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与发展

2017-01-21刘明华刘以凡王晖强侯淑娜陈菲儿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学科

刘明华,刘以凡,王晖强,侯淑娜,陈菲儿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双一流”背景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与发展

刘明华,刘以凡,王晖强,侯淑娜,陈菲儿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双一流”的背景,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一流学科提供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结合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对现阶段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剖析,对专业的师生规模、课程建设、人才培育等环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重点着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构建“双一流”的师资团队;创立资源循环工程应用型的科研基地中心与校企联合实习场地;优化培养方案,精选专业教材,以及“双一流”背景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培养等,促进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与发展。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发展

2015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各级政府严格依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议布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以下简称“双一流”)。

为贯彻国务院“双一流”的号召,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积极促进省内各高校实行教育改革。颁布了《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致力于促进若干所高校和大批学科加速跻身于国内高水平行列,挑战世界顶尖水准,提升高校教育水平、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战略,提高国际影响力,树立福建省高校教育特色品牌,为规划新福建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和科研设备平台。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以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的号召为驱动,以低碳经济及循环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为满足国家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急切需要,于2010年增设的综合型学科。在“双一流”的背景下,其面临国内外多重特色专业的挑战,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如何吸收一些老牌学科的经营理念,结合福建省本地发展水平、人才需求性质,创立出具有地方发展特性、就业前景广阔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从而培养出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和致力于资源循环利用技能研究、改造、开发、策划与工程管理技能的创新型杰出人才,引起了相关高校的认真思考[2]。以福州大学为例,探讨在“双一流”背景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未来的创新与发展。

1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1.1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建,致力于协调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过程出现的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两大基本难题[3],而创办的综合型学科,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审批创建,2011年发展为国家创新性学科,2012年国务院学位办同意其创建硕士学位,类属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2012年,教育部将11所大学此前成立的“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改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至此国内共计30所高校设立此专业。

1.2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

1.2.1 综合性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广泛涉及到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管理学、经济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是典型的交叉与融合型学科。它最终目标是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为起点,研究资源、能源、环保和经济等专业发展的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化学工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具体实施措施[4]。

1.2.2 多样性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的方向具有多样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日前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指出,循环经济主要包含相关企业的清洁生产、各行业之间形成二次产品和副产物循环利用及高效化的纵向延展和横向耦合、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废水的循环再生、再制造领域、“城市矿产”示范单位、生产废物资源化、市政垃圾资源化、餐余垃圾资源化、建筑工地垃圾资源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型产业、经济园区的创新型改造及新建工业区的循环化设计等方面。因而,创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目标在以上涉及的重点领域发挥作用。

1.2.3 实用性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孕育出的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能源与环境系统知识,能从事二次资源探索开发、能源再循环与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研究、污染环境修复以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开采、应用研究、创新设计与经济管理等任务,是多学科领域的实用型高级人才,在资源循环相关企业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1.3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3.1 发展现状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学科,该专业的创立是基于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方针的指导,以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等基础之上。现在开设该专业的有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福州大学等近30所高校,平均每年毕业学生约为1 200人。福州大学设立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环境工程及环境科学等资深专业的基础上延伸出的一个更加系统性与综合性的培养体系。福州大学是国内首批增设此专业的大学,而且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福建省内也属于首个开设此专业的学校。

福州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以国家可持续发展为引领,立足本省资源与环境条件,借助省内独特的优势,在发展生物质产业的基础上与二次资源的再利用相结合,培育能从事二次资源探索开发、能源再循环与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研究、污染环境修复,以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开采、应用研究、创新设计与经济管理等任务的多学科领域的实用型高级人才。专业汇集了大批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年龄层次、教育经历、能力水平相适应的优秀高技术师资力量。

1.3.2 存在问题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创设的学科,在创立初期难免存在问题,众多条件都还不够成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该专业的进步,从而不利于该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数量少,师资力量欠缺,学科基础建设不充分,培育资源循环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比较稀缺,现阶段培养的人才数量达不到社会对该学科专职人才的需要。并且,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对比于相邻学科,其专业基础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学科的创建困难重重,因此,该学科领域存在人才稀缺的局面,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仍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2)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创立时间不长,导致该专业在社会上少有认知,从而导致专业选取以及毕业生在就业时可能存在社会认可度不高的情况。不少专家指出,中国不缺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缺的是社会认可度。最终将会影响到该专业的招生质量。

(3)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类工程性极强的学科,该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个人培养计划中尤其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但鉴于专业的实践授课环节正在发展过程中,学生获得的实践机会较少。同时,现阶段实验室采用的资源循环利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致使学生亲手操作的机会有限,对设备机理和运作了解不够充分。

(4)在“双一流”的新形势下,国际化合作的增强,英语的沟通阅读能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技能,现阶段新专业培养模式中,对学生外语的要求不高,导致学生的相应水平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对外交流学习。

2 基于“双一流”背景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的创新与发扬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不同的学科建设目标以及培养模式,这就要求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创新和发展。

2.1 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构建双一流的师资团队

学科专业的建设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和学者,“双一流”的背景下,一流的专业团队是构建一流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新兴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的的建设息息相关,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构建双一流的师资队伍团队。以福州大学为例,对人才队伍的引进要求较为严苛,引进的对象多为有海外留学经验的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逐步设置阅历、学员布局合理,专业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通过授课比赛,帮助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通过省级、校级以及学院级别“最佳一节课”的比赛,不断磨练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活动以及鼓励机制,加强专业教师的科研创新水平,并且结合专业特性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构建结构合理、水平突出、才德兼备的师资队伍,落实科研平台和实验条件建设,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2.2 创立资源循环工程应用型的科研基地中心与校企联合实习场地

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研究成果的转化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资源循环企业就是这些科研成果转化的受益者,企业的发展要求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和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科研能力。依托大学科研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充分利用政府政策、高校科研、土地等优势,创立资源循环工程应用型的科研基地与中心,购置专业相关的仪器,开设资源循环工程工艺的模拟实验,全面促进“产学研”政策的发展,将实验室科研转化为成果,开拓科研市场的合作渠道,通过在高校中培养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准,达到科技研发与投资共赢的目标。

一流学科的建设也要求学习和企业的多方合作,应运而生的是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创立,它的创立不仅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也促进了科研项目、人才培养以及技术攻关等领域的发展[3]。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对生产工艺应用、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领域的探索机会,并且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科研平台、管理经验、研究经费、基础设施等。

2.3 优化培养方案,精选专业教材

“双一流”背景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流建设,核心竞争力就是学生的就业状况,根据现阶段教学质量的状况,需要对培养措施进行优化,最主要的就是学业设置的优化,包括必修课的制定、选修课的设置、实验设计、实训操作、生产实践、结业论文(设计)等。在课程建设中增加外语水平学习的能力;在实习中不断增强学生们的实际操纵技能,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现实经验;在理论教学中传授最新领域的知识,包括工作技能等;在实验中,采用实践经验教学与课程操作相融汇,增加学生亲手实践环节;在生产实习环节中,指导老师可以与企业沟通协商,安排学生进行轮岗锻炼,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有系统的了解,对生产实习有深刻的体会,并且在最终的毕业论文或设计阶段表达自身的见解,符合“双一流”背景下,高质量学科设置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的选取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一流学科的重中之重,专业书本教材是教育实质和教育要领的主要的知识媒介,是进行专业教学的一种基本工具,对于学生如何学习专业知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针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处于萌芽阶段,专业教材主要参考相关专业教材的选择,这容易导致所学内容和专业不匹配,建设实用型专业水平的目标也不能达到,不能体现专业优势。提倡设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科研院所统一撰写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课程相关的书籍。从现有的相关书籍中,精选出与专业实际最相符的书籍进行课堂教学。

2.4 “双一流”背景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培养

“双一流”大背景下,高校需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校,学科要成为一流的学科,这就要求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面向国际化。根据我国国情,资源开发研究以及二次回收利用方面的精英人士需求较为迫切。国外对于资源循环利用有着较为长久的研究,经验丰富。寻求国际化交流合作,是国内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然的趋势。可以通过邀约国内外精英人才做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专题报告、经验交流会等,对高校学生、老师进行指导、交流;鼓励专门师资团队迈出校门、国门进行游学、访问、进修、考察等。在教育和研究方面学习国外的一流技术,借鉴国外的高水平专业技术,引入专业设施。与国外科研机构及高校实现长期合作交流,提供学生出国交流访学的机会。对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开通国际化交流合作项目,共同申请,协作完成。通过对比,对自身专业发展和建设有新的认知,并且得出解决方案,提高专业队伍建设。

3 结语

当代中国正在崛起,其跨越式发展已经把国内高校带入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快车道。国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实施计划的方案,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5]。这些需求,迫切需要学校、学科、专业付诸于行动,完善现有的发展模式,并且创新发展理念,深化专业基层改革,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落到实处。

[1]教育部.三部门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R].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2017.

[2]刘以凡,刘明华,林春香.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102-104.

[3]韩晓慧.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76-78.

[4]夏新曙,冯云珠,廖文琛,等.协同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政产学研用实施途径初探[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8(5):8-13.

[5]毛丽秋,孟勇,肖小明,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C].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2011.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world-class"—A case study of Fuzhou university

LIUMinghua,LIU Yifan,WANG Huiqiang,HOU Shuna,CHEN Feier
(College of Environmentand Resources of 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16,China)

The specialty of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s faced hug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be the first cla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w orld-class".Com bined w 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 ent process of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this paper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progress,the problem of student-faculty scale,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It w as proposed that college should pay m ore attention to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to build double first-class faculties.And it w as significant for college to establish Recycling Engineering application-oriented scientific-research base center and college-enterprise practice base.Besides,the optim izatio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the sele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m aterials,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under"the double first-class"background could prom 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 ent of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ource Recycl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ouble w orld-class";developm ent(

2017-07-27)

F124.5;G42

A

1674-0912(2017)08-0013-04

刘明华(1970-),男,福建莆田人,博士,教授,从事环境友好材料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超学科”来啦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My Favourit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