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就业跟踪调查研究
——写于我国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10周年之际
2017-01-24商应美
■ 商应美 于 爽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130024)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就业跟踪调查研究
——写于我国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10周年之际
■ 商应美 于 爽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130024)
在我国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10周年之际,对一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连续五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就业状况追踪调查发现:五届学生就业状况整体良好,就业层次整体较高,且绝大多数都在基础教育战线上贡献力量;五届学生在编制落实、条件保障等方面都得到了妥善解决;高校、政府及单位都较为重视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同。但各地还存在着政策落实不灵活、不到位、定向就业方向和机制死板等问题,应尽快通过健全培养机制、完善与调整就业政策等方法加以解决,以使我国的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更为健康迅速地发展。
免费师范生 就业服务 政策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2017年是我国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10周年。迄今,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已有七届免费师范毕业生扎根中国基础教育战线奉献智慧与青春,且其中已有五届学生相继回校攻读教育硕士。在我国师范教育史上这一特殊时刻,课题组从2013年到2017年对其中一所直属师范大学连续五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就业现状进行了为期五年的跟踪调查,对其问题与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免费师范生政策修订完善以及教育硕士深度培养提供数据支撑与智库支持。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一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连续五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学生”),以院系为单位,分别对2012届、2013届、2014届、2015届、2016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630名、802名、817名、1 026名和831名学生发放问卷,分别回收问卷598份、795份、683份、979份和720份,其中有效问卷分别为540份、776份、636份、956份和713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0.3%、97.6%、93.1%、97.7%、99%。调研数据采用WPS Office 10.1.0.6660工具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统计。
我们主要从性别分布、专业分布、生源来源和签约地域四方面对调查对象进行了分析。首先是性别分布情况。数据显示,五届学生中男生比例在24%-38%区间,且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女生比例在62%-76%区间,且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表明,该校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性别差异较大且差异程度逐年在增大,五届学生差异区间在24%-52%。此种情况主要与大学自身办学性质与特点密切相关,即文科类大学或师范类大学女生居多。其次是专业分布情况。数据显示,五届学生中文科生比例在40%-49%区间,且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理科生比例在33%-39%区间;艺体生比例在13%-24%区间。这表明,该校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在文理科和艺体科专业都有开设,其中文科专业相对较多,最高接近50%,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然后是生源来源分布。数据显示,五届学生生源来源在城市的比例在37.8%-50%区间,且比例从第三届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在乡镇的比例在20%-24%区间;在乡村的比例在30%-38.5%区间,且比例从第三届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表明,该校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生源来源在城市、乡镇、乡村都有分布,其中主体来自城市和乡村,比例在76%以上。最后是签约地域情况。数据显示,五届学生签约地域在东部区域的比例在15%-28%区间;在中部区域的比例在42%-53%区间;在西部区域的比例在25%-36%区间。这表明,该校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签约地域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都有分布,其中主体签约地域在中部区域省份的占50%左右;其次是西部地域,占30%左右;再次是东部地域,占20%左右。这一情况与该校所处地域有着直接关系。可以说,该校为中西部地域的基础教育提供了大批的优质师资,提升了教师队伍质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研问卷内容依据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1]《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2]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3]三个免费师范生政策文件。问卷调查包括四部分[4]:一是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二是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落实现状及其对部分政策的认知;三是免费师范生在就业单位工作情况;四是开放式问题,内容涉及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等方面的建议对策。问卷共计41个问题。座谈环节包括四部分:一是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初衷动机情况;二是免费师范政策落实与就业情况;三是对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建议;四是硕士学习阶段的困难、建议等。我们从每届回校学生中选取30-40名学生进行座谈调查。
二、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状况分析
我们主要从就业整体情况、工作具体状况、在职培养情况、质化分析情况四方面对五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
1.就业整体情况
数据显示:在就业去向上,五届学生中有68%以上的人签约到了城市,且比例逐年上升,近三年已达82%以上;签约到乡镇及以下的学生在32%以下,且比例逐年下降。在就业学校方面,五届学生有57%以上的人签约到了省市级示范或重点学校,有72%以上的学生签约到了县级及以上重点学校。在任教学段情况上,五届学生目前任教学段依次为高中、初中、小学,比例依次在55%-68%、22%-29%、9%-15%区间。在编制落实情况上,五届学生编制落实情况很好,各届比例依次为90%、92.5%、90%、92%和93%,仅有10%以下的学生未落实编制。在就业服务认同上,五届学生对各方服务部门工作的满意程度排序依次为:“学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生源省份政策落实情况”“生源省份提供就业岗位”和“签约市区政策落实情况”,比例依次在44%-59%、37%-45%、33%-39%和35%-47%区间。
2.工作具体状况
数据显示,在从事工作上,目前五届学生在工作单位都承担教学与管理双重任务,比例依次为96%、96.1%、99%、99%和98%,仅有4%以下的学生只从事管理工作。在任教专业一致性情况上,五届学生目前任教科目与所学专业一致的比例依次为90%、86.5%、90%、94%和93%,仅有13.5%以下的学生存在不一致情况。在担任班主任情况上,五届学生担任班主任的比例依次为36%、36%、38%、38%和39%。
3.在职培养情况
从与前两届学生座谈及开放式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在职培养方面的一些情况关注度高(此部分调查是从第三届开始增加的三个选题)。数据显示:在现存困难情况上,五届学生在攻读教育硕士期间面临的困难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学习与工作难以协调”“学习费用较高”“学习质量难以保证”和“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比例依次在53%-69%、55%-63%、54%-63%和46%-62%区间,其余两项为“课程安排不合理”和“学习压力较大”,比例依次在22%-45%和33%-39%区间。在需求支持情况上,三届学生在攻读教育硕士期间需要学校重点支持。各届学生需求支持的内容虽稍有不同,但综合三届学生排序,可知学生在职学习期间的需求支持是多元的,其中最需要学校提供的支持排在前三位的是论文指导、教技教法和专业理论。在论文指导需求上,三届学生的基本共识按需求程度排前三位的是:论文方向、论文题目和论文框架,比例依次在65%-68%、43%-44%和45%区间。
4.质化分析情况
在前期量化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又对五届学生调查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及学生座谈情况作了进一步质化分析,以期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亲身工作经历出发,对涉及其中的系列问题做真实全面、科学的了解与把握。内容主要围绕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建议、免费师范生本科期间应加强的知识、应提高的能力及其在攻读硕士期间对培养学校、用人单位、政府部门的建议意见四方面展开。
第一,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建议。五届学生分别提供了367份、357份、345份、697份和500份有效答卷,但提交的改进建议较为分散,内容涉及广泛,通过归纳分析,共梳理出“定向就业、政策落实、读研费用、深造诉求、课程安排、服务年限、退出机制、工资待遇”等八方面的具体建议。数据显示,对此问题五届学生侧重内容虽排序稍有不同,但还是相对集中的。即第一届学生排在前四位的建议依次为定向就业、政策落实、课程安排及读研费用,比例依次为22.1%、17.2%、12.5%、11.7%;第二届学生排在前四位的建议依次为定向就业、服务年限、政策落实及课程安排,比例依次为22.3%、15%、12.5%、10.9%;第三届学生排在前四位的建议依次为定向就业、服务年限、政策落实及读研费用,比例依次为21.2%、16%、13.4%、12%;第四届学生排在前四位的建议依次是定向就业、服务年限、读研费用及课程安排,比例依次为22.3%、20%、10.1%、10%;第五届学生排在前四位的建议依次为深造诉求、定向就业、课程安排、读研费用,比例依次为23.8%、17.2%、11.6%、8.8%。
第二,免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知识层面的建议。五届学生分别提供了466份、601份、541份、948份和724份有效答卷。通过归纳分析,共梳理出“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知识、教育教学管理知识、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四方面学生较为关注的内容。数据显示,五届学生认为大学期间最应该加强的知识是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知识,比例都在40%左右。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具体包括各专业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以及人文知识等;教育教学实践知识具体包括教案板书的书写与设计、语言表达、教材分析、多媒体技术运用、微格教学、说课等教师基本功、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与技巧知识等;五届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知识的需求比例在10%以上,主要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各级部门与人员的协调与沟通等方面的管理技能与技巧知识,学生认为这些知识也是教师必备的知识素质之一。
第三,免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对能力层面的建议。五届学生分别提供了496份、644份、487份、951份和648份有效答卷。通过归纳分析,共梳理出“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组织协调与班级管理、语言表达、创新实践、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等五方面学生较为关注的能力。数据显示,五届学生认为在校期间需培养的首要能力是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五届学生比例除第二届在27.9%外,其他四届都在33%以上,主要包括专业书写与设计、专业教材分析、专业知识讲解、专业课堂驾驭能力等教师基本功;其次是组织协调与班级管理能力,五届学生比例基本都在20%左右;再次是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及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五届学生比例基本都在10%左右。
第四,免费师范生在攻读硕士期间对培养学校、用人单位、政府部门的建议。在前三个开放式调研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从对第三届学生的调查开始,新增加了这项内容。三届学生分别提供了312份、646份和404份有效答卷。通过归纳分析,共梳理出“读研费用、政策落实、课程安排、工资待遇、定向就业、深造诉求、生活帮助”等七方面的建议。数据显示:三届学生在攻读教育硕士期间对培养学校、用人单位、政府部门的建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政策落实、读研费用、课程安排,比例分别在30.1%-40.6%、27.2%-34.3%、16.7%-22.4%区间。
(二)整体调查结果
我们从就业整体情况、具体工作情况、在职培养情况和质化分析情况四个维度对上述调查内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整体结果如下。
1.就业整体情况
五届学生就业状况整体良好,就业层次整体较高,且有97%以上的学生都在基础教育战线上贡献力量;在编制落实、条件保障等方面都得到了妥善解决;高校、政府及单位都较为重视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同。
2.工作具体情况
五届学生在工作单位都能胜任本职工作,多数学生主体从事一线教学与管理双重工作;目前任教科目与本科学习阶段所学专业一致率较高,达86.5%以上,最高达94%,可以说大多数学生都是学有所用;学生任教具体科目覆盖全面广泛,有助于他们在各自领域与各自岗位上发挥作用;学生们在入职两年后担任班主任的比例近40%。这些学生入职后短时间内就能够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承担带班等主要工作任务。
3.在职培养建议
五届学生在攻读教育硕士期间面临诸多困难,排在前四位的是“学习与工作难以协调、学习费用较高、学习质量难以保证和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比例都在50%上下。可见对初入职场两年的他们来说,也确实面临着诸如婚姻、发展等困难。加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后期教育与心理疏导有其现实必要性;各届学生需求虽稍有不同,但综合三届学生的排序,学生最需要学校提供的支持排在前三位的是论文指导、教技教法和专业理论。这些需求中既有攻读硕士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也有在基础教育一线工作所需的实战知识与技能;各届学生对论文指导需求一致且明确具体,其中对论文方向的指导需求最强烈,三届学生对其需求比例都达到了65%,且对论文题目和论文框架的指导需求也都达到了43%以上。可见高校亟须加强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论文指导。
4.质化分析情况
对免费师范生相关政策的建议,五届学生侧重内容虽排序稍有不同,但还是相对集中,主要表现在定向就业、政策落实、服务年限、课程安排、读研费用、深造诉求五个方面;五届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一线教学实践后对在大学期间应加强的知识学习、应培养的能力等方面的认识清晰、明确,即一方面高校应重点加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实操性知识与技能素质培养;另一方面高校应重点加强免费师范生在专业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学习研究能力等具体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方面的指导。这些建议,一方面为高校人才培养在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层面提供了明确方向,另一方面也为当前在校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提供了朋辈指导。三届学生在攻读教育硕士期间对相关部门的建议较为多元分散,相对而言主要集中在政策落实、读研费用、课程安排等方面。这些建议为相关部门工作的完善与调整提供了现实依据。
三、问题与原因
通过对五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就业现状的问卷调研与座谈分析,我们对相关现实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1.在政策落实方面
五届学生对各地区相关单位的政策落实情况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但随着政策逐年落实,学生对这方面的建议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高考报考前政策宣传不够、政策落实不够灵活、个别省份政策落实参差不齐、退出机制滞后、个别地区招聘存在招聘流程不够公开、部分单位存在对政策了解不够、对免费师范生重视不够等突出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部分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与教师信念的坚守。但随着政策逐年的深入落实,各方无论是在政策的理解认识方面还是在执行落实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2.在定向就业方面
回生源地就业的政策限制是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最为关注的问题。回生源地省份就业的要求给学生在就业、择偶、发展等方面都带来了一些现实困难,特别是免费师范生毕业后要回到生源地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这一政策要求,对学生婚姻、发展等方面的束缚太多,影响较大,学生们对此政策的建议逐年增多,争议较大。学生认为这一定向就业方式不符合个人与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之部分用人单位对他们的后继跟踪培养缺乏,使得部分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逐渐缺乏创新精神并产生职业倦怠感。学生们希望“就业选择多样”、 “取消省份限制”、“跨省就业放宽”等。这些情况表明,新时期此项政策的实施需适应新形势做出适当且合理的修订,要体现政策的灵活性,让政策实施过程更符合或尽可能满足愿意终身从教的免费师范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安心、舒心地在教师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
3.在机制完善方面
五届学生主要建议的问题体现在退出机制、出国深造等需求方面。随着心智的逐渐成熟与经历的丰富,学生们已不再像高中时代依靠父母或依赖高中班主任的建议来决定自己的未来去向或所学专业,部分学生表现出想继续深造、出国和选择感兴趣的职业等方面的个性化诉求,希望在更高平台上依据个体发展需求发挥作用的愿望,还有部分非师范学生表现出要加入免费师范生行列的强烈愿望。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退出办理工作滞后、准入机制缺乏等多方面原因,致使部分学生整体职业发展规划延期或重新调整。为此,学生们希望在培养中的适当阶段提供合理而有效的退出和准入机制,使广大免费师范生能够实现真正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而不是在涉世未深的高中毕业时期或刚入大学时就将一辈子的职业和命运决定下来。
4.在学历学位方面
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区域用人单位存在对学生所获研究生学历学位在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支持力度与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原因是学历证书为非全日制;一些用人单位对学生回校读研支持的积极性也不高,主要原因是担心影响工作;对学生学习期间要求过于严格。这些情况加上一些学生因刚入职后逐年带班等工作繁杂、获取教育硕士双证困难大以及生育等个人因素的综合影响,加上取得研究生学历的时限比正常评职称时间还要长,致使部分学生无限延长回校学习时间或最终放弃继续攻读学历学位的机会。
5.在职业发展方面
首先体现在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方面。这是影响教育硕士学习的重要矛盾与问题。具体地说,学生入职后存在过度使用、后续培养不足的问题,专项的培训提升机会较少,学生渴望有拓展视野和开阔见识的机会与平台;逐年担任班主任、承担教育管理等繁杂且繁重的工作,致使学生无力于教学创新,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逐渐被同化和固化。这些情况严重影响着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学习,致使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所学的课程与论文等学习任务。其次体现在能力危机与本领恐慌方面。具体地说,他们存在班级管理经验与教育技术技能不足、教师基本功不够坚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与学生及家长的人际沟通能力不足以及处理各类特殊与突发事件的应知应会知识与应变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
6.在各方保障方面
五届学生的突出问题体现在学习课程安排、读研费用、工资待遇等方面。在读研期间的课程时间、内容安排上,他们希望加强课程的完善与整合以及体系化建设,提供专题性授课、实践教学、实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战指导;读研费用高和工资待遇低也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很多学生表示读研费用过高,对于刚刚参加一两年工作的家庭困难学生来说有些力不从心,部分学生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免费师范生的后续关注和培养,减免免费师范生的读研费用,提高其工资待遇。
四、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群体就业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原因的归纳梳理,我们认为应从整体上对其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以下四方面对策与建议,以期做好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就业与培养工作,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一)营造尊师重教的舆论氛围与价值导向
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基础性和关键性工程。为此,当前面对国家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舆论氛围与价值导向至关重要。首先在思想意识层面要有共识,即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共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上到国家,下到全民都必须达到共识,就是必须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当前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而这些任务的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些重要任务和举措都是无法实现的。为此,政府要重视教育,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社会都应该树立尊师重教的风尚。国家要重视师范教育,把培养优秀教师作为发展教育的根本,要让懂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教育家来办教育。政府要用免费师范生教育等有效政策来吸引优秀青年上师范、当教师,并立志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在制度设计层面要更加精细,即以问题为导向,消除该领域“最后一公里”问题。具体地说,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消除影响教师形象和社会声誉的不良现象。从社会大环境看,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学校乱收费、部分教师课外辅导高收费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教育行业和教师自身的社会声誉。应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想与业务能力水平,进而提高教师的威望来消除这些不良现象。二是从体制机制层面,切实解决免费师范生教育“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好舆论宣传与引领工作,多途径多媒介宣传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示范性引领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切实落实好免费师范生政策,对服务年限等一些争论较大、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政策做必要的调整、完善与修订;要进行细致的制度设计,从招生、培养、就业、职后等学生生涯发展环节入手,对立志从教的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与引导,让他们中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家庭了解免费师范生政策的重大意义与崇高使命;要做好典型选树工作,通过多维度、多视角以点带面的辐射影响与带动引领,在全社会深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让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切实地深入人心、深入民众。
(二)加强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完善与调整
调查发现,五届学生对定向就业、服务年限、深造诉求、政策落实、课程安排及读研保障等方面都有一些建议和合理诉求,特别是在服务年限、读研保障等方面争议和意见较大。为此,加强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完善与调整有其特殊重要性和必要性。这里重点谈三方面就业政策调整建议。首先在定向就业方面采用灵活方式,在高中报考前采取签约形式,在大学适时阶段有退出、准入机制,选拔出真正想立志从教的学生充实基础教育战线。其次在服务年限方面,调查发现,服务年限最好在4-6年之间,这样方便学生因个性特点、婚姻发展等个人原因及时退出并重新安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后在读研保障方面,学生希望在其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用人单位在读研经费、工作安排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方面对教育硕士学历学位给予政策上的认可并做好职后跟踪培养工作;希望学校调整培养时间,从入职第一年暑期开始安排更符合他们实际的工作,因为此时时间相对充裕,没有带高三和结婚生子育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恰逢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10周年之际,应将政策中不符合学生工作生活实际的内容适应新形势做出适当且合理的修订,体现政策的灵活性,让政策实施过程更符合或尽可能满足愿意终身从教的免费师范生实际情况,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做好相关保障和顶层谋划工作。
(三)加强免费师范生培养的体制机制建设
当前,要从根本上加强免费师范生培养的体制机制建设,需要我们从整个师范教育体系出发来思考并做好免费师范生培养的顶层谋划,即要根据中国国情和师范教育传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重建师范教育体系,切实解决既“留得住”又“用得上”的问题。首先借用邓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理论”,从政策上允许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学生到城镇以上重点学校任教,让这些优秀师资重点发挥典范引领与辐射影响作用,同时要求六所直属师范大学采用4+1、4+2等模式,重点培养研究生阶段的高中教师;其次要结合省情市情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作用,采取地方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将这些地方师范院校定位为重点培养地方性的小学、初中、乡村教师。这些体制机制的建设举措既解决了直属师范大学培养的优质师资充实基础教育时过于向省会和中心城市过于集中的问题,也解决了服务年限过长给这些青年学生带来的因婚姻与职业发展长期滞后而产生的困惑压力与留不住的问题,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不足的问题。二是加强师范教育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建设。具体地说,首先要做好职前培养工作。在免费师范生一进师范校门就通过搭建各级平台,借助各类载体,增加免费师范生的实习机会与时间,让他们充分接触中小学校、接触学生。其次要做好职后培养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和基础教育单位都有责任通过入职培训、职后进修、职后竞赛、研讨交流、教研室制度、出国学习等途径,全方位地做好免费师范生职后培养教育与指导。
(四)优化免费师范生不同阶段的培养重点
教师职业是个应用性很强的职业,不能完全用学术思维去培养。同时,也应重视学科知识,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掌握传授知识的艺术,这样才能上好课。教师只有上好课,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然而,当前一些师范院校为与综合大学比拼学术水平,为提升学校竞争力强调其学术性,而忽视了本身所具有的师范性,结果二者都没有做好,导致学生在业务能力上既未达到学科要求与专业水准,又缺乏必要的职业训练。基于此,优化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体系,应坚持学科性与师范性并重、专业性与职业性并举的原则。
具体地说,在免费师范生本科培养阶段,注重针对学生需求来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与思想引领教育方面的科学谋划与系统设计。首先,在学生共性需求方面,加强学生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如微格教学、三字一画、见习实习等。其次,在学生个性需求方面,加强对因地域差异、个性差异而形成的特殊需求的满足,如南北与东西地域差异造成的基础教育现实差异,针对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学生在教材选用、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需要为其提供不同的训练与指导。最后,全面加强本科免费师范生在班级管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心理引导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各种需求,特别是班级管理、突发事件应对以及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方面的培训,在学生不同年级阶段邀请一线名师循序渐进地进行亲身指导。另外,除为学生提供规定的实习机会外,要指导学生结合自身需求利用假期进行必要的实习见习锻炼。
在免费师范生硕士培养阶段,要针对学生群体的需求与工作特点,注重在前期本科培养阶段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深度融合指导。首先在硕士培养阶段的课程体系与论文指导等方面要与基础教育一线实践密切关联,要多安排以案例为载体的集体讨论和合作学习,并在学习资源与学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关注与支持。其次要增加互动交流环节,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真切地了解免费师范生在职学习的各种困惑与不同需求,针对学生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方式与培养内容。
[1]《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http://sfs.ncss.org.cn/zcgg/255512.shtml
[2]《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http://sfs.ncss.org.cn/zcgg/255513.shtml
[3]《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http://sfs.ncss.org.cn/zcgg/255514.shtml
[4]商应美等:《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与政策执行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一所部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和用人单位调研为例》,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2017-08-20
商应美,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就业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于 爽,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执行状况追踪研究”(课题编号:DIA160330)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任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