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剂制备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7-01-18陈金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注射剂制药

陈金兰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30)

注射剂制备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陈金兰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30)

结合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市级精品课程注射剂制备的建设情况,介绍该精品课程在选题与规划、研究与实践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建设成果,为精品课程建设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注射剂制备

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稳固基础和有力依靠,200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高职精品课程、国家规划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共享优教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综合实力,鼓励各级学校启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1]。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广州市从2011年起全面开展中职精品课程建设,到2015年5月全市共立项四批次152门建设课程,其中有34门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达标验收[2]。2014年我校继片剂制备后又新开发了注射剂制备市级精品课程,逐渐完善制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现将建设成果及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1 教师队伍建设

注射剂制备精品课程主要成员均具有制药及相关专业背景,教师平均年龄37岁,年龄层次结构合理,团队以青年教师为主,勇于创新、干劲十足,老教师起“传、帮、带”作用;学历层次高,教学能力强,其中硕士学位2人,学士学位6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发展潜力大;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来自企业2人,“双师型”教师7人,执业药师4人。经常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调研,或请企业教师进课堂,培养职业能力;团队教师先后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实践研究”(FJB080582)和片剂制备市级精品课程建设,具有相当丰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

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培养提高:(1)制订教师队伍培养方案。长远目标是要培养出师德品格好、教学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专业教师;中期目标是要让教师在各项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彻底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新型人才培养新目标,探索新方法,掌握新技能。(2)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组织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考评员资格,参加药典修订、GMP新规和执业药师等行业培训讲座,利用暑假到制药企业学习实践,安排年轻教师到医药高校学习,转变科研型专业教师为实践型专业教师,全面提高职业指导能力。(3)适度引入竞争机制。每月举行一次专业公开课比赛,激励教师良性竞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说课比赛、信息化大赛、技能竞赛等。

2 教学内容设计

广东是医药强省,产业调整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而流水生产线上初中级操作工的需求逐年下降,有些药企已提前进入工业4.0时代,迫切需要对中职生培养进行全新定位。在2014—2015年间我们与行业专家共同制订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对课程进行准确定位。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6.4%的学生认为专业能力应与制药生产岗位要求一致。因此,加强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专业建设的基本理念,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课程建设的原则是科学可行的。我们还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工学结合”课改班毕业生和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生产主管、技术工人等进行深入调研。结合洗瓶、配液、灌封和灭菌工等职业标准分析,召开专家研讨会,共同制订制药技术课程体系以及注射剂制备精品课程学习任务,见图1~2。

图1 制药技术课程体系

制药技术课程体系划分为3个部分,凸显专业知识与技能。以维生素C注射剂生产为学习主线,参考药厂注射剂生产岗位工作,将注射剂制备课程设计为6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又包括知识储备、实训项目和评价反思3个部分。注射剂制备课程教学内容为熟悉注射剂制备的工艺过程、分析处方、计算投料量、调节pH值和渗透压、质量控制、使用设备完成生产。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使学生善于总结和评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图2 注射剂制备课程任务

3 教学方法研究

注射剂制备教学难,传统教学法往往使学生感觉“听不懂、做不好”,因此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和理实评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方法组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收到了明显的学习效果。下面以注射剂的检验实训项目为例,说明利用项目教学法实施理实评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注射剂检验注重培养学生对成品进行分析检验的能力,因此,应在已有的认知上淡化说教,加强实训项目启发[3]。见图3。

图3 注射剂的检验项目教学实施理实评一体化教学

注射剂制备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若教学过程中理论多实践少,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要加强实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师生互动和视频演示。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有很大作用。

4 教材编写修订

筛选维生素C注射剂制备为典型工作任务,学习任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确立课程结构(见表1)和岗位工作,2012年编写《注射剂制备》校本教材,2015年组织第一次修订,主要根据课改班使用效果进行增补和修改错漏,2016年进行第二次修订。注射剂制备教材的编写呈现了完整的工作过程,整合了《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教程》《药剂学》《制剂设备》等教科书,由课题组和药厂生产、质监部门共同编写,行业专家和教育局主审。

表1 注射剂制备课程结构

制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与时俱进[4]。全书设计了6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包括8个要素: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建议课时、内容结构、学习任务描述、学习准备、计划与实施、评价反馈。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即经历完整的工作与学习过程,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016年经过专家研讨,决定把学习任务一去掉,其余5个学习任务细分成学材和教材两册,学材相当于练习册,按照学生的学习思路来编写,便于学习使用;教材相当于课本,按照课程的教学过程来编写,便于有效引导。

5 教学管理探索

5.1 综合性实践

专业核心课程应该通过实践教学了解药品的研发、生产、检验、调配和使用等完整的过程,既突出学科特点,又联系其他学科,提高综合能力,因此探索设计多学科综合性的实训项目[5]。课前征询专家意见筛选典型任务,教师集体备课讨论实训项目,学生制订方案后师生共同对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操作性和技能要点、安全注意事项等展开讨论,反复修改后最终确定方案。实训教师协助学生课前做好实训准备,课堂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训项目,课后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实习前组织一次培训,考查验证实训效果。

5.2 多元化考核

为了考查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改革单一的考试测评,探索多元化考核手段,减轻学生负担,从知识、技能和能力3个方面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水平。根据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如闭卷、开卷),实验考查(包括实验方案、操作、报告等),其他还有讲课、综述论文等成果性考查[6]。每一种考核方式均有其功能与特点,但又有自身局限性,因此根据课程性质、培养目标、考查重点等进行合理选择。如注射剂制备课程考核评价中笔试占55%;实训考查占30%,由实验方案、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组成,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成果性考查占15%,通过讲课、调研报告、综述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3 举办技能竞赛

学校每年均举行全校制药技术技能竞赛,如药学知识竞赛、药盒包装比赛、片剂制备及胶囊剂制备竞赛等,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注射剂灌封技能竞赛。初赛采取笔试的形式以制剂设备和制药技术相关内容为主,经过初筛后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实操培训。技能竞赛给精品课程建设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注射剂制备原来只安排在第三学期,技能竞赛的开展促使注射剂制备被安排在第三和第四两个学期,如与光华制药的GMP培训、白云山制药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项目直接纳入实习生培养计划,聘请企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和评委;教师根据技能竞赛制订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将灌封工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完善课程标准,与职业接轨;技能竞赛还促进了实践和考核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7]。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06]16号.

[2]傅荣.广州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检视[J].教育导刊,2015(7):89-72.

[3]张志勇,梁爱华,卢楚霞,等.注射剂的制备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3):64-65.

[4]王文洁,刘斌,罗跃娥.药物检测分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4):531-533.

[5]应晓英,袁弘,杜永忠,等.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75-76.

[6]余露山,姚彤玮,曾苏.多元化考试模式在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J].药学教育,2011,27(5):29-31.

[7]张柯萍,潘雪英,谢燕,等.职业技能大赛对药剂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75-376.

G423.07

B

1671-1246(2016)24-0154-03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注射剂制药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