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
2017-01-24王林林
王林林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满足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经过十多天的激烈讨论,被批准根据科学共产主义原理草拟的详细理论和实践党纲,这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一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七篇序言、一个引子和正文的四章内容,集中表达了无产阶级与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对中国共产党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具有强烈的启迪和激励意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信念,坚信它是具有科学性的。如果觉得心里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1]强调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需要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把《宣言》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与共产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一)宣告了践行革命理想信念的主体和领导者
《宣言》作为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在第一章就明确指出践行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信念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渐没落和灭亡。”[2]《宣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3]它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制度,斩断了束缚人们自由的各种封建思想,在它统治不到一百年的短短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随着资本积累的加剧,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再也不能支配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自己,而运用这种武器消灭资产阶级的正是无产者。《宣言》一开始就指出 “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处于被压迫的社会最下层,如果不继续革命,把革命推向共产主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获得彻底解放,因此无产阶级是践行革命理想的主体,肩负着推翻旧社会创造新世界的伟大使命。全体无产者同共产党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宣言》指出:“在理论方面,共产党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4]也就是说,共产党与无产阶级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共产党必须肩负起革命运动的组织和领导重任,成为践行无产阶级革命理想信念的先锋力量。
(二)阐明了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科学基石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行规律进行深入地历史分析之后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5]“两个必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论断,同时也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科学基石。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漫长、艰巨的历史过程,因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6]“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并不会因为革命暂时的低落而改变,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则是光明的。“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扭转的总趋势。”[7]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只有坚信“两个必然”,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才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自觉抵御各种非马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把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三)提出了共产党人革命理想的崇高目标
《宣言》强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并公开申明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它的最近目的是组织无产阶级,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政权。然后利用自己的统治权力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所有制采取强制性的干涉,进而废除私有制,夺取资产阶级的所有资本,集中生产工具,提高社会生产总量,为彻底改造旧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最后,无产阶级领导人将继续采取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逐步消灭阶级和国家存在的条件。到那个时候,“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与此同时,工人阶级不再受剥削、受压迫,人人都是社会的主人;劳动不再发生异化,成为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宣言》虽然指明了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对立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就会停滞不前,不再进步。相反,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将会各司其职,各展其才,不断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四)指出了实现革命理想信念的基本道路和策略选择
《宣言》叙述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首先就必须“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9]这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的基本道路和首要策略,也是发动革命运动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步。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势必会遭到这一国家机关的暴力镇压,显然采用所谓“和平”或者改良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同时也不可能实现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因此无产阶级只有采用暴力手段,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炸毁整个上层建筑,夺取无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初步胜利。但是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取得革命的初步胜利后,还远远没有结束。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转入了无产阶级将采取的政治措施的讨论,即继续进行革命,并指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策略和行动方针:“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0]也就是说,无产阶级不仅要彻底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还要同各个世纪的与私有制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实行最彻底的革命,打破阻碍革命运动发展的一切障碍,革除各种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思想,确立崭新的社会价值与道德体系,从而逐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现实表达面临的问题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话语,传达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所谓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实质上是深蕴于心的理想信念在党员干部履行执政职责中的外在化。”[11]具体来说,这个“外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党员干部在履行职责中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理想信念的内在诉求;其二是党员干部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之所以需要表达,应当表达,是因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2]因此“必须不断对党员、干部加强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13]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部分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滞后,实干精神不足等,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出现一系列问题。
(一)支撑理想信念的理论建设滞后
正所谓“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理论上坚定成熟,才能坚定理想信念,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我们。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党员干部自身理论建设滞后,理论广度、深度不够,没有认真研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没有从内心深处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神和要旨。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着手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为理想信念建设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现实表达关系上曾指出:“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14]再次强调党员干部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干部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就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他们的精神家园。理论学习越清醒,越能认识真理,把握好政治方向,从而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
(二)践行理想信念的实干精神不足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不仅包括理想信念语言上的外化,还包括实际行动上的践行。换句话就是说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有效表达绝非仅仅是口头形式,而是要看是否拥有实干精神,是否把理想信念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为此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没有实干精神,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再宏伟的发展目标也不可能实现。”[15]以此强调党员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要像“钉钉子”一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地把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干部过于“能说会道”、夸夸其谈,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嘴上宣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行动上则落到机会主义的泥坑中去,盲目攀比,不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实干精神不足。更有甚者,不信马列、信鬼神,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人前说一套,背后做一套。殊不知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是一个系统的理论,是认知与行动的统一,是善言与笃行的统一,任何割裂二者统一的行为都有损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
(三)长期执政带来的思想懈怠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是革命党。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更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刺激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忧患意识,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因此,在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为了捍卫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与此同时为了战胜强大的国民党及帝国主义,他们很清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的每一个党员几乎都能感受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基本问题,认识到只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然而,随着革命的胜利,一些党员干部成为执政党以后,却慢慢忘记了初衷,忘记了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忘记了革命时期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在“糖衣炮弹”的腐蚀下,很快地忧患意识丧失了,奋进意识降低了,公仆意识淡化了,松懈了斗志,丢弃了忠诚,辜负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盼。因此,作为执政党,共产党人在和平年代,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廉政作风建设;更应该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思想上的敏感性、警惕性;更应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衷,砥砺前行。
(四)价值观多元造成的信仰迷失
价值观是关于人们对事物评价与估量的完整系统,是事物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存在意义。价值观多元化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和观念不断相互碰撞和交融产生的,尤其是西方价值观的涌入,它会间接性地渗透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加剧价值观的多元化。这种情形增强了人们社会行为和选择的不确定性,对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影响着人们理想信念的塑造和现实表达。部分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他们出现了信仰迷失、理想动摇、政治方向模糊、脱离人民群众的一系列问题。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上态度暧昧、消极躲避;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直接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等,这些错误思想削弱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激励作用,严重侵蚀着党员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因此,面对鱼龙混杂价值观的侵蚀和冲击,统一、共同、正能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和形成则是十分有必要的。石中英曾指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不能给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一套值得信仰的人文价值系统和政治信念,那么,这个社会就必然会出现价值紊乱、精神危机和信仰真空,社会生活就会陷入混乱之中,社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16]强调统一的、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党员干部凝聚社会思想、达成价值共识、表达理想信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宣言》精神助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
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7]党员干部需要坚定理想信念,也要践行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宣言》不仅论证了“两个必然”的科学性,也指明了无产阶级实现革命理想的基本道路和策略原则,集中表达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对于党员干部实现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具有重要的启迪与激励意义。
(一)《宣言》精神助推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宣言》作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战斗檄文,是一部内涵丰富、哲理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18]即便拿到21世纪的今天,也同样适用,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它所表明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永不过时,对于共产党人站对队伍,明确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然而部分党员干部由于不重视自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不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认为《宣言》已经过时了、没用了,于是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和滑坡的现象,导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不坚定,是非观念淡薄,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问计于神”,甚至崇洋媚外,向往西方的社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为此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19]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和思考,回归马克思主义本质,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0]总而言之,我们学习《宣言》不是为了回到历史中去,照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别字句,而是要随时随地以历史条件为转移,在参透《宣言》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不忘初心,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助推当代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二)《宣言》精神激励共产党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理论源泉,它所阐述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奋斗,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集中表达了共产党人在践行近期目标和眼前利益的同时,也要坚持长远利益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统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然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绝不像“土豆烧牛肉”那样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面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的艰巨性和漫长性,部分党员干部就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心存动摇和怀疑,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21]殊不知“自有共产主义运动以来,共产主义一直在实践中前进,并且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胜利。”[22]总之,党员干部不能因为共产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就对共产主义事业心存怀疑并忽视它所取得的重大发展与进步。《宣言》作为一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战斗檄文,不仅指出了无产阶级在实现革命理想的过程中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也论证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科学性,这为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供了理论支承和精神食量。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实属不易,但惟其难能,方才可贵。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认真学习和参透《宣言》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有效表达和最终胜利而努力奋斗。
(三)《宣言》精神助推共产党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热情
列宁将宣言评价为:“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宣言》所要阐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核心范畴的生产力自然也是《宣言》所要论述的重点之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与生产关系相对的一种社会物质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强调无产阶级在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3]明确提出了要想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不断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提升生产总量这一物质前提的思想,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更是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在经济领域出台各种措施,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并指出:“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24]强调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共产党人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我国经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仍然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使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只有经济领域充实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建设才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才能全方位地向百年目标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逐步逼近。
(四)《宣言》精神助推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的建设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也是马克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宣言》在驳斥资产阶级反对势力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种种污蔑和攻击的同时,在批判当时各种错误的反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同时,在分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世界观原则是非问题的同时,第一次向全世界指出党的性质和特点。《宣言》首先指出共产党不同于其它政党的独特地方在于:“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利益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5]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其次,《宣言》指出了共产党的性质:“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强调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先锋队,是领导无产阶级运动的核心力量。共产党的性质也不仅决定了党的先进性,也体现了党的纯洁性。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高度强调和重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的保持党的政治本色和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同样的,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位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三严三实”,要求全党同志要坚持把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自觉践行《宣言》精神,不忘初衷,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
总之,时代在变化,《宣言》所阐述的社会主义一般原理和体现的革命理想却永不过时。它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精神食粮,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理想信念现实表达的理论源泉,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12][14][15][17][20][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2016:38,15,34,348,15,15,269.
[2][3][4][5][8][9][10][18][23][2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8,30,41,40,51,39,49,3,49,4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11]王延超.试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实表达[J].新视野,2012(4).
[13]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2.
[16]石中英、刘济良:价值观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1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2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6.
[22]胡乔木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