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专科医联体建设的思考
——以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为视角*
2017-01-20金琳雅
尹 梅,金琳雅,李 婷
(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dryin@163.com)
完善专科医联体建设的思考
——以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为视角*
尹 梅,金琳雅,李 婷
(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dryin@163.com)
2017年10月28日,北京宝岛妇产医院发起以“推动生殖医学发展,造福万千盼子家庭”为主题的“医带医路,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启动仪式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首个跨海峡成立的医疗联合体,对医联体实践中的模式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作了概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的新实践并提出了完善医联体的相关思考。
医联体;海峡两岸;生殖助孕
首批加入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的有54家医疗机构,包括台湾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台湾台北中山医院、台湾宏恩综合医院和51家大陆医院。北京宝岛妇产医院是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背景下建立的京台合作妇产医院,具有搭建两岸医术交流桥梁和整合两岸医疗技术的平台优势,也具备开展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的审批资质,所以,北京宝岛妇产医院希望能够在打造和探索“海峡两岸医联体模式”上开个好头,实现海峡两岸妇产科和生殖孕育的共同繁荣。这个医联体的成立,不仅实现了“跨体制”,还实现了“跨地区”和“跨海峡”。为专科医联体的发展建设又提交了一个新的范本。对于“跨海峡”的实现,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黄松雄理事长表示,两岸同根,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将与大陆开展医师培训合作,也将在大陆建设健体中心、医疗百货、医学中心等,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参与到“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中来,共同打造智慧健康医学城,为两岸医学共同繁荣而努力。[1]
1 医联体概述
“医联体”是“医疗联合体”的简称,是新医改背景下提出的以医疗资源整合为目的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将一定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组成,旨在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2]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医疗资源整合的尝试,出现了一些医院间的合作,属于萌芽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早期的医疗集团,团体内部已经开始有了托管、共建等管理模式;21世纪初医联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正式的“医疗联合体”概念是在“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提出,上海在2011年初首次进行医联体方面的尝试,在卢湾区签约启动了首个医疗联合体,此后全国各省市都进行了不同模式的医联体尝试。
1.1 医联体的实践模式
1.1.1 城市医疗集团。
这种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又衍生出了三种形式,包括紧密型、半紧密型及松散型,以一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资源共享并且力求科学分工。[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牵头成立了北京最大的涵盖23家医疗机构的医疗集团,是典型的城市医疗体;深圳罗湖医疗集团、江苏镇江康复医疗集团都是城市医联体的尝试。
1.1.2 县域医共体。
实行县、乡、村医疗一体化,构建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手段将医联体内部的医疗机构联结起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从预防、治疗到康复的一体化。安徽省、山西省、浙江省嘉善县等都在县域医共体上进行尝试,力求实现医疗服务、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1.1.3 专科医联体联盟。
这种形式的医联体重点在于专科协作,围绕着一所医疗机构的特色专科,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的技术力量,专注于解决特定学科重大疾病的诊治能力,各医疗机构间相互学习带动,发挥高级医疗机构专业科室的带头作用。由北京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的儿科专科联盟在专科医联体建设方面已拥有了较为成熟的实践,这个医联体已经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儿科医疗资源。
1.1.4 远程医疗协作网。
这种模式的医联体主要是为了解决偏远、基层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较落后的现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将带头医疗机构与其他单位联结起来,促进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范围。北京协和医院就通过建立远程医疗网络的形式帮扶西藏县级医疗机构,促进偏远地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1.2 医联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现在实践比较多的医联体一般采用医院托管的形式,三级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实施的管理主要局限于技术上的帮扶,基层医院的人事和财务依然完全独立,属于松散式的医联体。[4]不同医疗机构同意参与医联体的初衷也不尽相同,大医院的原始动力是使患者就医更具科学化,缓解就医紧张的同时增加就诊来源;基层医院则是为了在获得更多病源的同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三级医疗机构借医联体继续扩张,上转多、下转少,病人继续向三级医疗机构集中,或者出现联而不合、互相不转的尴尬局面。[5]医联体主导方是三级医疗机构,专科医生的技术扶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专科医生的职业特征是技术至上和质量至上,其职业偏好是用最好的技术实现最好的质量。[6]所以,三级医疗机构联合基层医疗机构时倾向于高技术、高质量,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高成本。这种自上而下垂直化的模式很容易把基层医疗机构变成患者的抽水机,从而违背医联体建设的初衷。[7]
2 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的实践
虽然医联体建设风潮已至,然而医联体建设涉及范围广,改革建设任务重,并且各种模式都尚在探索阶段,那么如何将医联体建设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效用是一个核心议题。
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在成立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系列问题,同时这一跨海峡的医联体成立也有其自身需要考量的问题,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在体制、管理、技术、利益上遇到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在成立时请到了学界多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医联体合作中的困境与对策建议”等热点问题开设了主题论坛,深入探讨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的合理发展模式。
2.1 生殖助孕医联体的伦理问题
针对生殖助孕这一特定的学科,在建立医联体时要考虑它独有的学科特点。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教授提出把符合伦理的医疗服务带给患者,既考虑眼前利益又符合长远发展,真正做到便民利民。若想让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患者群体,我们就必须针对常见伦理问题提出解决之策。增强从业人员的道德自律、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伦理责任意识、加大两岸伦理委员会的监管力度,并完善社会舆论的监督机制。在综合考量伦理因素的基础上才能使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发挥更切实有效的作用。
2.2 跨海峡医联体的文化问题
成立大陆与台湾的专科医联体,医疗文化一体化可能是可行的出路。大陆与台湾要实现医联体的有序运转,要有一致的医疗文化价值观,珍惜集体荣誉,敢于自我修正,这正是一个群体有生命力的表现。群体的公共信任资本积累不容易,可损耗却易如反掌,只有不断提升医联体的软实力,才能助推医联体的改革与发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生命伦理委员会委员、北京协和医院袁钟教授提到“在医联体的准入和监管问题上需要不断完善,近几十年社会资本进入医疗体制有许多成功经验和沉痛教训,靠牺牲‘信任资本’获得利益违背了医疗的本真,造成了曾经的‘只要道德下滑,银子哗啦啦’办医的秘诀。如今我们回归办医正道,维护医务工作者以及医疗机构的荣誉,每位管理者都应铭记‘谁砸我们的牌子就砸他的饭碗’,要视职业荣誉为生命。医学应该不忘初心,近百年经济学者进行了关于反道德力量与创造财富关系的研究,也表明只有拥有职业道德才能真正提升经济价值。要重视医务工作者与医疗机构的‘公共信任资本’,培养具有荣誉感的医院和有尊严的医生。”
2.3 跨海峡医联体的法律问题
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临床科学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协和医院关健教授着眼于医疗大数据与海峡两岸医联体运转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海峡两岸医联体的建立意味着跨地域、跨体制、跨文化,而海峡两岸不同的法律制度与规定使得生殖助孕医联体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阻碍,怎样取得双方共识是亟需解决与规范的关键节点。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实现海峡两岸医疗数据的共享,使两岸的医疗技术交流更为流畅快捷,保障生殖助孕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提高了医联体的合作效率。
3 小结
专科医联体作为区域性医联体的补充,可以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把现有的专业资源统筹起来,方便拥有高水平专科医疗技术的医院之间、高水平专科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开展专业、深入的联结。建设医联体是重构就医秩序的重要载体,是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提到“相对于区域性医联体来说,专科医联体就是要专门解决某一个专业领域医疗和学科建设问题,是‘诊疗提高型’医联体。”[8]只有在看到医疗技术水平不均衡的情况下互帮互助,建立辐射项目,才有可能使得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
“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的成立将首先在各会员医院间建立“绿色通道”,各会员医院在医联体平台上通过资源分享实现快速分配,分级诊疗,资源下沉等业务;同时鼓励成员单位相互协作,开展多中心研究,合力解决临床的科研难题。从而有效推动专科医生和患者合理分流,扩大优质妇产科医疗资源的辐射面,加强综合性医院与专科医院之间的优势互补,克服专科医院与综合性医院在妇产科领域发展上的资源差异所带来的困境。
“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的成立带来了诸多有利优势,但也要正视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诸多问题。牵头单位北京宝岛医院的董事长、院长与大陆医联体合作意愿的院长们达成了共识,要建立优质学术平台带动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提供科学的技术平台协助大家,真正做到医联一体化,丰富医联体内涵,健全医联体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医联体内部医疗机构的共赢。相信“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的建立,将实现海峡两岸妇产科生殖孕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其意义不仅在于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和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将助力探索出医疗专科发展的“海峡两岸医联体模式”。
[1] 冯会玲.海峡两岸生殖助孕医联体在京启动[EB/OL]. (2017-10-29)[2017-10-31].http://www.sohu.com/a/200973933_362042.
[2] 姚峥,汉业旭,马志娟,等.区域医疗联合体中核心医院的作用及实践探讨[J].中国医院,2015,19(5):46-48.
[3] 鲍勇.新医改视角——上海市医院社区联动模式[J].医院院长论坛,2012,9(5):36-39.
[4] 黄庆辉,胡敏.医联体建设的模式分析和国际经验借鉴[J].中国医院,2015,19(10):56-59.
[5] 张鹏.医联体是三甲医院的攻城拔寨?[EB/OL]. (2017-05-24)[2017-10-31].http://hum.cmt.com.cn/detail/1303221.html.
[6] 朱恒鹏.中国分级诊疗失败的根本原因[EB/OL]. (2016-07-04)[2017-10-31].http://www.ailab.cn/view/201607045067.html.
[7] 孙昌林,向小曦.关于新医改医联体建设中的伦理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2):78.
[8] 刘文生.创建专科医联体:中日医院敢为天下先[J].中国医院院长,2017(1):30-37.
ThinkingonPerfectingtheConstructionofSpecializedMedicalAssociation:InthePerspectiveofCross-StraitReproductiveProgestationalMedicalAssociation
YINMei,JINLinya,LITing
(SchoolofHumanities,HarbinMedicalUniversity,Harbin150086,China,E-mail:dryin@163.com)
On October 28, 2017, Beijing Baodao maternity hospital initiated the launching ceremony of “Medical with Practice Road, Cross-Strait Assisted Reproductive Medical Association” with the theme of “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and Benefiting Thousands of Children Expecting Families” in the 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first cross-strait medical associ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ode in the practice of medical association and the current challenge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new practice of cross-strait reproductive progest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 and the related thinking of perfecting medical association.
Medical Association; Cross-Strait; Assisted Reproductive Pregnancy
2014年度黑龙江省社科重点规划项目《医疗体制转型与我国医患关系变革研究》,项目编号:14A005;四川省课题 《三甲公立医院医患纠纷深度成因及防范对策分析研究》,项目编号:YF17_Q18
R-052
A
1001-8565(2017)12-1564-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12.26
2017-11-15〕
〔修回日期2017-12-10〕
〔编 辑 曹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