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2017-07-12周海雄张明明

浙江体育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专业队后备网球

程 超,周海雄,张明明

(1.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经贸学校,浙江 宁波 315211)



浙江省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程 超1,周海雄1,张明明2

(1.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经贸学校,浙江 宁波 3152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台州、嘉兴、湖州六个地市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展开调查与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六地市因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存在少体校模式、专业队模式、体教结合模式、业余网球俱乐部模式、网球学校模式五种人才培养模式,以宁波、杭州、湖州、温州四地培养成绩突出,值得省内其它各地市学习和借鉴。

网球;青少年;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

0 前 言

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1]。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面临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中国体育正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与此同时,国家开始了对青少年人才的培养。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编写了《中国青少年体育运动项目训练教学系列大纲》,涉及26个奥运会项目,其中就包括网球。近年来,我国女子网球佳绩频频,以李娜为代表的女子球员先后获得大满贯单打冠军、双打冠军,她们获得优异的成绩带动了国内一批青少年加入到网球运动中去。在省内,浙江先后培养出了叶秋雨、吴易昺等优秀青少年选手,但省内青少年网球水平与江苏、天津等地相比,还存在差距。本文对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台州、湖州、嘉兴6个青少年网球运动开展突出的地市展开调查,就各地市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训练与参赛情况、场馆资源、教练员队伍、比赛成绩6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优势和不足,为省内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杭州、宁波、温州、台州、嘉兴和湖州6个地市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各地市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训练与参赛情况、场馆资源、教练员队伍、比赛成绩6方面展开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以及书刊杂志查询青少年网球、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与文章相关文献资料,为文章提供理论支撑。

1.2.2 访谈法。通过走访、电话访谈的方式,对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台州、湖州6个地市的网球中心主任、教练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以掌握各地市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开展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江省各地市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目标

表1 浙江省六个地市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奥运争光计划,培养奥运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各地体育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2]。网球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一直是浙江省竞技体育重点发展的项目,也是各地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点扶持项目。目前,浙江省建立了省运会和省锦标赛两个竞赛体系,省运会上争夺金牌甚至成了各地政府下达给体育局的政治任务,也是省体育局选拔网球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的途径。表1显示了浙江省各地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目标的异同,除了湖州以培养专业运动员为目标外,其余各地市都以参加省运会夺取金牌作为青少年训练第一目标。省运会结束后,少数人被选拔进入省队继续训练,代表省里参加全运会等比赛,一部分人放弃了网球训练,还有一部分则把高考入学作为第二目标,通过网球特长考取大学,继续深造,避免网球人才的流失。

在美国,高校体育运动成绩是学校声誉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高校招收体育特长生,选拔运动技能突出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并设立奖学金,这促成了美国大学高水准的体育赛事[3]。为改变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单一模式,保证体育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教育部在高校中建立高水平运动队,截止2016年,全国共32所高校招收网球高水平队员,61家高等院校招收网球特长生(单招单考)[4]。正是这一政策引导,浙江省部分地市将考大学作为青少年人才培养的一种选择,既保证了省运会后网球人才培养的延续性,又为高校输送了人才。台州万祥网球学校就是典型代表,网校和当地学校合作,学生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去网校训练,通过网球特长和一定的文化成绩考大学。宁波和温州两地则把参加省运会比赛和网球高考入学分别作为当地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训练队员年龄层次从低到高层层衔接,保证了队伍的完整性和训练系统性,直到进入大学。而杭州由于少体校训练模式,学生从小被选到体校训练,直到参加完省运会比赛后,学生进入被动训练状态,部分学生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出现断层。嘉兴在完成省运会目标任务后,由于升学和对通过网球进入高校的途径缺乏认识等原因,很多球员中断了网球训练。湖州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专业运动员,将优秀运动员往省队输送,对通过网球进入高校的目标也是缺乏认识。总体来看,浙江省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以备战省运会比赛为主要目标,省运会后出现人才培养断层,少部分地市将目标定位网球特长高考入学。

2.2 浙江省各地市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表2 浙江省六个地市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网球运动起源在法国,发展在英国,现如今已成为世界三大运动项目之一。在国外,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尼克网球学校,采用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培养方式,网校提供学习和训练,俄罗斯和瑞士的培养模式主要是网球俱乐部和网球学院,学生在学校学习,课外和假期在俱乐部训练[5]。在省内,鉴于各个地市资源配置不同,当前少体校培养模式、专业队培养模式、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业余网球俱乐部培养模式、网球学校培养模式以及混合培养模式同时出现。

表2所示,省内青少年网球培养存在多种模式,湖州和杭州分别是专业队和少体校培养模式,宁波是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温州和嘉兴两地则是俱乐部培养模式,台州是少体校,俱乐部和网球学校三种模式并存。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经济尚不发达情况下,国家为了发展竞技体育,成立专业队,集全国或全省之力培养网球运动员,专业队教练水平高,运动员的训练、场地设施、参赛经费等各项条件皆有保障,在这种举国体制的保障下,运动队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绩,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对青少年网球精英的培养,在普及和推广方面做得还不够[6],专业队队员学训矛盾突出,就业出路狭窄等问题凸显,能取得运动成绩的队员只有少数人。如今,在省内,许多地市正从传统的专业队模式转向体教结合模式,以宁波地区为例,随着经济条件提高,宁波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走体教结合培养模式,让体育回归到教育。宁波小球训练中心在全市各个区学校建立网球特色学校训练点,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依靠各自资源,在学校中选择网球成绩突出的学生代表市队参赛,学生学习和训练两不误,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温州、嘉兴两地属于业余网球俱乐部培养形式,但局限于国内网球职业化程度并不高,其培养方式与体教结合模式一致,只是将学生的网球训练放在业余网球俱乐部里,学生正常读书,保证文化课学习和体育两不误。而台州万祥网球学校也是抓住了网球特长考大学这一政策,向社会招生进行网球培训考大学。从短时间来看,由于国内网球整体职业化程度不高,培养职业网球运动员的难度高、风险大,职业网球学校和网球俱乐部模式在省内尚欠可行,传统专业队模式成绩突出,是网球人才输送的重要途径,而体教结合模式培养的人才素质高、出路广,深受社会认同,是一种新的选择。

2.3 浙江省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训练与参赛情况

竞技网球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优秀网球选手需要10~15年科学和系统的训练才能出成绩[7],国外儿童从4岁开始就接受一些简单的网球练习,7岁能流畅地在底线打来回球,8岁开始就陆续参加一些比赛,随着年龄的增加,赛事也由低级别向高级别递进。以美国为例,美国网球协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设了各个年龄层次的比赛,保证孩子参赛需求[8]。表3中,从训练时间来看,由于培养模式的不同,省内湖州和杭州两地的队员训练时间和参赛次数要高出其它地市球员。在所有地市中,湖州队训练时间最长,一周训练时间在30h以上,与之相比,其它地市球员训练时间在20h左右,调查发现,宁波、温州、嘉兴、台州这些地市队员训练都安排在课余时间,队员白天正常上学,放学后参加3h的网球训练,周末和寒暑假期间训练时间在6h以上;从参赛情况来看,湖州和杭州两市队员参赛级高,每月参赛次数也高出其他各地市,队员以参加国内耐克青少年比赛等赛事为主,属于传统的专业队竞训模式,而其他各地市则以省运会比赛为目标,多利用学生周末和假期参加省里的积分赛,达到学习和比赛两者兼顾的目的。总体来看,杭州和湖州两地在训练时间和参赛数量、级别等方面均要高出其他各市,宁波、温州、台州、嘉兴四地市较为统一,差别不大。

表3 浙江省六个地市运动员训练参赛情况

2.4 浙江省各地市网球场馆资源

网球运动对场地设施要求较高是其特征之一,例如,网球场占地面积大而训练容纳的人数少,造价和维护成本昂贵,易受天气影响等特点常常导致常规训练无法得到保障,室内场地对训练的支持非常关键。另一方面,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需要场地支持,这与网球场馆的日常经营管理有着一定关系,网球场馆是服务社会还是开展青少年培养等都直接影响训练的开展。

表4中所示,杭州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任务以陈经纶体校为主体,但由于体校网球场地只有2片,不能满足队员的日常训练,其他各地市网球场地数量和条件基本能够支持当地网球运动的开展。台州和嘉兴虽然场地数量能够支持青少年训练,但由于管理场地的投资公司不受体育局管理,对人才培养没有直接责任,故这二个地方的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受到很大的影响,公共网球场地委托第三方管理的模式,对开展大众健身和承办赛事起到积极作用,但对青少年人才培养缺乏动力。温州网球中心地理位置远离市区,很多家长不方便接送孩子日常训练,对开展青少年训练存在困难,而温州冶金和凯宏俱乐部的场地靠近市区,当地体育局就将青少年人才培养任务委托给这两个俱乐部,温州网球中心则服务社会。湖州网球中心是由政府投资,委托私人管理的方式,不管是网球场馆设施还是场馆管理方式都支持当地网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宁波小球训练中心和鄞州网球中心属于市队和区队的关系,从网球场馆条件设施和场地位置均在各地市中最佳,学生送到中心训练很方便,并且宁波小球训练中心和鄞州网球中心都有专门的管理团队管理,青少年训练开展效果较好。对比发现,宁波和湖州两地在网球场馆数量、场馆地理位置以及青少年训练开展支持情况皆为最佳,适合当地青少年网球运动开展。

表4 浙江省六个地市网球场馆资源管理

2.5 浙江省各地市网球教练员情况

场地和政府经费支持是开展青少年网球训练的基础,而教练员水平和数量是确保训练水平的关键因素,两者匹配了才能对青少年网球开展和成绩提高起到积极作用。网球训练的规律可以发现,一位网球教练一般带4~6名球员效果最佳,可见一定数量的教练对青少年人才培养十分关键。而从训练的角度来看,具有专业队背景的教练对开展网球训练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比较各地教练情况可以发现,宁波队网球教练人数和水平两个层次要优出其他各市队,从专业队退役教练来看,宁波5人最多,杭州和温州次之,台州则没有,另外,退役教练的待遇决定了教练训练的专注度,从目前的情况看,宁波有3位教练是事业编制的,杭州有2位教练是事业编制,教练员待遇得到保障。体育院系毕业教练在此特指体育院校网球专项学生,毕业后从事网球教学和训练的教练,这些教练是基层青少年训练的主力军,从调查来看,宁波队优势明显,这和宁波下属市区有独立的训练点有重要关系。基层教练特指从事青少年网球教学和培训的教练,包括在学校内的网球兼职教师,兼职和专职的个体教练,宁波大学在校的或毕业实习的学生等,这方面宁波优势明显。

表5 浙江省六个地市教练员数量统计

2.5 浙江省各地市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成绩

表6 浙江省六个地市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成绩

竞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培养一个高水平的运动员需要众多的球员做基础[8]。青少年的运动成绩反映了日常训练的效果,也蕴含着训练人数的基础,体现了一个地区青少年培养的综合表现。表6中,从省运会成绩来看,宁波在近两届省运会分别拿到了16块金牌,杭州和温州次之,而台州则是一块金牌也没有,宁波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优势明显。从省队输送人才情况来看,湖州共输送了10人,杭州次之,台州和宁波没有,而宁波因为训练理念的不同,没有向省队输送。从高校人才输送来看,台州、宁波和杭州分列前三,台州万祥网球学校最为突出,嘉兴只有3人,湖州因为培养专业队员也没有一人。对比三项成绩来看,湖州市专业人才输送成绩突出;宁波市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不但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同样也培养出不少学生考上大学;杭州市、温州市在三项中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台州市依靠台州万祥网球学校输送大学人才最多,其他两项成绩皆没有,而嘉兴市在这几项中成绩并不理想,与其它地市相比差距较大。

4 小 结

浙江省青少年网球人才培养由于各地市资源配置不同,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出现少体校模式、专业队模式、体教结合模式、俱乐部培养和网球学校模式5种培养模式,部分地市多种培养模式并存,各具特色,整体来看,宁波、湖州、杭州、温州四地培养成绩突出,值得省内其他各地学习和借鉴。

[1] 杨雪清,李波,刘青.西部地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及优先领域目标定位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2):94-95.

[2] 浩露露.河南省竞技网络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3] 吴振杰.江西省部分高校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互动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2.

[4] 高晓峰.全国普通高校网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2010年建设与评审重点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5] 王建,孙正.中外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与分析——对中国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1(1):54-57.

[6] 孙艳.中外青少年网球培养模式对比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23(3):108-110.

[7] 陈小平.中国青少年训练——问题·对策·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1):80-84.

[8] 陈芸.中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9] 张坤.后近代社会下竞技教育模式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6,14(4):54-56.

Comparative Study on Reserve Tennis Talents Training for Teenager in Zhejiang Province

CHENG Chao1,ZHOU Hai-xiong1,ZHANG Ming-ming2
(1.Facu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2.Ningbo Economic & Trade School, Ningbo 315211, China)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and the interview metho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ennis talents training for teenager in six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namely Hangzhou, Ningbo, Wenzhou, Taizhou, Jiaxing and Huzhou.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five kind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s in the six places of Zhejiang province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namely the children’s sports school mode, the professional team mode, the mode featured by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the amateur tennis club mode and the tennis school mode. Ningbo, Hangzhou and Huzhou and Wenzhou have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cultivating teenager tennis talents, and other prefectural and municipal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gained by the four cities.

tennis;teenager;reserve talents;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cultivation mode

2017-03-15

程 超(1992-),男,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004-3624(2017)04-0066-04

G845

A

猜你喜欢

专业队后备网球
宿迁市成立市级森林消防救援专业队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盐山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问题和经验总结
基于线性规划的通信保障专业队配置方法研究
基于线性规划的通信保障专业队配置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