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生命的体会与反思:论足球悼念文化

2017-01-23张雪峰

浙江体育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惨案悼念逝者

张雪峰,李 果

(1.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2.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云南 曲靖 654200)



对生命的体会与反思:论足球悼念文化

张雪峰1,李 果2

(1.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2.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云南 曲靖 654200)

足球以其无法抗拒的竞技性吸引了无数的拥趸,更用特有的悼念文化表达对生命的体会与反思,让万千拥趸动容。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在论述了竞技悼念的起源及对死亡进行必要的哲学思考的前提下,探讨了围绕逝去球员、教练及球迷的足球悼念文化。研究认为,足球悼念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用竞技悼念以及其它方式抒发对逝者的缅怀之情、敬仰之心。同时,生者也从悼念中体会与反思生命的真谛:珍视生命,让生命更具价值。

足球文化;悼念;逝者;球员;教练;球迷

对于逝者,是如英格兰著名诗人奥登在《葬礼蓝调》中所抒发的“不再需要星星,把每一颗都摘掉,把月亮包起,拆除太阳,倾泻大海,扫除森林,因为什么也不会,再有意味。” ——一切阴郁之情笼罩山川大地,遮蔽人之情感;还是如诗中另外一句“让直升机在头顶悲旋,在天空中潦草地写着:他已逝去……停止所有的时钟,切断电话……抬出灵怄,让哀悼者前来。” ——让生者尽抒对逝者的缅怀之情。研究从足球文化的特殊视角——悼念入手,探讨了足球悼念文化对逝去的足球人的缅怀以及对生者的激励。

1 竞技悼念源起

自人类起源伊始,死亡便如影随形。人类对逝者的悼念行为,即所谓悼念文化的内容与方式也伴随人类的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不断变化着。其中,以竞技方式(体育竞赛)对逝者进行悼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史诗性巨著荷马史诗记载了发生于公元前1194年至公元前1184年之间的特洛伊战争。荷马史诗第一部《伊利亚特》第23卷中,细致地描述了希腊勇将阿喀琉斯为悼念战死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举行了盛大庄重的火葬仪式后还用体育竞赛(赛马车、拳击、摔跤、投枪、赛跑)的方式祭奠其亡灵。即便是文学杜撰,我们也能从中感知:人类发展进程中,对于逝者的悼念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其悼念方式必然与各时期的历史、文化、军事、宗教、认知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源于元前时期的体育竞赛悼念,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也成为现代社会、现代人对逝者的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悼念方式。

2 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2.1 死亡的必然性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从人的观点、从人本学的观点看待死亡,他把死亡看作一种“属人”的规定或“人的本性”[1]。费尔巴哈认为,死亡之为人的本性和规定性,不只老年人感受得到,不只大学问的人意识得到,它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环境下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感受到和意识到的,因为所谓人的有死性不是别的,只是意指人在时空中的有限性,而一切存在于人之外的事物,一切他在自然概念下作为差异有别于他自己的东西,都标示着人的各种局限性和被否定性,亦即他的有死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恩格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站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上考察了自然死亡问题,提出了“生就意味着死”这一洋溢着唯物辩证法精神的命题。恩格斯“生就意味着死”这一命题所内涵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坚持把死亡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把生命的否定看作是包含在生命自身之中的东西[1]。

2.2 人类面对死亡的正确态度:对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

西方许多先哲都在其哲学思想中表达了对人生价值或称之为人面对死亡的态度等问题的思考。在死亡问题上,希腊化时期最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从唯物主义感觉论和原子论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了“死亡是一件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的原理,既反对人们无端恐惧死亡,也反对柏拉图式的渴求死亡[1]。在他看来,“贤者既不厌恶生存,也不畏惧死亡,既不把生存看成坏事,也不把死亡看成灾难。贤者对于生命,正如同他对于食品那样,并不是单单选多的,而是选最精美的;同样地,他享受时间也不是单单度量它是否最长远,而是度量它是否最合意。”[2]法国16世纪最著名的人文主义哲学家蒙太涅认为,“死亡实际上只是生命的终了,而不是它的目标,它是终点,是它的最后的瞬间,而不是它的目的。”[3]在蒙太涅看来,死亡是生命的终了,固然显现了生命的有限性,然而它绝对不能成为我们论证生命无益,鄙视我们存在的根据。他断言,我们的生命不仅不会由于它的有限性而贬值,正相反,正是生命的这种有限性才赋予生命以内在价值。这是因为我们只有看到了生命的有限性,我们才会有生命的紧迫感,才会格外珍惜并尽量利用我们的生命[1]。

3 以足球之名对逝者进行悼念

彼时,那些曾经的足球人,无论是球员、教练或是球迷,都在特定的时代为竞技足球的发展和兴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曾经的音容笑貌,曾经的叱咤风云,曾经的所向披靡,曾经的悉心教导,曾经的暴跳如雷,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誓死追随,曾经的不离不弃,曾经的相濡以沫,还在赛场上空回荡。此时,他们因衰老、疾病、灾难先后辞世。曾经拥有的一切美好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彻底云散,伴着逝者进入另一个安静祥和的世界,还是永远被后世所怀念,所颂扬,生生不息,永传万世?生前,他们因足球走到了一起。逝去,生者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遗忘他们的功绩。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足球人仍在每年的特殊日期,用不同的方式和行动,缅怀逝者,追忆往事。同时,通过对逝者的悼念,表达对生命的体会与反思,激励生者学会珍惜、尊重和进取。

3.1 对因灾难殒命及猝死球员的悼念

球员永远是竞技足球的绝对主角,是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和精彩的表现,为国家、为俱乐部赢得了一座座沉甸甸的奖杯,为拥戴他们的球迷带来了无数难忘的时刻,为家人带来了骄傲和自豪。而当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之时,他们又是那么的脆弱无助。英年早逝,随风而去,留下的却是后人无尽的怀念。

3.1.1 足球史上的惨痛悲剧,曼联的梦魇:“慕尼黑空难”。

3.1.1.1 空难始末。1957/58赛季欧洲俱乐部冠军杯(现欧洲冠军联赛)1/4决赛次回合,曼联在客场3∶3战平贝尔格莱德红星,并以总比分5∶4淘汰对手晋级四强。1958年的2月6日,载有曼联全队的英国欧洲航空公司(现英国航空公司)第609次航班从贝尔格莱德来到慕尼黑加油准备返回曼彻斯特。下午3点04分,飞机在尝试第三次起飞时撞毁。机上44名乘客及机组人员中23人罹难,其中包括8名曼联球员及3名俱乐部职员[4]。

3.1.1.2 空难祭。每个足球人特别是曼联人都将永远铭记这段悲壮的历史,老特拉福德南看台上悬挂的“慕尼黑时钟”就是曼联人对此深俱沉痛的永远记忆之举。1968年,主帅马特·巴斯比率领曼联挺进当赛季欧冠决赛。最终,曼联在加时赛中战胜本菲卡。赛后颁奖时,巴斯比把这座曾经有人为之付出生命的奖杯高高举起头顶八次,每举起一次,他就高喊一声十年前八位失去的球员的名字。队长博比·查尔顿带领队友们割破手指,将鲜血滴进圣伯莱德杯中,然后倾洒在温布利大球场上。1958年,人生路上漫长的一段。曼联用3座欧洲冠军杯纪念着一段坚韧不拔的精神。每到2月6日,地球上的白玫瑰和白蜡烛不会因为岁月的变迁而减少,每一个现在的曼联人都会记住前辈的故事。每当冠军一步一步接近的时候,人们也总要再提起1958年的那些名字和那个曾经布满了风雪的悲情时刻[5]。

3.1.2 猝死球员:维维安·福。

3.1.2.1 福逝。即使在熙熙攘攘的足球世界,时间也可能突然停顿,定格在某个特定的节点。2003年6月26日,喀麦隆队与哥伦比亚队的联合会杯半决赛,当比赛进行到第72分钟,喀麦隆球员维维安·福猝然摔倒在场地中圈不省人事。虽经及时抢救,但年轻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28岁。“即使战死在球场上,也要取得比赛的顺利。”这是福生前留给队友的最后一句话。而当他真的倒在球场上,真的离开了他的队友和喜爱他的球迷的时候,他的身上依然是那件17号球衣,那是他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出战时身披的球衣号码[6]。

3.1.2.2 福祭。当人们无法掩饰心中的悲伤,当库佩的脸上挂满了泪水,当亨利将手指指向天空,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个名字——维维安·福。北京时间2003年6月30日,法国圣丹尼斯,联合会杯决赛在喀麦隆和法国队两队之间展开。也正是福的死亡,使这场在法兰西大球场上进行的联合会杯决赛成为世界足坛史上意义非同寻常的一场决赛。全体喀麦隆球员统一身着福生前的17号球衣从球员通道跑进法兰西大球场。比赛开始前,两支球队的队长共同高举着福的大幅照片走进球场。也这是这场比赛的特殊意义,喀麦隆球员并未身着传统的绿色球衣而是选择了白色球衣。为了表示对福的哀悼,参赛的两队球员的手臂上都缠有黑纱而且喀麦隆球员球衣左胸位置还绣有福的名字。场下,喀麦隆教练团队和替补球员都身披福生前的17号球衣。比赛结束后,胜利者并没有陶醉于自己的兴奋,亨利等法国球员也都是走到喀麦隆球员面前表示安慰。而喀麦隆球员又把队服换回了清一色的17号,他们执著地把福的照片带到了领奖台上。国际足联前主席布拉特还亲手在福的照片上挂上了一块亚军奖牌,这是一块福用自己生命换来的奖牌[6]。

3.2 对病逝教练的悼念

没有人怀疑一名伟大教练的价值,他们慧眼识珠、他们点石成金,他们化腐朽为神奇,他们救危难于水火,他们奔走于各国家队、俱乐部之间,也在生死间悄然转换。当有一天,伟大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给后人的仍是生前般的崇敬和永远的缅怀。

3.2.1 克鲁伊夫生平:足球界的舞者、艺术家、“巴萨教父”。因为他在职业生涯中的优异表现和执教生涯的“点石成金”,人们用足球界的舞者、艺术家、“巴萨教父”来称谓他。约翰·克鲁伊夫是荷兰全攻全守足球的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足球教练。球员时代的克鲁伊夫出道于荷兰著名球会阿贾克斯,在那里他书写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段辉煌。1973年,转战巴塞罗那俱乐部的克鲁伊夫书写了球员生涯另一段辉煌的历史,为巴萨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因出色的表现为自己赢得了闪耀的个人荣誉。克鲁伊夫早于1978年退出荷兰国家队,1984年选择从俱乐部退役。退役后,克鲁伊夫曾担任教练并致力于青少年足球的培养。在先后执教阿贾克斯和巴萨时,带领两支球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克鲁伊夫帮助巴萨打造了“梦之队”并一手缔造了“拉玛西亚”青训学校,为巴萨的持续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京时间2016年3月24日晚,克鲁伊夫因癌症辞世,享年68岁。

3.2.2 哀敬。“死还有这一点:就是它打开名誉之门,熄灭妒忌之心。生时受人妒羡的人死后将受人爱”[7]。克鲁伊夫离世后,在各项足球赛事中,参赛球员无论身披国家队战袍还是俱乐部球衣,都在赛场上用行动表达了对失去这位足球伟人的沉痛哀悼。2015/16赛季荷甲联赛第28轮阿贾克斯的比赛开场前,阿贾克斯举行仪式悼念克鲁伊夫。阿姆斯特丹竞技场的草坪上铺上了三件巨大的球衣,分别代表阿贾克斯、荷兰国家队和巴塞罗那。赛前全场默哀一分钟,双方球员和裁判都缠戴黑纱参赛,阿贾克斯球衣的胸前还印上了克鲁伊夫的头像[8]。2016年3月26日,荷兰队主场对阵法国队的友谊赛中,荷兰和法国球员都臂缠黑纱,看台上到处悬挂着纪念克鲁伊夫的宣传标语和宣传画。当比赛进行到第14分钟,主裁暂停了比赛,大屏幕上显示出克鲁伊夫的遗像,球迷看台亮出了一幅占据了半个看台的克鲁伊夫宣传照片,很多球迷都举着象征克鲁伊夫的14号球衣[9]。全场球迷以起立鼓掌的方式向荷兰足球历史上最伟大的传奇致敬。

斯人已逝,唯愿这来自人间的掌声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让伟大的逝者听得见其中的无限思念。他转过身,带着全世界对“14号”最美好的记忆走入天堂。他的身影消逝,但他对美丽足球的追寻却已成信仰,流传后人[10]。

3.3 对在灾难中遇难的球迷的悼念:“海瑟尔惨案”祭

球迷,足球永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精彩的表演没有他们的陪伴和品评都将变得索然无味。他们为足球而悲,为足球而喜,甚至为足球失去最为宝贵的生命。拥趸的不幸离去,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追思与反省。

3.3.1 为足球而献身的无辜者。“我们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战斗,我们也将为欢乐而死。因此,永远也不要让悲哀同我们的名字联系在一起。”[11]1985年5月29日,1984/85赛季欧冠决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海瑟尔体育场进行,比赛双方为利物浦和尤文图斯。当利物浦队0∶1落后时,混杂在利物浦球迷中的足球流氓与尤文球迷大打出手,导致看台倒塌,39名尤文图斯球迷当场死亡,另有600多人受伤,史称“海瑟尔惨案”。

3.3.2 对惨案的追思与反省。为纪念“海瑟尔惨案”,比利时布鲁塞尔市政府于惨案发生20周年之际建造了一座“日晷”雕塑。该雕塑安放在重修过的海瑟尔体育场外,其上配有意大利和比利时的石头以及英格兰著名诗人奥登的《葬礼蓝调》,以表达这三个民族的悲痛。此外,为特别突出对惨案的纪念,雕塑上配有39盏灯,象征着遇难的39名球迷[12]。“海瑟尔惨案”发生30周年之际,尤文图斯和利物浦俱乐部、两队的球迷乃至意大利国家队进行了系列悼念活动:意大利当地时间2015年5月29日下午,尤文图斯俱乐部的一线队、教练组和管理层全体成员都出席了在都灵上帝之母教堂的悼念仪式,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悼并带给其家人亲切的慰问[13];利物浦俱乐部和球迷也在安菲尔德球场外举行纪念仪式,为遇难者送上鲜花,寄托他们的哀思;2015年11月12日,意大利国家队、意大利足协主席、两位来自尤文图斯俱乐部的代表以及海瑟尔惨案受害者的家属,到球场外的纪念牌匾上献花;意大利国家队甚至退役了39号球衣,以此纪念在“海瑟尔惨案”中逝去的39位球迷。

时至今日,足球暴力仍如幽灵般伴随着各级足球赛事,挥之不去。2016欧洲杯中,臭名昭著的英国足球流氓与俄罗斯足球流氓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对赛事本身及两参赛国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英国足球流氓群体中也不乏利物浦的“死忠球迷”,他们在制造一桩桩骇人听闻的足球暴力事件时,是否会想起曾经的“海瑟尔惨案”?又是否会想起后人对惨案的追思与反省?恐怕,只有让足球流氓、足球暴力真正远离足球,才是对“海瑟尔惨案”最好的反思。

4 结 语

某种意义上,球员、教练、球迷怀着对足球事业的执着、热爱甚至疯狂而献身是幸福的,因为他们选择从事足球这一伟大事业,并为其牺牲生命。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4]即使他们离去,后人仍铭记他们生前的丰功伟绩,用竞技悼念以及其它方式抒发对逝者的缅怀之情、敬仰之心。生者自己也从悼念中体会与反思生命的真谛:珍视生命,继续前行。这也就是足球悼念文化真正意义之所在。

[1] 段德智.死亡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215、217、330、83、144-145.

[2]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366.

[3] 蒙太涅.论文集[C].巴黎,1946.

[4] 冬日纪念!慕尼黑空难曼联的血泪与坚强![EB/OL].http://sports.sina.com.cn/g/pl/2015-02-06/09387509762.shtml.

[5] 天下足球:慕尼黑空难五十年:风雪中的怀念[EB/OL].http://sports.cntv.cn/20111115/119237.shtml.

[6] 天下足球:纪念维维安·福[EB/OL].http://tv.cntv.cn/video/C10406/2b8024212aef4f1c4ca752997bc3ba51.

[7] 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9.

[8] 阿贾克斯赛前悼念克鲁伊夫[EB/OL].http://voice.hupu.com/soccer/2018350.html.

[9] 荷法战暂停1分钟默哀克鲁伊夫全场球迷起立鼓掌[EB/OL].http://sports.163.com/16/0326/06/BJ2JI1PG00050FOH.html.

[10] 天下足球:14(一世)传奇共同缅怀荷兰巨星克鲁伊夫[EB/OL].http://www.cntv-5.com/article-19516-1.html.

[11] 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2] 纪念海瑟尔惨案20周年布鲁塞尔将修建日晷雕塑[N].中国体育报,2005-03-24.

[13] 尤文图斯纪念海瑟尔惨案30周年[EB/OL].http://voice.hupu.com/soccer/1917978.html.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第40卷:7.

The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of Life: on the Football Mourning Culture

ZHANG Xue-feng1,LI Guo2
(1.PE Department,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 653100, China;2.The Advanced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of Huize,Huize 654200, China)

Because of it's irresistible competitive,football attracts countless fans. Moreover,with a unique culture of mourning on the expression of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on life,thousands of fans are moved.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origin of athletic mourning and the necessary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bout death,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otball mourning culture around the dead players,coaches and fan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the significance of football mourning culture is not only to express the memory and admiration for the dead through sports in other ways, but the living can also learn from the memory of the experience and reflect on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cherish life, make life more valuable.

football culture;mourning;the dead;players;coaches;fans

2017-03-14

张雪峰(1977-),男,辽宁营口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1004-3624(2017)04-0024-04

G80-05

A

猜你喜欢

惨案悼念逝者
沉痛悼念张庆林教授
沉痛悼念何鲁丽同志
逝者师友二题
一块西瓜皮引发的惨案
巨无霸国度的惨案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沉痛悼念周常林先生
兔子惨案
从一件不该发生的惨案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