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在现代建筑中的转译
——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
2017-01-19邹立君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文/邹立君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在现代建筑中的转译
——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
文/邹立君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建筑的装饰语言承载着一定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建筑的意象与内涵。而由传统文化价值所体现出来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又具有深厚的人文性与民俗性,使得其可以正确地传达设计的信息与内容。在建筑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下,现代建筑如何更好地体现传统的建筑装饰语言?装饰语言又是如何在现代建筑中发生转译?本文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设计为例,来解读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在现代建筑中的转译与体现。
传统 建筑装饰语言 现代建筑 转译 象山校区
1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文化开始渗透到我国的建筑实践当中。它们在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建筑装饰文化作为建筑文化的一个分支,也在这历史的湍流中面临着艰难。现代的建筑采用的新型建筑材料,其设计理念与建造方式与传统不尽相同。相比于传统建筑复杂而又繁琐的装饰技术,现代建筑的装饰显得更为简洁与实用。与此同时,受到西方极简主义、波普主义、高技派等流派的影响,传统建筑装饰也在不断地汲取新的元素,去糟存精。因而,如何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的装饰文化,使其在现代建筑中恰当地传达设计的信息与内涵,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所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就是一个保留传统,又由传统衍生了新的现代的作品。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在这些建筑中发生了转译,古朴而又不失现代。
2 传统建筑装饰语言与现代建筑
传统的建筑装饰语言是一种多维度的复合结构。从其传承的形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实体的,重在形式与图样。建筑装饰传统的表层结构,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式布局、木构架结构、须弥座、斗拱、彩画等形式,都属于这种范畴。它作为一种形象符号被人们所牢记。但由于现代建筑的处理材料,空间格局与传统建筑有较大的区别,生搬硬套外在的装饰形象可能会使得现代建筑既不像传统建筑,又少了现代气息,显得格外格格不入。而另一种继承的方式则是内在的、高度抽象的。它是指建筑传统装饰的深层结构,如建筑硬件所反映的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哲学意识、文化心态等。这种抽象出来的内涵也正是文化的价值所在,不拘泥于单纯的形式与规则,而是随其所变,又不失原则,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或指示符号而保留。
以上两种装饰语言的继承方式,反映到现代建筑的实践当中,就有了两种不同的形制。一种是复制与仿制传统建筑的装饰,达到一种高度的还原。这种现代建筑的外表虽在各种仿制的装饰材料下有了一定的“形似”,但其体验感受却始终脱离不了故作其态。另一种则是将传统的装饰符号进行提取与转换,着眼于固有形式的提取、继承和延续特征。通过这种拓扑变形,一个简单的装饰元素就能拥有多个展现形式,但它们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始终相似,如此由同一个语言衍生的装饰,更易于被倾听与读解。传统建筑装饰与现代建筑的关系就应如此,不刻意添加,因地制宜,却又不失精髓。
3 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在象山校区的现代化转译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杭州转塘镇,是王澍于2001始分两期设计的建筑作品。整个校区呈不规则分布,校园的中心点为象山,校区围绕着象山南北延伸展开。山北建筑主要以合院式为主,四座三合式院建筑自东向西错落扭转分布,使得建筑的面向有多视角的变化。南向建筑的布局在北向建筑的基础上显得更为活泼,依山而布,围绕河流,自然景观与设计有机的融合统一。整个设计中,对于传统建筑的装饰也有着独到的考量,从建筑的布局,到立面材质的装饰,以及建筑的形体,虚实空间都借鉴了传统建筑装饰的意象与文化,小中见大,不仅保留了传统。更可以说是现代基于传统的一种创新。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在象山校区设计中的转译主要可分为三种。
3.1 基于建筑装饰材料的立面处理
象山校区的立面处理得益于它的结构形式,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局部钢结构加砖砌填充墙的体系,王澍充分利用这里的手工建造方式,将这一地区特有的多种尺寸旧砖的混合砌筑传统和现代建造工艺结合,选用一种环保的中空混凝土现浇厚板屋顶和回收旧砖瓦的上人屋面做法结合,形成一种有效隔热的屋顶体系与厚墙体系。700 万片回收的旧砖瓦,不仅节约了资源,也成为一种传统的肌理与装饰。斑驳的碎砖瓦更容易勾起人们对于传统的回忆。
3.2 水岸山居的“瓦山”意象
整个象山校区的水岸山居部分采用了传统的剖屋顶结构形式,但是材料的搭接方式基于传统的斗拱装饰又有了新的创新。斜向搭接的木构屋盖在为大量夯土墙提供整体性保护的同时,由此形成的双层屋盖,除了有利于夏季的通风隔热,也解决了复杂的木结构杆件与下部结构的交接问题。整体呈现出来的“山形”意象也是传统木构装饰的巨大功劳。
3.3 空间的虚实掩映
中国传统在造园时所注重的对景、框景、借景等装饰要素也被王澍用在了空间的营造上。不规则的立面开洞让室内外的景观相互渗透,庭院与建筑的虚实掩映也让人如同游览园林一般。古代造园开窗用的圆形、方形也在此刻发生转译,与现代空间相适应。一系列有诗意的小场所,以书法书写的节奏,在行进中突然出现,在曲折反复中再次出现。
4 结语
现代是未来的传统,传统也是过去的现代。建筑装饰文化随同五千年的建筑文化一直发展至今,也孕育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精髓。传统总是在发展的,这个不断改革代谢的过程一直延续到未来,因而建筑装饰文化的继承也需要突破传统局限,并与现代科技和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王澍的象山校区虽只是这众多中的沧海一粟,但从其设计手法也可以一窥装饰文化面对现代建筑的转译。传统装饰文化只有在构思上、造型上、艺术上进行更多的突破,才能更好的反映我们的思想感情、使用要求和审美意识,让现代建筑也变得更包容,更传统。
[1]王澍,陆文宇.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J]. 建筑学报, 2008
[2]郭玉山.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 湖南师范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