网络突发事件舆情,大都起源于信息优势者对于事件信息进行整理、转发,共享到网络公众平台,以供更大范围内的其他成员浏览。在此过程中,信息优势者掌握的信息是否真实、全面、即时,对于该事件的网络舆情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应当完善网络环境信息优势者舆情传播的责任规制,对于虚构事件真相或是隐瞒重要信息进行舆情发布和共享,造成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引起群众恐慌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等行为,要加强法律规制,尽最大可能将谣言和不实信息消灭在源头,从而最大程度降低虚假信息“沉默螺旋”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二)加强对意见领袖的正确引导

网络意见领袖在新媒体时代的表现更加活跃和自由,在引导舆情走向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应当重视对于网络意见领袖的正确引导,通过劝诫、动员等方式取得各网媒和公众号的支持和配合,将其吸收到维护网络环境的正义大军之中,使其在突发事件舆情产生初始不盲目跟风转发,不因私利变相误导。意见领袖要勇于承担网络信息把关人的重要使命,避免不实信息“沉默螺旋”现象的产生,并以各媒体、公众号的正向报道所形成的意见气候对图谋不轨者施加群体孤立的压力,促使其放弃不端念头。在突发事件舆情谣言已经形成“沉默螺旋”之时,各媒体、公众号更要做到坚持原则,对事件舆情信息进行理性思考并进行客观公正地转发和共享,利用“反沉默螺旋”理论积极引导正确舆论方向,维护绿色网络环境。

(三)积极疏导信念坚定者

在网络传播环境下,信念坚定者的存在是突发事件舆情反转,出现“反沉默螺旋”的根源。虽然其人数并不多,但是健康网络环境构建中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重视与主流意见持相悖意见的信念坚定者。首先,通过主流意见气候的巩固和加强,防止异向信念坚定者对于主流意见受众的反向渗透以至出现“反沉默螺旋”现象。其次,通过约谈、劝导等方式对异向信念坚定者进行疏导,争取从心理上拉近距离,打消思想芥蒂,改变其异向观点,将他们吸收到主流意见队伍中来。

(四)提高网民媒介素养

网络突发事件舆情的走向,最终还是取决于公众对于事件舆情的信服程度。当突发事件舆情信息被大量网民浏览并认同,在众网民给出反馈结果的过程中,就形成了新一轮的舆情传播,进而逐渐扩大意见气候导致该舆情“沉默螺旋”现象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网民都承担着网络信息把关人的角色[6]。因此,政府应当重视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开展健康上网主题讲座或法律意识普及宣传,强化网民公共责任感以及自律、法律意识,提高网民的思考能力和谣言识别能力,共同推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1] 诺依曼.大众观念理论:沉默螺旋的概念[C]//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40.

[2] 陈强,曾润喜,徐晓林.网络舆情反沉默螺旋研究——以“中华女事件”为例[J].情报杂志,2010,29(8):5-9.

[3] 周倜.网络群体事件中的“沉默的螺旋”效应[J].视听,2015(6):164-165.

[4] 王国华,戴雨露.网络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现象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116-121.

[5] 王威娜.试析新媒体语境下“反沉默的螺旋”现象[J].传播与版权,2015(12):92-95.

[6] 周圆.浅析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现象——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6(5):54-55.

(责任编辑 杜 彬)

Research on Spiral of Silence and Anti-Spiral of Silence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Dissemination in New Media Era

ZHAO Pengfeia, LIU Yanchaob

(a.TeamofGraduateStudents;b.DepartmentofScientificResearch,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With the advent of new media era, network emergencies triggered by hot social issues show not only the social phenomenon described by the theory of Spiral of Silence, but also totally different situations described by the theory of Anti-Spiral of Silence sometimes. This paper takes Luo Er Incident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of Spiral of Silence and Anti-Spiral of Silence, puts forward 4 countermeasures to guid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s, namely perfecting the regulating of the well-informed party’s liability, enhancing guidance with expert opinion, persuading firm believers, improving netizen’s thinking capacity.

new media era; internet public opinions; Spiral of Silence; Anti-Spiral of Silence

2017-01-1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微一端’时代反沉默螺旋传播及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16BXW058)阶段性成果

赵鹏飞(1993— ),男,河北廊坊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刘彦超(1975— ),男,河北衡水人,副编审。

G206

A

1008-2077(2017)03-0010-04

猜你喜欢

罗尔突发事件舆情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送给妈妈的水晶胸针
罗尔的秘密行动(阅读指导)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好胖的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