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研究
2017-01-21刘洋
摘 要“融入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型创业教育模式。文章积极地从创业教育理念、实践平台等方面对“融入式”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构建,旨在构建符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有专业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融入式;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自2002年教育部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被设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发展被引领以来,各高校不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支持青年创业”的发展战略,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就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1 “融入式”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
“融入式”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面向全体、注重实践、分类培养、基于学科,其核心和本质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技能。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将创业教育学分融入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总学分,三是将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四是创业教育实践与专业实践相融合,五是将创业教育保障措施与本科人才培养保障措施相融合,六是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与指导相融合,七是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充分融合。
2 “融入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
2.1 将创业教育理念和内容融入学生教学主渠道,着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
2.1.1 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素质的教育
创业教育应当是一种深层的根本的教育体制改革,而不仅仅是浅层的、细微的教育环节;其中不但包括通过就创业培训,提高大学生职场竞争力,增强学生在职场岗位上的创业能力,也包括学生的性格、道德、综合文化素养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等,以便提高大学生主动性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它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是一体的,创业能力的内在本质和支撑就是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与此同时创业能力亦是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具体化和内在要求。
2.1.2 创业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目的,面向全体同学,强化实践操作,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业教育既要培养个别同学通过创业技能的培训与提高,使他们能创个人企业,更要在所有在校大学生的心中播下创业的种子,使它们一旦有了合适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既要有阶段性的要求,又要有全程性的目标设计。
2.1.3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走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实施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这就要求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课程体系为重点,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1.4 创业教育是开放的立体教育,需要学校、社会以及各级团体共同关注。
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自身的任务,也是全社会需要特别关注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教育工程。
2.1.5 创业教育需要将大学生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
构建创业教育模式时需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使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一般规律时,也能凸显出各个大学办学的自身特色和理念,从而使其既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可操作性。
2.2 搭建与专业教学实践相连接的创业教育实践载体平台,不断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2.2.1 高校与社会合作共建创业平台,拓展学生创新与创业项目。
高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部门,但仅仅以教育资源为依托,不可能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所有问题。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在创教育中的作用,主动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第三课堂”,锻炼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2008年以来,学校先后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等部门签订了科技创新等共建协议,学校还建立了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
2.2.2 以基础性教育平台为主渠道,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和提高创新意识。
创业教育首先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为模式。学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子方案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确立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系统融合,校内和校外实践平台的有效结合,开展系统化、立体式、全程式、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拥有创新精神和独立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创业教育培养目标。
学校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多元人才培养的需求,一方面,改革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由职业技能训练、教学观摩、教学实习、课题研讨、微格教学等部分组成的一系列教育实践体系。另一方面,紧紧围绕产业、企业和经济社会需要,优化非师范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强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的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开展“项目式” 及“合作式”等多种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2.3 加强实践性教育平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010年,学校开始提出要加强学生实践教育环节,并将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基本思路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根据专业特色,设置多种的科研、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丰富与专业培养相关联的就业创业训练活动,同时完善就业创业培养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学校明确要求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各环节时间和效果,并将各实践教学环节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大模块组成。基础实践模块主要培养学生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所需的基本技能;专业实践主要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适应能力;综合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初步的科研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同时,学校大力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工作,建立了化学、生物、物理、计算机、电子电工等实验中心。坚持实验室建设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三者间的紧密结合,构建布局合理、制度规范、队伍精干、管理高效,以及在教科教研等方面满足实际需求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将教学体系所能涵盖的各门实验课程,按照创业教育所培养目标的要求,可以统一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进行实施,适当开设设计型实验、自主性实验、开放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及应用型实验等多种实验课程。
为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学项目、技术开发和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学校还出台了《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办法》文件,学生创新实践的热情大度提高。自实施该项办法起,学校共有200多个项目分别被遴选为不同层次的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此外,学校还积极倡导实践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开展一些科研创新活动,并在学生发表论文、科研获奖或创新发明等情况下,不仅仅给予奖励资助,还可以认定其一定的公选课学分。
2.2.4 建立多层次孵化性创业平台,阶梯式推进创业教育
学校在理论性创新创业教育和积极在校内外为学生开辟实践场所的基础上,特别注重为具有较强创业实践能力、又有一定项目可行性的学生或团队提供一个创业演练和项目孵化的机会。
创业体验及创业实践是进阶性创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学校为此设计了“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竞赛”、“计算机全真实岗创业模拟实训”、“ SYB、KAB创业教育培训”、“校内孵化”和“校外孵化”这五个阶梯用以落实进阶性创新创业教育。
(1)创业计划书竞赛,主要是通过鼓励有一部分有创业想法的同学,通过项目计划书的方式来构建创业项目,把大学生创业的想法转变为计划书,从而吸引风险投资,活动一年举行一次,并进行公开评比和答辩。
(2)全真实岗创业模拟实训(简称“沙盘推演”),是指采用公司内的全真模拟软件和ERP实验软件,来让学生进行全真模拟,以此体验成立和运营公司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KAB、SYB创业培训,主要面向于每年参加省市级创业大赛获奖团体,采用国际流行和成熟的KAB、SYB课程培训方式,进行专业培训。
(4)校内孵化,是指接受了以上教育环节和培训的团队正式入住校内孵化园进行运营。目前,学校共建一园、二园、三园、四园、五园等5个孵化园,常年有四十几个创业项目入园进行孵化。
(5)校外孵化,就是指在校内孵化园已孵化一年以上的团队,待其正式在工商局注册后,可由学校推荐进入淮安市留学生创业园进行孵化,同时享受所有优惠条件。
作者简介
刘洋(1986-)女,江苏省泗阳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淮阴师范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