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2017-01-20陈晓红
陈晓红
莒南县岭泉卫生院内科,山东莒南 276600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陈晓红
莒南县岭泉卫生院内科,山东莒南 276600
心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临床护理人员需针对风险因素与患者性格特点有效结合,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举措,以减少或者避免风险因素。该文针对心内科护理管理的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予以综合阐述。
风险因素;心内科护理管理;防范对策
心内科疾病由于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及治疗时间长等特点,导致患者生活负担及经济压力加重,进而引发焦虑、烦躁、绝望、抑郁等一系列负面心理,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质量。因此,为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医疗纠纷发生,临床需结合不同患者特点对其风险因素予以详尽分析,并且针对性采取有效防范举措,以确保患者护理安全,进而促使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得以提升。
1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较差
由于心内科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而护理人员大多年龄较小,且对新型的护理操作技术、理论知识、经验等较缺乏,进而难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举措而影响其预后康复。此外,大多护理人员未熟练掌握除颤仪、心电监护器等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导致无法及时识别恶性心律失常,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由于护理工作人员临床操作技术水平所限,致使静脉穿刺未成功而造成患者皮下肿胀或者淤血,加大患者痛苦,加之服务的态度差而使得患者不满,进而引发医疗纠纷[1]。传统的护理理念着重于护理技术,而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力度较弱,进而无法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这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1.2 护理人员责任感较弱
由于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量较大,故护理人员负担较重,导致其因工作量过大而精神紧张,进而未严格遵循临床护理工作规范,并产生烦躁心理,最终导致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降低[2]。特别针对年龄较小的护理人员,其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护理的安全性,造成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比如:部分未严格遵医嘱实施护理,导致输液漏输或错输;未严格遵循院内制度予以交接班,导致无法详细了解患者实际病况,且记录欠缺;未依据患者的个体病况制定分级护理方案,导致其病况改变后而未尽早发现,从而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此外,因心内科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且病况较严重,通常因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及护理知识缺乏了解,极易忽略患者的病况严重性,而导致临床护理及治疗配合度降低;上述一系列因素皆可影响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
1.3 护理制度完善度不足
管理制度的完善为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保障,但目前大多护理科室均存在制度未完善等现象,致使各科护理人员的职责不清,且服务态度差,记录内容和医师签名不相符合,以及诊断与治疗方面的记录不准确与不及时,进而促使诊疗质量显著下降。此外,护理人员于患者出院时交接工作不仔细,而未明白其治疗费用与病情,且对患者看管不严而导致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1.4 患者自身及医院环境影响
心内科患者老年人居多,其大多合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疾病,且病情较严重,同时病情发展潜在危险因素较多,以及住院期间用药种类复杂。由于患者疾病复杂性、危险性及医疗技术的难度等因素均决定着医疗风险率,而予以治疗无法治愈疾病,且治疗成功率因人而异,若护患间沟通不足或患者单方面期望过高,通常易被误认为医疗事故,进而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3]。院内环境因素为护理管理工作内容中较重要的一种风险因素,若医院病床拥挤,噪声大等,均易导致患者产生抱怨。医院地面湿滑易导致患者摔倒,而导致患者产生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其病情康复。加之心内科疾病医疗费用较高,若护理人员事先未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费用沟通,均易引发医患纠纷。
2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防范对策分析
2.1 加大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
首先对新分配的护理人员进行心内科各类疾病护理专业知识考核,以了解其护理实践及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予以针对性专业知识培训,促使其护理水平得以提高,并增强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信心,从而减少因专业知识过于薄弱而造成的用药不当或者护理不当等风险因素发生[4]。其中,护理人员均需熟练掌握电除颤仪、呼吸机等抢救设备的操作方法,并确保能够独立完成护理操作。通过培养护理人员间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其护理服务水平,之后对护理人员予以再次考核,然后根据其考核成绩合理分配工作,针对未合格者继续培训,直到其考核通过。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管理能力
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及素质与医疗事故紧密相关,故需积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管理能力,强化其护理责任意识,一切以患者为主,杜绝因私人原因或无故脱岗而延误治疗,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法律法规及安全性培训。同时,增强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态度管理,使其于护理工作过程中耐心回答患者内心疑惑,并以温和的语气接受对方提出的建议,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进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可对新分配的护理人员进行医院制度、法律法规、护理安全、礼仪、核心等知识培训,使其明白合格护理人员的必备条件及重要性。同时针对<3年护理人员予以护理隐患防范培训,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护理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等方面,引导护理人员对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专业技巧、安全处理及情绪控制予以细致分析,以提高其风险因素的防范意识[5]。
2.3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与操作程序为提升护理整体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护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对患者预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6]。因此,需增强心内科护理管理制度,并加大护理监管力度,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及分级制度。护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现有制度,并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针对性提出护理标准,且针对患者病况变化事先准备好应急计划,以避免患者错过最佳急救机会。此外,可组织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完善护理流程,以进一步提高护理安全及服务质量。
2.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改进医院环境
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护患间沟通技巧,并及时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内心感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护理工作流程及效果,以赢取其足够的信任与配合,同时可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提高护理满意度。为提供患者安静、卫生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需杜绝一切医源性噪音;并于院内设置防跌倒、防滑等警示性标志,针对存在意识障碍或年龄较大者,可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7]。
3 结语
心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较多风险因素,且对医院形象及患者病情均产生较大影响。为防止此类风险因素带来的医疗纠纷,护理管理人员需严格遵循护理法律法规,并规范护理工作内容,增强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以促使其护理水平得以全方位提高。
[1]高琪,龚龙飞.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8):112-114.
[2]于艳.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7(3):110-111.
[3]杜迎新.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5):45-46.
[4]杨慧冬.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22):141-142.
[5]王艳.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13(6):154.
[6]徐春丽.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J].医疗装备,2015,28(11):63-64.
[7]齐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215-216.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HEN Xiao-ho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Lingquan Health Center,Junan,Shandong Province,276600 China
The clinical nursing staff need to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risk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work and adopt the targeted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in order to reduce or avoid risk factors,and 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elaborates the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Risk factor;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Preventive strategies
R473
A
1672-5654(2017)06(a)-0156-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6.156
2017-03-09)
陈晓红(1978-),女,山东临沂人,本科,主管护师,从事内科疾病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