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构建“生动”数学课堂

2017-01-21段守法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体会生动

段守法

摘 要目前小学数学课实践操作活动的现状看,有相当一部分质量并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有的看似热闹,实质上学生是随意玩耍、摆弄;还有的课前多次演练,故意给听课的教师做做样子。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脱离了教材编写的意图,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实践操作的含义认识不清,没有真正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小学数学课的实践操作,它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又是怎样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体会

1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操作活动的含义

小学数学课的实践操作活动是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教师有计划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感官活动,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指动手操作,动口叙述,动眼观察等外在活动,还包括动脑思维这一内在活动。数学课上恰当有效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思维得到真正的理解,还可以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等多种能力。

2 吃透教材和学生是有效进行实践操作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课堂上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是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课上的实践操作活动同样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种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教师要想实践操作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顺利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首先吃透教材和学生。教师要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有个系统的把握,根据教学重难点,知识的抽象程度安排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活动,另外还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上看,低中年级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要多一些。课前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作认真的分析和预设,哪些环节容易操作,哪些需要引导、指导才能操作,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的内部操作,教师要分析操作过程中学生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还要考虑当学生的思维对操作没有起到指导作用时该如何点拨,特别是少数差生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思维完全失控时,应怎样加以辅导。这样真正吃透了教材,了解了学生,才能确实驾驭整个实践操作过程,达到预期目的。

3 小学数学课实践操作活动的步骤和方法

(1)讲清要求,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被感兴趣的学具的颜色、形状所吸引,凭自己的兴趣摆弄,所以操作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2)操作实践,这一环节做教师的重在“导”,应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操作活动中来。对于操作难度大的,教师要边讲清要求边指导操作,必要使教师要做出操作示范。并且操作示范的速度要适中,要根据学生的观察水平有层次有节奏的把操作进程演示清楚,使学生正确掌握操作过程和方法,为模仿操作做好准备。实践操作中学生的观察是关键。只有通过观察活动,才能把信息输入大脑,促进抽象思维的展开。如:在教学“倍”的概念使,在黑板上第一行出示两只白蝴蝶,第二行则先出示两只花蝴蝶,又出示两只花蝴蝶,再出示两只花蝴蝶,让学生一次观察花蝴蝶的只数有几个白蝴蝶那么多,并说明花蝴蝶有几个白蝴蝶那么多就是白蝴蝶的几倍,从而让学生明确“倍”是两个数相比较的一种数量关系,帮学生建立起“倍”的概念。

(3)建立表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外部操作后,还要引导他们离开实物,回忆、再现操作过程和结果,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这一环节是学生外部操作到内部操作的桥梁,操作过程应切实抓好。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共识时,让学生在事先准备的平行四边形上用不同的颜色画出底和高,然后剪一剪、拼一拼,看能拼成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在学生拼出长方形后再让他们观察拼出 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一边回答上述问题一边回忆整个操作过程,在头脑建立起由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清晰表象,从而抽象出两种图形形变积不变的实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也就很自然地推导出来了。

(4)抽象概括。抽象概括是实践操作活动的最后环节,也是它的目的所在。这一步骤的关键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前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讨论,通过分析、比较、推理、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从而理解掌握知识。如:在学习“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放在桌子上,使每个学生用手逐个摸每一个图形的面进行感觉,然后说出哪个面大哪个面小;再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摸表面进行感觉,回答哪个面大,哪个面小;学生操作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平面图形和物体表面的“大小”讨论,很容易抽象出“面积”的概念。讲清要求、进行操作、建立表象、抽象概括是小学数学课实践操作的一般步骤。这四个环节紧紧相联,不能截然分开,教师在运用时应灵活掌握。

4 结束语

实践操作活动具有直观性和可行性。因此它不仅是小学数学课上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复习旧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结构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知识结论,仍然是一种杂乱的思维,这种知识结论如果通过实践操作,反复多次地实际运用,便可逐步清晰和牢固起来。所以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实践操作活动的迁移作用,设计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训练,特别是一般模仿训练,使学生反复回忆、再现新的知识结论,建立起良好的思维结构。

综上所述,实践操作活动是小学数学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如能恰当地运用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所以每位教师都应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操作活动,正确认识其含义,切实掌握其步骤,努力发挥其教学功能,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四清小学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体会生动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