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脉益气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2017-01-18王小刚

陕西中医 2017年1期
关键词:通脉方剂益气

王小刚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宝鸡721000)



通脉益气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王小刚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宝鸡721000)

目的:探讨使用通脉益气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骨科进行人工膝、髋关节置换及髋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等分为通脉益气方组(A组,n=34)和对照组(B组,n=34)。方剂组患者术后采用通脉益气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两组患者术后DVT形成率,比较术后1 d、2周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通脉益气中药方剂与低分子肝素钙均能预防患者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且前者优于后者;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周PT、APTT、FIB水平均有下降,且方剂组术后2周 PT水平下降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后1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周IL-1、IL-6和TNF-α水平均有下降,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通脉益气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患者DVT形成的疗效显著,且优于西药低分子肝素钙,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手术后的一常见并发症[1]。目前临床上预防DVT形成的主要药物为各种抗凝剂。从中医角度分析,血栓属于“瘀证”的范畴,很多临床医生运用中药来预防DVT的形成,且多数是配合西药[2]。本研究基于中医气滞血瘀脉阻理论,运用通脉益气中药,对照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剂,观察术后各项凝血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探讨通脉益气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骨科行人工膝、髋关节置换及髋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共68例,且均符合《实用骨科学》所判定的骨科手术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方剂组(A组,n=34)和对照组(B组,n=34)。其中方剂组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6±5.81)岁,手术原因:膝关节置换20例,髋关节置换8例,髋部骨折6例;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4±3.17)岁,手术原因:膝关节置换18例,髋关节置换9例,髋部骨折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给药方法 方剂组:患者术后第一天除了术后常规性用药之外,给予自拟通脉益气方中药汤剂口服,1剂/d,2次/d,早晚分服。通脉益气方由黄芪、白术各15 g,全蝎、三七粉、水蛭各6 g,泽泻9 g,组成。对照组:患者术后第一天除了术后常规性用药之外,给予由葛兰素史克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分子肝素钙,经腹壁皮下注射,4100 IU/次,2次/d[3]。两组患者连续用药7 d,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疗程2周。

3 观察指标 观察DVT形成情况:每日检查患者有无DVT相关临床症状、体征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术后第1天和2周检查患者DVT形成情况;若患者确诊为DVT,按照文献[6]采取常规治疗。

凝血功能测定: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半自动血凝仪(型号CA-50)分别在术后1天和2周进行检测。

血清炎性因子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后第1天和2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比较 由临床数据统计证实,68例患者术后共发生3例DVT,其中方剂组1例(2.94%),对照组2例(5.88%)。两组比较方剂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χ2=0.349,P=0.555)。

2 两组术后 PT、APTT、FIB比较 由表1可见,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周PT、APTT、FIB水平均有下降,下降效果最为明显的为方剂组的PT、FIB水平以及对照组的PT,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且方剂组术后2周PT水平下降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PT、APTT和FIB比较

注:与本组术后1d比较,*P<0.05;术后2周与B组比较,#P<0.05

3 两组术后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比较 由表2可见,与术后1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周IL-1、IL-6和TNF-α水平均有下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方剂组患者血清中IL-1、IL-6、TNF-α下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1、IL-6、TNF-α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术后1d比较,*P<0.05;术后2周与B组比较,#P<0.05

讨 论

中医对 DVT 的认识久远,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气血瘀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瘀而生热。”患者骨科手术后由于创伤大,耗伤气血,常需卧床不动,气虚则血行缓慢,瘀血痹阻络道,是造成了DVT形成的主要机制[5]。通脉益气活血法重视“气虚血瘀”在DVT形成中的关键作用,以“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为基本治则原则,理论上能很大程度的降低DVT的发生率,维护骨科手术后患者的安全。

FIB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一旦其增高,则表明机体发生了非特异性反应;反之,FIB降低是纤溶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有效的指标。PT,APTT是凝血指标,主要反映机体凝血时间的长短,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极为关键。大量研究证实,炎性因子可激活凝血系统,分泌大量的凝血因子,进一步导致机体血栓发生,可见,炎性因子水平异常与DVT的形成密切相关。

本临床研究旨在观察运用通脉益气中药方剂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对比西药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形成率、PT(凝血酶原)、APTT(凝血活酶)、FIB(纤维蛋白原)和D-dimer(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IL-1、IL-6和TNF-α水平,综合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为以后临床的准确应用提供有力依据。由临床数据可知,方剂组DVT形成例数1例少于对照组2例,表明通脉益气方预防效果优于西药低分子肝素钙。同时可见,与术后1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周PT(凝血酶原)、APTT(凝血活酶)、FIB(纤维蛋白原)和D-dimer(D-二聚体)水平均有下降,下降效果最为明显的为方剂组的PT、FIB水平以及对照组的PT,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且方剂组术后2周PT水平下降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呈现显著性差异。与术后1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周IL-1、IL-6(白细胞介素)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有下降,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方剂组患者血清中IL-1、IL-6、TNF-α下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实验表明运用通脉益气中药方剂和西药低分子肝素钙均能预防患者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但通脉益气中药方剂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低分子肝素钙,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1] 陈戬宏,息子龙,袁 柱,等.全髋关节置换后对深静脉血栓的综合预防[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7):2642-2647.

[2] 陈 辉,王 岩.人工关节置换与深静脉血栓的生物标志物[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7):2775-2781.

[3] 刘世平,杨振邦.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4):463-464.

[4] 李春亮,李钊伟.低分子肝素联合中药离子导入预防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3):3671-3673.

[5] 周 玮.补阳还五汤治疗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63例[J].西部中医药,2014,27(8):77-78.

(收稿:2016-06-13)

深静脉血栓/中西医结合疗法 通络剂/治疗用 @通脉益气方

R543.6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1.036

猜你喜欢

通脉方剂益气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