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组织氛围对学生知识共享与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2017-01-18

上海管理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洞察力执行力创造力

李 敏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高校组织氛围对学生知识共享与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李 敏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引入高校学生的知识共享行为,深入探讨高校组织氛围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将为我国高等教育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与借鉴,进而在教育进程中增加学生创造力。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618份问卷进行建模分析,得出教师教学氛围、物质氛围与同伴关系氛围显著影响学生的知识共享行为;获取知识行为显著增强研发力、洞察力、执行力与创意力,提供知识行为显著增强研发力与执行力等结论,进而对高校相关政策改革提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组织氛围;知识共享行为;创造力;结构方程

1 引言

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经济领域的变革,创造力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所谓高校学生的创造力,就是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新,从而产生新知识、新想法、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创造力能够帮助学生应对新情境中的挑战,并有效地解决新问题(Newton 2013)。总的来说,高校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是学业表现的关键因素,也是使自身终身受益的一种技能或者财富。

虽然个体之间的创造力水平存在差异,但每个学生都具备创造的潜能与能力。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和发展会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离不开高等院校为其提供的环境氛围与支持。以往的研究表明,组织氛围对个体的创造力有影响,但是就组织氛围如何作用于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尚较为鲜见。本文尝试引入知识共享行为,系统地研究及探讨高校组织氛围对学生创造力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对同领域相关研究及高校创新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 研究假设

2.1 学校组织氛围与学生创造力

高校组织氛围的测量,以Strange和Banning(2001)提出的校园环境包括物质、文化、人际关系与组织复杂性四个维度为划分依据。采用课题组自编的量表,把高校的组织氛围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教师教学氛围、物质氛围、课堂氛围、同伴关系氛围。

知识共享行为的测量,采用的是国内学者张爽自编的量表。依据知识共享的主体,分为提供知识行为和获取知识行为两个维度。综上,本文假设

H1.1:教师教学氛围对提供知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2:物质氛围对提供知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3:课堂氛围对提供知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4:同伴关系氛围对提供知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1:教师教学氛围对获取知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2:物质氛围对获取知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3:课堂氛围对获取知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4:同伴关系氛围对获取知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2 知识共享与学生创造力

学生创造力的测量,采用的是由纽约州立大学国际创造力研究中心支持开发的Foursight量表。该量表把创造力体现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研发力、洞察力、执行力和创意力。研发力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洞察力指深入观察事物或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能力;执行力指把想法付诸实际的能力;创意力指新颖的观察、分析解决事物和问题的能力。综上,本文假设

H3.1:提供知识行为对研发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2:提供知识行为对洞察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3:提供知识行为对执行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4:提供知识行为对创意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1:获取知识行为对研发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2:获取知识行为对洞察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3:获取知识行为对执行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4:获取知识行为对创意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通过上述问题的阐述,提出如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

图1 研究模型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在进行正式调查之前,首先进行了预实验,选取天津某大学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加以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对所测问题进行修改与完善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正式实验,主要通过线下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得数据,调查对象为天津地区的高校。为了提高研究结论的适用性,样本涉及各类型的高校。共回收768份问卷,有效问卷为618份,有效回收率为80.5%。样本的基本特征如下:男性43.1%,女性56.9%;年龄集中在19-23岁之间,占总数的82.2%;本科生占78.8%,研究生占21.2%;各高校样本分布比例为天津大学29.6%、南开大学17.1%、天津工业大学18.1%、天津师范大学14.4%、天津医科大学20.8%。

3.2 量表信效度检验

为了方便作答者回答所测问题,问卷中所有问项均是李克特(Likert)七级量表: 7 代表“非常符合”,1代表“非常不符合”。量表的具体问项及其信效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所有变量的α系数都在0.7-0.9之间,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关于效度的检验,主要包括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所有变量的组合信度( Composite Reliability,CR) 和平均萃取方差( 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 都大于各自可接受的值0.7和0.5,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表2计算了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与每个变量AVE的平方根,结果显示每列的AVE平方根(加粗)都大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说明该量表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表1 信效度分析结果

表2 区分效度分析结果

4 研究结果

4.1 模型拟合度检验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各变量间的直接效应。在进行假设检验之前,首先考察模型的整体拟合度情况。检验结果如表3,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说明模型整体拟合度比较良好。

表3 模型拟合结果

4.2 假设检验

本研究运用AMOS.17来检验模型中各路径的假设是否成立。检验结果如图2和表4。

表4列出了研究模型的路径分析结果。教师教学氛围、课堂氛围、同伴关系氛围对提供知识与获取知识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课堂氛围对提供知识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对获取知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供知识行为对研发力与执行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洞察力与创意力没有显著影响。获取知识行为对创造力的4个方面即研发力、洞察力、执行力与创意力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4 路径分析结果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不同于其他文献中按照知识的属性把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隐性知识共享与显性知识共享的方式,本文尝试按照知识共享双方主体将其划分为提供知识行为与获取知识行为。将学生创造力的测量细化为4个方面的能力,即研发力、洞察力、执行力与创意力。经过系统分析各变量间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理,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的研究结果。

5.1.1 高校组织氛围对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沟通交流的过程,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会显著影响学生的知识共享意愿,而教师的行为会为学生做出榜样,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这一过程需要受到学校物质方面的支持,所以教师教学氛围、物质氛围与同伴关系氛围会显著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这一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相符(史江涛,2011;曾萍,2014)。国内的课堂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所以对提供知识行为没有直接显著的影响。但是,良好的课堂氛围会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更加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师教学氛围、物质氛围、课堂氛围与同伴关系氛围有利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

5.1.2 知识共享行为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本文从个体层面揭示出学生的知识共享行为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知识作为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获取知识行为对研发力、洞察力、执行力与创意力4个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提供知识行为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要求有很强的沟通技巧,善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所以会显著影响执行力。而研发往往需要在团队进行,团队成员提出自己的想法、知识来提高团队整体的研发能力,个人的研发力也会显著提高。而提供知识行为对洞察力与创意力没有显著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提供知识这种行为与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没有关系。

5.2 管理建议与展望

高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首先,高校应加大在物质给予上的投入,建立完善对学生沟通渠道与有效的激励奖惩措施。其次,通过丰富日常生活与学术活动,增强同学间的联系与友谊,加强同学彼此间的信任。最后,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改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间的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进而增强创造力。

尽管本文对提升改进高校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文基于学生间的知识共享行为,揭示了高校的组织氛围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路径,但是两者之间可能还存在其他的中介变量,在未来可以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其次,受到抽样方式与自我报告形式收集数据的限制,研究结果可能出现偏差,后续的研究将考虑广泛选择全国不同省市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加大研究结论的普遍性。

[1] Newton D P. Moods, emotions and creative thinking: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J]. Thinking Skills & Creativity, 2013, 8(1):34-44.

[2] Tan A G, Ho V, Yong L C. Singapore High School Students’Creativity Efficacy[J]. New Horizons in Education, 2007, 55:96-106.

[3] Halpin A W. Theory and research in administration[J]. 1966.

[4] Piscatelli J, Lee C. State policies on school climate and bully prevention effort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epening state policy support for safe and civil schools[J]. New York, NY: National School Climate Center, 2011.

[5] Wallas G. The art of thought[J]. 1926.

[6] Sternberg R J, Lubart T I. An 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and its development[J]. Human development, 1991, 34(1): 1-31.

[7] Bronfenbrenner U. Ecological models of human development[J]. Reading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1994, 2: 37-43.

[8] de Souza Fleith D. Teacher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creativity in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J]. Roeper Review, 2000, 22(3): 148-153.

[9] Hendriks P. Why share knowledge? The infuence of ICT on the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J].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1999, 6(2): 91.

[10] van den Hooff B, De Ridder J A. Knowledge sharing in context: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communication climate and CMC use on knowledge sharing[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4, 8(6): 117-130.

[11] 马建堂. 马斯洛人性管理经典[M].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12] Gibbert M, Krause H. Practice exchange in a best practice marketplace[J]. Knowledge management case book: Siemens best practices, 2002: 89-105.

[13] Jang S, Hong K, Woo Bock G, et a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the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path in Samsung SDI[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2, 6(5): 479-485.

[14] Nonaka I, Takeuchi H.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5] 林子芬, 孙锐. 内部社会资本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13(12):55-58.

[16] Strange C C. Dynamics of campus environments[J]. Student services: A handbook for the profession, 2003, 4: 297-316.

[17] 张爽, 乔坤, 汪克夷. 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 31(4):502-506.

[18] http://foursightonline.com/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university organization atmosphere on students’ knowledge sharing and creativity

Li Min

Bringing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having extensive exchanges of ideas on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f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ity impact mechanism,it will provide better guidance and reference knowledge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higher educ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initiativ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makes us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have a modeling analysis on 618 questionnaires.Obtain the result that teaching climate and partner climate significantly affect student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It might even be concluded that obtaining knowledge behavior could enhance developing,clarifcation,implementation and initiative;offering knowledge behavior could enhance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execution.Then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on reform promotion of college relevant policies.

organizational climate;knowledge sharing;cr eativity;structural equation

G647

1005-9679(2016)04-0112-04

李敏,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研究生。

猜你喜欢

洞察力执行力创造力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智勇双全,秀出你的Freestyle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无与伦比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