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谱写厦门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2017-01-19厦门市水利局局长郭金炼
厦门市水利局局长 郭金炼
2017年,厦门市水利工作在金砖会晤保障、新水源开发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放管服”改革等方面成绩突出,全年完成水利投资13.6亿元,水利改革发展喜结硕果。
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实现厦门金砖会晤期间两个“万无一失”
实现金砖会晤期间防汛工作“万无一失”。2017年9月3—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厦门举办,这是迄今在厦门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盛会。会晤前夕恰逢第16号台风“玛娃”于9月1日凌晨在我国南海生成,并在会晤期间影响厦门市,出现短历时强降雨。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齐心协力,有序有效开展防御工作,没有出现任何闪失,实现了防台风“万无一失”的工作目标。
实现金砖会晤期间供水保障“万无一失”。为确保金砖会晤期间原水供应安全,做到了“全覆盖监控、全过程监测、全方位监护”,保障了水源地、取水和输水设施安全,实现了供水保障“万无一失”的工作目标。
二、全面推行河长制,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明显
全面推行河长制高效落实。市、区政府和全市涉河19个镇(街)政府主要领导任河长,并设立河长制办公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为市水利局增加一名专职分管河长制工作的副局长,成立河务处,水资源管理中心更名为水资源与河务管理中心并增加10个全额事业人员编制,每年安排3881万元用于溪流保洁养护工作。实行溪流管养分离的管理模式,实现全市9条溪流465 km河道养护全覆盖。
深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在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水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彻底消除6处黑臭水体;全面完成生猪退养;开展违规排污小作坊专项整治和打击河道“三乱”专项行动;完成312个自然村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和94个自然村污水集中纳管;建成安全生态水系226 km;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得到改善,莲花溪、过芸溪等溪流水质从Ⅴ类、劣Ⅴ类提升至Ⅲ类以上。
三、强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新水源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新水源工程建设上取得重大成就——长泰枋洋水利枢纽一期工程于2017年8月16日实现通水、莲花水库于9月29日顺利下闸蓄水,厦门市供水水源由“一江两库”转变为“两江四库”。
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量减少90%
在全省率先编制出台市水土保持规划。对水土流失易发区范围内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精准审批,管住该管的;对易发区以外的生产建设项目,实行承诺告知模式,填报水土保持登记表,即来即办,强化事后监管。实行水土保持方案简化办理,审批量减少90%,有效实现了审批项目“大瘦身”、审批效率大提速。100%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或“一趟不用跑”,让群众办事更省心、更舒心。
2018年,厦门水利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水利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谱写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突出供水安全,构建“大水网”供水格局。一是构建“大水网”供水格局,保障中远期供水安全。加快推进水网连通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新建和扩容改造原水输水管道75 km,新建给水主干管44 km,实现“双水源、双通道”供水格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将大大提升。二是谋划新水源建设。加快推进九龙江北溪雨洪利用工程。静态总投资约60亿元,建成后可年向厦门供水2亿m3。
突出生态安全,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有新作为。一是下大力推进莲花水库和枋洋水利枢纽工程新水源工程周边环境治理,确保上游水质安全。二是推进9条溪流生态补水,维持河道生态健康。三是深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四是加快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2018年计划完成安全生态水系建设129 km。五是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按照“一河一档一策”要求,全面完成287个自然村污水集中纳管和676个自然村污水分散式处理。
突出防洪安全,全面做好防汛备汛工作。重点推进杏林湾防洪排涝工程和马銮湾海堤(护岸)工程建设。推进瑶江橡胶坝改建工程(浦声水闸)前期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