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指标设置的合法性依据

2017-01-20赵涛

青年时代 2016年31期
关键词:评教技能型双师

赵涛

笔者抽样调查了国内15所不同区域、不同省份的高职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文本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评教指标的设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评教指标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定位不清

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定位不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第一,好高骛远。一些高职院校追求高层次、研究型,在院校激烈竞争中相互攀比,从而使办学定位成为“空中楼阁”、无法实现。第二,贪大求全。一些高职院校在发展目标上贪大求全求快,不断地追求规模上的大和学科门类上的全。第三,不安其位。一些职业院校盲目的追求升本,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升本计划项目上,忽视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第四,个性缺失。多数院校选择从职业院校到普通高校再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之路。这种单一的定位模式,很大程度上强化了高等教育走向趋同化、平庸化,出现“千校一面”的现象。从而导致高校类型与办学理念的定位不清的现状。

(二)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高职院校教学内容评价指标对“理论型”的教学内容评价指标过多,而对“实践型”教学评价指标过于缺乏,没有根据“理论型”、“实践型”等课程教学内容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评价,“教学内容是否重难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是否充实丰富”等指标过于笼统。高职院校主要特色在于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与普通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以能力为本位。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也要以此为定位展开,这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对高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就是要对培养实践能力的评价。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是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场所,因此,通过教学内容评价指标项目中添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关评价指标,可以让评价的内容更加全面,凸显高职技能型院校教学内容评价指标的特色。

(三)评价指标没有突出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除了评价教师的“教”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评价教师的素质。过多的对诸如“教师作业批改是否及时且认真,备课是否认真、遵纪守时”、“教师能否为人师表”、“精神饱满、有感染力”、“仪表得体、教态端正”等针对教师形象、态度及素质方面指标的设置,而没有突出职业技术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1]结构的特点。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一半以上的教学内容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的工厂、企业等职业现场进行教学。只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才能满足高职课程知识体系对知识应用性和实用性提出的要求。所以,高职技能型院校应把“双师”素质教师作为衡量高职技能型院校教师的重要指标。进而才能优化高职院校“双师”结构。

二、高职技能型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教指标设置的依据

高等职业技能型院校教学活动规律的不同,决定了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内涵的不同,构建指标体系的依据不同。我们认为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符合高等职业技能型院校教育发展理念为依据

高职技能型院校作为一个办学类型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所培养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多样化具体体现,对满足社会多样化技能型人才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职业技能型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以符合其教育发展需要和内在要求为依据,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摒弃传统观念,在教学上突出应用,在质量上重视能力,在职业上面向一线,培养出大量掌握先进技能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以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理念为依据,就是要在指标中贯彻这一理念,实现指标与内涵相协调,达到导向作用。

(二)以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指标体系的首要条件,因为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规格以及人才面向社会职业领域等,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区分学校层次、类别的重要依据。高职技能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有很大不同,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这就明确了高职技能型院校的教学质量标准和培养人才所面向的专业领域,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根据职业需要设置形成职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用人单位满意,满足社会需要,实现顺利就业。

(三)以符合职业要求的质量标准为依据

既然高职技能型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院校,那么评价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和方法就应该有所不同,不应该以知识掌握的多少和程度为依据,而应该以知识支撑能力实现的程度和职业标准作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依据。高职技能型院校的教学以理论知识适度够用,能够满足职业技能要求为度和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水平达到职业标准要求为尺度,是考核和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这是观察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洪贞银.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152.

猜你喜欢

评教技能型双师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