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地质”的互联网思维分析

2017-01-21潘海洋孙升林

中国矿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思维

马 俪,潘海洋,孙升林

(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北京 100039;2.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 100038)

“互联网+地质”的互联网思维分析

马 俪1,潘海洋1,孙升林2

(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北京 100039;2.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 100038)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对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冲击。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对于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和行业低谷的地质行业,如何通过“互联网+”战略实现产业换代升级,各地勘单位如何将“互联网+”与企业经营结合,指导地质生产全过程,不仅仅关系到地质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关系到地质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现有地质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首次提出了“互联网+地质”的内涵,并从树立互联网思维的角度,阐述“互联网+地质”应具备的新型思维方式,以及“互联网+地质”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存在的困难,对未来行业开展“互联网+地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互联网+;互联网+地质;互联网思维

1 互联网+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1]。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融合,通过互联网实现广告营销、通信和媒体出版;现阶段融合,通过互联网实现物流、零售、批发分销、本地生活、金融、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主要集中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未来融合,互联网将向制造业、房地产、能源、装备等领域扩张,实现产业互联网的融合趋势。随着三家互联网巨头公司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广泛布局,总体而言,消费互联网已趋于稳定,产业互联网呈现出蓬勃发展、遍地开花的局面。由于传统的消费互联网巨头在行业经验、渠道、网络和产品知识等方面的壁垒,产业互联网必须以行业企业为主导推动,抑或是行业企业联合互联网企业共同推动。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国内最早开始进行探索的是中国化工网,借助“互联网+化工”,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垂直专业网站开发商,以及专业B2B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企业。在钢铁行业,各大钢铁制造销售商纷纷发力“互联网+”,宝钢打造了欧冶云商钢铁电子商务平台;鞍钢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电商交易平台,实现钢铁、钒钛在线交易;中国五矿更是与阿里巴巴强强合作,借助线上、线下优势联手打造钢铁电商平台“五阿哥”,助力钢铁行业产业升级。

在煤炭行业,一些煤炭龙头企业纷纷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电商业务,从而拓宽销售渠道,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建成30多家煤炭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现货或中远期煤炭交易场所[2]。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用安全标志准用产品管控,矿用重大设备管控与远程维护等;基于大数据的煤矿瓦斯、水害、火灾等重大灾害预警、重大关键设备故障诊断、煤炭产量和价格预测等;基于移动通信网与矿用以太网的煤矿智能化[3]。

2 地质行业互联网应用现状

除了建设网络办公系统和官方网站,地质行业现有互联网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与服务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表现,包括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4]。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是互联网技术在地质行业的具体应用,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地质资料服务能力,形成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产业链,对促进地质成果的转化共享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全国12个省(市、区)馆藏资料已全部数字化[5],共享的数据涵盖了原始、成果、实物,内容涉及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1∶20万水文地质数据库等重要基础地学数据库[6]。此外,网络服务已成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主要媒介。通过建设地质资料信息互联互通、分布式共享的服务平台,改变了传统借阅服务方式,实现地质资料目录检索、公开地质资料全文浏览、专题资料查询浏览等功能,促进了地质成果全社会共享[6]。

2.2 基础地质数据库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分别在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工环灾、地学基础研究及地质科普等领域利用互联网提供数据目录服务、钻孔数据、实物影像以及地学基础数据方面的服务。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还进行了地质云的建设,这主要以阿尔金成矿带地质云为代表,利用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平台,综合了集成云数据中心技术、云计算、云GIS、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动态地质内容库(知识库)构建等综合技术,实现地质数据的存储与共享,实现了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资料和高精度地理信息感知、地质数据获取任务、建模计算、地质位置智能(数据挖掘)服务等。

以上互联网应用对于推动信息和成果共享,最大限度发挥地质成果的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互联网+”的本质不仅仅是利用互联网实现传统产业的在线化、 数据化,而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通过“互联网+”推动经济形态不断演变,改变以往封闭在某个部门或企业内部的传统模式,让生产要素随时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从而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发展新形态[1]。根据“互联网+”的内涵,“互联网+地质”是将互联网技术和地质进行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行业生产组织方式由传统技术服务型向分布式结构下的综合地质信息分享和交易特征转变,从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步伐,最终形成新的地质经济业态。

3 树立“互联网+地质”的互联网思维

地勘行业管理体系长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部管理多样化,缺乏内控制度及标准的业务流程,运行效率非常低;二是各部门间封闭建设,缺乏统筹和信息共享,人员设备资金没有有效的调配,部分设备长期闲置;三是与上下游企业以及资本市场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在整个产业链中错失很多商机;四是长期在政府公益服务和社会地质之间谋求发展,市场化程度低,服务意识差。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传统找矿领域已经面临发展瓶颈。正如2015年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发布的《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调研报告》所指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质工作必须打破产业格局及行业壁垒,开放发展固有的工作领域,布局进入新的发展领域”。互联网思维是由信息技术推动,在特殊商业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先进的商业意识和理念,它不是因互联网企业才出现,也不是唯互联网所独有,是由于互联网企业所处的特殊商业环境,使这些思维变得越发重要,迫使互联网企业更加重视,并将其发挥到极致[7]。 “互联网+地质”应树立以下互联网思维。

3.1 客户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的核心是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被打破,信息更加透明化,用户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六度分隔理论得到完美的实践,客户的影响力进一步放大,一个好评或差评,影响的不再是几十个客户,而是成千上百客户[8]。在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环境中,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当今企业参与竞争的利器,客户资源倍受企业的关注,哪个企业不注重客户,不重视客户关系,哪个企业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败阵。

“互联网+地质”的客户思维,要求企业提供的地质服务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要求具有以下客户意识。一是以客户为中心。企业的整个生产和服务过程都是围绕着客户而进行,并在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二是强调规模效应。网络经济学的分析认为,市场规模是网络经济中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一个关键因素,信息产品的市场规模只有达到一定的临界点,企业才能开始赢余,否则企业将面临亏损。企业要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就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让渡价值,培养企业的忠诚客户[9]。三是创造新客户,创造新需求。一方面,地质工作由资源保障型向多目标、多功能的地质工作转变,应用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海洋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地质工作客户的概念有新的诠释理解。另一方面,“互联网+地质”的客户思维,不再局限于满足客户需求,更重要的是挖掘消费特征,以传统地质服务客户和服务内容为基础,向更宽的客户范围和服务内容进行扩展。

3.2 竞争思维

互联网企业的时空概念较传统企业有极大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互联网企业无论大小,可以短时间内迅速做大做强,估值百亿,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失去活力,破产倒闭[8]。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不仅是某一行业、某一区域的局部竞争,呈现出向产业链两端扩大,地域时空无界限的特点。过去,地质工作长期处于财政保护的角色里,并没有真正走入市场,更谈不上在市场竞争的浪涛中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未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地勘体制改革和行业调整的逐步清晰,“看不见的手”必将在地勘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要求地质勘探业具备竞争思维和危机意识,并为企业选择恰当的竞争战略。

根据美国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的理论,任何一个处于市场环境中的企业都需要根据四种因素为自身的竞争战略做出抉择,即产业机会和威胁、企业的强项和弱项、关键实施者的个人价值、以及广泛的社会期望(政府政策、社会关注、习俗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因素),这四种关键因素决定了一个公司可以取得成功的限度[10]。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全国地勘市场进一步下滑,市场过度饱和,全国两千多家拥有各类地勘资质的地勘单位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将更加激烈。从战略分析角度,面对过度饱和的地勘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生产能力退出市场的方式,可以采用四种战略[10]。①领导战略。领导战略的目标是从某类衰退产业中获利,企业有潜力获取超出平均水平的利润,并在竞争中实现一家独大的领导地位。②局部领导战略。局部领导战略是专注于衰退产业中的某个细分市场(或某种需求),这类细分市场不但将保持稳定需求或者缓慢下降,而且拥有结构特色能带来高收益。③收割战略。收割战略聚焦优化现金流,取消或削减新投资。常见的收割战术包括减少供应量,缩减销售渠道,放弃小客户等等。④迅速撤资战略。如果地勘企业能够根据四个关键因素,选择恰当的竞争战略,充分挖掘和发挥“互联网+”的新经济业态,则能在不景气的行业背景下脱颖而出,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3.3 跨界思维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地质工作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11]。跨界思维要求“互联网+”并非简单技术融合,而是融合演变形成新的行业生态。伴随信息和交易成本的极大降低,传统封闭型的商业模式将更加开放、浓缩和透明。通过互联网和地质的深入融合,地质工作生产方式、服务流程、商业模式等将发生改变,现有的地勘单位将转型构建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在大地质、大资源、大数据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地质”平台,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差异化的地质服务,打通信息和商业渠道,提高和促进地质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地质工作产品将从由劳务打工型的技术服务升级为分布式结构下的综合地勘信息分享和交易产品,强调地质系统非线性整合,以扁平化与去中心化的系统架构不断增强终端用户的体验。地质行业在跨界思维的引领下,一方面要走出去,不能固守传统生产领域和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引进来,大力倡导引入互联网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以及资本对市场的导向作用。

3.4 平台思维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平台经济研究室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前言。经济发展的最高境界,不是做产品、不是重质量,也不是搞标准,而是打造平台[7]。近几年来,平台型企业发展层出不穷,从门户网站、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网站到社交网络,涌现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成功的平台型企业。双边市场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具有网络外部性,平台商业模式就是利用群众管理来建立无限增值的可能性,被称为“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s)。网络效应在平台商业模式中可以发挥极大的效用,而平台商业模式也需要利用网络效应持续增强竞争力[12]。

“互联网+地质”思维必须运用平台思想,通过平台运营机制和盈利模式的创新,聚合双边或多边市场,打造共赢生态圈,实现平台模式变革。搭建“互联网+地质”平台,将商业定制、技术研发服务、数据资源、装备调度、专家支撑、应用系统等集成到一个信息和商业平台,提供地勘行业信息与电子商务交流入口,使用户可以快速建立信息通道,获取行业信息和服务,大力提高信息共享和利用率。受众群体包括矿山企业、地勘企事业单位、地质工作生产一线人员、高校科研院所、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资本市场等。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远期还可以探索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共同打造地质勘探行业互联网生态圈,逐步实现地质工作经济形态的高级化。

4 “互联网+地质”机遇和存在困难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以及互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互联网+地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实施的硬件基础。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兴起,为“互联网+地质”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并且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将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此外,地质行业现在信息化水平较低,供需关系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一旦互联网化,可能会迅速发展成为互联网渗透率很高的行业。

“互联网+”比较容易在行政垄断较少,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取得突破,比较难于在行政垄断壁垒高的行业突破[13],地勘单位长期处于半事半企状态,市场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陈旧闭塞,这无疑会阻碍“互联网+地质”的进程。

5 结 语

尽管互联网+在传统行业呈现遍地开花的发展景象,然而在地质行业,由于长期处于封闭建设状态,互联网+仍然处在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和基础地质数据库服务方面,未能真正触动封闭在行业内部的传统生产和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与传统社会生产生活的不断渗透融合,互联网+是未来传统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地质行业应加快树立互联网+的思维,尽快打破行业壁垒,引入互联网+的新经济业态,实现行业发展突破。

[1]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EB/OL].(2015-07-04)[2015-09-25]http://i.wshang.com/Post/Default/Index/pid/39673.html.

[2] 王建军,贺超.“互联网+”战略下煤炭行业的创新与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10):20-24.

[3] 孙继平.“互联网+煤炭”与煤矿信息化[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10):16-19.

[4] 颜世强,连健,王黔驹,等.地质资料服务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2013,22(5):24-27.

[5] 国土资源部.2013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通报[Z].北京:国土资源部,2014.

[6] 连健,颜世强,王黔驹.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趋势、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28(5):28-32.

[7] 颜世良.互联网+转型的十大思维[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6(1):36-39.

[8] 潘国刚,郭毅.”互联网+思维”产生的原因和特征研究[J].互联网天地,2014(5):44-46.

[9] 黄曼慧.客户关系管理的网络经济学分析[J].特区经济,2006(2):233-234.

[10]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1] 张彦英,张兴.推进地质工作结构性改革[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28(3):4-8.

[12] 陈威如.平台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3] 熊妍婷.“互联网+煤炭”的发展思路及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8):56-61.

Suggestions on how to accomplish “internet+geology”

MA Li1,PAN Haiyang1,SUN Shenglin2

(1.General Prospecting Institute,China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Beijing 100039,China;2.China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Beijing 100038,China)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internet technology,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on social economy and development,as well as on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ode and human beings’ consumption custom.It is of high priority to accelerate the internet+act,and to realize China’s economy quality and efficiency upgrading.For the Chinese geology industry,which is on the troughs of business cycle,to achieve industry upgrading using internet+act not only matters the geological enterpris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but also the industry’s future development.In this article,we analyzed what’s happing on current Chinese geology industry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real meaning of internet+,through which we first propose the concept of “internet+geology”.From the prospect view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we provide useful point of references on how to accomplish “internet+geology”.

internet+;internet+geology;internet thought

2017-02-12 责任编辑:赵奎涛

马俪(1980-),女,博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矿产经济、产业政策、互联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717939382@qq.com。

孙升林(1957-),男,汉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工程师、副局长,E-mail:sunshenglin2013@163.com。

TP393

A

1004-4051(2017)07-0012-04

猜你喜欢

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