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 年俗文化系列动画片《六月说过年》创作谈

2017-01-24王晓真唐经刚

中国领导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动画片传统文化

◎王晓真 陈 真 唐经刚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 年俗文化系列动画片《六月说过年》创作谈

◎王晓真 陈 真 唐经刚

年俗文化系列动画片《六月说过年》,深入挖掘年俗文化的时代价值,汇集传统美学、文学元素,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形式唤醒传统记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教育作用。《六月说过年》着力现代传播途径,善于把握使用青少年这一潜在受众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作品一经推出,广受社会好评。

传统文化;年俗文化;动画片;创作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七集年俗文化系列动画片《六月说过年》,借助大众喜闻乐见的动漫形态,将年俗文化植入其中,努力尝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现代化,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在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被一些媒体称为“年度最有诗意的动画片”。

一、深入挖掘年俗文化的时代价值,用现代载体唤醒传统记忆

最好的传承是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国民的一种文化素养和行为遵循、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入心入脑的传播。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系列动漫《六月说过年》以宁夏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郭文斌撰写的《农历》及《永远的乡愁》所展现的年俗文化为创作依据,通过主人公“六月”的生动讲述,深入挖掘年俗文化中隐含“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君子慎独”的生命态度、“民胞物与”的大爱思想、“感恩仁孝”的良知情怀、“无私奉献”的道德修养、“以义为利”的财富观念、“正大光明”的人生追求,等等。这些文化要素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基因。内容如此浩繁的传统文化,要实现生动传播,单纯依靠书籍这一种载体是不行的。《六月说过年》尝试采用动漫形态做微视频,集文字、符号、声音、画面等于一体,每集三分钟左右,分别以《送灶神》《年味儿》《除夕夜》《拜大年》《转丈人》《祭财神》《元宵节》为题,讲传统、说习俗、演礼节、品文化、悟人生,起到了一定的传承教育作用。

二、汇集众多美学、文学元素,传承文明、教育后人

《六月说过年》利用杨柳青年画中传统的福娃形象为“六月”量身画像,并在动漫中加以呈现,很多人都喜欢这个形象。不仅主人公脱胎于传统文化,《六月说过年》还调动了春联、对联、年画、窗花、诗词、典故、民谚等多个传统文化符号,让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记忆、能触动国人心底最柔软之处的特殊元素,既作为场景服务于动画作品本身,又作为文化知识传教后世。

比如,在《转丈人》一集中重点引用了《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并做了阐发:正是这些像桃花一样开遍大地的女子,在延续着一家又一家的命脉,也延续着人类的命脉,因此,初二转丈人,已不单单是女婿对岳丈岳母大人的回敬,而是一种天地伦常了。

又如,动漫中出现的众多春联、对联都是精心挑选的,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传统常见的经典春联,也有个别的属于诙谐幽默型,像《祭财神》一集中财神庙门上的对联“没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为难”,看完让人忍俊不禁,细思量几成真理:与其坐等赐福难为财神,不如撸起袖子实干兴邦。求神不如求己!类似的还有动画中古戏台上的对联“欲知世上观台上,不识今人看古人”,寥寥数字就把敬神的内涵和看戏的本质说清楚了。

对春联、对联、年画、窗花、诗词、典故、民谚等传统文化符号,“1号线上”还专门利用动画片的部分素材重新梳理,在其网站上进行连续投放,每集当天阅读量过万,传播效果明显。

三、针对受众发力网络,收获传播效果

在传播上,考虑青少年这一潜在受众的特点,《六月说过年》立足网络,充分利用“1号线上”“央视一套”“生活圈”等微博、微信平台,并协同央视网一体化运行,从1月20日(农历小年)一经推出就引起广泛关注,各大平台竞相转发相关视频。其中第三集《除夕夜》和第四集《拜大年》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广,央视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国际在线、环球网、未来网、中青在线、百度等知名网站以及搜狐视频、腾讯视频、56网等视频网站和南方网、东方网、新民网、上海热线、深圳新闻网、四川在线、大众网、云视网、甘肃飞天新闻网等几十家地方新闻网站转发了相关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六月说过年》仅在央视相关新媒体的阅读量就超过160万次,其他转发媒体的点击阅读量应更为可观。

不仅传播广泛,《六月说过年》还获得了圈内圈外的一致好评。文艺评论者屈雅红专门撰文肯定:每集时长3—4分钟,适合碎片时间观看;以年轻人熟悉的动画形式表现传统文化,形象生动,易为年轻人接受。并称:伴随观看,我走进了奶奶的精神世界,体味到了她对生活的精细态度,也理解了她作为家长对整个家庭的责任和对子孙的良愿。如同无法隔着岁月之河与奶奶重新经历她颇为看重的春节,时移世易,《农历》所述生活的土壤业已不复存在,“大先生”的世界亦回不去了。所幸,《六月说过年》系列动画里,六月承接了《农历》中大先生之责,讲述中国人年俗里承载的集体情感。若能怀着对历史、对传统的温情与敬意,舍形取意,尊天畏地,知“守”懂“节”,便已足矣。

粉丝“周书宇”留言说:“每每在这个物欲横流、身心浮急的世界上感到疲惫不堪时,想起双亲、想起家人心中就自然生发出力量,而在过年前,聆听完习主席的新春团拜讲话,感恩自己苦尽甘来,孝悌有缘,赶上了好时代。《六月说过年》是我们的渴盼,温暖的家;《六月说过年》是我们的牵挂,温暖的家;《六月说过年》是我们的依靠,温暖的家;《六月说过年》是我们人生的收获,家和万事兴!有了温暖的家,就有了温柔的港湾,才有了当下的守岁。除夕夜守岁守什么?守候出天地君亲师的恭敬心!敬畏心!谦卑心!自信心!勇敢心!”

《六月说过年》是央视“1号线上”担当传承和教育使命的一次尝试。中宣部领导在就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答记者问中,特别肯定了《记住乡愁》在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业中先行一步的工程性举措。而《六月说过年》,在意见出台时正好推出,也算相呼相应。更为精彩的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它掀起了国人对中国诗词的由衷热爱,开辟了春节诗词“新年俗”。《中国诗词大会》《记住乡愁》《六月说过年》……央视的这些文化大餐让鸡年春节有了一种格外的感觉,那就是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播的现代化。今天,全面回到实体传统民俗中去已经是不可能了,但这些产品让国人可以在精神层面,享受一种现代化方式提供的传统味儿,在安慰心灵的同时,也能帮助汲取筑梦圆梦的精神滋养。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 c_1116825558.htm。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总编室)

责任编辑:王鹏凯

猜你喜欢

动画片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推荐一部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