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西方音乐史》与《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两书的撰史方法
2017-01-24韩佳恒
韩佳恒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分析《西方音乐史》与《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两书的撰史方法
韩佳恒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史学类的初学者们往往对如何入手研究历史材料和如何写没有一个很明晰的头绪。这是缺少一种如何研究史料的方法。本文以格劳特的《西方音乐史》第六版中译本和保罗·亨利·朗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译本为参照,通过阅读,认知两书作者写史的风格,体会他们的撰史方法论,从而引发对如何入手研究音乐史的思考。
方法论;音乐史;格劳特;保罗·亨利·朗
引言
有部分学习研究史学类的初学者们一开始接触史学类的资料和如何入手写这方面的文章时感到有些茫然或者说是无从下手,我认为这是缺少一种学史、写史的方法论。本文就旨在通过西方音乐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书:格劳特的《西方音乐史》第六版和保罗·亨利·朗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来稍微认识一下两位史学大家的撰史方法论,通过认识、学习名家的方法论,帮助我们史学类的初学者如何入手研究史学走好第一步。
本文所提到的两书都属于史学类的书籍,内容都是关于西方音乐史的,时间段也都是从公元前800年的古希腊时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的现代音乐。但是由于两书的作者出发点不同,所以两书给人的感觉也大相庭径,本文将从两书作者的叙述风格、史学观点、治史方法三大方面一起探讨。
一、两者的治史方法
《西方音乐史》对音乐专业的详细描述和介绍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系统、专业的教科书。大量实用的谱例对研究乐谱十分方便,准确详细的插图也展示了音乐产生的社会背景。整章看下来可以发现,作者表述直接、前后风格一致、对音乐和历史的观点十分客观,对次要问题的讨论也是十分简明扼要。作为图解的插图也用了大量的文字说明,以阐明它为什么如此有价值,并且在开章的时候附上了一目了然的时间表,并在给出的历史地图上指出了音乐史上的重要地点。从上述这些都可以看出这本书适合所有具有正常阅读能力的人群。就算是完全不了解西方音乐史的人也能慢慢地从这本书中汲取到重要的知识。虽然,本书对专业性的知识有详细的介绍,但它仍然是一本历史书,作者对客观的历史史实有着逻辑性的严谨描述。总的看来,作者格劳特将风格视为一种分类原则,并在这种基础上显示欧洲历史发展线索的地图,给人一种强调“整体历史”长线发展中的“音乐历史”。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则是以“西方文明”为中心概论,将音乐置于极其广阔的“大文化”背景中,用作者自己的诠释和写作似的文字表述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亦或者是说音乐被这些要素所改变。作者对于音乐文化给予了自己深刻的理解,作者虽然不像前者没有运用一个谱例,但作者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造诣极深,大幅篇章讲述自己对于音乐的主观看法的同时,又能以最简明扼要的语句概括出音乐的客观依据,非常精炼。从这点上看,此书虽然是以作者的主观理念为主,但作者仍在自身的主观理念和艺术的客观史实之间采取了巧妙的平衡。
二、两者的史学观点
《西方音乐史》以风格作为叙述音乐事实的基本框架,以宏达的历史感、以现代人的角度来回望追溯悠远的古代社会。本书作为一本严谨的历史教科书,但作者仍有借鉴音乐文化的描述方法,在音乐风格的主线上环绕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并附加说明,试图从社会的大文化背景中展示音乐创作。在这种多种艺术的展现中,也反映了作者或许希望从侧面昭示各类艺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共同展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可以说,作者的研究方法是将风格介绍和历史走向结合在一起,借此描述出音乐作品和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纽带。在作者对于客观史实的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尽力还原一个完整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作者缜密的逻辑性。从作者在描述中对他人的名言借鉴可以看出,作者积极地吸纳西方学者们的大量有用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在音乐历史横向事件和纵向时间描绘出一幅宏伟的音乐历史巨作。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作者全方位地联系各种人文、艺术、精神现象,以时代精神作为理解音乐史的依据。每个时代均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治理征候,艺术创作从根本上说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受制于时代精神,但同时也为时代精神的形成作出贡献。由此出发,作者把一部西方音乐史划分为各个具有独自时代精神的文化史断代,作者则是在音乐中寻找与其他艺术门类乃至智力思潮和社会发生共鸣的具体表现,并进一步地分析这种共鸣中的深层缘由。
三、两者的叙述风格
《西方音乐史》的作者在写史的方法上主要是采取分点的形式,把某一时间段发生的与所要描述事情相关的内容分为几个重点部分然后再逐一阐述,每个点统一概论,再以每个点选出重要的代表性事件着重详述。也就是按一个时间段的先后顺序逐个描写。
而《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作者则并不是这么按照历史时间段先后顺序来分点,而是以一个时间段之类总的来写,再按照这个时间段的内容以各种不同的重要事件为一个话题来进行自己的论述,并在最后做一个总结。
例如《西方音乐史》第一章中,作者对其命名为《古希腊和罗马的音乐生活和思想》在一开始就讲述了现代社会对古典时代音乐的了解来源,并列了一个古典时代与音乐相关的重要事件的年表,接下来作者以古希腊人生活和思想中的音乐为点叙述了古希腊音乐在古希腊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古希腊人所使用的乐器、组织音乐的乐曲等,并给出了那个时期与音乐有关的图画作为证据。随后详细描述了古希腊的音乐理念和音乐体系并都给出了详细的图例,叙述完古希腊同样以这种方法叙述古罗马一直到结束古典时代,在章节的最后作者并没有做总结,而是直接叙述了一个古典时代末期与音乐相关的代表事件,然后结束此书的第一章。作者把大量的参考文献和大事年表同文章的内容结合起来,并加入重点详伦的短文,并登载了其他时代的作曲家、音乐家和旁观者们在他们时代的音乐对所描述时代时期的音乐的评论。但在评论客观史实中,帕利斯卡采用了直接、明晰的表述方式,没有个人化的写作风格和煽情的叙述。
反观《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第一章中,作者与前者不同的是,作者没有任何的插图介绍或者是对各种音乐专业方面的详细描述,而是以一个一个的题点为每个点的中心进行作者自己对这个时期音乐的看法。作者在这章的每个点都是以所叙述的时间段为主体,所叙述的所有的事件点都围绕着这个背景展开,在叙述时也是以那时候的人们思考音乐问题的角度来描述。在叙述中,又会对所描述到的事或人进行展开介绍,不只是从专业的角度上来介绍和音乐联系,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叙述为什么会发生或者是各种对音乐其他领域的影响。并且在章节的最后做了一个对古典时代末期音乐的一个总的概论,并写入了自己讨论性质的看法。
四、结语
1960年,格劳特所著的《西方音乐史》出版发行,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此书不断更新再版,现今已至第七版。可以说在英文圈的音乐通史领域内,这本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而《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则是以“西方文明”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近三千年(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将音乐置于极其广阔的“大文化”背景中,用独特的诠释性批评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过来,音乐也同时被整体社会与文化的演变所影响)的历史进程,因而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威望和荣誉。此书是美国诺顿出版社长期以来的看家书和畅销书,其内容之精当是目前国内已经出版的音乐史图书中首屈一指的作品,且文字精炼,架构精妙,是不可多的经典之作。
我们之所以研究音乐史,是为了将人类不断发展的音乐文化所产生的信息更加完善地传承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理应对史料严加甄别、整合信息、梳理脉络、剖析作品,最终对音乐历史建立个人的独到见解。从这两书中学习到的方法中,我认为,在音乐史的研究中,通过研究音乐史进行对音乐本体的分析或是进行音乐史方面的写作,我们应该将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分析学等多元学科融汇在一起,才是我们今后进行音乐史方面研究应当思考的问题。
[1]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32.
[2]杨九华.西方音乐史[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3]闫旭.格劳特《西方音乐史》第八版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孙国忠.关于西方音乐史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4):96-103.
J609.1
A
韩佳恒(1993-),男,江西抚州人,硕士研究生,硕士,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