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探讨

2017-01-19元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换药糖尿病足负压

元艳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 30005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探讨

元艳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 300052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时间等各方面指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其换药次数(8.28±2.17)次、溃疡面积(11.03±7.42)cm2、创面愈合时间(24.89±4.32)d、血糖变化(12.98±2.01)mmol/L、总有效率(96.7%)均优于对照组[(26.42±4.25)次、(15.23±8.42)cm2、(48.23±6.52)d、(15.25±2.54)mmol/L、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能有效减少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损失,保持伤口适度的温润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溃疡愈合,可以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探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糖尿病已成为困扰民众的常见慢性病之一。而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四大血管合并症之一。糖尿病足主要因为下肢中小血管病变以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感染所致,早期以双足感受麻木、发凉、疼痛等主要表现,常致足部溃疡坏疽,甚至截肢,威胁患者健康。糖尿病足溃疡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1]。它是指因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循环障碍、免疫障碍等原因初期糖尿病患者虽然没有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但却足部感染、化脓、溃烂等症状[2]。因此,为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方面的临床效果,选取该院120例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时间等各方面指标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男38例,年龄56~78岁;女22例,年龄57~70岁;平均年龄(67.54±3.68)岁。病程在1~9年,平均病程(6.32±1.39)年。其中外伤导致者31例,烫伤导致者18例,其他原因导致者11例。

观察组:男39例,年龄57~79岁;女21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8.98±3.75)岁。病程在1~10年,平均病程(6.85±1.56)年。其中外伤导致者33例,烫伤导致者16例,其他原因导致者11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前控制患者体内血糖含量、血脂情况、防止患者感染,使用无菌敷料或凡士林无菌覆盖保护患者创面,对于足溃疡创面坏死组织要及时清除并换药[4]。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先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剪除坏死组织将患者足溃疡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并使用75%的酒精消毒。裁剪形状大小适宜的VSD敷料覆盖在溃疡创面上[5]。用半透明性薄膜封闭创面和VSD敷料。将V硅胶管连接三通接管,再与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连接。调节负压范围在400~600 mmHg之间[6]。若VSD敷料以及薄膜明显塌陷,则说明密封情况较好[7]。反之说明负压消失,则证明封闭引流失败,应该清理创口,重新进行上述步骤至成功。需要注意的是:对伤口的摩擦、或直接挤压必须控制到最低并保持伤口的干净与最大限度保留。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等级: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无效—病情没有改善,感染较多,并发症较多;有效=病情有改善,少数感染,并发症较少;显效=病情恢复显著,无感染,并发症较小;痊愈=病情恢复快,无感染,无并发症[9]。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患者其换药次数(8.28±2.17)次、溃疡面积(11.03±7.42)cm2、创面愈合时间(24.89±4.32)d、血糖变化(12.98±2.01)mmol/L均优于对照组[(26.42±4.25)次、(15.23±8.42)cm2、(48.23±6.52)d、(15.25±2.5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s)

组别 创面愈合时间 换药次数 溃疡面积 血糖变化对照组观察组48.23±6.52 24.89±4.32 26.42±4.25 8.28±2.17 15.23±8.42 11.03±7.42 15.25±2.54 12.98±2.01

2.2 总有效率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观察组具体情况(例)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良好的生活条件也造成了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四大血管合并症之一。糖尿病足主要因为下肢中小血管病变以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感染所致,早期以双足感受麻木、发凉、疼痛等主要表现,常致足部溃疡坏疽,甚至截肢,威胁患者健康。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应该教育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了解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以及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防护意识。调动病人的主动性,让病人对糖尿病足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促使病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让每一位患者从思想上认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控制血糖也是减缓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发生的有效手段。加强对足部皮肤的护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尤为重要通过对病人及家属的指导,让他们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加强足部的监护防止诱发因素,培养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注意观察足部皮肤色泽、动脉血管的搏动,感觉的变化。正确的伤口管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0-12]。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利用VSD材料加半透膜加三通接管加负压吸引器进行负压吸引的新技术[13-14]。具有很多优点:①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活性组织,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口表面创造一个湿润的环境,避免了创面组织失去活性,有助于表皮细胞的再生,这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24.89±4.32)d明显高于对照组(48.23±6.52)d看出;②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溃疡面积(11.03±7.42)cm2明显低于对照组(15.23±8.42)cm2。这是因为它的特殊治疗机制,造出与皮肤组织相似的生理环境,为患者更好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③创造低氧环境,能隔绝创面与外界的接触,避免感染,从而降低感染率;④利用纳米级药物粒子易于吸收,增强骨内骨髓生长环境。能有效减少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损失,保持伤口适度的温润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溃疡愈合。而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明显减少换药次数,从而避免增加感染的发生率。从人力角度上讲,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大大减少了换药次数,降低了药物使用成本和人力成本,也给患者减少了麻烦,节约了时间。

在该实验中,观察组患者其换药次数(8.28±2.17)次、溃疡面积(11.03±7.42)cm2、创面愈合时间(24.89±4.32)d、血糖变化(12.98±2.01)mmol/L、总有效率(96.7%)均优于对照组[(26.42±4.25)次、(15.23±8.42)cm2、(48.23±6.52)d、(15.25±2.54)mmol/L、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其他学者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减少患者痛苦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能有效的减少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损失,保持伤口适度的温润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溃疡愈合,可以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袁炜庆,杨渊.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神经松解治疗糖尿病足溃疡3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982-1983.

[2]Yavuz,M..American Society ofBiomechanics Clinical Biomechanics Award 2012:Plantar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s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neuropathy[J]. Clinical biomechanics,2014,29(2):223-229.

[3]刘宁,李小兵,张静琦,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4):313-314.

[4]陈朗,周国富,吕志敏,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26例[J].四川医学,2011,32(3):393-394.

[5]周杰,黄金华,徐刚,等.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1,23(1):91-92

[6]O'Reilly,D.,Pasricha,A.,Campbell,K.et al.Hyperberic oxygen therapy for diabetic ulcer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 health care,2013,29(3):269-281.

[7]Sargen,M.R.,Hoffstad,O.,Margolis,D.J.et al.Geographic variation in Medicare spending and mortality for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oot ulcers and amputations[J].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2013,27(2):128-133.

[8]刘群,吴军,罗曼,等.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13,30(11):765-767.

[9]刘锡松.封闭负压引流对改善糖尿病足溃疡微循环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40(22):2267-2269.

[10]李少华,王友青,张玲玲,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1):87-88.

[11]韩宪芳,任改瑛,程彦,等.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体会[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6):490-491.

[12]张莹.糖尿病足内皮功能紊乱机制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2013,28(10):948-951.

[13]关小宏,李宝军,肖黎,等.糖尿病足流行病学及糖尿病足截肢(趾)的临床情况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7(4):406-408.

[14]正华.糖尿病足溃疡发病机制及诊治的临床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661-2663.

[15]陈蔚,潘丽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1):1055-1056.

R521

A

1004-6569(2017)01(a)-0018-03

2016-10-15)

猜你喜欢

换药糖尿病足负压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