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表演式朗读

2017-01-21程鑫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感情语文教学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教师经验不足、指导不够,可能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朗读并不生动、准确时,有的授课教师就只是“点到为止”,并不加以指导和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不会提高。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朗读训练方面的问题,阐述了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表演式朗读”对学生进行训练及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关键词】表演式朗读;语文教学;感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初中阶段讲授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到教科版小学语文书中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朗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诗词的明朗流畅和含蓄之美。古人云:“书当到9自然段,要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音调,读出《月光曲》让哥哥产生美妙的联想,就像是在表演一场舞台剧,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

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可见朗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学生读得不生动时,有的授课教师只是用“要注意读出感情”这样的语言略加评价,或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在没有任何实质性点拨和训练的情况下,这种朗读方式必将会阻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会随之失去应有的准确性,更不利于对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深度挖掘和准确把握。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在语文课堂上切实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结合小学教材的特点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表演式朗读法”,它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通过表演的方式把课文的内容创作性地朗读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朗读模式,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 体悟中心——宏观把握表演式朗读情感

要想朗读得声情并茂,必须先深入文本,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情感,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以演达意,以读促学。这个过程就像一个演员了解了剧本的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再用语言的力量去诠释剧中的人物一样。表演式朗读就是让朗读者用演员的心态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朗读者从重点的句子入手,借鉴艺术表演的情感表现方式,还要突出文本的特点。朗读时才能从宏观上准确地把握朗读的语气,才能真正地做到表演式的朗读。

如我在讲授《长城》一课时,先是以一个导游的口吻真情导入,创设了一个表演的情景,仿佛真的带领同学们登上了万里长城。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我又以一个表演者的身份,通过饱含深情地朗读,帮助同学们完成“登长城做好汉”的心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共鸣。运用表演式朗读就是根据课文的主题思想,朗读文章时应用昂扬的语气和高亢的语调读出长城的宏伟壮观,读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特别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一定让同学反复诵读、体会,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和崇敬。又如《月光曲》这篇课文,通过讲述贝多芬同情穷苦的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贝多芬即兴演奏出《月光曲》的故事。文章表现了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从而展示出他在音乐方面卓越的才华。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分角色朗读兄妹的对话时,要突出“随便说说”一词,表现出妹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

2 赏析语言——分段训练表演式朗读方法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的内容和写的素材。这些口语和写作技巧都来源于分段训练表演式朗读。

2.1 选择感情细腻充沛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丰碑》一文中“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段话应该用低沉、悲伤的语调和情绪,加之适当肢体表演,才能充分地表现出将军内心的激动和悲痛。

2.2 选择意境含蓄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彻底地理解、领悟。如当读到《月光曲》的第9自然段,要用适当的语气变换、速度和音调,读出贝多芬的琴声让哥哥产生美妙的联想,要由舒缓到激昂。这就像是在表演一场舞台剧,让扮演皮鞋匠的人演绎出听到乐曲时的陶醉和惊喜之情,通过朗读,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

2.3 选择描写精彩绝伦的句段。

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或者具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句子,都是学生有效运用表演式朗读法,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优秀范例。如《我爱大海》,是一篇能让学生在表演式朗读训练中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变化无穷的典范。朗读“狂风骤起,海浪呼啸,巨浪也是黑的,水天一色,是黑漆漆的一片……”一段时要读出大海汹涌的气势,声调必须高亢有力,与前文用舒缓的语气读傍晚风平浪静的海形成鲜明的对比。

3 倾听范读——逐渐提高表演式朗读水平

在小组分段朗读或分角色表演等方式的训练初见成效时,更应该以听促读。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结合实际语境,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密切关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学生要边听范读边跟着模仿,表演。因此,教师要多作范读,突出文章的语言特点,多给学生模仿朗读,表演朗读的机会。不断坚持这样的练习,学生就会慢慢增强语感,提高朗读水平。

如读《狼牙山五壮士》,应用表演式朗读,声情并茂,以读激情,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用激昂的语调,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在课堂上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会成为朗读的典型范例,达到了表演式朗读贯穿课堂教学和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的示范和指导,做一个语文朗读教学中成功出色的“表演者”。

作者简介

程鑫(1985-),黑龙江省鸡西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黑龙江省鸡西市太阳升小学一级教师,“梨树区优秀教师”,曾获“黑龙江省科研成果二等奖”,“梨花杯”课堂大赛二等奖。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鸡西市太阳升小学 黑龙江省鸡西市 158100

猜你喜欢

感情语文教学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世論調査に見る対日感情のロジック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