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的时空演变及相关性
2017-01-18袁家冬王兆博
韩 刚 袁家冬 王兆博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61)
吉林省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的时空演变及相关性
韩 刚1袁家冬1王兆博2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61)
紧凑城市理念被认为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效率,减少城市在开发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低效率。为探究我国城市紧凑度和城市效率的时空演变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吉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选择为2000—2013年。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熵值法,对吉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吉林省城市紧凑度平均水平较低,并且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受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高紧凑度城市基本位于哈大城市走廊一线。第二部分运用DEA数据包络模型,对吉林省城市效率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城市效率在经过了长期的反复波动后于2012年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节奏迥异,但都表现出与技术进步一致的变动性,城市经济发展对新技术、新的生产要素投入的依赖较大,资源利用效率整体较低。第三部分运用R语言对吉林省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两者间存在极弱的相关性,接着借助象限图法得出两者在不同时间段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步性,紧凑度提升时大部分城市的城市效率会出现提升,紧凑度的下降不一定有效引起城市效率同步下降。
吉林省;城市紧凑度;城市效率;空间演变;相关性
1990年,欧洲社区委员会(CEC)于布鲁塞尔发布绿皮书,首次公开提出回归紧凑城市的城市形态,其最基本的事实依据就是许多欧洲历史城镇保持了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和工作的理想环境[1]。紧凑城市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在增加城市人口密度的同时激发城市经济的活跃性,同时限制城市无节制对外扩张,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效率。我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中,紧凑化与效率关系是值得研究重要问题。
1 相关研究进展
国外对紧凑化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紧凑城市能否减少交通行为。希尔曼(Hillman)指出,城市紧凑化是缩短交通距离,进而降低废气排放量乃至抑制全球变暖的一个途径。他承认居住空间密度的增加将意味着个人生活方式的某种改变,但同时又指出,这样的变化不会产生过于强烈的负面影响,相反,石油消耗的降低,城市居民将会体验到由各种费用及污染的减少所带来的种种裨益[2-3]。然而也有些人对城市紧凑化持谨慎态度。布雷赫尼(Breheny)指出,城市紧凑化所带来的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收益是否能抵消城市居民所遭受的种种不便与痛苦还不得而知,因此,他主张采取一种折衷的立场,将集中化方案的优点(如抑制城市扩张,实现城市更新)及分散化方案(向小城镇及城郊扩散,并提供一系列配套的基础设施)的优势相互结合起来[4-5]。
国内对紧凑城市的研究从紧凑城市的概念引入和理念的介绍,到紧凑城市空间结构的探讨,紧凑度和紧凑性的研究以及紧凑城市在我国的适用性等方面都有涉及。自本世纪初,一些国内学者对紧凑城市概念介绍和功能辨析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有了初始的讨论和争议,主要集中在“紧凑城镇”,“紧凑新城镇”等概念及其对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功能改造、城市与土地以及怎样建设紧凑城市等方面的论述[6-9]。紧凑城市的具体实践案例国内尚不常见,目前主要是与其他可持续理念相结合进行的综合性城市空间的规划设计。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指标体系构建
迈克尔·布雷赫尼(M. Breheny)曾经给紧凑型城市给出了较为经典的定义:紧凑城市的重点在于提高城市密度,加速用地功能混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10]。定义所强调的内容就是度量城市紧凑度的指标,提高城市密度即为人口紧凑指标,加速用地功能混合即为土地利用紧凑指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即为基础设施紧凑指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即为经济紧凑指标和公共服务紧凑指标。因此,城市紧凑度的评价体系可以从土地利用、经济、人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为主进行构建(见表1)。
表1 紧凑度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效率的评定标准重点是投入和产出变量的选择。新古典经济学中将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两部分。资本主要指资本存量,某一时间点的资本存量是所有经济社会的资本总量,资本存量的上升会促进经济增长,而资本存量的增长是储蓄和投资推动的,提升资本的形成主要就是提升储蓄和投资,因此本研究在数据统计过程中,以固定资产投资替代资本存量[11]。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具体劳动是人们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劳动力的支出,反映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12],按此解释,可以选择城市单位从业人员数表示劳动变量。对我国CPI当月同比数据进行观测可以发现,在研究期内,我国CPI经历了2000年至2006年的震荡、2007年的快速攀升、2008年的断崖下跌以及2009年至现今的阶段性增长期,通胀程度变动剧烈,在选择以GDP作为产出指标时,考虑到实际GDP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遂以名义GDP作为衡量的指标,同时增加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指标弥补GDP产生的偏差值,使结果能更精准地反映一座城市的产出。
2.2 熵值法
紧凑度的测度方法采用基于标准差标准化的熵值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1)数据标准化。假设有m个评价对象,n个评价指标,构建原始数据矩阵X={xij}m×n(1≤i≤m,1≤j≤n),xij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个指标的指标值。
应用标准差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矩阵中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2.3 DEA-Malmquist和象限图法
本研究在城市效率的计算中所使用的是DEA数据包络分析中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此指数主要针对面板数据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fpch)、技术进步(techch)、技术效率变化(effch)。技术进步指除投入要素增加之外对经济增长有贡献的所有因素,如新的技术、新的知识等[13];技术效率变化指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产出与同样投入情况下的最大产出之比[14],反映了样本点同前沿面上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ech)和规模效率(sech)。
象限图法就是将研究对象按照两个最关键的属性分为四类,分别对应直角坐标系的四个象限。据此,可以将城市紧凑度和城市效率的关系分为四类:高级协调、低级协调、效率优先、紧凑优先[15]。将城市紧凑度(C)和城市效率(E)分别作为X轴和Y轴,则第一象限为高级协调(C+,E+),第二象限为效率优先(C-,E+) ,第三象限为低级协调(C-,E-),第四象限为紧凑优先(C+,E-),进而探究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的同步演变规律。
2.4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研究对象选取吉林省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分别是: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白城市、松原市。数据采集源主要是《吉林省统计年鉴2000—2014》、《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0—2014》、《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0—2013》。
3 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时空演变特征
3.1 城市紧凑度时空演变特征
吉林省8个地级城市的紧凑度变化各异,差别较大(见图1)。2000年至2013年之间,紧凑度基本保持在上升期的只有吉林市和通化市;长春市紧凑度在研究期内围绕一恒定值上下波动;四平市紧凑度在2010年以前处于长期下降状态,2010年之后探底回升,反弹力度较大;辽源市紧凑度在2008年到达峰值后迅速回落,2013年紧凑度降至2001年同期水平;白山市紧凑度在2000年至2001年期间快速下降,之后长期维持在缓慢下降状态,期间部分年份有弱反弹,但下行趋势不变;白城市紧凑度在2004年达到峰值后快速回落,2010年触底反弹,反弹动能不足;松原市紧凑度在2004年之前经历剧烈震荡后于2006年开始快速增长,之后达到一种企稳状态,期间也出现过数次较大波动。
将所有城市的紧凑度在2000年至2013年间的变化做成框线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箱体分布区间可知,长春市和辽源市的紧凑度分布区间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说明长春市和辽源市的紧凑度水平较高,其中长春市最高。白山市的箱体分布区间值最低,白山市的紧凑度水平在吉林省内处于最低水平。通过观察各箱体和线段的长短可以发现,通化市紧凑度箱体较长,说明通化市紧凑度水平在2000年至2013年之间波动较大,长春市紧凑度的箱体长度最小,说明长春市的紧凑度水平在研究期内较为稳定,其中辽源市紧凑度在2000年出现温和异常值,白山市紧凑度在2000年出现极端异常值,极端异常值出现的可能原因是白山市2001年较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所致。
3.2 城市效率时空演变特征
由图2所示,吉林省城市效率长期处于波动状态,但技术效率变化波动很小,基本维持在一恒定水平,技术进步跟随全要素生产率同步快速变动,在2011年后两者急速攀升。分城市讨论,长春市、吉林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变化效率的波动程度相似,处于较为稳定的箱体区间;四平、辽源、通化、白山、白城、松原的技术变化效率波动程度弱,其中松原的波动最弱;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幅度最大的是白城市,其次是通化市;技术进步波动最大的同样是白城市,其次是白山市。就具体时间节点分析,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城市上述指标在随后几年内达到研究期的最低值。2012年,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所有城市的技术进步指标快速攀升,由于技术进步的强烈拉抬效果,通化、白山、白城、松原的全要素生产率迅速增长,甚至达到了研究期内的最高值。
图1 紧凑度时空演变特征Fig.1 Charateristics of compactness spatial temporal evolution
应用R语言在R-Studio中做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变化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5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将结果可视化。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春市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之间皆呈正相关,技术效率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强于技术进步,对技术效率变化贡献最高的是规模效率,说明长春市城市效率的变化主要受规模经济的影响。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都呈正相关,并且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主要受技术进步的影响,说明吉林省内大部分城市还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城市效率的变化很大程度受制于生产技术,先进工艺的影响。白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共同作用,但技术变化的作用程度更为强烈,其中对技术效率变化贡献作用最高的是纯技术效率,说明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除了受到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理念的影响外,还受资源配置和利用能力变化的影响[16]。
4 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相关性分析
4.1 相关性分析结果
将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共6个指标在R-Studio中通过R语言编写代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各城市的紧凑度与城市效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系数值很小,即存在弱相关。构建如下的相关性矩形统计阵列(见图3),归纳计算可知,吉林省城市紧凑度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城市占到总城市数的62.5%。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因子,与城市紧凑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城市数量均为50%。其中长春市城市紧凑度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为双促进作用;吉林市、四平市、白山市城市紧凑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相关作用主要表现在紧凑度对技术进步的强烈促进作用;辽源市、白城市城市紧凑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性为负,主要原因是紧凑度对技术进步的抑制作用大于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通化市城市紧凑度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为双抑制作用。继续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筛选出紧凑度对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方向一致的城市为长春市和通化市,长春市紧凑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促进作用除去技术进步的影响外,主要表现在紧凑度对规模效率的正作用,紧凑度提升使产出与要素投入规模的增长比率增大,相反,通化市紧凑度与规模效率呈负相关,并且直接影响了紧凑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方向,紧凑度提升可以带来技术利用水平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却造成规模不经济(见表2)。
图2 城市效率时空演变特征Fig.2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efficiency
4.2 变化同步性分析
由之前的分析结果可知,紧凑度与城市效率之间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值较低,很难明显的展示出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遂通过两个时间点间的变化来分析两者上升或下降的同步性。以每一个城市每一年紧凑度和城市效率的变化作为一个样本点,共有104个样本点,观测这些样本点在象限图中的分布,四个象限中,样本点的分布数量接近(见图4),无法准确判断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的同步程度,因此将时间轴分段,研究在不同时间段内两者的同步程度。
表2 紧凑度与城市效率作用关系
考虑到特殊时间节点(2008年、2012年)的影响,将研究时间段分为四个阶段:2000—2004年、2004—2008年、2008—2012年、2012—2013年,以每一阶段的起讫时间为研究点,得到吉林省内所有城市在四个时间段内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同步性分布结果。
2000—2004年,吉林省城市以效率优先型为主,城市比重达到50%,其次为高级协调性,比重为25%。2004—2008年,吉林省以高级协调型为主,2008—2012年为低级协调型,2012—2013年为高级协调型,城市比重分别为37.5%、50%、50%。说明吉林省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的变化存在较弱的同步性关系。具体而言,2000—2004年,紧凑度提升的城市占总城市数的37.5%,这些城市中城市效率同步提升的比例为66.7%,2004—2008年的同步提升比例为60%,2008—2012年该比例为33.3%,2012—2013年比例为100%,说明紧凑度提升时大部分城市的城市效率会出现提升。在紧凑度下降的城市中,城市效率同步下降的比例2000—2004年为20%,2004—2008年为66.7%,2008—2012年为80%,2012—2013年为50%,说明紧凑度的下降不一定有效引起城市效率同步下降,城市效率还受到除城市紧凑度之外的其他要素的强烈作用,这些要素能够有效削弱紧凑度下降对城市效率的副作用力(见图5)。
图3 城市效率各因子间相关性Fig.3 Correlation between factors of urban efficiency
图4 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关系象限图Fig.4 Quadrant diagram of compactness and urban efficiency
4.3 回归分析
为探寻在同步性分析中出现的影响城市效率的作用要素,同时达到研究的完整性,引入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吉林省城市发展历程的分析,可知城市效率还受人的意志和不可抗力的影响,于是引入政府的作用和区位条件分别代表上述两个方面,与城市紧凑度一起对城市效率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考虑到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手段直接干预城市效率的发挥,遂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表示政府的作用,用区位虚拟变量代表区位条件,其中位于哈大城市走廊的城市该变量为1,否则为0[17-19]。分析分两步,第一步解释变量为城市紧凑度,第二步解释变量为紧凑度、政府作用和区位条件。由回归结果可知,在没有政府作用和区位条件的影响下,紧凑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城市效率降低0.741 2个单位,即吉林省内城市紧凑度对城市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当加入政府作用和区位条件因素时,紧凑度对城市效率的抑制作用降低,并且政府作用和区位条件对城市效率的变化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政府的作用具有支配性,政府的作用增加一个单位,城市效率同方向变动8.620 9个单位,说明现阶段吉林省城市紧凑度和城市效率受市场作用力很弱,政府的干预作用决定了一座城市社会生产率的最终水平。
图5 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同步性关系Fig.5 Synchronous relation between compactness and urban efficiency
表3 城市效率的回归分析
注:***表示通过5%显著性检验。
5 结 论
通过对吉林省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的时空演变及相关性的研究,可以较为清楚的观察到吉林省紧凑型城市建设情况、城市效率变化历程、城市紧凑度对效率的作用机制,为树立紧凑城市理念,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扩张,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明集约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的结论概括为以下三点:
(1)吉林省城市紧凑度平均水平较低,并且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受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高紧凑度城市基本位于哈大城市走廊一线。2010年后,吉林省城市紧凑度除少数城市外,处于一种底部回升或波动增长状态。紧凑度的变化受制于外部政策与区域发展环境,敏感性较强,较难形成稳定的城市紧凑发展模式。
(2)吉林省城市效率在经过了长期的反复波动后于2012年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节奏迥异,但都表现出与技术进步一致的变动性,说明吉林省各城市仍旧保持一种低效发展模式,城市经济的增长对新技术、新的生产要素投入的依赖较大,资源利用效率整体较低。
(3)吉林省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间存在极弱的相关性,只有长春市的城市紧凑度提升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起到双促进作用,其它城市紧凑度的提升仅造成技术进步的同向变化,甚者,紧凑度的提升造成城市不经济。在同步性分析中,吉林省城市紧凑度提升时大部分城市的城市效率会出现提升,然而紧凑度的下降不一定有效引起城市效率同步下降。
从上述结论可知,吉林省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水平较低,相互间作用关系较弱,建设紧凑城市并没有带来城市在资源配置、利用水平、规模经济等方面的高效率。由于粗放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吉林省仍旧通过高投入和城市空间的无序扩张换取经济规模的增长,提高城市紧凑度会压缩城市发展所需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供给,直接导致发展速率降低和各方面问题突显。然而紧凑城市理念并非尘垢粃糠,建设紧凑城市对于现阶段我国城市在抑制城市蔓延,缓解城市问题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紧凑城市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既存的城市发展结构性问题、城市对新发展模式的接受能力、城市的发展环境差异等直接导致建设紧凑型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和灵活性。
(编辑:徐天祥)
References)
[1]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Green paper on the urban environment [R]. Brussels: EEC, 1990.
[2]HILLMAN M. Project for a linear new town [J]. Architects journal, 1957, 7(3):136-140.
[3]HILLMAN M. Curbing car use: the dangers of exaggerating the future role of public transport [J].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ystems, 1994, 2(4):21-30.
[4]BREHENY M. Compact cities and transport energy consumption [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1995, 20 (1):381-386.
[5]BREHENY M. The housing numbers game-again [J].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1995, 64 (7):170-172.
[6]陈秉钊.城市,紧凑而生态[J].城市规划学刊,2008(3):28-31. [CHEN Bingzhao. Cities, compact while ecological [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08, (3): 28-31.]
[7]沈清基,徐溯源城市多样性与紧凑性:状态表征及关系辨析[J].城市规划,2009,33(10):25-34. [SHEN Qingji, XU Suyuan. Urban diversity and compactness: characterization and relationship [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09, 33(10): 25-34.]
[8]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J].城市规划,2006,30(11):18-24. [QIU Baoxing. Compactness and diversity: core notions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for China [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06, 30(11): 18-24.]
[9]于立.关于紧凑型城市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7(1):87-90. [YU Li. Thinking of compact city [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07(1): 87-90.]
[10]BREHENY M. Urban compaction: feasible and acceptable [J]. Cities, 1997, 14(4): 209-217.
[1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65. [GAO Hongye. Western economics (macro part) [M].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11: 565.]
[12]刘诗白.政治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4. [LIU Shibai. Political economics [M]. Chengdu: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ess, 2004: 24.]
[13]余修斌,任若恩.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及测算[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2):18-23. [YU Xiubin, REN Ruoen. Relations and measure-ments of TFP,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0, 13 (2): 18-23.]
[14]FARRELL M.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957,120 (3):253-290.
[15]黄永斌,董锁成.中国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关系的时空特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3):64-73. [HUANG Yongbin, DONG Suocheng.Spatial-temporal featur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compactness and urban efficiency in China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 25 (3): 64-73.]
[16]郭腾云,董冠鹏.基于GIS和DEA的特大城市空间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11(4):482-490. [GUO Tengyun, DONG Guanpeng.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ropolitan spatial compact ratios and their efficiencies in China in 1990 and 2000 [J].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09, 11 (4): 482-490.]
[17]金煜,陈钊.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4):79-89. [JIN Yu, CHEN Zhao.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China: economic geography, new economic geography and policy [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6(4): 79-89.]
[18]戴永安.中国城市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7(12):103-117. [DAI Yongan. The efficiency and determinant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J].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10, 27 (12): 103-117.]
[19]陈晨,修春亮.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哈大巨型城市走廊产业结构趋同性[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7):23-31. [CHEN Chen, XIU Chunliang. Ha-Da mega-corridor industrial structure homoplasy based on grey correlation theory [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14, 21 (7): 23-31.]
Spatial temporal evolution and correlation of urban compactness and urban efficiency in Jilin Province
HANGang1YUANJia-dong1WANGZhao-bo2
(1.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China; 2.Jilin Institute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Changchun Jilin 130061, China)
The concept of compact city is consider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duce the low efficiency in construc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compactness and urban efficiency in China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this study took Jili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eriod between 2000 and 2013 as the study time period. First, it analyzed the compactness spac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Jilin Province by using entropy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level of urban compactness in Jilin was low,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extremely uneven, which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lo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High compactness city was located in the Harbin-Dalian City line corridor. Second, it analyze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efficiency in Jilin Province by using the Data Envelopment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rban efficiency of Jilin Province entered a stage of rapid growth in 2012 after a long period of repeated fluctuations. The rate of urban efficiency was different, which was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but both consistent with changes i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was dependent on the new technology and the new production factors, and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was relatively low. Third, it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mpactness and efficiency in Jilin Province by using ‘R’ Language, and found that a very weak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aspects. Besides, a certain degree of synchroniz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aspects in different periods by using quadrant diagram method. Most of the city’s efficiency would be increased when the compact degree was promoted,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compactness was not necessarily effective to decrease the urban efficiency.
Jilin Province; urban compactness; urban efficiency; spatial temporal evolution; correlation
2016-11-06
韩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规划。E-mail: xiaosongshanzhu@163.com。
袁家冬,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E-mail:yuanjd703@nenu.edu.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北区大城市实质性城市化地域系统发育特征研究”(批准号:40371040);长春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长春都市圈空间扩展与近域整合问题研究”(批准号:11RY01)。
K928.5
A
1002-2104(2017)01-0020-08
10.3969/j.issn.1002-2104.2017.01.003