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偏瘫早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

2017-01-19王淑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王淑洁

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河南 450000

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偏瘫早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

王淑洁

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河南 450000

目的分析在偏瘫早期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对于患者下肢运动的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80例偏瘫早期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1组患者40例,参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联合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与6个月以后,治疗组的下肢Brunnstrom的分期、下肢FMA的积分、FCA综合评分明显比参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偏瘫早期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两种方式,可以提高患者各项功能的评分,改善患者肢体运动的功能,具有应用的价值

偏瘫早期;康复训练;针灸;下肢运动

在脑卒中后的早期实施康复训练,能够对患者下肢运动的功能障碍进行改善。基于此,该文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80例偏瘫早期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在偏瘫早期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对于患者下肢运动的功能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80例偏瘫早期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一组患者40例。其中,参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2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2岁,平均年龄为71.4岁,参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3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5岁,平均年龄为73.2岁,治疗组患者联合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等常规资料经比较以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的方法

参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康复训练方式进行治疗:一些偏瘫的软瘫期患者,需要应用Brunnstrom的技术,调动机体反射,推动软弱无力肌群的收缩,使得患侧可以主动的进行活动。然后通过R00d的技术来使感觉神经刺激,强化受累侧肢的感觉信息输入,促进中枢兴奋。此外,还要预防发生并发症,避免关节强直与肌肉萎缩,例如:抗痉挛的体位摆放、偏瘫医疗的体操等。如果在偏瘫后期发生肌痉挛,需要使用PNF、Bobath与Rood的技术对痉挛情况进行控制,再对肌张力进行调整,将共同运动的模式打破,强化近端的大肌群运动控制的能力。还要加强中间关节控制,设置正确功能活动的模式与姿势,例如:正确姿势的动作输入与活动中的抗痉挛。在恢复期需要强化肢体协调性的运动、肢体的稳定性,对步态进行改善,促进患者步行能力恢复,强化肢体肌力,加强身体耐力。

治疗组患者则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在治疗的第1个月,一般是体针的治疗,首选取穴,上肢取八邪、极泉、合谷、内关与尺泽,下肢取太冲、髀关、三阴交、伏免、足三里与阴陵泉。在治疗的第2个月至第6个月期间,主要是头针的治疗,关于头针的取穴:偏瘫对侧耳尖上2寸为第一针,前后1寸各一针。还要诊断患者各种症状进行对症的治疗,例如:患者若是并发中枢性的面瘫,需要加取牵正、地仓、颧髎、下关与颊车穴位。具体操作的手法为:体针一般是平补平泻;而头针则是进针后快速的捻转,每分钟捻转速度大约为200次,每一针都要捻转2 min。

1.3 评定的方法

在患者入组以后的1、3、6个月评定患者下肢运动的功能,Brunnstrom进行分期;通过FCA的综合性功能评分方式对治疗前后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肢体恢复的情况越好。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入组时与治疗一个月以后,参照组与治疗组的下肢Brunnstrom的分期、下肢FMA的积分、FCA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6个月以后,治疗组的下肢Bmnnstmm的分期、下肢FMA的积分、FCA综合评分明显比参照组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后和入组时相比,治疗组与参照组下肢的Brunnstrom分期、下肢FMA的积分、FCA综合评分都有明显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评定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评定结果对比(±s)

组别参照组治疗组参照组治疗组参照组治疗组参照组治疗组例数40 40 40 40 40 40 40 40时间 下肢Bmnnstmm的分期入组时入组1个月入组3个月入组3个月2.4±1.03 2.3±1.02 3.5±1.23 3.5±1.03 4.2±1.12 5.0±1.32 4.6±1.32 5.4±1.48下肢FMA的积分 FCA综合评分11.7±2.91 10.1±2.51 20.2±3.14 18.4±3.24 25.3±3.86 28.8±3.98 28±4.24 32±4.86 3.3±1.89 3.1±1.25 5.5±1.42 5.1±1..5 7.8±2.13 8.4±1.24 9.2±2.43 9.8±2.80

3 讨论

脑卒中的偏瘫患者容易导致运动功能缺失或者是降低,以此引起神经元与肌肉继发性的改变,若是没有进行有效治疗,容易出现各种后遗症[1]。因此,怎样改善脑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与改善肢体运动的功能,逐渐变成临床研究重点。目前,在偏瘫早期治疗中,主要使用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主要针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障碍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运动的功能[2]。但由于单纯使用康复训练治疗不够彻底,这就需要结合针灸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联合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方式,能够强化皮质功能协调性,同时利用与调动机体反射,使得瘫痪肢体可以主动的活动,加强患者肌张力,提高患者中枢神经兴奋性,进而实现皮质功能的重建,提高患者运动的能力[3]。本次研究显示,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后和入组时相比,治疗组与参照组下肢Brunnstrom的分期、下肢FMA的积分、FCA综合评分都有明显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偏瘫早期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两种方式,可以提高患者各项功能的评分,改善患者肢体运动的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1]凌飞.康复训练配合针灸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21(1):32-33.

[2]席建明,王瑞平,冯晓东.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1(22):56.

[3]吴萍.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J]亚太传统医药,2015,12(15):64-66.

R521

A

1004-6569(2017)01(a)-0075-02

2016-10-20)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