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小河沟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2017-01-22王志雄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4期
关键词:风景区水土保持水利

王志雄

(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甘肃 西峰 745000)

南小河沟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王志雄

(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甘肃 西峰 745000)

水利风景区;建设思路;南小河沟;甘肃

介绍了甘肃省庆阳市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的现状,分析了其资源优势与特色,并针对景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突出特色和优势、提升景区层次水准、加强景区文化建设、丰富植物季相景观、确保景观设施自然和谐等方面给出了景区创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和建议。

水利风景区可分为水库型、湿地型、自然河湖型、城市河湖型、灌区型、水土保持型等类型,这些水利风景区有着不同的自身优势和地域特色。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是典型的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它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典型的水土保持特色和浓郁的农耕文化特色。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地处世界上迄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土层最深厚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腹地,位于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农耕文化发源地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甘肃省庆阳市境内。景区地貌独特,山水之美与林草环境交相辉映,绿水青山,环境优美,享有“黄土高原生态名片”和“高原翡翠”的美誉。

1 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概况

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以南小河沟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主要依托,面积4.8 km2,林草覆盖率87.66%。1951年以来,南小河沟作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先后开展了水土流失规律、综合治理措施、综合治理模式、治理效益分析与评价、径流调控及高效利用、水保优良植物引种繁育等科学研究及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样板,为同类型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理念引领、典型示范作用。从2009年开始,南小河沟按照现代风景区规划建设,在示范园区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与生态观光基地[1]的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集成组装、有机配套园区60年建设成果,综合开发水利、水保生态景观,增设观光服务设施,推广宣传并开通生态观光线路。景区的建成体现了人水和谐与持续发展的理念,弘扬了水土保持文化,丰富了水土保持内涵,已成为宣传生态保护的阵地、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课堂、对外合作交流的窗口、社会公众休闲游憩的场地。

2 景观现状及评价

景观是景区的主体,水体、林草、黄土地质及衍生景观是南小河沟的核心景观,只有对景观及内涵进行深刻挖掘,才能形成景区特色。

2.1 资源优势与特色

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水文、地文、天象、生物、工程、人文等景观齐备,地理位置独特,风景资源组合度较高。南小河沟北倚长青山、南拥松树林、西挚陇东第一坝、东吞高原平湖,形成了以蓝天、群山为刚毅,碧水、溪流为柔韧,花、草、林为烘托的别致景色。景区以南小河沟为主线,沿线布设淤地坝,两侧布设生物、工程等景观,在生态优美、人水和谐的水土资源方面得天独厚、具备优势,在功能齐全、措施到位的景区建设方面自主创新、独具特色。

(1)水文景观。“高原平湖”花果山水库库容500多万m3,面积20多万m2,水面宽阔,水上游乐项目开发潜力巨大。游人到此,迎风畅游,水面垂钓,可以充分享受回归自然的美妙心情。水库下游的荷苇塘,顺山势而走,蜿蜒曲折,清泉流淌。

(2)地文景观。天工神斧为南小河沟开凿出9条支毛沟、12道梁嘴,造就了一幅奇异的自然景观:入沟仰视,是山无疑,可登上山坡,极目却是一马平川。这里黄土地貌发育典型,微地貌构造奇特,如黄土悬沟、黄土落水洞、黄土箭等,结合周围青松翠柏,随观赏角度不同,天然成趣。

(3)生物景观。南小河沟被誉为“天然的植物园”,现有乔灌树140余种、草30多种。这里的银杏、云杉、杜仲等珍贵树种和甘草、党参、蒲公英等多种药用植物相依相存,可谓高低皆风景,遍地都是宝。良好的植被为动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并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栖息。

(4)人文景观。景区内有公刘牧马的“马山”,赵公明下凡施福降祥的“老官山”,给景区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景区内还有“五七干校”窑洞遗址,有为毛泽东主席敬献苹果并受到称赞的“陇东第一园”,还有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原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等人留下的足迹。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及实物,为景区增添了文化内涵。

(5)工程景观。景区建设强调设施景观化,所形成的生态景观、植物资源景观及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场所,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体模式及自然景观得以全面展现。

(6)科普教育。景区内建有水土流失原型观测自动化测报系统和侵蚀动态监测站网,建有“陇东第一坝”及黄土高塬沟壑区最为典型的沟道坝系示范工程,布设有“塬面径流控制、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的三道防线治理模式典型示范断面,建有“模型黄土高原”野外试验区及水土保持植物园,建有立体、全方位的比较系统地展示水土保持知识的科技展馆,是中国科学院、河海大学、西北大学等多个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试验基地,也是庆阳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水土保持国策教育进党校现场教学点。此外,南小河沟从1951年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历了时代变革,其建设、应用、管理、开发、保护能够反映不同时期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及变迁,可称得上是一座记录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发展史的博物馆。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旅游项目单一,缺乏可参与的娱乐互动项目;文化景观较少,水土保持文化底蕴尚未深度挖掘;林种相对单一、植物季相景观不丰富。

3 开发建设建议

3.1 突出特色和优势,科学定位景区发展

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建设,要与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利用其水、土、山沟、植物资源,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及科普教育资源,突出特色和优势。与其他类型景区相比,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不仅仅是以水土资源为主,可利用的资源非常丰富,水库、荷苇塘、林草、果园、黄土地质、科研基地、独特山体和散落其间的人文景观,以及清新的空气、宁静恬淡的自然环境,都极具吸引力和观赏性。

在定位方面,应把握南小河沟的地域优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黄土高塬沟壑区山水林草特色,注重自然景观开发,发挥景区的特色;扬长避短,全力拓展,以水土、植物核心资源与其他配套资源共同形成景区主体旅游资源。建议将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定位为区域性生态观光休闲景区,通过景区自然景观的再造及恢复,为人们提供一处郊野森林公园、植物园、地质公园、水上乐园。作为庆阳市及黄土高塬沟壑区重要的水土保持科普基地,景区的科普教育功能使人们在休憩游玩的过程中体会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获取水土保持相关知识。此外,景区还成为庆阳城市形象的特色名片,为庆阳注入“自然、生态、绿色、创新”的发展元素。

3.2 加强景区规划,提升景区层次水准

景区规划要注重规划人员多专业的结合,要有旅游、建筑、环境、历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以提升水利风景区的综合层次,还应加强水利风景区、科技示范园、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横向规划与当地政府纵向规划的衔接,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框架、植物资源、水域、人文景观及城市环境五大要素,突出科学试验、科普教育、民俗风情、生态休闲、历史文化等五大功能。

根据南小河沟地形特征结合地域旅游发展、景区布局及功能要求,构成“一轴、一厅、两园、多景点”的旅游空间结构。“一轴”是以沟道为轴线,东起花果山水库,西至十八亩台“陇东第一坝”,景点依次向南北两侧展开;“一厅”是水土保持科技展馆为核心展示区;“两园”是水上游乐园、植物园;“多景点”主要为森林景观、黄土地质景观、湿地景观、科考探险及小流域综合治理“三道防线”实体展示等。

规划应秉承“大绿、野趣、生态、自然”的理念,增设娱乐、休闲、观光项目,满足游客亲水性体验的需求。注重水生植物及生态湿地建设,通过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种植及生态湿地营造丰富的生态自然景观,形成水域与山地景观的过渡。以张塔山沟、杨家沟、魏家台山林野趣为景观特色,以开展野外游憩、登山露营、避暑纳凉、徒步体验、生态游览为主要活动,分区实现不同体验。除必需的工程措施外,景区建设需从风景园林的角度统筹兼顾,结合风景园林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特色,突出自然浪漫和灵动诗意,将现代技术、文化观念引进景区建设中来,使南小河沟形成一幅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生态景观相辅相成的旅游胜景。

3.3 加强景区文化建设,展现地域和水保特色

南小河沟景区所在地庆阳,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农耕景观极具地方特色,审美价值高。在建设发展中,应该着重考虑、充分挖掘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使南小河沟景区旅游开发寓教育和体验于一体。在这方面,要创建人文景观鲜明的主题,并着力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以凸显其特异性,可顺应地形地势,与周围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协调,建立黄土窑洞风情馆等,以陈列和讲解的形式展现古朴性、民俗性很强的刺绣、剪纸、道情皮影等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以及“五七干校”、“陇东第一园”等历史事件。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及陇东民俗文化是提升景区文化内涵的重要资源。

在水保特色建设中,应侧重加强科技展馆声光电系统及各种模型、水土保持文化长廊、治理示范工程、植物园、气象园、科普教育影像资料和科普读物等建设,全面展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历程、水土保持各种措施应用及综合治理成效等,还应将水土保持工作中应用的一些极具传统特色的工器具集中保护、陈列和展示。这些不可再生的水土保持文化资源是历史的见证,不仅有重要的文化旅游价值,而且具有教育意义。最终要把南小河沟真正建成全方位、立体展现的科普教育基地,成为水土保持知识传播的科普中心,使游客在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同时,认识乔、灌、草种类和相关动物,学习和掌握水保、农业、林业、气象等基础知识,激发他们关注水保的兴趣。

3.4 丰富植物季相景观,注重设施的自然和谐

构建植物季相景观,景区植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景观树种点缀为辅,做到乔、灌、草和花、果、藤相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相结合,将生物学习性有差异的乔灌草进行品种混交,合理补充栽植四季色彩丰富的树种,通过植物品种结构调整,实现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季相变化。要充分利用现有规模的植物资源,并优选树种、调整栽植方式以提高观赏性。在园内道路的两侧带状配置各色花灌木及常绿树,形成节奏与韵律,打破原有片状林呆板、颜色均为绿色的单调林相景观,栽植樱花、金叶榆、迎春花、红枫等彩叶树种,在空间层次创造出植物丰富多彩的季相景观,形成“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改造现有苹果园为观光果园、采摘果园,使其成为充满农耕文化气息和浓郁田园风味的景观。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要与环境协调,强化设施的生态性、自然化和质朴性,在满足设施建设的要求下,将一些水利水保文化元素融入建设理念中,让工程除了发挥水保效益,还能展示和传承文化,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大限度地实现“设施即是景观”的生态效果。比如,小路宜采用路面生态透水砖植草,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排水沟渠要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渠道尽量避免用混凝土浇筑、衬砌,多用原生态的植物性水渠,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可考虑用石块围合,使各种生物群落自然生长,形成天然的生态环境,解决渠道永固性、经济性及美观性问题,也与周边环境协调,维护自然景观。

[1] 王志雄,赵安成.南小河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1(1):37-38.

(责任编辑 李杨杨)

S157

C

1000-0941(2017)04-0005-03

王志雄(1975—),男,甘肃庆阳市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科学研究。

2016-10-15

猜你喜欢

风景区水土保持水利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赤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土保持监测
水利工会
水土保持
水利监督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