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过程为取向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教学实例分析

2017-01-21章小燕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大学英语四六考试不断改革,现要求段落翻译。本文从探讨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着手,从词汇和句子结构两方面分析英汉的语言差异,最终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以过程为取向;大学英语;段落翻译

1 大学英语段落翻译带来的挑战

2004年,教育部为了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英语能力分为六项: 听、说、读、写、译和推荐掌握的词汇量。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2013年12月起,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又作了调整,其中“翻译”题由单句调整为段落和语篇,内容涉及中国历史、文化、 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

段落翻译要求学生不仅有良好的词汇和语法基础,而且能够合理分析,组合段落信息,最终按照英语的惯用思维翻译。随着新题型的出现,翻译教学应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大多学生不会转化句子结构,按照原文词序机械翻译,忽略中西文化差异等,从而导致种种错误。因此,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质性地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成为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

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是指“翻译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翻译过程, 围绕翻译过程开展教学”,这种理论对研究翻译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注过程的教学以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估,课堂形式多样,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重点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水平。然而,如今,翻译教学的惯用做法是,教师先讲解翻译原理和技巧,然后布置翻译任务,最后教师进行批阅和点评。这就是关注结果的传统翻译教学,是填鸭式教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势必导致课堂单一。相比之下,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被颠覆,由“主角”变为“导演”,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内动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构建,这样,就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从而把教学的重点更多地集中在对学生翻译观念及翻译策略的培养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翻译学习的热情,因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3 段落翻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实例分析

目前,尽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很重视英汉翻译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翻译能力只停留在语法、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层面,教师的教学翻译主要是课文的翻译和课后句子翻译练习。众所周知,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而学生对这两种语言的差异认识不足,另外语言是社会的反映,鉴于此,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做段落翻译时,往往产生语言之间的负迁移,不可避免地受汉语文化和特点的无形影响,因此以过程为取向的段落翻译教学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种种困难,现从词汇、句子结构两方面进行实例分析。

3.1 词汇方面

段落翻译归根到底,在于译词的选择。这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一难题。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教师和学生有必要真切地体会到中文和英语的词汇差异。现以中文“人家”的译文为例:

1.这件事我是听人家说的。

I heard it from others.

2.你们村上有多少人家?

How many households are there in your village?

3.他妹妹已有人家了。

His sister is already engaged.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在翻译课堂上,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译词的选择,并和学生一起探讨其原因,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意识到,译词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

3.2 句子结构方面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换言之,汉语短句多,英语主从复合句居多,汉译英时,要适当地加上关联词,否则句子支离破碎。例如:

原文:中国剪纸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特别流行。

译文1:Chinese paper cutting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

译文2:Chinese paper cutting,which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或dating back to 1,500 years ago),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

分析:原文的两句话在语义上是相关的,都在讲时间问题,所以英译时不妨合并成一句,使译文显得紧凑。因此,译文2更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

4 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的解决办法

翻译教学中有些矛盾,一方面,不讲授翻译技巧,译文不符合英文表达;另一方面,过多地介绍翻译技巧不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解决办法就是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翻译过程,教师在关注过程和关注结果的教学中寻求平衡点,逐步地,渗透性地引入基本翻译技巧,同时让学生了解汉英文化差异,从而使翻译更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最终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翻译能力,达到新世纪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柯平,李小撒.评注式翻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教学法意义[J].外语研究,2012(04).

[2]陆仲飞.大学英语需要从“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过渡评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中的段落翻译[J].上海翻译,2014(02):72-74.

[3]张美芳.论两种不同层次的翻译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05):37-39.

[4]朱玉彬,许钧.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的理论探讨及其教学法意义[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01).

作者简介

章小燕(1978-),现为南昌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作者单位

南昌理工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44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
英文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