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足未溃期的中药熏洗疗效与护理探讨

2017-01-19董文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熏洗题名糖尿病足

董文静

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河南 450000

糖尿病足未溃期的中药熏洗疗效与护理探讨

董文静

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河南 450000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足未溃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未溃期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临床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联合用药能明显的减轻疼痛麻木症状,改善患肢的肤温肤色。结论中药熏洗法能够有效的改善糖尿病足未溃期患肢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效果满意度。

中药熏洗;糖尿病足未溃期;疗效观察;护理体会

目前,中药熏洗治疗方法是将药物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产生疗效的给药方法。在糖尿病足的未溃期,中药熏洗的温热刺激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中药透皮吸收,通过临床观察中药熏洗联合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肤温与肤色,减轻疼痛、麻木、发凉的症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5年12月来该院进行糖尿病足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53±10.5)岁;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为(55±12.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1)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1](草案)(200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1制订)。

(2)纳入标准: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足病,疾病分期为未溃期,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熏洗药物组成 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鸡血藤、苏木、红花、白芷、当归、白芥子、元胡等。

1.3.2 操作步骤 将中药粉碎后装入布袋中,煎煮20 min后,将药汁倒入木桶内,乘热熏蒸,待温度到38~42°C将双足浸入药液内泡洗,30 min/次左右,2次/d。

1.4 护理体会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联合用药与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4.1 生活护理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环境,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尽量着宽松的棉质衣物及鞋袜,及时修剪指甲,每日适量活动,防止外伤。

1.4.2 饮食护理 糖尿病饮食,严密监控血糖,指导病人饮食宜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

1.4.3 心理护理糖尿病足由于病程较长,病人心理负担较重。护士需要多与病人和家属沟通交流,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4.4 功能锻炼的护理向病人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1.4.5 出院健康教育出院后指导病人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寒冷季节注意保暖,注意保护双下肢及足部,防止外伤,每晚睡觉前用温水泡脚水温宜在38~42°C,防止烫伤,泡脚后检查足趾颜色及趾缝间颜色有无异常及破溃,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1.5 疗效测定

参照《22个专业95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订本)[2]根据治疗前后评分来进行疗效判定。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病历肤温、肤色、疼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四项临床评价指标对比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中药熏洗为中药外治之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中药熏洗通过热、药双重作用而起效,发挥中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温热可提高中药透皮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患处皮肤、血管和神经,减缓局部疼痛,促进皮肤血管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对糖尿病足未溃期的治疗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疗效,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住院期间积极进行心理、生活、用药、饮食、功能锻炼等指导,向病人详细介绍本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使病人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通过提高医嘱执行率有效减轻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出院时予以指导,告知出院的注意事项,有效的巩固治疗效果。故中药熏洗有效的减轻糖尿病足未溃期病人的症状,该方法疗效确切简便易行,便于临床推广。

[1]尚德俊,王嘉桔,张柏银,等.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1-32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病种中医诊疗方案[S]. 2012:229-234.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例)

4 讨论

糖尿病对眼、心、脑、肾、血管、神经的损伤是持续存在的,除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症、肾衰外,糖尿病足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且由于糖尿病对病人血管和神经的伤害,糖尿病足往往治疗效果差,不少病人出现严重的足部坏疽,甚至需要截肢,给患者的本人和家庭造成极大地痛苦和负担。

该院通过护理干预,突出强调了健康宣教和穴位按摩这样的护理手段,结合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措施,提高了患者对该病的了解程度,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改善了治理效果,并大大减轻了患者本人和家庭的心理负担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陈俊,游华娟.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0,,2(215):11-12.

(收稿日期:2016-10-13)

·编读往来·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2.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3.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4.题名转行应保持词语的完整。完整的词拆开转行,虚词(例如"的"字)应尽可能留在行末,而连接词(例如“和、与、及其”等)不宜留在行末。

R521

A

1004-6569(2017)01(a)-0027-02

2016-10-11)

猜你喜欢

熏洗题名糖尿病足
栖凤阁题名记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北大汉简五《大罗图》题名商榷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佳石选赏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