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的思考

2017-01-20郑育群符晓虹

中国设备工程 2017年20期
关键词:台站器材技术人员

郑育群,符晓虹

(1.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2.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海南 海口 570203)

基于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的思考

郑育群1,符晓虹2

(1.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2.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海南 海口 570203)

本文将结合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气象台站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以期能够使各种设备及气象台站正常运行,并使气象台站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

近些年来,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在基本气象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确保气象台站装备稳定、可靠、持续运行的基础条件。目前,气象观测自动化建设的进程明显加快,以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网络技术、雷达、计算机应用技术及影视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已经逐步渗透到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建设的各个领域。以往陈旧的气象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已经无法与新形势下新的业务要求相适应,气象装备保障能力薄弱将会对气象观测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探讨完善的气象装备保障机制,并逐步提高气象装备保障能力,还要对相关的业务管理进行完善,使其能够满足目前乃至今后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崔炳俭等探讨了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切实提高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几点对策,以期能够使各类装备正常运行并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林铂岷等针对崇左市气象部门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现实状况,对当前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问题进行探讨与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杨吉安着重探讨了加强基层台站装备维修与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对于提升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水平,保证各类装备安全正常运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处理对策,对于该地区气象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及气象业务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气象台站的现状分析

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主要负责全省的气象装备保障业务工作及相关的技术指导工作,负责技术监督、气象计量检定、技术保障、综合观测系统的运行监控、大气探测技术、试验方法与研究等工作。目前,现代化、高自动化的高速信息网与综合气象探测网正在建设,综合气象观测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但是台站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凸显出装备保障体系落后、维修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气象业务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气象台站维修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人员的素质不高,对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认识不够

一是针对技术人员缺乏完善的再教育制度,复合型的维修技术人员更是缺乏。目前,气象台站现有的技术人员中很少有经过院校的专业培训,通过技术复训的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导致技术人员班子存在着尖子少、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二是装备维修技术人员掌握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目前掌握的知识还不能够与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快速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三是气象台站存在着重视使用而忽略维护等问题,也没有针对培养气象装备维修专业技术人才制定总的计划,导致大多数技术人员在很多专业技术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门断项”等问题,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着“断层”现象,严重制约着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工作能力的提高。

另外,自气象台站投入应用以来,各种先进的新型装备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气象观测的质量,但是相关技术人员对技术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气象观测的准确性。气象台站普遍存在着忽视仪器设备的定期维修维护与检测工作。气象台站较为依赖新型设备,并没有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维修维护,有时还存在着业务兼职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维护的现象,由于不专业的维修维护导致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明显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兼职维护人员的积极性,难以满足装备维修保障的需求。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安排人员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维修的成本,还明显降低了维修效率,无法及时解决技术装备维修保障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气象事业的发展。

2.2 器材供应不适应维修保障需求,经费短缺,维修缺乏时效性

导致新型气象装备维修器材无法及时供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随机备件的数量与种类缺乏合理性,气象台站的部分装备配件短缺。

(2)新型的现代化的气象装备数量有限,但是分布范围比较广,需要器材的种类较多、数量少、筹措需要较长的周期,导致种类与数量具有较低的保障率。

(3)不能明确掌握气象装备维修器材的消耗规律,导致维修器材储备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易耗易损部件存在着严重短缺现象。

(4)新型的气象装备维修需要较高的价格,因经费有限,导致无法及时维修器材。另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物价也快速上涨,导致原材料也呈现出一定的上涨趋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备的维修检测成本。另外,一些新兴的设备在投入气象台站使用之后,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经费,一些设备存在着严重的双轨运行、重复消耗等现象,将维持气象业务的经费用于维修设备,导致经费不足的问题时常出现。受到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气象台站用于检测与维修仪器设备的工具明显短缺,缺少器材零件、部分极易发生故障的器材也会出现库存不足。在维修设备过程中,即便是找出了故障发生的原因及发生故障的部位,但是由于库存短缺,导致无法使故障得到及时处理,进而明显减低了设备维修的时效性,同时使设备停止正常运行的概率明显增加。

2.3 维修保障体系与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以自动气象站网建设及新一代气象雷达网建设为标志的气象探测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但是,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原有的维修保障体系无法与新形势下的要求相适应,新业务中呈现出众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保障体系的建设较为滞后、综合观测技术系统的研发能力不足、缺乏业务保障能力、保障与管理手段相对滞后等,尤其是现阶段气象装备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现有的技术装备保障队伍不能够与新形势下气象观测系统的要求相适应。另外,我省与气象装备维修保障相关的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开展气象装备保障工作缺少必要的依据,对于工作当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没有相应的制度为依据,这些问题都会制约着整个气象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2.4 技术资料无法适应装备维修保障的需求

(1)新型气象装备相关的维修技术资料缺乏完整性,大多数只有器材清单及简要的使用说明,缺少较为详尽的配套器材目录及维修资料。

(2)新型的气象装备在台站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在较短时间内很难建立完善详尽的维修规范、配件器材、保养规程等,导致气象台站在实际的维修与保养过程中存在着不会修、不敢修与盲目修等现象。

(3)部分厂家对于网络设备、雷达及部分精密仪器等实施技术封锁,极少的装备中配备有较为详细的维修技术资料。以上几点导致新型气象装备在发生故障时,不能够及时处理,进而阻碍了气象装备的正常运行,严重影响着气象观测的质量。

3 提高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的若干思考

3.1 强化装备维修保障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以实际情况及相关任务要求为依据,注重对装备维修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能够熟悉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相关的专业维修技巧进行熟练掌握,以确保维修技术人员能够具备较为丰富的维修经验及较高的攻关能力。严格依据“装备技术为先、骨干先训”的原则,应当把握好时机,即在接收装备之前进行超前培训,装备在接收过程中进行即时培训,装备在接收之后进行一定的强化培训,以确保培养出的新型的气象装备维修人才具有较强的超前性与综合性,进而为逐步做好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培训方法而言,应当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严格按照到院校接受一定的培训,到厂家进行一定的复训,气象台站自训等相互结合的方法对人才进行培训,以尽可能的与台站气象装备维修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其次,气象台站装备维修的实际操作也尤为重要,因此要开展一定的维修操作实践性训练。台站的相关领导应当转变陈旧的观念,为装备维修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保障,为其提供装备维修的实践机会,使装备维修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装备的结构及相关的维修方法与技巧等进行熟练与掌握,以切实提高其处理故障的能力。另外还要重视在职培训,强化训练,使装备维修工作人员在学习中实践,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取一定的提高。

另外,为与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快速发展相适应,要加速培训尖子人才。提高尖子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水平,并为其他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3.2 加强维修器材供应,使供应能力得到提高

(1)基于气象台站装备信息化与现代化的要求,装备维修工作在其中占据基础重要地位,各装备也要尽可能的实现模块化,还要节约采购与管理费用,使装备的维修效率与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

(2)综合使用台站自购与供应两种方法。首先要充分挖掘台站自身的潜力,利用台站现有的维修资源条件,使开发维修资源的费用与难度得到降低,进而使维修资源的供应环节得到简化。

(3)以各器材的消耗规律为依据,制定出合理而有效的器材储备标准,并将准确的需求信息报送给上级部门。结合实物与经费供应,台站自购与省局供应等方式进行筹供。还要加大重点保障设备的供应量,以确保气象设备能够正常运作。

(4)适当增加部分易损部件的配备数量。在装备发生故障时能够满足维修的需要,使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得以有效缓解。

(5)重视利用配件器材。在不对装备技术性能产生影响的前提条件下,选用系列化、标准化的器材,也能够有效缓解维修器材供应困难的问题。

3.3 健全与完善气象装备维修保障业务体系与机制

制定完善、规范、先进且标准的技术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并开展国家与省级管理、县级与地级布局相结合的多层次的保障体系,还要不断对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业务分工及装备保障业务体制进行完善,进而加速气象台站装备保障业务机构建设,以实现社会化与自主保障之间的有机结合,显著提升气象台站的装备保障水平。另外,不可忽视装备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对待装备业务工作的现状,要使用发展的眼光,对装备保障业务联动机制进行健全与完善,并对装备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做到参与规划、同步装备、跟得上建设且管理配套,进而实现装备、业务与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运作。

3.4 提高科学化水平

要着眼于气象台站装备的现状、未来发展、使用时间、维修频率等,切实提高装备维修的可靠性、有效性与科学性。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各装备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多个角度,并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争取使用最好的方法,以确保达到最好的维修效果。所以,要对装备的维修观念进行更新,使用物理学与可靠性理论,对各装备的故障发生规律进行分析,使用预防性维护、定期检测、视情维修等多种维修方法,以确保各装备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另外,技术工作人员要注重装备技术的维修保障学习,与实际的工作状况相结合,市场模拟维修,确保学以致用。对各种高科技手段进行充分运用,尽可能使维修工作实现精确化,对于实现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准确化与精确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在气象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气象台站装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及观测得到的数据质量息息相关,同时也与气象事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必须重视气象技术装备的保障工作,针对当前装备维修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维修器材供应、健全与完善气象装备维修保障业务体系与机制、提高科学化水平等方式,切实提高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做好装备维修保障工作,以确保各装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从而为气象业务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1]崔炳俭,崔灿,董卫红.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提高气象装备维修保障能力[J].大众科技,2015(07):201-203.

[2]林铂岷,黄红辉,黄子芹.崇左市气象台站装备维修保障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01):75-76.

[3]杨吉安.基层台站技术装备维修与保障工作探析[J].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3.

P413

A

1671-0711(2017)10(下)-0209-03

猜你喜欢

台站器材技术人员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工作回顾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完善及应用分析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一种适用于高铁沿线的多台站快速地震预警方法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铁路无线电干扰监测和台站数据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