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设开放式居住小区对促进城市资源合理分配的作用

2017-01-18王筱婧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资源分配

王筱婧

摘 要:封闭式小区对城市交通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使得城市景观无法共享、交通拥堵现象无法得到解决、城市土地资源不能充分利,也使得各个封闭小区内部道路不能为大众所利用,造成了许多“城市病”。而建设开放式小区,则有利于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使得土地资源、交通资源等的充分利用,这样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病”,而且能形成一个开放、共享、有活力的城市环境。封闭式住宅小区的开放化、公共化,必将要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

关键词:开放式小区;封闭式小区;资源分配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050-02

2015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发展理念,提倡建设开放式居住小区。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经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一、制约城市资源合理分配的原因

我国的封闭式小区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单位家属院这种建设形式的出现。到了九十年代,开发商为了所谓提高环境品质,正式出现了封闭式小区。此时,从与单位同事扎堆的居住,变成更加自由、分散和多元化的居住。封闭式小区的发展既有文化原因又有历史因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围墙社会,长城、围墙、院墙代表着“划界定纷止争”“惹不起,躲得起”的相邻哲学。到现在的中国人仍然普遍的认为“栅栏越高越安全,封闭越严越高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围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围墙在中国人心里不仅关系着家庭的安全与舒适,更关系着家族的兴旺和衰败。所以封闭式小区的发展是必然的。不可否认的是,封闭式小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安静、安全、舒适的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的提高,大量封闭式小区的存在又确实造成了城市空间的紧张。一座座小区林立,犹如一座座封路大山拔起,让本来就紧缺的公共道路资源难以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特别是随着大面积用地开发越来越普遍,宽马路、大广场、超大封闭社区越来越多,彼此不关联,公共服务设施不共享,会形成很多断头路,道路的线密度就比较低了,间隔就比较大,导致城市路网循环不畅,道路拥堵愈发严重,形成了城市病。

长沙市政府想尽办法缓解交通压力,打通外环路,架起高架桥,修建地铁站,规划应急道,车辆限行,首创中国独一无二的“全城人车分流”人性化道路布局系统,湘江世纪城的整个地下层、近百万平米的面积全部架空,设置市政交通层和地下车库,但是交通拥堵“顽症”仍未根治。特别是在一些特大城市、繁华地段,道路犹如一个巨大的停车场,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也给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尤其是城市用地规划不合理埋下了长久的潜在隐患。

事实上,封闭式小区的不断出现,虽说合法合需,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却也是一种“变相掠夺”公共土地和道路资源的问题。试想,倘若再过上若干年,越来越多的封闭式小区是不是就会像“军阀割据”一般,将城市紧缺的土地和道路资源瓜分完毕,而让主干道成为了“中国式道路交通网络”的代名词?在购车不是梦、一牌却难求的今天,恐怕封闭式小区的四处“封路”,已经成为了道路交通网络化合理化便捷化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推广街区制度,引导小区开放,从前瞻性全局性角度出发,其实也是公共资源的重新调整、各方利益的重新调配,并且也正是到了需要“开放公平”的风口。

以封闭式小区长沙湘江世纪城为例,湘江世纪城是由世纪金源集团投资兴建的超大复合型地产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商品房数量约20000套,规划入住约6万人。根据长沙市2005年9月29日出台的《十一五住宅建设规划》明确指出,此区域功能定位以居住及文化娱乐为主,配套金融等服务设施的文化居住片区。

湘江世纪城拥有约6公里长、约60-100米宽的湘江风光带。400万建筑面积、3.5 容积率、城北临湘江一线江景、以及据江为己有。如此黄金地段,400万的大盒子一扣,临江的湘江路为之一断,小区架空而立,这么大范围内的交通隔绝于城市,对城市交通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二、建设开放式小区对促进城市资源合理分配的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建设开放式小区,有利于公共资源共享。从我国城市发展现状看,封闭城市小区带来了不少社会弊端。首先,阻碍了人们生活中正常交流与协作,制约了包容、开放社会心态的形成,不适应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的需要;其次,各小区画地为牢、相互封闭,无法形成公共资源使用最大化、节约化及公共福利享受普惠化,加剧了不同小区之间的思想文化分割及等级分化;再次,封闭小区给城市公共交通及其他方面建设都带来了障碍,影响了城市发展活力和开发潜力,尤其不利于城市多功能辐射,不利于消除各种 “城市病”。

(一)建设开放式小区,有利于城市景观资源的共享

湘江世纪城拥有约6公里长、约60-100米宽的湘江风光带。精心打造的这片瑰丽风景、创造最具特色的湘江风景,强调湘江风光带的文化内涵,将所属的湘江风光带设计为怀古惜今(精品开放式公园园区)、缤纷四季(精品花木景区)、渐行渐悟(自然风格景区)三大景区,多角度体现湖湘文化的精彩。如此精心设计,如此黄金地段,作为湘江世纪城的天然私享花园,把城北临湘江一线江景、据江为己有。只为小区内6万人服务,长沙市其余七百多万市民无法临此江岸,如此做法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而应该将此黄金地段打开,建设成开放式小区类型,这样将有利于城市景观资源的共享,而且可以促进阶层和谐,降低仇富心理,减少阶级矛盾。

(二)建设开放式小区,有利于交通资源的共享

封闭式小区对于城市交通而言,无异于一个个“拦路虎”。离湘江世纪城300米左右的城市主干道芙蓉路贯穿北区、市中心、南区,与规划建设中的湘江大道毗邻,连接新河三角洲区域、金霞开发区。湘江世纪城中一些传统街道的小路,本可以充当为主路分流的“毛细血管”,缓解主干道高峰期交通压力,却被封闭小区堵死。“拆墙”的重要意义在于清除城市交通路网栓塞,畅通城市“毛细血管”。开放小区既实现了内部道路公共化,使城市路网稠密,四通八达,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停车泊位,为城市主干道承担起分流、缓解、脉冲作用,特别是有利于防止末端堵死,对外无障碍,对内无阻挡,形成一个“通透式”、“互动式”的通道格局,有效提升道路通畅。

(三)建设开放性小区,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和形成有活力的城市生活

《意见》指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而打开封闭式小区,使其成为开放性小区,能促进住宅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紧密联系。世纪城周边区域的新世纪大道、金马路、江畔路、盛世路、金霞路等区域路网贯通,保证出行的畅通。而封闭的边界简单地将小区内外强行分成两个隔绝的空间。这样的分隔降低了公共空间的可达性,造成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不足。住宅小区内供人活动的场所,由于不允许外人使用,也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城市的各个小区成为游离的状态,失去本应有的紧凑高效的特点,从而不可能形成活力的城市生活。”

(四)建设开放式小区,有利于小区道路资源共享,加强火灾救援行动,减少伤亡人员

世纪城区域内规划的位于地下经一路、经二路、金泰路等区域市政路,内部结构复杂、业态多元、人员密集的城市综合体井喷式涌现,诱发火灾的不确定因素多,火灾负荷大,着火后人员疏散困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开放小区在疏散通道和疏散空间上优于封闭式小区,既为小区内和其他区域人员提供了逃生通道和场地,也有助于缩短疏散时间,缓解人员拥挤或次生伤害,减少灾区人数,在预防小火大灾、就近构筑城市自救逃生体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保障公共安全。

三、建设开放式小区的意见与建议

住宅小区的开放化、公共化,必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在现阶段,如果我国要打开封闭式小区的围墙,来做城市的规划,恐怕最开始还要打开人们心中的心墙。主动顺应潮流、抢抓机遇,让小区开放为公民生活带来尽可能多的“实惠”与“便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加强治安管理,做到没有围墙也能防偷盗

小区对外开放,很多业主都关心治安问题如何得到保障?如果今后推行街区制,这对物业服务企业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现在小区安防的第一道防线是在小区大门口,今后如果拆除围墙开放小区,整个楼盘内的道路全部向城市开放,住宅的安全防护体系后退至单元门口。随着社区变小,安保人员几乎可以认识所有住户,生人的闯入会极大的提高警惕性。另外,开放式小区建设意味着很多社会管理职能重新回归政府,政府部门需要在治安管理、邻里纠纷等社会问题上投入更大的财力,人力,物力。

(二)建设开放式小区,应保证业主的正常休息时间

湘江世纪城作为高档封闭式小区,要开放首先会一定程度上损害业主的利益,晚上休息时间是否依旧车声嘀嘀作响?周末休息的大好时光是否会被人群的嘈杂声吵醒?飞驰而过的汽车、电动车是否会对散步的老人小孩造成威胁?这涉及到深层的利益调整,要在业主权益和公众利益间找到平衡点,例如设置道路开放时间,入居民区范围限速通行,保证业主正常生活不被打扰。

建设开放式小区是一个逐步实施的过程,也会分类实施、差别处置,尊重业主的意愿和选择。尤其重要的是,城市是所有居民共同生活的地方,每个市民都应提高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趋势和经验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到实现城市健康运行与和谐发展之中。正如中国老话所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四、高瞻远瞩

当前,城市发展正处在求变、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城市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人口结构变动,以及一批结构复杂的高层建设使用,对社会资源浪费比较大,在资源的合理分配方面面对着很大压力,这警示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坚守底线,自觉将节约资源、合理分配资融入社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常态,做到常怀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思考新问题,把握新特点,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着力使开放性小区观念深入人心,理解、支持建设开放性小区,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发展理念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庭伟.城市化作为生产手段及引起城市规划功能转变[J].城市规划,2002(04).

[2]于泳,黎志涛.“开放街区”规划理念及其对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启示[J].规划师,2006(02).

猜你喜欢

资源分配
基于深度Q学习的工业多任务资源分配方案
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特种设备检验资源分配研究
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特种设备检验资源分配研究
云环境下公平性优化的资源分配方法
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评价体系研究
云计算资源分配算法
从学院与二级学院科研成果相关性角度研究民办高职学院资源分配投入的选择问题
基于OpenStack的云桌面技术在企业中的部署
教学改革的制度问题溯源
浅谈图书馆人员管理的“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